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鎖定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是宋代詞人張孝祥的作品。此詞上片描寫雄麗的長江夜景,表現了月下江面的奇幻景色,結拍轉寫山景;下片接前結山上意脈,寫詞人在山頭觀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寫轉而抒發富有浪漫氣息的感情,表現一種遊仙的意趣。全詞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虛實結合,相輔相成,創造出一種浪漫的藝術境界,顯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氣和曠達心胸。
作品名稱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作    者
張孝祥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水調歌頭·舟過金山寺
水調歌頭·詠月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鑑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湧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雲冠。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處,聞道羣仙笑我,要我欲俱還。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 [1]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註釋譯文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句註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台城遊”等。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⑵金山:指金山寺,是江蘇鎮江的一座古剎。
⑶高寒:指月光,月亮。
⑷月姊(zǐ):原指傳説中的月中仙子、月宮、嫦娥,借指月亮。
⑸玉鑑:指玉鏡。鏡的美稱。
⑹幽壑(hè):深谷,深淵。
⑺海氣: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霧氣。夜漫漫:黑夜漫長。
⑻白銀闕(què):指月宮。此處借指金山寺。
⑼危駐:猶高駐。紫金山:此指金山。
⑽表獨立:卓然而立。表,特。
⑾霞佩:仙女的飾物。佩,佩帶的玉飾。
⑿切雲冠:古代一種高冠的名稱。
⒀眇(miǎo)視:仔細觀看。毫端: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
⒁三山:傳説中的海上三座神山,即方丈、蓬萊、瀛洲。
⒂翳(yì)鳳:本謂以鳳羽為車蓋,後用為乘鳳之意。驂(cān)鸞:謂仙人用鸞鳥來駕車雲遊。 [2]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白話譯文

山河是如此雄偉壯麗,微風輕拂,露珠點點,月亮高掛天上。寄聲月亮,能否借我鏡子讓我看清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魚龍悽戚長鳴久久不絕,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隨着微波搖動,海面上水霧瀰漫黑夜漫長。遠遠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築猶如銀闕晶宮。
以飛霞為玉佩,頭戴高冠,遺世獨立地俯視這人間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潔白,把大地照耀得明亮透澈,那萬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回首遙望那海上三神山,彷彿羣仙都在對我笑,邀我與他們同遊。乘着那鸞鳥駕駛、以鳳羽為車蓋的馬車,揮揮手揚長而去。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創作背景

此詞是張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過金山時所作。金山在江蘇鎮江,宋時矗立在長江之中,後經泥沙衝漲,遂與南岸毗連。當時張孝祥舟過金山,登臨山寺,夜觀月色,江水平靜,月色皎潔,如同白晝,此情此景,觸發起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3-4]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作品鑑賞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整體賞析

鎮江金山寺是聞名的古剎,唐宋以來吟詠者甚多。北宋梅堯臣的《金山寺》詩絕妙地勾劃出宋時金山矗立長江中的雄姿。蘇軾在《遊金山寺》詩中更以矯健的筆力,描繪江心空曠幽優的晚景。而張孝祥這首詞則注入更多超塵的藝術幻覺。
詞的上片描寫秋夜壯麗的長江,星空倒映,隨波搖動,呈現出一種奇幻的自然景象。“江山”二句直寫秋夜江中金山的雄麗,既寫出江山雄偉、壯闊的氣勢,又點明夜間登臨時的風露與春寒的感覺,落筆不同凡響。“寄聲”二句,詞人置身於雄麗江山之中,馳騁着奇幻的想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客觀物體以濃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幽壑”三句承上意而具體描繪登山寺所見的月光映照下江面的奇特景色,詞人的視角不僅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月亮,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隨着微波搖動浮現出形態各異的圖象,而且還能透過瀰漫江面的無邊無際的夜霧,彷彿聽到潛藏在深水溝壑中魚龍呼嘯哀號的聲音。“湧起”二句是從上文“倒影星辰”而來。“白銀闕”形容江上湧現的滾滾白浪,在月光下好像一座座仙宮。然後由大江轉寫山上。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湧起。這裏對高駐金山奇景的描繪,產生了一種似乎寫真又是虛幻的藝術效果。
過片着重抒寫作者沉浸美景而飄然出塵的思緒,既是作者對自己的一幅素描畫像,又是詞人心胸的袒露。“表獨立”“切雲冠”分別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獨立兮山之上”和《九章·涉江》“冠切雲之崔嵬”的詞句,表現出詞人屹然獨立在金山之巔的瀟灑出塵的神態。“飛霞佩”化用韓愈調張籍》“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詩句,是從服飾上來描繪。如果説這三句是外在的描述,那麼“漱冰”二句則揭示自然外景沁入詞人內心的感受。詞人沉浸在如同冰雪那樣潔白的月光裏,他的目力彷彿能透視萬里之外的細微景物。“回首”以下五句,宕開筆力,飄然欲仙。前人將三山融入詩詞境界中的並不少見,然而像這首詞中所具有的幻覺意識並不多。詞人超越常態的構想,充滿浪漫色彩,似乎神仙在向他微笑,要他與之同往。這是把內心濃郁的感情移進虛擬的物象中,轉化成心靈的情致創造出一種美妙的藝術境界。結末二句分別化用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和韓愈《送桂州嚴大夫》“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的詩意,借寫由不暇驂轉化為驂鸞騰飛,登仙而去,展現乘坐鳳羽做的華蓋,用鸞鳥來駕車的情景,更富有遊仙的意趣。結尾的虛擬與首起的實景,首尾照應,構成一個虛實相合、情景交融的整體。
陳應行在《於湖先生雅詞序》中説:張孝祥“所作長短句凡數百篇,讀之泠然灑然,真非煙火食人辭語。予雖不及識荊,然其瀟灑出塵之姿,自然如神之筆,邁往凌雲之氣,猶可以想見也。”所謂“非煙火食人辭語”,大體都指這一類詞作。這首詞所抒寫的瀟散出塵、飄然欲仙的情思,不僅顯示出作者開闊的心胸和奇特的英氣,而且生動地反映了他的詞作個性和風貌。 [2]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曹濟平:“這首詞的藝術構思,獨具一格。詞人面對如此雄麗的江山、潔白的月色,心物感應由外在的直覺,漸漸地發展到內心的感受,相互滲透,從而創造出一種更為浪漫的飄然欲仙的藝術世界,顯示出作者的奇特英氣和曠達的心胸。”(《唐宋詞鑑賞辭典》) [4]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作者簡介

張孝祥像 張孝祥像
張孝祥(1132—1169),南宋詞人,字安國,號於湖居士,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因廷試第一,居秦檜孫秦壎之上,登第後又上書為岳飛叫屈,秦檜指使黨羽誣告張孝祥謀反,將其父子投入監獄,秦檜死後獲釋。官荊南、湖北安撫使。其詞風格豪邁,頗有感懷時事之作。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全宋詞》輯錄其詞223首。 [5]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三).北京:中華書局,1965:1687
  • 2.    夏承燾 等.宋詞鑑賞辭典(上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1129-1130
  • 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188-2189
  • 4.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431-1432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