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梅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

鎖定
楊梅生(1905-1978)原名楊勳梅。湖南省湘潭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中文名
楊梅生
別    名
楊勳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78年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湖南湘潭
信    仰
共產主義
軍    銜
中將

楊梅生基本簡介

楊梅生(1905-1978)
楊梅生 楊梅生
原名楊勳梅。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二六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武漢警衞團。一九二七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班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副隊長,紅一軍團第十二軍特務大隊大隊長,第三十六師一0六團團長,湘贛紅三師師長,四川軍區參謀長,軍委警衞營營長,紅四方面軍總部縱隊參謀長,抗日救國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警備科科長,新四軍竹溝留守處參謀長,江北指揮部副參謀長,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獨立旅旅長兼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熱河軍區代司令員,合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副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兵團軍長,湖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楊梅生戎馬生涯

衣食無着,參加反英示威大遊行,熱血沸騰的楊梅生就此走上革命道路。
紅軍大學 紅軍大學
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在紅軍大學。前排左起第二人毛澤東,第三人朱德,第四人林彪,第五人何長工,第六人周子昆。後排左起第一人楊得志,第三人楊梅生,第四人陳賡,第五人賀子珍,第六人姚喆,第八人肖興奎,第九人江華,第十人譚家述,第十一人譚冠三,第十二人劉型,第十三人張際春
1905年1月13日,楊梅生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淦田鎮(今屬株洲市)一個小藥商家庭。楊梅生在家排行老大,上過兩年私塾,因家境貧困輟學,後做過藥鋪幫工。
1927年2月,楊梅生去長沙找事做。當時長沙失業者眾多,楊梅生無法找到工作,衣食無着時,正趕上湖南省總工會聯合各界舉行10萬人的反英大示威遊行,他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鬥爭行列。後來,湖南省總工會給了楊梅生兩塊銀元作路費,推薦他去武漢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衞團當兵。到了武漢,楊梅生才知道這是一支共產黨控制的隊伍,團長是共產黨員盧德銘。楊梅生暗自慶幸自己找對了隊伍。
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楊梅生所在的武漢警衞團未趕上起義,輾轉到江西修水休整待命。
1927年9月初,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將修水、銅鼓、安源地區的工農武裝和警衞團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楊梅生被編入第一團任班長,參加了9月9日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楊梅生起義軍第一、第二團在戰鬥中相繼失利,第三團進攻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命令各路起義軍向瀏陽城東南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晚,前敵委員會在文家市召開會議。這天正好是楊梅生帶班值勤。身材高大穿着長袍的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正要步入會場,楊梅生一見不認識,便讓毛澤東在外面等着,自己進去報告營長陳浩説:門口有個姓毛的找你。陳浩聽後急步走出會場,指着毛澤東對楊梅生説:“這是中央派來的毛委員。”楊梅生馬上向毛澤東行軍禮,表示歉意。毛澤東對他這種認真負責的精神給予了表揚。
1928年4月24日前後,毛澤東率部在寧岡礱市與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兩支隊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改稱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改編為第四軍第三十一團,楊梅生調任該團警衞班班長。由於楊梅生行軍、打仗總是一馬當先,勇敢頑強,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進入井岡山後,他很快被黨組織確定為黨員培養對象。團部司號員、共產黨員曾仁貴經常找他談話,使他思想覺悟提高很快。1928年8月上旬,在井岡山茅坪,楊梅生由張風鳴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此,楊梅生成了一名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的部分同志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的部分同志
巧接周恩來,妙鬥飢餓,勝利完成“東線行動”任務1927年,秋收起義時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的部分同志,十年後在延安合影,後排左起:楊立三、陳伯鈞、毛澤東、龍開富周昆譚希林、羅榮桓、譚政、劉型、楊梅生、胡友才、賀子珍;前排左起:賴傳珠、張宗遜、孫開楚賴毅、譚冠三、胡龍奎。
1931年底,楊梅生奉命率1個營執行一項特殊任務,到閩贛邊游擊區迎接從上海來的周恩來到中央根據地。此處山高林密,國民黨軍封鎖很嚴。途中與國民黨軍1個保安團遭遇時,楊梅生機動靈活,率部與國民黨軍保安部隊周旋,採取聲東擊西戰術,用2個連引開國民黨軍保安部隊,用1個連武裝護送周恩來安全到達長汀。1999年1月12日,楊梅生夫人劉堅回憶,解放後周恩來對此次行動仍記憶猶新,親切地稱呼劉堅“梅嫂”,説“楊梅生很用腦筋,很會打仗,我那次通過封鎖線時,他指揮部隊聲東擊西,把敵人引開,不然過封鎖線是很危險的”。
1932年1月,湘贛軍區成立,楊梅生調任湘贛軍區獨立第九師第四十三團政治委員,與團長何紫雲指揮部隊配合主力,打擊湘贛邊地區國民黨軍。一次,國民黨軍在湘贛邊地區發現紅軍主力後,立即調集兵力逼進。楊梅生指揮所部,配合兄弟部隊向北佯攻,吸引國民黨軍。接着又在小布以北地區進行遊擊活動,與地方武裝一道破壞國民黨軍交通,封鎖消息,做羣眾工作。他還指揮少數部隊趁夜間天黑上山放火,假裝大部隊轉移的樣子,迷惑國民黨軍。國民黨軍進入根據地後,連連撲空。由於當地羣眾“堅壁清野”,國民黨軍連飯都吃不上,被拖得疲憊不堪,最後只好撤退。在這次長達兩個多月的戰鬥中,楊梅生率部隊打了不少硬仗、惡仗,還克服了飢餓與疲勞等各種困難。
1933年9月,楊梅生任紅一軍團第三師師長,同月改任該師第八團團長。10月,紅一軍團第三師轉隸紅九軍團。1934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領導的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為配合這次行動,紅九軍團受命專程護送。楊梅生率領的第八團參加了這次“東線行動”。
8月11日,當抗日先遣隊由閩東北向贛東南挺進時,紅九軍團帶着繳獲的火藥和大批物資,返回蘇區。楊梅生帶領全團指戰員肩挑背扛向蘇區前進,每人攜帶的火藥、食鹽及其他物品足有二三十公斤。他自己體質單薄,也和戰士們一樣,負重爬山越嶺,腳板起了血泡,也不讓別人分擔。楊梅生的模範行動,給全團指戰員增加了克服困難的勇氣。紅九軍團冒雨前進,經五城、寧澤、大吳池等地,終於在8月28日抵達蘇區,將全部400多箱火藥和大批食鹽等物資安全運送到位。近2個月的“東線行動”勝利結束。
楊梅生 楊梅生
長征中,指揮機槍連擊落敵機長征途中葉蔭庭在楊梅生的指揮下打落第一架敵機
因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可此時楊梅生不幸患上了瘧疾,畏寒怕冷,不停地“打擺子”。紅九軍團個別領導嫌楊梅生累贅,想把他留下。但軍團主要領導堅持要楊梅生隨隊長征,下令軍團擔架隊隊長夏朝安(建國後曾任北京軍區財務部部長)負責楊梅生的安全,用擔架抬着楊梅生隨隊行軍,並特批一百塊光洋給夏朝安掌管,以備萬一。1934年10月21日晚,紅九軍團從安遠、信豐間的新陂、小溪和贛縣的馬嶺等地突圍,從左翼掩護軍委野戰縱隊行進。中央紅軍進佔新田、古陂後,突破了他們所謂的“鋼鐵封鎖線”。接着,又突破了第二、第三道封鎖線。湘江戰役後,楊梅生身體慢慢地好起來。
林彪 林彪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接受毛澤東關於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轉戰貴州的建議,決定紅軍改道西進。同日,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合併為軍委縱隊(後又改稱中央縱隊)。楊梅生受命擔任軍委警衞營營長,隨軍委縱隊第一梯隊(鄧發任司令員)行動,主要擔負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領導的保衞任務。1935年3月的一天下午,正當警衞營隨中央縱隊在茅台鎮附近的蜿蜒山路上行進時,忽然遠處傳來了司號員吹出的“嘀噠嘀噠”的防空警報聲,部隊馬上疏散隱蔽到兩旁的叢林中。一會兒3架敵機飛過來,耀武揚威地盤旋一陣,扔下了一串串炸彈,好幾個戰士倒在了血泊中。危急時刻,楊梅生請示總參首長同意後,不顧一切衝過敵機轟炸掀起的煙霧,來到機槍連的位置。命令機槍連的戰士們架起了四挺機槍。這時敵機正好進入機槍連的火力範圍,四挺機槍一齊射擊,織成了憤怒的火網。一架敵機被擊中,冒着濃煙向茅台鎮方向墜落下去。另外兩架敵機落荒而逃。事後,警衞營受到軍委首長的嘉獎和慰問。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後,中共中央決定組成左、右兩路軍北上抗日。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率領右路軍北上。第三十二軍與第五、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軍編為左路軍。楊梅生所在的警衞營改編為第三十二軍第七團,楊梅生任團長,賴毅任政治委員。
1936年2月,楊梅生被排擠出第三十二軍,任川康省軍事部參謀長,明升暗降,被剝奪了指揮部隊的權利。當時,軍委派到紅四方面軍工作的羅若遐(曾任紅一方面軍無線電營營長),因被張國燾無端懷疑而受到排擠,被停止無線電發報工作,安排在新聞台專門負責抄收新聞。楊梅生和同受張國燾迫害的張令彬經常到新聞台同羅若遐聊天。楊梅生從羅若遐那裏得知,毛澤東指揮紅一方面軍已經到了陝北,打了不少勝仗,受到極大鼓舞。5月,楊梅生改任紅四方面軍總部縱隊參謀長。6月,張國燾被迫取消“第二中央”。7月初,紅四方面軍開始北上。經過近1個月的艱難跋涉,紅四方面軍終於第三次穿過草地,8月1日到達包座地區。
“抗日戰爭”中,先入新疆學院擔任軍事教官,後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痛殲日偽。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經過中國共產黨的長期爭取,終於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8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楊梅生在抗日軍政大學結業後,中央軍委派他去八路軍一一五師工作,但他因身體不好沒有到職,留在八路軍總部擔任警備科科長。1937年9月初,他隨八路軍總部由陝西涇陽縣雲陽鎮出發,開赴恆山地區抗日前線。途中他患急性支氣管炎,不適應前線工作,便於次年2月重返延安,經組織批准去蘇聯學習,同時治病療養。
楊梅生合影 楊梅生合影
1938年4月16日,楊梅生和赴蘇聯開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弼時等同乘一架飛機到達迪化(今烏魯木齊)。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鄧發勸説和挽留下,楊梅生答應留在新疆。休養一段時間後,楊梅生病情好轉,於同年7月擔任新疆學院軍事教員,化名楊永生。當時,新疆學院是新疆惟一的高等學校,學院裏有不少教職員是共產黨員,制定了“團結、緊張、質樸、活潑”的校訓,開設了聯共(布)黨史、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等新課程。楊梅生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和“學用一致”的原則,經常採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他運用在抗大學到的知識和辦學經驗,重視對學生的政治教育,經常向學生講解抗戰的形勢,宣傳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年學習,被青年學生們視為良師益友。不到半年,新疆學院呈現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被譽為“第二抗大”。因不滿共產黨在新疆學院青年學生的影響不斷擴大,盛世才藉口支援地方工作,把新疆學院的中共幹部全部排擠出來。1939年5月,楊梅生返回延安,立即要求到抗戰第一線工作,於是被調任新四軍竹溝留守處參謀長。9月,改任新四軍華中江北指揮部副參謀長。1940年4月,楊梅生任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聯防司令部下轄4個獨立團,楊梅生兼任獨立第三團團長。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是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侵華日軍總部所在地、汪精衞的偽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隔江對峙。楊梅生等指揮聯防部隊進行一系列反“掃蕩”、反“蠶食”鬥爭,鞏固和擴大了路東抗日根據地。8月,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撤銷,所屬地方武裝歸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直接指揮。9月初,日偽軍調集1萬餘人,分七路對路東地區進行大“掃蕩”。11日,日軍1個小隊和偽軍1個團由來安向嘉山縣白沙王一帶進攻。楊梅生率獨立第三團在白沙王山地進行伏擊,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殲日軍1個小隊、偽軍3個連,繳獲長短槍200餘支。其餘日偽軍逃竄至仇集附近,楊梅生率獨三團乘勝追擊,進行夜襲,再殲日偽軍數十人。路東地方部隊配合新四軍主力,分散遊擊,集中打擊,苦戰12天,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年底,路東各縣開展擴軍運動,路東地區的抗日武裝發展到2萬多人,為在淮南地區堅持反“掃蕩”、反“蠶食”鬥爭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1942年陳毅代軍長與新四軍二師四師幹部合影 1942年陳毅代軍長與新四軍二師四師幹部合影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為適應新四軍軍部重建後武裝鬥爭的需要,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重建(見照片:陳毅代軍長與新四軍二師、四師部分幹部合影,左起張樹才,新四軍二師四旅政治部主任、劉順元,新四軍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政治委員、方毅,新四軍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聯防辦事處主任、張愛萍,新四軍蘇北軍區司令員,後任新四軍四師師長、張雲逸,新四軍二師師長、陳毅,新四軍代軍長、宋文,新四軍二師五旅13團團長、羅炳輝,新四軍二師副師長、楊梅生,新四軍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龍潛,新四軍二師鋤奸部部長,周俊鳴,新四軍二師參謀長),楊梅生任司令員,劉順元任政治委員。楊梅生和劉順元領導和發動各縣成立軍事科或縣總隊,在根據地邊沿地帶普遍建立區中隊、鄉分隊。津浦路東地區形成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羣眾武裝(民兵)三結合的抗日武裝力量,與新四軍主力部隊共同擔負起保衞抗日根據地的任務。1942年1月,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改稱為淮南蘇皖邊軍區,下轄獨立第三、第四和第五團。在楊梅生、劉順元的統一指揮下,路東部隊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開始主動向日偽據點攻擊。當年春天,楊梅生指揮部隊攻打來安縣相官集,斃傷偽軍20餘人,俘虜130餘人。4月16日,攻打儀徵、六合間重鎮東溝,殲滅偽軍100餘人,並收復了該鎮。同年秋天,楊梅生指揮獨立第三、第四團進攻六合縣新集,俘偽團長劉開太以下160餘人,收復該鎮。
徐海東(左二)與楊梅生(左三)等合影 徐海東(左二)與楊梅生(左三)等合影 [2]
1943年3月,楊梅生奉命調離淮南赴延安,由於路途艱險,輾轉11個月才到達延安。隨即參加延安整風,並於1944年7月進入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中,楊梅生率部隨四野大軍從黑龍江一直打到湘南。
1945年11月,楊梅生調任晉察冀軍區熱河軍區副司令員兼冀晉縱隊(亦稱熱河縱隊)副司令員。1946年1月,國民黨軍進攻古北口,楊梅生指揮所部第一旅並冀東第十四軍分區部隊迎戰。當時的情況非常嚴峻,敵我兵力懸殊。他獨自帶着一個參謀兩個警衞員指揮着約3個旅的兵力,利用高山陡坡的有利地形,3天內擊潰了敵人4個師的猛烈進攻。戰鬥快要結束時,國民黨軍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臀部被彈片擊中,再次負傷。
1946年6月,蔣介石公開撕毀停戰協議,調集大批兵力,進攻中原解放區,進而發展到對所有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奮起反擊。8月,中央軍委命令楊梅生任熱河軍區代司令員。27日,國民黨軍集中3個軍兵力進攻承德,形勢異常緊張。楊梅生遵照中央不計一城一地得失、機動靈活打擊敵人的戰略方針,主動放棄承德,率領軍區機關和熱河縱隊第二、第三旅共1萬多人,在熱河地區進行遊擊戰爭,靈活機動地打擊國民黨軍。由於連年征戰勞累和游擊戰爭的艱苦條件,楊梅生體質虛弱,免疫力低,經常患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於是,領導決定他到赤峯(今內蒙古赤峯)治療休養。
1948年7月,楊梅生調任東北合江軍區司令員。他隨即奉命率領合江軍區、龍江軍區9個獨立團,配合主力圍困長春。當時機關幹部不齊,通訊器材缺乏,部隊又是兩個軍區合攏來的,困難不少。但當東北軍區參謀長伍修權下達任務後,楊梅生沒有絲毫猶豫,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率領部隊提前一天趕到長春前線,參與圍困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所部10萬餘人,為解放長春立下了功勞。遼瀋戰役勝利結束後,在哈爾濱召開的高幹會議上,東北軍區領導羅榮桓對楊梅生克服重重困難,堅決執行命令的可貴精神給予了表彰。
11月,楊梅生任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副司令員。同月底,楊梅生同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治委員李中權等一起,率部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天津解放後,第九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六軍,詹才芳任軍長,李中權任政治委員,楊梅生任副軍長。
楊梅生畢業合影 楊梅生畢業合影 [2]
平津戰役後,經過4個多月休整,四十六軍奉命揮師南下,於7月上旬渡過長江,直逼長沙城下,促進了長沙的和平解放。10月2日,第四野戰軍中路軍分三路,向衡寶地區的國民黨軍全線出擊。楊梅生同軍長詹才芳、政治委員李中權一起率領第四十六軍主力火速向耒陽逼進,從右側鉗制國民黨軍。當國民黨軍退卻時,他們又率部向耒陽方向急進,於8日解放衡陽、耒陽,殲滅國民黨軍3000餘人。
當時,湘南地區有國民黨軍隊殘餘和土匪武裝共5.4萬餘人,還佔據着一些縣城。1949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為加強湘南地區剿匪力量,將第四十六軍留在湘南執行剿匪和建政任務。中旬,第四十六軍軍部進駐衡陽市。14日,任命詹才芳為湘南剿匪指揮部司令員,李中權為政治委員,楊梅生為副司令員。同時任命楊梅生為衡陽警備司令員。
湘南剿匪指揮部決定直接組織指揮嘉(禾)藍(山)臨(武)剿匪戰役。楊梅生協助詹才芳、李中權,指揮第一三六、第一三七兩個師和郴縣軍分區部隊共2萬人的兵力,採取先完成大包圍,然後分進合擊的戰術,對盤踞嘉禾藍山、臨武地區以王春暉、謝聲溢等為首的國民黨匪特武裝1萬餘人進行圍殲。12月19日,嘉藍臨戰役結束,殲滅股匪1萬餘人,俘匪王春暉、謝聲溢等“少將”以上頭目12人,基本消滅該地區的大股土匪武裝,解放了嘉禾、藍山、臨武、江華4座縣城及廣大地區,鞏固了向廣西進軍的戰役後方。
1950年3月,詹才芳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四十六軍軍長。11月,楊梅生接任第四十六軍軍長。至年底,第四十六軍基本肅清了湘南地區的匪患,勝利完成了剿匪任務,並幫助建立了人民政權,為湘南土地改革打下了基礎。
1952年2月,楊梅生被任命為湖南軍區副司令員,1954年9月,任湖南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楊梅生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8年1月9日,楊梅生因患肺癌在廣州軍區總醫院病逝,終年73歲. [3] 
參考資料
  • 1.    楊梅生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06-08]
  • 2.    王曉莉.開國中將楊梅生的戎馬生涯[J].檔案時空,2012,(01):29-33.
  • 3.    申嘵東.忠勇名將楊梅生[J].湘潮,2006(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