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秋

(漢末涼州軍閥、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編輯 鎖定
楊秋,安定郡臨涇縣(今甘肅省鎮原縣)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建安十六年,同韓遂馬超聯合,起兵反抗曹操。參加潼關之戰,兵敗於渭南,投降丞相曹操,成為魏國名將。 [1] 
魏文帝曹丕稱帝后,出任冠軍將軍、畤鄉侯。參與征討鄭甘、盧水、平定關中,官至討寇將軍,冊封臨涇縣侯,不知所終。
本    名
楊秋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合戰潼關;討平鄭甘、盧水叛亂
官    職
討寇將軍
爵    位
臨涇

楊秋人物生平

編輯

楊秋合戰潼關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出長安,試圖經過楊秋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張魯,楊秋等關西軍閥懷疑曹操要攻打吞併涼州。 楊秋從合馬超韓遂等共十部勢力,共計約十萬人馬,起兵反抗曹操。 [1]  一路高凱,直逼至潼關
楊秋遊戲圖片 楊秋遊戲圖片
七月,曹操率領大軍親自西征,與聯軍夾關對峙。派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佔據河西設立營寨,自己從潼關北渡,雖然遭遇馬超截擊,曹操差點送命。但曹操還是成功渡河,然後遁過渭河作甬道到渭南。於是聯軍退守,拒兵屯在渭口,曹操多次設疑兵,用船載兵偷偷潛入渭河,做成為浮橋,到一天夜裏,曹操分兵在渭南結營。聯軍趁夜攻擊兵營,曹操設置伏兵擊破聯軍偷襲。於是楊秋等人屯兵在渭南,遣送信件,請求割河西一帶和談,但曹操不答應。 [2-3] 
九月,曹操大軍分批渡過渭水,聯軍數次挑戰,曹操只是不應戰,聯軍只能請求割地,送人質請和。曹操採取賈詡的計策,假裝答應,然後與陣前和韓遂談言歡笑,讓聯軍猜疑韓遂,又寫了一封塗改偽招安信給韓遂,離間西涼聯軍,導致了關中聯軍的軍閥們相互猜疑。經歷大小諸多陣仗後,曹軍在渭南同聯軍發動大決戰,由於聯軍軍心不齊,加上被離間後讓人懷疑的韓遂,使得聯軍大敗。聯軍戰敗後,楊秋逃往安定。 [4] 
十月,曹操軍從長安往北征伐楊秋,和定了隃糜、氐的夏侯淵、朱靈平在安定會合,兵圍安定城。楊秋勢單力薄無力抵抗,於是投降曹操,曹操恢復楊秋爵位,讓他留下安撫安定人民。 [5] 

楊秋效忠曹魏

公元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曹丕繼承王位,楊秋此時為冠軍將軍,在勸進曹丕稱帝時,《魏公卿將軍上尊號奏》排名第八位,在曹休、曹真、張遼、張郃、徐晃、朱靈之前,且為鄉侯,地位可見一斑。 [6] 
涼州鄭甘、盧水等山賊作亂,楊秋奉命同張郃、郭淮等一起征討發動叛亂的山賊頭目鄭甘、盧水,大獲全勝,楊秋功不可沒,平定了鄭甘之亂後。關中再次安定,關中的老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 [7] 
公元220年~226年(黃初年間),楊秋升任討寇將軍,封臨涇侯。之後壽終正寢,度過了戎馬生涯。 [8] 

楊秋歷史評價

編輯
  • 陳琳:“近者關中諸將,復相合聚,續為叛亂,阻二華,據河渭,驅率羌胡,齊鋒東向,氣高志遠,似若無敵。” [9] 
  • 衞覬:“西方諸將,皆豎夫屈起,無雄天下意,苟安樂目前而已。” [10] 

楊秋文學形象

編輯
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三國演義》中楊秋是馬超八健將之一(毛宗崗修改後的《三國演義》,成為了韓遂八將),同馬超、韓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後韓遂派楊秋為使前往曹營言割地求和之事,之後因遭中賈詡反間計的馬超的攻擊,楊秋等五將步戰圍攻馬超,不能取勝,被馬超砍死二人,楊秋逃竄,投降於曹操,被曹操封為列侯,守渭口,之後便不在演義中亮相。 [1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裴松之注引《典略》:建安十六年,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眾十萬,同據河、潼,建列營陳。
  • 2.    《三國志·曹操傳》: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公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牀不起。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循河為甬道而南。賊退,拒渭口,公乃多設疑兵,潛以舟載兵入渭,為浮橋,夜,分兵結營於渭南。賊夜攻營,伏兵擊破之。
  • 3.    《三國志武帝紀》: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公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循河為甬道而南。賊退,拒渭口,公乃多設疑兵,潛以舟載兵入渭,為浮橋,夜,分兵結營於渭南。賊夜攻營,伏兵擊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許。
  • 4.    《三國志武帝紀》遂、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
  • 5.    《三國志武帝紀》十月,軍自長安北征楊秋,圍安定。秋降,復其爵位,使留撫其民人。
  • 6.    《公卿將軍奏上尊號》/衞覬:冠軍將軍好畤鄉侯臣秋
  • 7.    《三國志郭淮傳》又行徵羌護軍,護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討山賊鄭甘、盧水叛胡,皆破平之。關中始定,民得安業。
  • 8.    魏略曰:楊秋,黃初中遷討寇將軍,位特進,封臨涇侯,以壽終。
  • 9.    永樂大典:卷之二萬八百五十一.國學導航
  • 10.    《魏書》曰:“是時關西諸將,外雖懷附,內未可信。司隸校尉鍾繇求以三千兵入關,外託討張魯,內以脅取質任。太祖使荀彧問覬,覬以為“西方諸將,皆豎夫屈起,無雄天下意,苟安樂目前而已。今國家厚加爵號,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憂為變也。宜為後圖”。
  • 11.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華書局,20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