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嘉三大家

鎖定
清代中葉,袁枚蔣士銓趙翼並稱“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其中袁枚是浙江人,蔣士銓是江西人,趙翼是江蘇人,三人都是江南人,詩風大致相同,三人中以袁枚為主。袁枚是“性靈詩派”的倡導人。袁枚主張寫詩要有真個性,真感情,要寫得風趣,反對在詩中濫用典故,誇耀淵博;也反對故意講求聲律而影響內容。他的詩歌理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同於當時守舊派的陳腐觀點,但是脱離現實,缺少社會意義,而且容易流於圓滑。趙翼和蔣士銓的詩歌理論都和袁枚相似,認為寫詩要有獨創性,不能一味模仿前人。他們的詩不拘一格,有時喜歡在詩中發議論,深入淺出,清新明快。
中文名
乾嘉三大家
別    名
乾隆三大家”
年    代
清代中葉
乾嘉三大家
袁枚蔣士銓趙翼

目錄

  1. 1 蔣士銓
  2. 簡介
  3. 特點
  4. 成就
  5. 評論
  6. 風格
  1. 2 袁枚
  2. 簡介
  3. 生平
  4. 風格
  5. 3 趙翼
  1. 簡介
  2. 論詩
  3. 作品
  4. 4 趣聞

乾嘉三大家蔣士銓

乾嘉三大家簡介

蔣士銓(1725-1784),清代詩人。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清雍正三年(1725年 )十月二十七日(12月1日)雨夜,蔣士銓降生於江西南昌垣東街小金台前舊宅,適逢響雷,因得乳名“雷鳴”。老家鉛山(今屬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乾嘉三大家特點

蔣士銓是乾嘉時期有影響的詩人,與袁枚、趙翼並稱“乾隆三大家”。他論詩也重性靈,反對復古主義模擬傾向,戒蹈襲,重性情。但對性靈的解釋與袁枚不同,表現出更多的傳統意識,如他較強調“忠孝節義之心,温柔敦厚之旨”。蔣士銓詩現存2500餘首,題材比較廣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還有的揭露官府搜刮錢財,或批判役吏橫行鄉里,都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他還有一些詩反映下層社會世態風俗。大部分詩則為個人抒情,及弔古、紀遊之作。其詩的藝術風格筆力堅勁,很受袁枚的推重。他也寫詞和散文。此外,他還是位重要的戲曲作家。有雜劇、傳奇戲曲16種。著有《忠雅堂集》43卷。

乾嘉三大家成就

詩歌。
蔣士銓 的詩歌作品,據清嘉慶三年揚州刻本《忠雅堂全集》,存詩2569首。他還有數千首未刊詩,存於他的稿本中。蔣士銓《忠雅堂詩集》詩作題材比較廣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詩,如《饑民嘆》《禁砂錢》《官戒二十四首》之四《察隸役》《乞人行四首》《米貴倒疊前韻》,或揭露官府的搜刮錢財,或批判役吏的橫行鄉里,或描寫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都有一定社會意義。 [2] 
他還有一些反映城鄉下層社會世態風俗的詩,如《京師樂府詞》等。不過蔣士銓的詩大部分為個人抒情,及弔古、紀遊之作。
戲曲
蔣士銓的戲曲創作,最早見於蔣氏家刻本《蔣氏四種》叢書中,署“紅雪樓板”,後曾抽印為單行本,題為《藏園九種曲》,另外,有書坊漁古堂別為翻刻,稱《藏園九種曲》。其內容包含《空谷香》《香祖樓》《冬青樹》《臨川夢》《一片石》《桂林霜》《第二碑》《雪中人》《四弦秋》九種。九種曲中,《一片石》《第二碑》《四弦秋》三種為雜劇,其餘六種為傳奇。又除《空谷香》《香祖樓》兩劇為現實題材外,其他八種均為歷史題材。
此後,蔣士銓陸續創作了《採石磯》《採樵圖》《廬山會》,彙編成《紅雪樓十二種填詞》。另據李調元《雨村曲話》謂蔣士晚年病痹,右手不能書,疾中尚有左手所撰十五種曲未刊,但不見藏本傳世。梁廷《曲話》又謂乾隆十六年,恭祝皇太后萬壽,江西紳民遠祝純嘏雜劇四種,亦心餘手編,為《康衢樂》《忉利天》《長生籙》《昇平瑞》。 [3] 
《空谷香》一劇寫成於濟寧至鎮江舟次。正是詩人兩次落第返鄉途中,一股牢騷無由吐散之氣、有腔抱玉獻而不售之才,鼓盪於胸中,無由發泄,恰好遇到了這個題目,於是情思湧出,遂成妙文。
《冬青樹》一劇寫南宋滅亡的歷史故事。全劇以文天祥謝疊山以身殉國的壯烈事蹟為主線,穿插唐珏等忠義志士報國義舉,抨擊了留夢炎之流賣國求榮的可恥行徑。據史載,元軍攻陷南宋京城臨安後,元軍統帥僧人楊璉真伽率元軍發掘宋帝后陵寢,掠奪財物,棄骸骨於草莽,義士唐珏收諸陵骸骨以葬,並植冬青樹以為表識。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條錄其事。明卜世臣作《冬青記》傳奇演其事。蔣士銓在劇中穿插《發陵》《收骨》《私葬》《夢報》四□敷演其事。其自序言:“經曰:歲寒然後知松柏。若兩公者,即以為冬青之樹,誰曰不宜”。可知作者之意。
臨川夢》寫戲曲家湯顯祖故事。焦循《劇説》載湯顯祖《牡丹亭》刻本傳世後,有婁江女子俞二孃,酷嗜其曲,用蠅頭小楷在上面細細批閲,不到二十歲竟怨恨而終。有人持其夾批給湯顯祖看,湯感慨萬端,作兩首五言絕句為悼。又載內江一女子,讀《還魂》而悦之,徑造西湖訪焉,願為才子婦。湯以年老辭,女子投水而死。蔣士銓本此諸事,而作此劇。 [2] 
《一片石》和《第二碑》皆演婁妃故事。婁妃為理學家婁諒女,嫁寧王宸濠為妃,寧王謀逆,她屢次勸諫,不聽,又作《題樵人圖》詩云:“婦語夫兮夫轉聽,採樵須是擔頭輕。昨宵雨過蒼苔滑,莫向蒼苔險處行。”終不聽。後宸濠叛亂被擒,妃投江而死。邦人欽慕其賢且烈,厚葬之。
《雪中人》演鐵丐吳六奇將軍事。吳六奇廣東潮州人,早失父兄,性好飲博,遂至落拓江湖,流浪街市,行乞為生。常手不曳杖,口若銜枚,敝衣枵腹,而無寒餓之色,人皆稱鐵丐。後寄身郵卒,於關河形勢,無不諳熟。因其時天下初定,清軍由浙江入廣東,地形多不熟,六奇請見主帥,備陳粵中形勢,且言有義結兄弟三十人,擁眾據土,粵中傳檄可定。帥依其言行之,粵地悉平。由是徵閩討蜀,屢立奇功,位至通省水陸提督。蔣士銓本此作《雪中人》傳奇。
《四弦秋》據白居易《琵琶行》詩而作。白居易作此詩,不過自寫其淪落之意。元馬致遠據以作《青衫淚》,以為香水素狎此伎,於江州送別時再次相逢,踐成前約。後有顧道行作《青衫記》,情節一本馬劇。蔣士銓以為“命意敷詞,庸劣可鄙”,乃本《琵琶行》及香山本傳、憲宗時事,別填《四弦秋》院本,七日而成。時人交口稱讚,以為出前劇萬倍。 [3] 

乾嘉三大家評論

王昶論其詩,標為“當代之首”;李調元評其曲,論為“近時第一”高麗使臣曾以重金求其樂府詩,以誇榮於東國。近代梁啓超説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日本青木正兒稱其為“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今人錢仲聯教授説:“蔣士銓以詩曲成就雙雙得到同時著名評論家的充分認識和最高評價,這在整個清文學史上恐怕不得不指為絕無僅有的一家。”

乾嘉三大家風格

主張“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同”(《文章四首》),但其性情還包含“忠孝節義之心,温柔敦厚之旨”,如《題文信國遺像》、《南池杜少陵祠堂》等,和袁枚等人有所不同。其描寫盛世下的苦難,如《京師樂府詞十六首》、《饑民嘆》、《雞毛房》等作,別開生面,值得重視。抒寫親情有《出門》、《歲暮到家》等,感人至深。 [1] 

乾嘉三大家袁枚

乾嘉三大家簡介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清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也是一位頗有賢名的縣令。他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乾隆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陽知縣。此時,正是所謂“乾隆盛世”,但在沭陽民間,卻是萬户蕭疏、悍吏橫行的現實。一個沭陽縣,竟有“飢口三十萬,餓斃者不計其數”。袁枚面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着血淚的筆抒發感慨:“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筆觸,對那些“苛政猛於虎,悍吏虐於蝗”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進行無情的撻伐。他要“紓國更紓民,終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開倉賑災,減免賦税,率民治水,築有名的六塘子堰。採取多種抗災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還嚴厲管束家屬、下屬、衙役,不準擾民害民。在訟獄處理上,據史載,他“為政,終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大案也從速結案,加上治理有方,社會秩序較前穩定。他與耕夫、蠶婦、工匠、商販、書生皆有交往,不但關心農事百業,還躋身市場,“關心米價問江東”,心繫民生。在封建時代,由於階級的侷限性,袁枚能做到這樣,已是難能可貴的了,百姓皆稱他為“大好官”。袁枚由於為人正直,厭惡官場傾軋,40歲時便辭官不做,定居江寧(今南京市),住小倉山下,建隨園,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安於閒情逸致的生活中。乾隆十年,他離任沭陽時,百姓夾道送行,攀車餞酒,灑淚話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又來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一部分人曾趨前30裏迎接。袁枚面對如此擁戴他的民眾,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他在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説:“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愛民,民愛官,此真不失為一方父母官的範例。
袁枚治沭,距今已200多年。他當時在沭陽縣衙(今縣政府內)手植的一株紫藤,至今仍生機勃勃,其葉蓁蓁,被列為沭陽縣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乾嘉三大家生平

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説《子不語》等。《隨園詩話》是他的代表作,有獨特的文學見解。他提出“性靈説”,對儒家詩教提出異議。部分詩篇對漢儒和程朱理學發難,並宣稱“《六經》盡糟粕”。他主張直抒胸臆,詞貴自然,反對泥古不化,強調自創精神,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袁枚與趙翼、張問陶合稱清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乾嘉三大家風格

袁枚生活通脱放浪,個性獨立不羈,頗具離經叛道、反叛傳統的色彩。他宣揚性情至上,肯定情慾合理,在性與情上,主張即“情”求“性”(《書復性書後》),突出尊情;在言志與言情上,認為“詩言志,言詩之必本乎性情也”(《隨園詩話》卷三)。他強調情是其詩論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他與沈德潛等人反覆辯論,公開為寫男女之情的詩歌張目,在當時頗有振聾發聵之效。他還鮮明地表示:“鄭孔門前不掉頭,程朱席上懶勾留”(《遣興》),認為“宋學有弊,漢學更有弊”(《答惠定宇書》),宋儒偏於心性之説近乎玄虛,而漢德偏於箋註也多附會,進而質疑“六經”,指出其言未必“皆當”“皆醇”,並借莊子之語抨擊“六經盡糟粕”(《偶然作》),對虛偽的假道學深惡痛絕,表現出封建社會末期個性解放思想再次甦醒。袁枚論詩宗尚性靈。所謂“性靈”,其含意包括性情、個性和詩才。性情是詩歌的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無詩”(《寄懷錢嶼沙方伯予告歸裏》),即是説詩生於性情,性情是詩的本源和靈魂,詩人要“自把新詩寫性情”。而這種性情要表現出詩人的獨特個性,“作詩不可無我”,“有人無我,是傀儡也”(《隨園詩話》卷七),沒有個性,也就喪失了真性情,《續詩品》闢“著我”一品,就是明確提倡創寫“有我”之旨。這是性靈説審美價值的核心。然而僅有個性、性情是不夠的,還應具備表現這一切的詩才,“詩人無才,不能役典籍運心靈”(《蔣心餘藏園詩序》),藝術構思中的靈機與才氣、天分與學識要結合並重。這一在“吟詠性情”的基點上構成完整體系的詩歌理論,衝破了傳統與時代風尚,對格調模擬復古、肌理考據學問、神韻纖巧修飾、浙派瑣屑??給予有力的衝擊,是晚明文藝思潮的隔代重興,為清詩開創了新的局面。 [1] 

乾嘉三大家趙翼

乾嘉三大家簡介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乾嘉三大家論詩

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禎沈德潛的"神韻説"與"格調説"。他説:"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啓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趙翼與袁枚、張問陶合稱清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論詩崇性靈,“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他更重視創新,“不創前無有,焉傳後無窮”(《讀杜詩》),“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論詩》),強調不囿於成法,敢於破除宗唐宗宋的門户習氣,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其詩議論精警,思想敏鋭,幽默詼諧,兼雜以雄奇豪放的氣概,《論史》、《偶得》、《閒居讀書》等為其見解精闢的代表作。他的創作個性分明,即使一首小詩也旨意洞達,如《曉起》:“茅店荒雞叫可憎,起來半醒半懵騰。分明一段勞人畫,馬齧殘芻鼠瞰燈。”純用白描,寫其羈旅生涯的疲憊與艱辛,卻無一絲消沉,洋溢着才情和樂觀風采,是其心靈的映現。 [1] 

乾嘉三大家作品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餘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

乾嘉三大家趣聞

甌北控詞
趙雲松觀察戲控袁簡齋太史於巴拙堂太守,太守因以一詞為袁、趙兩家息訟,並設宴郡齋以解之,想見前輩風趣。其控詞雲:“為妖法太狂,誅殛難緩事:竊有原任上元縣袁枚者,前身是怪,括蒼山忽漫脱逃;年老成精,閻羅殿失於查點。早入清華之選,遂膺民社之司,既滿腰纏,即辭手版。園倫宛委,佔來好水好山;鄉覓温柔,不論是男是女。盛名所至,軼事斯傳。借風雅以售其貪婪,假觴詠以恣其饕餮。有百金之贈,輒登詩話揄揚;嘗一臠之甘,必購食單仿造。婚家花燭,使劉郎直入坐筵;妓宴笙歌,約杭守無端闖席。占人間之豔福,遊海內之名山。人盡稱奇,到處總逢迎恐後;賊無空過,出門必滿載而歸。結交要路公卿,虎將亦稱詩伯;引誘良家子女,娥眉都拜門生。凡在臚陳,概無虛假。雖曰風流班首,實乃名教罪人。為此列穎具呈,伏乞按律定罪。照妖鏡定無逃影,斬邪劍切勿留情。重則付之輪迴,化蜂蝶以償夙孽;輕則遞迴巢穴,逐獼猴仍復原身。”其羅織之詞,雖雲遊戲,亦實事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