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孫

鎖定
烏孫,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國家之一,烏孫人的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前2世紀初葉,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據《漢書·張騫傳》),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由匈奴冒頓單于收養成人,後來得以復興故國。 [1] 
前177~前176年間,冒頓單于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後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進攻遷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敵,南遷大夏境內,但也有少數人仍然留居當地。在塞種人與月氏大部南下以後,烏孫人遷至伊犁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種人、月氏人一道遊牧。從此烏孫日益強大,逐漸擺脱了匈奴的控制。根據考古學家發現的烏孫古墓羣和其他遺蹟表明,其政治中心在赤谷城。南北朝時,烏孫與北魏關係密切。遼代曾遣使入貢。烏孫人以遊牧的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養馬業特別繁盛。
昭蘇縣自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起,就統屬於漢朝在西域設置的西域都護府,迄今兩千多年,一直是祖國西 [1-3]  北邊陲重地,歷史上扼東西陸路交通要衝,夏塔古道、木扎爾特隘口,就是祖國內地經伊犁,通往中亞、西亞各地以及南疆的交通孔道。
中文名
烏孫
外文名
Wusun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赤谷城
官方語言
古印歐語 [2-3] 
時    區
公元前2世紀初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獵驕靡
主要民族
烏孫
位    置
七河流域
滅    亡
410年被柔然滅亡
後    來
410年被柔然滅亡之後建立悦般國
性    質
漢朝屬國

烏孫起源

烏孫族屬向有數説,
烏孫伊犁河一瞥 烏孫伊犁河一瞥
一、匈奴人説。此説強調烏孫人"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人同俗,但烏孫王室始終與匈奴人保持密切的聯繫,儘管有時亦兵戎相見。
二、東伊朗族説。20世紀30年代以來,蘇聯一些考古學家以A.H.伯恩什坦為代表認為烏孫人很可能屬於東伊朗族。特別是從50年代起,蘇聯考古學界有更多的學者認為烏孫人是東伊朗族塞人(即中國史籍中的塞種人,亦稱塞人)的一支,塞卡文化與烏孫文化是一種文化的兩個階段。烏孫人於西漢初期至南北朝初期遊牧於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犁河流域一帶,國都赤谷城位於伊塞克湖南岸,另説在納林河畔。
烏孫人的種屬不清楚,提到烏孫人種族形態學的資料很少。唐代顏師古對《漢書·西域傳》作的一個注中提到“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彌猴者,本其種也”。按此説法,烏孫人應為赤發碧眼、淺色素之歐洲人種。
烏孫的可能西遷路線 烏孫的可能西遷路線
中外學者比較了蘇聯中亞地區和中國天山以北地區烏孫時代的人類學材料,認為形成烏孫民族的人類學類型的大人種基礎是歐羅巴人種。人類學材料還説明,烏孫人有許多類型,烏孫人與天山地區塞人似為同一種民族集團。烏孫人不能簡單地直接與今天哪個民族掛上鈎。 [4] 

烏孫歷史

烏孫遊牧

公元前2世紀初葉,烏孫與月氏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攻殺 [5]  (一説被匈奴攻殺 [6]  ),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由匈奴冒頓單于(公元前209~前174在位)收養成人,後來得以復興故國。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冒頓單于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西遷時間另有兩説:一説為公元前3世紀末;一説為公元前174~前161匈奴老上單于時),至伊犁河流域,趕走久在當地遊牧的塞人。後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進擊遷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敵,遂步塞人後塵亦南遷大夏境內(另説約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間),遷至伊犁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人、月氏人一道遊牧。

烏孫與漢建交

西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大月氏,打算與大月氏人結盟夾擊匈奴,可是無功而回。隨後漢武帝展開反擊匈奴的戰爭,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發起馬邑之戰。在佔領河套後,又發動河西之戰,漢軍節節勝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終於出現“而金城(蘭州)、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今羅布泊)空無匈奴”。同年,張騫認為聯合烏孫國,能切斷匈奴右臂,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三年後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向烏孫建議返回敦煌祁連間故地,以便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 [5] 
當時烏孫國國家分裂。太子蚤已逝,烏孫昆莫獵驕靡答應他以其子岑陬(封號,名叫軍須靡)為太子的請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祿不滿。大祿握有兵權,計劃起兵殺害軍須靡。獵驕靡為保護軍須靡,便給他萬餘騎兵到別處自立。獵驕靡自己另掌萬餘騎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國所有兵力。他接見張騫,可是沒有答應張騫的與漢結盟的要求。獵驕靡認為“年老國分,不能專制”,而且大臣不瞭解漢的國勢,又畏懼匈奴,烏孫不可能遷回故地。
獵驕靡派數十名使節隨張騫,使節見識到西漢國勢強盛,促使烏孫國考慮與漢結盟。匈奴單于獲知烏孫與漢朝建立了聯繫,企圖攻打烏孫國。獵驕靡瞭解西漢當時正積極與西域各國建交,便請與漢朝聯姻,尋求支援。於是漢武帝在元封三年(前108年),以宗室劉建之女細君公主下嫁獵驕靡。匈奴得知烏孫與西漢聯姻以後,亦遣派單于女子與獵驕靡成婚,獵驕靡立她為左夫人。獵驕靡同時與漢及匈奴聯姻,代表他只是跟漢建立外交關係,尚未決定與匈奴決裂。不久獵驕靡逝世,軍須靡即位,細君公主隨後在元封6年(前105年)病逝,漢武帝又把楚王之女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維持聯姻關係。軍須靡死,弟翁歸靡昆莫,娶解憂公主。她遠比細君公主活得長久,漢對於烏孫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烏孫與漢結盟

西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和車師的聯軍攻擊,解憂公主上書求西漢朝廷出兵救烏孫。適逢昭帝駕崩,漢朝廷沒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後,經解憂公主及昆莫分別遣使,宣帝發兵十五萬騎,由五位將軍率領分道並出,並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大敗。自此以後,匈奴由盛轉衰,逐漸退出西域,烏孫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國家,昆莫翁歸靡決定擺脱匈奴,與西漢結盟。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歸靡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復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宣帝答允,烏孫與西漢的聯盟正式被確立。

烏孫內亂初起

匈奴日逐王與握衍朐鞮單于不和,降漢,而且親匈奴的車師軍隊被西漢軍隊打敗,匈奴無法繼續控制西域。西漢取代匈奴在西域的位置,漢宣帝在神爵二年設西域都護府,長官都護負責管理西域事務,同時督察烏孫、康居等外國動靜。 [7] 
西漢宣帝(前60年)神爵二年,翁歸靡死,元貴靡未能順利繼承昆莫之位,烏孫貴族擁立了擁有匈奴血統的泥靡(軍須靡之子,《漢書》中稱狂王),西漢朝廷不滿。西漢與烏孫的聯盟中止。因為西漢不需要聯合烏孫共同對抗匈奴,所以解憂公主的任務是為漢控制烏孫。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漢朝廷的意思,又因殘暴失去烏孫國國人的支持,解憂公主與漢使者魏如意及任昌合謀刺殺狂王,失敗。西漢首次干涉烏孫內政,最終引發烏孫內亂。

烏孫兩昆彌並立

狂王失勢,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叛變,起兵殺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將軍辛武賢討伐烏就屠。西域都護鄭吉遣烏孫右大將之妻馮嫽(解憂公主的侍者)勸降烏就屠。最後宣帝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並賜印綬。然而烏就屠不完全收歸各翕侯民眾,西漢便派長羅侯常惠率三校屯於赤谷城,隨後漢朝為大小昆彌劃分地界與及人民,大昆彌六萬餘户,小昆彌四萬餘户,但烏孫民心偏向小昆彌。 [8] 
然自烏孫分立兩昆彌後,“漢用憂勞,且無寧歲”。 [9] 
大昆彌元貴靡死後,子星靡繼位,懦弱無能,讓西漢能夠進一步控制烏孫。西漢先遣馮嫽率領百人前往烏孫鎮撫星靡,又接納都護韓宣的建議,賜烏孫高官大吏、大祿、大監金印紫綬,以輔助星靡。之後都護韓宣提出罷黜星靡,漢元帝沒有同意。
大、小昆彌之間矛盾不斷。西漢成帝鴻嘉末(前18或前17年),末振將成為小昆彌,當時大昆彌雌慄靡很有威信,末振將擔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殺雌慄靡。漢朝冊封雌慄靡的叔父伊秩靡為大昆彌,末振將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殺後,漢馬上派兵殺死末振將太子番丘。末振將之弟卑爰疐率領八萬人投靠康居,經常發兵攻打烏孫,企圖吞併大、小昆彌的部眾。最後被漢朝西域都護孫建領兵襲殺。

烏孫入質東漢

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冬,設立西域都護,並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耿恭達到後,發佈文告曉示烏孫,宣揚大漢威德,於是烏孫大昆彌以下都十分歡喜,派遣使者獻名馬,並奉還漢宣帝時所賜的公主博具,表示願意遣子入侍東漢。耿恭便派人饋贈金帛,迎接烏孫侍子入漢。 [12] 
漢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上書表示烏孫等國願意歸附,與漢共同攻滅龜茲,打通東漢與西域之間的道路。 [10]  後來,班超準備進攻龜茲,考慮到烏孫兵強,上書奏請漢章帝遣使招慰烏孫,與之合力。漢章帝採納了班超的建議,於是建初八年(83年)拜班超為將兵長史,借給他鼓吹幢麾等旌旗樂器。同時升任徐幹為軍司馬,另外派遣衞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賜大小昆彌及以下的人錦帛。不久,烏孫入質東漢,班超便讓李邑率領烏孫侍子至京師洛陽。 [11] 
漢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南匈奴反,侵犯邊境,桓帝以種暠為度遼將軍, [14]  征討西北,種暠到達後,先以恩誘降諸胡,如有不服然後加討。於是羌胡及龜茲、莎車、烏孫等國皆來順服。 [13] 

烏孫政治

烏孫職權

烏孫西遷前,遊牧於敦煌、祁連一帶,接近中原地區,受漢文化影響,官制制定上有參考漢制。
昆莫(昆彌、昆靡):烏孫之王。三個稱謂都是一樣,“莫”與“彌”可以互換,“彌”與“靡”是同音字。“昆”、“莫”、“彌”、“靡”是烏孫語音,在古昆莫、突厥語或今天的維吾爾及哈薩克社會中,“昆莫”、“昆彌”及“昆靡”可以解釋為“天子”,“靡”是“昆靡”的簡稱。烏孫統治者借天神之説駕馭臣民,所有烏孫統治者名字之後都有“靡”一字。昆靡擁有強而有力的權威以及享有甚高的尊嚴,掌握全國的政治、軍事及經濟文化之權。
大祿:據章太炎考證,“相”是中原的丞相,“大祿”是“相”的烏孫語音,並稱“相大祿”。相大祿位高權重,不但掌管行政,而且有兵權,職權相當於秦代的丞相及太尉
左、右大將:與匈奴相同,以左為尊,左大將在右大將之上。烏孫左、右大將相當於匈奴左、右賢王以下的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均由王族成員擔任,握有一定數量的的軍隊。
侯:又名翕侯,全國共三人,是地方的軍政長官。烏孫翕侯與大月氏翕侯同樣是部落首領,不過前者的實力比後者弱小,沒有割據一方。
左、右都尉:與秦的衞尉相似,《漢書·百官公卿表》:“衞尉,秦官,掌宮門衞屯兵”。
大監:烏孫設大監二人,職權應該與秦的御史大夫相似,掌管律法。
大吏:共一人,管理官員事務。
舍中大吏:大吏的屬官。
騎君:職權不明。
譯長:掌管翻譯事務。

烏孫奴隸制

匈奴實行奴隸制度,烏孫與匈奴關係密切,相信烏孫吸收了匈奴的奴隸制度。烏孫曾經在戰爭中掠取人口,在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對匈奴一役,烏孫軍隊攻擊匈奴右谷蠡王王廷,《漢書.西域傳》記“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長、騎將以下四萬級……烏孫皆自取所虜獲。”,相信被掠人口最終成為統治階層的奴隸。在昭蘇縣木札特山山口,中國的考古隊伍在六十年代初發掘了一座較大型的烏孫墓葬,並發現一個奴隸殉葬坑,反映烏孫是一個奴隸社會。

烏孫氏族制

烏孫也實行氏族制。昆莫以至翕侯都擁有自己的地域、民眾,是氏族社會的痕跡。《漢書·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後烏就屠不盡歸諸翕侯民眾”是一項證據。
氏族首領有一定的勢力,可以凌駕昆莫的意願。《漢書·西域傳》記烏孫昆莫獵驕靡希望以長孫軍須靡為繼承人,身為大祿的次子不滿,率領部眾割據一方,獵驕靡只能妥協。軍須靡死後,兒子泥靡礙於叔父大祿的勢力,讓位給大祿的兒子翁歸靡。原始氏族社會的部落首領議事會對族中事務有無上權威。

烏孫社會

烏孫繼承

烏孫君主 烏孫君主
烏孫的繼承製度與現代意義上的繼承製度有別,除了財產繼承外,偏向指被繼承者的家族地位與及社會地位的繼承。財產繼承與烏孫家庭分居制密不可分。分居制下,當烏孫男子成年後,父親會分一部份財產給他自立門户。父親的財產通常屬於最後一位與自己同住的兒子,通常是幼子。
一般而言,被繼承者生前的家庭身份、官職及妻妾(後母)會由長子繼承。不過,長子繼承製並不是唯一繼承製度,“子以母貴”是可能的。此外,未成年的兒子沒有繼承權,因此當被繼承者的兒子尚未成年,繼承權將屬於被繼承者的的兄弟。如果繼承者因種種原因未能繼承,繼承權將由未能繼承者的兄弟獲得,甚少行長孫繼承製。

烏孫收繼婚

烏孫跟匈奴一樣,實行收繼婚,是原始部落羣婚制的遺存。羣婚制沒有配偶的觀念,婦女屬於整個部落的男子。寡婦由繼承者(繼子)或夫家親屬收繼。主要原因有三:
1、烏孫各部落散落在遼闊的草原上,相隔甚遠,西域諸國之間又常有徵戰,因此烏孫人對外非常封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則非常緊密。
2、不同部落的男女甚少有機會接觸,令喪偶的婦女改嫁困難,大多被夫家的部落成員收繼。
3、在烏孫,生產以家族為單位,收繼婚的實行保持家族完整和穩定。倘若繼承者的生母年紀老邁,她常會由繼承者負責贍養;年輕的就會在夫家家族內改嫁。

烏孫古道

烏孫古道是貫通南疆與伊犁之間的交通便道,起始於新疆昭蘇縣夏塔鄉境內、向南沿夏塔河谷、翻越冰達坂、終至南疆阿克蘇地區温宿縣境內,民間傳説稱唐玄奘曾穿越此古道。
古道 古道
清初,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蘇等地區的很多維吾爾族百姓經過古道舉家遷移至伊犁地區的昭蘇。這古道也是探險愛好者涉足的古道。
烏孫古道北銜準噶爾盆地,南控塔里木綠洲,是貫通天山南北的咽喉,歷史上許多遊牧民族都要爭奪這塊寶地。
1949年三區革命軍從瓊庫什台出發,經阿克布拉克達坂,到達拜城的黑英山,以此為基地,轉向西攻下了拜城,而在繼續向西攻打阿克蘇的戰鬥中,遭遇頑強抵抗和反擊,最後奪取了夏特古道南口,經夏特古道返回伊犁。

烏孫君主列表

烏孫小昆彌前君主列表
帝王姓名
世系
在位年代
死因
獵驕靡之孫
公元前105年-前72年
病卒
軍須靡堂兄
公元前72年-前60年
病卒
軍須靡之子
公元前60年-前53年
被烏就屠所殺
烏孫小昆彌世系表
帝王姓名
世系
在位年代
死因
翁歸靡之子
公元前53至前21
病卒
烏就屠之子
公元前21年
被其弟日貳所殺
拊離之子
公元前21年至 ?
被降民所殺
安日之弟
公元前11年
被大昆彌伊秩靡所殺
安日之子
未知
未知
安 犁 靡 後,小 昆 彌 世 系 不 明
烏孫大昆彌世系表
帝王姓名
世系
在位年代
死因
翁歸靡之子
公元前53至前51
病卒
元貴靡之子
公元前51
病卒
星靡之子
公元前51年至前11
被殺
解憂公主之孫
公元前11
未知
伊秩靡以後,大昆彌世系不明
參考資料
  • 1.    烏孫歷史介紹 烏孫民族歷史簡介  .大學生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1-25]
  • 2.    餘太山著,王生平、範明禮編.塞種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
  • 3.    劉寧.新疆地區古代居民的人種結構研究——以樓蘭、烏孫、車師、回鶻為例[D]:吉林大學,2010年4月10日
  • 4.    蘇丹·江波拉托夫.關於烏孫起源的研究: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哈文版 ,2010.02
  • 5.    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8-01]
  • 6.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8-01]
  • 7.    《漢書·西域傳》:“是歲,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並護北道,故號曰都護。都護之起,自吉置矣。僮僕都尉由此罷,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於是徙屯田,田於北胥鞬,披莎車之地,屯田校尉始屬都護。都護督察烏孫、康居諸外國,動靜有變以聞。”
  • 8.    《漢書·西域傳》:“都護鄭吉使馮夫人説烏就屠,以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恐,曰:“願得小號。”宣帝徵馮夫人,自問狀。遣謁者竺次、期門甘延壽為副,送馮夫人。馮夫人錦車持節,詔烏就屠詣長羅侯赤谷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皆賜印綬。破羌將軍不出塞還。後烏就屠不盡歸諸翕侯民眾,漢復遣長羅侯惠將三校屯赤谷,因為分別其人民地界,大昆彌户六萬餘,小昆彌户四萬餘,然眾心皆附小昆彌。”
  • 9.    《後漢書·西域傳》:“自烏孫分立兩昆彌後,漢用憂勞,且無寧歲。”
  • 10.    《後漢書·班梁列傳》:“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於窴、居彌兵一萬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斬首七百級。超欲因此叵平諸國,乃上疏請兵。曰: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城,故北擊匈奴,西使外國,鄯善、於窴即時向化。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康居復願歸附,欲共併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
  • 11.    《後漢書·班梁列傳》:“超既破番辰,欲進攻龜茲。以烏孫兵強,宜歷其力,乃上言:“烏孫大國,控弦十萬,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與共合力。”帝納之。八年,拜超為將兵長史,假鼓吹幢麾。以徐幹為軍司馬,別遣衞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賜大小昆彌以下錦帛……超即遣邑將烏孫侍子還京師。”
  • 12.    《後漢書·耿弇列傳》:“永平十七年冬,騎都尉劉張出擊車師,請恭為司馬,與奉車都尉竇固及從弟駙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乃以恭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恭至部,移檄烏孫,示漢威德,大昆彌以下皆歡喜,遣使獻名馬,及奉宣帝時所賜公主博具,願遣子入侍。恭乃發使齎金帛,迎其侍子。”
  • 13.    《後漢書·張王種陳列傳》:“會匈奴寇並、涼二州,桓帝擢暠為度遼將軍。暠到營所,先宣恩信,誘降諸胡,其有不服,然後加討。羌虜先時有生見獲質於郡縣者,悉遣還之。誠心懷撫,信賞分明,由是羌胡、龜茲、莎車、烏孫等皆來順服。”
  • 14.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六》:“延熹元年(戊戌,公元一五八年)十二月,南匈奴諸部並叛,與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以種暠為度遼將軍……種暠到營所,先宣恩信,誘降諸胡,其有不服,然後加討;羌虜先時有生見獲質於郡縣者,悉遣還之;誠心懷撫,信賞分明,由是羌、胡皆來順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