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鎖定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組建於1927年,原轄3個團5000餘人,後增至4個團。參與秋收起義,後縮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該部隊的組建是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意義。 [1] 
中文名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師    長
餘灑度
編    制
原轄3個團,後增1個團
總人數
5000餘
組建時間
1927年
組建地點
江西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歷史沿革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組建,是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1]
南昌起義爆發時,駐武漢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衞團奉命乘船趕赴南昌參加起義。警衞團共有三個營的兵力,是當時共產黨人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之一。團長盧德銘是共產黨員,團、營主要領導幹部均為共產黨員與黃埔軍校畢業生,在士兵中,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佔很大比例。這是因為,警衞團士兵大多是兩湖的省工會和縣、區農運幹部,農協會會員和青年學生,大部分是在“馬日事變”和夏鬥寅叛變後,被迫逃到武漢的。當時盧德銘等根據中共中央軍事部長周恩來的指示,以招兵的名義將他們吸收進警衞團,成為這個團的骨幹力量。
8月1日當天,警衞團離開武漢,於7日上午抵武寧。在得知已無法趕上南昌起義大軍後,團長盧德銘等決定化裝成普通百姓,前往武漢,向中共中央請示,部隊由一營營長餘灑度指揮,前往湘贛邊界的修水休整待命。警衞團隨後繞道高安邊界,由奉新的上富向修水進發,快到修水時,與另一支趕來參加南昌起義的革命部隊———平江工農義勇隊相遇。
平江工農義勇隊的領導者是餘賁民。1926年,餘賁民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聽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講課,提高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1927年,他隨着北伐軍回到平江,時值新團防局成立,餘賁民任局長,掌握了團防武裝。
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的魔爪伸進平江,製造了搶奪農軍槍支的反革命事件。餘賁民堅決抗擊這股反動逆流,奮力將國民黨右派分子驅逐出境,並將團防隊擴充成立團防總局。在他的指揮下,平江工農義勇隊不斷髮展壯大,不久就發展到1000餘人。幾乎同一時期,離平江不遠的瀏陽,工農隊伍也在蓬勃興起,其工農義勇隊達到600餘人。
南昌起義前夕,中共中央命令平江、瀏陽兩支工農義勇隊趕赴南昌,編入葉挺、賀龍的起義部隊。賀龍也派了一名參謀到平江,指示餘賁民率領的平江工農義勇隊和瀏陽工農義勇隊合編為第二十軍獨立團。
接到合編任務後的瀏陽工農義勇軍600餘人開到平江長壽街,與餘賁民的平江義勇隊進行了合編。隨後這支合編後的革命武裝沿途衝破敵人阻截,準備取道武寧直奔南昌參加起義。但由於路遠難行,部隊到達武寧已是8月初。
這時,南昌起義已經爆發。在塗家埠,兩縣工農義勇隊正打算乘火車趕往南昌,但此時中共永修縣委傳來消息説:塗家埠車站已被張發奎的部隊佔駐,前路不通;南昌起義部隊已南下廣東。得到消息,平江工農義勇隊決定回師。8月7日,平江工農義勇隊經武寧時,與警衞團相遇,兩天後,警衞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開赴修水。
此時,國民黨王天培舊部邱國軒團正盤踞在修水,到處搶掠姦淫。得知這個情況,警衞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立即聯合行動,攻入修水城,將邱國軒部擊敗,並擊斃了一個敵營長,革命力量進入修水,“三日以後,全城秩序大復”。經商議,警衞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便一起在修水休整,一面與羅榮桓帶領的農民武裝取得聯繫,一面以“江西省防軍第一師”的名義逐漸擴大力量。
瀏陽工農義勇隊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分開後,仍以二十軍獨立團的名義,打算繞道安義追趕起義部隊。警衞團與平江工農義勇隊匯合後,立即派人與瀏陽工農義勇隊聯繫,請他們回湘贛邊界來,一起休整待命。此時,瀏陽工農義勇隊已到高安,探知南昌起義大軍已達福建地區,無法趕上,又得到警衞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的位置信息,於是部隊中黨組織負責人召集黨員會議,經研究決定,將隊伍開抵銅鼓集結待命。瀏陽工農義勇隊於8月20日到達銅鼓休整,對外稱“江西省防軍第一師第三團”。
8月20日,毛澤東以中共湖南省委名義致信中共中央,強調:“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主張“立刻堅決地樹起紅旗號召革命”,建立工農兵政權。
警衞團進駐修水後,領導層根據中共中央“軍事方面,鄉村用農民革命軍,城市用工人革命軍,簡稱農軍、工軍,合稱工農革命軍”的決定,經與駐銅鼓的瀏陽工農義勇隊會商,於9月初在修水的山口鎮(距修水、銅鼓縣城各60裏)召開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建軍編師大會。這一天,山口老街像趕集一樣熱鬧,當地民眾熱烈歡迎部隊的到來。山口老街南面的萬壽宮上方用紅紙貼着大副革命標語,兩邊紮了象徵喜慶的柏樹牌坊。
兩支革命隊伍的主要領導和營以上幹部均參加了山口會議。會場氣氛熱烈,會議決定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確定了師、團長的任命,決定餘灑度為師長、餘賁民任副師長、鍾文璋任師參謀長兼一團團長,蘇先駿任第三團團長,內部負責為黨的“師委會”,為充實第三團力量,隨時準備暴動,師委會決定從第一團(原警衞團)調伍中豪營部分武裝和平江工農義勇隊一部由伍中豪率領補充第三團。
根據“八七”會議精神,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積極準備參加湘、鄂、贛、粵四省秋收起義。山口會議後,何長工、陳樹華、楊立三等三人受命在修水縣城商會會館設計軍旗。何長工根據自己曾在法國勤工儉學時見過蘇聯紅軍軍旗的旗樣,提出了設計方案。三人在何長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經過反覆修改、推敲,設計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軍旗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星內有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面左側靠旗杆的一條白布寫着“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整個含義: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武裝。
軍旗式樣確定後,何長工立即組織縣城裏的梁幼陶、朱菊英等幾十位裁縫師傅趕製,布店老闆無償獻出紅布料。經過幾天幾夜的緊張製作,100面嶄新的軍旗縫製完成,同時縫製了1000多塊紅領巾、紅袖章,以備起義時使用。
9月初,毛澤東到達安源,在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具體部署了發動秋收起義、分路會攻長沙的計劃。9月9日凌晨,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及一團全體官兵,頸系紅領帶,臂佩紅袖章,高舉着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面鮮豔的紅旗,引吭高歌:“紅色領帶系在頸,只顧死來不顧生。”隨後,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和一、四團在總指揮盧德銘的率領下在渣津橋頭召開秋收起義誓師大會,向工農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秋收起義的目的,並號召工農團結起來與國民黨反動派和土豪劣紳作殊死的鬥爭。接着,起義部隊跨過修、平邊界,佔領平江龍門。
9月10日,第二團在安源舉行起義。9月11日拂曉,駐銅鼓的第三團雲集橋頭大沙洲,接受毛澤東的檢閲,戰士們揮舞着步槍、大刀、梭鏢,浩浩蕩蕩地向瀏陽白沙進發,取得首戰告捷的勝利。工農革命軍順利地佔領了安源、醴陵、瀏陽、白沙、東門市、平江龍門等城鎮。同時,醴陵、株洲、長沙等地紛紛起義,武裝鬥爭熊熊烈火,迅速燃遍湘東贛西的遼闊大地。 [1]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後世紀念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原為江西省修水縣商會會館,始建於清末民國初年。舊址坐北朝南,一進二重,磚木結構。這是一處典型的徽派民居,平面呈長方形,以天井為中心,環繞佈置前堂、左右次間、廂房、後堂等建築。前堂前有向內凹入的三開間門廊,兩側各有兩間下房。小青瓦屋面,四水歸堂,麻石門框,地面均為青磚,天井為青石鋪砌。整體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通面闊為15.33米,通進深為21.78米。舊址正門前外院為練兵場。 [2]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