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欽察人

鎖定
欽察人,古代歐亞以遊牧為主業的民族。俄國人叫波洛伏齊人,拜占庭人稱其為科馬洛伊人,阿拉伯人則稱之為庫蠻,匈牙利人稱其為昆人。大約在11世紀中期他們從額爾齊斯河流域向歐洲遷徙,俄國編年史在1054年第一次提到他們出現於黑海以北草原,馬迦特(J.Markwart)在他的著作《庫蠻民俗論》中指出,1120-1221年欽察人經常在高加索地區格魯吉亞人聯盟對付伊斯蘭教徒。欽察人的領地西起第聶伯河(包括克里米亞半島),東北為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直抵不裏阿耳((Bulghar)),東南到烏拉爾河
中文名
欽察人
外文名
Kipchak people
實    質
遊牧為主業民族
出現時間
1054年

欽察人淵源

公元前3世紀建立康居國。悦般(160-490)時期與阿蘭人烏孫等融合,併入悦般。7世紀建立康國聯盟(659—750),後臣服於基馬克汗國(750-1035),在公元1035年建立克普恰克汗國
克普恰克汗國(1035-1219)是由基馬克烏古斯及克普恰克,佩切涅格人突騎施 ,康勒,可薩,馬扎爾,阿兒根(AR HUN),保加兒(BUL HAR),烏孫(UYSUN),阿勒班-悦般(ALBAN),杜拉特五部(DULAT 5 RU),葛邏祿(KAR LEKH),閽兒阿特(HONG ER AT)等部落組成的集團,後續加入九印乃蠻(TUHUZ TANG BALE NAIMAN)及十二十字克烈(ON EKE ASHA MAYLE KEREY)等部落。
1237年克普恰克汗國和西克普恰克聯盟解體。
欽察人還包括若干東胡——蒙古系部族。欽察王族為玉里伯牙吾氏,同蒙古、康裏及女真諸部中的伯牙吾氏是同一個氏族的分支,花剌子模算端阿拉烏丁·摩訶末的母親禿爾幹就是康裏伯牙吾氏族人,據屠寄與伯希和兩人的觀點,玉里伯牙吾氏本為原居熱河中部(赤峯地區寧城)的蒙古種,迨移居西北,雄長其地之後,始以欽察之名於世,《元史·土土哈傳》中記載“其先本武平北折連川按答罕山部族,自曲出徙居西北玉里伯裏山,因以為氏,號其國曰欽察,其地去中國三萬餘里。”
另,馬穆魯克朝史官因其王朝多欽察種之蘇丹,故攥《埃及年曆》一書中所列十一部欽察部族之名為:一、脱克撒巴,二、葉迪牙,三、不兒只烏格拉,四、額勒別兒裏(即玉里伯牙吾氏),五、晃火兒烏格立,六、安徹烏格立,七、都魯惕,八、非剌納烏格立,九、者思難,十、哈剌孛兒克里,十一、克能。計此十一部中大部分應為突厥種,部分如玉里伯牙吾氏則應為東來之蒙古部落。赤峯地區寧城(在遼代稱武安,見《遼史》卷三九《地理志》,及《契丹國志》,林榮貴、賈敬顏點校本,頁209,至金大定七年(1167)又改名武平)原為奚王牙帳所在地,玉里伯牙吾氏屬迭爾列斤蒙古,源出於蒙古乞顏、捏古思兩始祖氏族。當是一支遷出額爾古納崑山谷後,南下進入奚地的蒙古人,其早先極有可能就是庫莫奚之王族。約在遼末金初時離開故土,萬里西徙至玉里伯裏山地區。降服了當地部落而統治之,自號欽察,但與也的裏河下游的欽察人是兩支不同的部族。玉里伯裏緯度高,夏夜極短,日暫沒即出。川原平衍,草木盛茂。土地宜馬,富人有馬至萬匹者。土風剛悍,其人精於騎射,勇而善戰。《元史·土土哈傳》中講到“曲出生唆末納,唆末納生亦納思,亦納思主國事時期,太祖徵蔑爾紇,其主火都奔欽察,亦納思納之,後太祖討其,國中大亂,亦納思子忽魯速蠻歸於太宗”。從這段話中我們可得知,在1208年冬以後脱黑脱阿子忽都、合惕、赤剌温逃入了欽察部,並受到欽察國主亦納思保護,從而招致蒙古軍隊的打擊,從曲出到亦納思共傳三代。1130年,在女真民族步步進逼下陷於亡國境地的契丹貴族耶律大石自漠北率四萬名騎士西征。在此次西征中不但有契丹軍民,還有一些蒙古民眾也聽從耶律大石的指揮,向着富饒而充滿幻想的西方進軍,在其中就有曲出的部落。他們進入到中亞後,同突厥語族的康里人及後來成為欽察共同體的一些烏古思人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康裏的伯牙吾氏及欽察的玉里伯牙吾氏。
在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前期,欽察奴隸大受歡迎,這些人中最著名的是拜伯爾斯。欽察部中的康居是相當著名的部落,德里蘇丹國的首一個王朝的蘇丹是出自此部落。

欽察人生活方式

欽察人基本上是遊牧民,但一部分已開始向定居農業勞動者過渡。在傳統的庫曼社會,用牛羣象徵財富而馬匹代表文化圖騰。為了便於遷徙,他們會打造只用1匹馬牽引的小車,帶上全部家當遊牧。他們會在夏季到北方或高海拔地區放牧,等到冬季再會回到南方或者山谷過定居生活。這種自然形成的半農半牧生活,創造了諸如農夫、木工、鐵匠、武器工匠和製革人等職業。飲食上,欽察人除奶製品和肉製品外,還有小米粥與麪包等常見主食。
魯不魯乞雲他曾參加過一個欽察人的葬儀“在一個最近死去的人,他們在若干高竿上懸掛十六張馬皮,朝向四方,每一方向四張馬皮,人們把忽迷思給他喝,把肉放在那給他吃,可是他們説,死者可能是受過洗禮的人”,可見欽察人中一部分人已經接受了東正教,一部分鄰近於花剌子模地區的部落接受了伊斯蘭教義,但其多數還是信奉着原始的薩滿教。欽察人對於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非常寬容,讓自己能夠迅速適應不同的文化氛圍。

欽察人軍備

庫曼軍隊 庫曼軍隊
相比早期的佩切涅格人,庫曼勢力有着更為優良的鐵片鱗甲。他們的戰士也會在羊毛外套內穿着精良鍊甲,戴着內嵌鐵片的皮毛頭盔。精鋭的貴族部隊,則配有鐵面具、鍊甲面簾、尖頂頭盔、和額外的護腿。胯下的坐騎也能披掛馬鎧。按照西歐觀察者的記載,每個庫曼貴族可以攜帶10匹戰馬上陣,以便保證坐騎的充沛體力。追隨他們的瓦拉幾亞人、斯拉夫人和羅斯人,則能提供各種風格的步兵。所以他們具有比較齊全的兵種樹,可以適應多種多樣的戰鬥需要。部落中的成年女性,在必要的時刻也會上陣殺敵。

欽察人發展歷史

欽察人的遷徙範圍 欽察人的遷徙範圍
公元11世紀,庫曼人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遷徙。他們從南西伯利亞地區進入俄羅斯南部草原,並開始與周邊勢力發生密切接觸。其中就包括匈牙利、羅斯諸公國、拜占庭帝國和塞爾維亞等不同國度。他們擊敗原先的佩切涅格人,並迫使後者踏上前往匈牙利的道路。
經過了漫長的遷徙,庫曼聯盟的地盤也大為增漲。其勢力西起多瑙河流域,東到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怛羅斯,幾乎佔據了整個歐亞草原。由於沒有統一的聯盟君主,就只是按照血緣關係和文化認同來進行協調。由於其所在花剌子模波斯克里米亞高加索地區和羅斯等貿易中轉站之間,庫曼語也一度成為了當時的國際通用語言。在局勢混亂的中世紀,跨越國家分佈且具備武裝能力的庫曼人,就是草原商路的日常守護者。
在1055年前後,庫曼人開始同北方的羅斯諸國開戰。此後的175年時間裏,他們彼此都征戰不休。雖然羅斯人有更出色的步兵和守城能力,但庫曼騎兵遠比對手更為成熟。長期衝突消耗了羅斯諸公國和庫曼部落聯盟的實力。最後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讓他們失去了繼續面對強敵威脅的能力。後來的蒙古西征成功,就有這些長期火拼的因素存在。
也是在11世紀末期,庫曼人作為傭兵參與了曼齊刻爾特戰役。但他們的傭兵習慣,讓自己很容易在沒有領取到軍餉時叛變投敵。1089年,庫曼人首次侵犯匈牙利被擊敗,讓部分俘虜被國王收編進衞隊。
兩年後,庫曼人在百廢待興的拜占庭帝國的招引下,參與了裏沃尼昂戰役。他們與帝國的軍隊縝密合作,將曾經的對手佩切涅格人趕盡殺絕。後來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也讓庫曼騎兵受到帝國僱傭。但他們的任務卻是被派去尾隨和襲擊十字軍,防止他們在拜占庭地界內安然無恙。
生機勃勃的庫曼-欽察部落聯盟,卻因為蒙古西征而遭到迦勒迦河之戰的慘敗。由於庫曼人的遊牧屬性,讓自己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厄運。但蒙古大軍的威脅,也迫使自己必須另謀出路。等到蒙古大軍暫時後撤,部分庫曼部落就開始了新一輪遷徙,遷徙到南方的瓦拉幾亞地區避難。
1239-1240年之間,第二次蒙古帝國西征又讓庫曼人在瓦拉幾亞的小國崩潰。流亡者又進行了大流散,分頭前往周邊政權的境內躲避。但是無論是在匈牙利、塞爾維亞和拜占庭,還是拉丁帝國保加利亞格魯吉亞,他們都因為軍事技能而成為了特殊階層和菁英分子。
1227年,為了安置大批西逃的難民,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在邊境上設置了庫曼主教區,歸化那些前來投奔的牧民。十多年後,由於蒙古人的持續壓迫,更多庫曼人前往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尋求庇護。在首領忽灘汗的帶領下,加入逃難的人羣多達7個部落,總計約5-7萬人(也有4萬帳20萬人的説法,過於誇張)。他們按照匈牙利人的要求皈依了基督教,被收編為拱衞王室的輔助軍。雖然拔都給貝拉四世國王送信,要求他停止收容更多難民,但其目的是為了分化匈牙利土著和庫曼勢力。
當時的匈牙利人,還以東西方混合風格的軍隊聞名。由馬扎爾人帶來的草原騎射傳統還沒完全消失,但部分貴族在法蘭西封建文化的影響下,已經逐漸走向西歐化。他們的突然出現,也讓匈牙利等地的貴族大為恐慌。對於重視維護自己權利的封建貴族而言,國王的部隊擴張足以引發自己警惕。因為在過去的20多年裏,庫曼人一直在騷擾匈牙利邊境。很多人只是在形式上皈依了基督教,私下卻是不折不扣的秘密穆斯林。所以匈牙利的男爵們都拒絕執行國王的安置決定,繼續採取敵視庫曼人的政策。
為了緩和矛盾,貝拉四世將忽灘汗和他的家屬安置在都城布達,處於自己的保護和監視之下。但是隨着喀爾巴阡山前線的戰局不利和南邊奧地利人的趁火打劫,讓本國男爵也加重了對庫曼部落的懷疑,擔心他們會和蒙古人相互勾結。最終,這些人衝進忽灘汗的住所,殺死了可汗和他的家人。一直努力對抗蒙古的庫曼人大為失望,開始在匈牙利境內燒殺搶掠,幾乎是在蒙古入侵前就預演了一次焦土政策。最後殺出一條血路,前往東南面的保加利亞謀求生路。受到削弱的貝拉四世,也只能帶着自己的殘軍在塞育河之戰被蒙古人擊敗。
保加利亞沙皇也對庫曼人加以收編。由於保加利亞人是南遷的保加爾人牧民後裔,所以對北來的遊牧同胞比較歡迎。在南遷庫曼人的協助下,不堪拜占庭重税壓迫的保加利亞人,就在1185年以起義恢復了獨立地位。1205年,隨着君士坦丁堡的淪陷,保加利亞人又聯合14000名庫曼騎兵對抗拉丁帝國。在後來的圍攻亞德里亞堡戰役中,庫曼騎兵以側翼合圍的方式,配合保加利亞重裝部隊擊敗十字軍,生擒了拉丁帝國皇帝佛蘭德伯爵鮑德温一世。
但在1237-1240年前後,庫曼牧民的數目已遠遠超過保加利亞沙皇的期待。後者只好選擇為他們讓道,勸部落民儘快離開本土。隨着禍水南引,庫曼騎兵開始席捲巴爾幹半島北部,保加利亞人則趁機趁着希臘人和庫曼人忙於廝殺之際,跟在後面從中漁利。當時的希臘人普遍哀嘆:遭庫曼人蹂躪的地區,是斯基泰人經過後的沙漠。
也有庫曼人加入拉丁帝國陣營。1240年左右,在名叫喬納斯和撒羅尼烏斯的首領的帶領下,他們進入君士坦丁堡,成為了皇帝鮑德温二世的封臣。撒羅尼烏斯的2個女兒也分別嫁給了帝國的重臣鮑德温和威廉。在他死後,庫曼人依舊在君士坦丁堡進行了斯基泰式的人殉和馬殉,給邊上的希臘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對岸的尼西亞帝國,拜占庭流亡者同樣以優厚的條件,將庫曼人安置在對抗拉丁人的前線。這些人在戰場上作為側翼包抄力量,數次擊敗了敵對的希臘地方勢力和十字軍小國。也在指揮不當的時候,遭到敵方陣營中的庫曼親戚虐殺。在君士坦丁堡光復後,隨着拉丁兵源的短缺,庫曼和其他突厥人的作用更加明顯。一些庫曼人構成了帝國的邊防軍和皇帝禁衞軍,指揮官也成為皇帝的乘龍快婿。
此外,還有一些庫曼人去了格魯吉亞,成功地幫助當地人對抗突厥襲擾。這些人在格魯吉亞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軍事中堅。
與此同時,留在東歐故地的庫曼人和保加爾人一起,與金帳汗國的蒙古人混血。這些人的後裔,構成了後來的韃靼人前身。作為統治者的蒙古貴族,在他們的影響下也迅速完成了突厥化。同時受到波及的,還有周邊的斯拉夫貴族。
當然,也有庫曼人通過間接形式站在蒙古擴張的對立面上。不少人在東歐老家淪陷後,通過奴隸貿易被販運到了南方的埃及地區,成為了馬穆魯克部隊的兵源。他們通過嚴格的訓練,並擁有比蒙古人更加高大的戰馬和防禦更加完善的盔甲。20年後,正是有他們參與的艾因賈魯之戰,終結了蒙古黃金時代的擴張浪潮。
不過,後世庫曼人的最大根據地,還是在他們大量遷入的匈牙利地區。鑑於蒙古入侵的巨大破壞,他們得以在匈牙利國王的邀請下返回多瑙河蒂薩河之間的平原定居。作為防禦蒙古人的第一道屏障,這些區域又被分為大庫曼尼亞和小庫曼尼亞。
之後的幾個世紀裏,庫曼人得到了各種軍事、賦税和法律上特權。他們以皇家輕騎兵部隊為國王攘外安內,部分基督教化的庫曼女子也嫁入豪門。13世紀中期,庫曼的貴族女子伊麗莎白就嫁給了匈牙利阿爾帕德王朝國王斯蒂芬五世。隨着伊麗莎白成為皇后,斯蒂芬也自動獲得了庫曼尼亞-多米尼庫斯的稱號,變成了匈牙利境內庫曼最高領袖。
庫曼尼亞-多米尼庫斯這個頭銜,也成為僅次於國王的最高貴族頭銜。伊麗莎白的兒子拉迪斯勞斯四世(拉斯洛四世),甚至因為具有一半的庫曼血統而喜歡庫曼文化,直接被人稱為庫曼人。
在庫曼的定居點裏,他們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利。擁有自己的法官、神父和治安官,不用受匈牙利法律的制約的特權,並保留了部分古老的異教文化傳統。在轉向定居的歷程中,庫曼後裔開始逐漸失去了作為世襲軍事階層的地位。他們的牧場也逐漸被定居的馬扎爾人所填充,自己紛紛放棄了異教信仰。但卻依舊保持着自己的軍事技能和精良的馬術,並以納税和提供騎兵部隊的方式維持自治權利。
直到近代早期的16世紀,庫曼人依舊保持着相當明顯的種族特徵。比如穿着土耳其短袍、蓄着突厥式的髮辮和小帽,女子帶着類似於中世紀庫曼祖先的頭巾。經濟結構中畜牧業成分佔比很高,在家中保留着馬頭骨做的裝飾。多數人依舊將牛羣視為最重要的財富象徵,這都是遊牧遺風的體現。
但在之後的奧斯曼帝國入侵中,60%的庫曼定居點遭到破壞。使許多人加速逃亡到中歐,最終融合進其他民族。留在庫曼尼亞故地的居民,從18世紀中期開始變成了自由農民和莊園主。但是他們的庫曼語民謠和祈禱詞,被一直沿用到19世紀。獨特的語言風俗,最終在民族主義復興大潮中成為認同基石。
在當代的庫曼尼亞,還有每年都會舉辦的世界匈人大會。在這片庫曼文化的自留地內,會聚集起世界各地的匈人後裔。他們選擇在這片內亞草原的西端進行聚會,重温先祖的文化和傳統。

欽察人元代欽察人

元朝時期,生活在歐亞的欽察人總數估計為九十萬左右,其中生活在中國境內的約有二十萬人。經過蒙古兩次西征裹脅至中原的欽察驅口及怯憐口,後歸土土哈所統領,西線無戰事後盡分入護衞中,置有隆鎮衞(轄軍士兩千人),左欽察衞右欽察衞(轄軍士一萬人),龍翊衞(轄軍士九千人),東路蒙古軍元帥府(後改為東路欽察萬户府,轄軍士一萬人)。考慮到元代各府、衞所轄軍士均有眷屬和併入探馬赤軍中的人數以及各家欽察貴族私役的部曲,在各地任職的官員和扈從,故數者相加,應有二十萬人。
進入到元朝境內的欽察人主要都是些職業軍人和他們的眷屬,在元朝歷史上他們當中曾經產生了一批極有權勢的人物,“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如唐其勢燕鐵木兒之子)甚至揚言“天下本吾家之天下”(《元史·唐其勢傳》),由此引起了蒙古貴族集團的極度不滿。
後至元元年(1335)七月,元順帝在右丞相伯顏支持下,大興燕鐵木兒(土土哈之孫)宗黨之獄,歷時數年。至此,欽察貴族在元朝政治舞台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