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井岡山

(羅霄山脈支脈)

鎖定
井岡山,地處亞歐大陸東南部,位於中國大陸第三級地形,處於長江以南和南嶺以北的羅霄山脈中段東坡, [2]  整座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 [16]  地理位置處於北緯26°13'04″—26°52'30″,東經113°59'12″—114°18'28″之間。 [2]  [24] 
井岡山總體地勢為西南高,向北、向東逐漸降低。最高峯為南風面,海拔2120.4米,最低處為湘洲河谷,海拔230米,最大相對高度近1900米,山峯高程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 [2]  井岡山為亞熱帶温暖濕潤季風氣候,温暖濕潤,年均温14.2℃,年降水量為1836.5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1511小時,年有效積温為4007℃。 [4]  [18] 
井岡山具有較高的地學價值,是古華南板塊地質演化過程的見證地和現代盆嶺地貌的代表地。同時井岡山是各類珍稀瀕危種、孑遺種、活化石,以及各類原始類羣、區域特有種、中國特有種的天然避難所,是東亞華南古陸褶皺地質構造山地第三紀活化石森林博物園的罕見範例。 [3] 
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創建了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岡山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蹟有100多處,其中26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被列為市級文明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6-7] 
中文名
井岡山
外文名
Jing Gangshan
所屬山系
羅霄山脈
地理位置
長江以南和南嶺以北的羅霄山脈中段東坡
走    向
東北—西南
主    峯
南風面
海    拔
2120.4 m
門票價格
165元/人(旺季);150元/人(淡季)
開放時間
2月16日—11月15日08:00—17:00;11月16日—次年2月15日08:00—16:30

井岡山形成演化

井岡山在1億5千萬年前開始上升隆起,最初以島嶼的姿態出現在“島海”之中,後來又在地殼運動的影響下,這些島嶼隨四周隆起,再度上升,從而構成了湘贛地帶的山地。全境為湘贛地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後因地殼的不斷運動,花崗岩的廣泛侵入和斷裂活動的強烈影響,使全境中部又有顯著的抬升,四周則相對下降。因此,全境便形成了多褶皺、多斷層隆起的較高峻的塊狀山地。 [16] 

井岡山位置境域

井岡山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位於中國大陸第三級地形,處於長江以南和南嶺以北的羅霄山脈中段東坡, [2]  整座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 [16]  地理位置處於北緯26°13'04″—26°52'30″,東經113°59'12″—114°18'28″之間。 [2]  行政區域分屬江西省的井岡山市永新縣蓮花縣遂川縣和湖南省的炎陵縣茶陵縣 [12] 

井岡山地理環境

井岡山地質

  • 綜述
井岡山位處中國揚子古板塊與華夏古板塊結合帶的南東側,處於羅霄山脈南北向構造帶的核心地段,北與紹興—江山—萍鄉斷裂帶和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帶相望,南與麗水—政和—大埔斷裂帶和東南沿海晚中生代花崗質火山—侵入雜巖帶相接。屬於華南加里東期造山帶,羅霄山—諸廣山褶皺帶。
井岡山地區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中生代的侏羅系白堊系,以古生代地層出露的面積大、範圍廣,主要分佈在井岡山地區的中東部。特別是奧陶紀地層,可劃分出7個典型的筆石化石帶,在國內外都具有很好的可對比性。
  • 岩石
井岡山地區的岩漿岩皆為花崗岩類,主要分佈於西部,是羅霄山脈的萬洋山至諸廣山花崗岩基的組成部分。時代上以志留紀花崗岩為主,侏羅紀花崗岩及脈岩零星分佈。
井岡山的區域變質岩,主要由早古生代地層組成,均屬低壓變質相系綠片岩相,變質程度較低,具活動陸緣的特徵,岩石類型有變餘碎屑岩類、板岩類和千枚巖類,呈環帶狀展布。
井岡山經歷了多期次構造運動,產生了相應的動力變質岩,類型有構造角礫岩、千糜巖和糜稜巖,主要沿斷裂帶呈線型展布。 [2] 
  • 結構
井岡山具有典型的二元山體結構的特點,即前寒武變質基底和中泥盆世之後的穩定沉積蓋層。根據區域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學研究成果表明,華南地區地殼下部還存在花崗質結晶基底。多期次的地殼運動使得基底和蓋層多被改造,形成褶皺。下部基底是由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的板岩形成的一系列基底緊密褶皺,走向以北北西為主,傾向南西或北東,傾角為50°—75°;上部的蓋層褶皺由上古生界的石英砂岩組成,屬寬闊型褶皺,多被逆衝—推覆構造所改造。 [2] 

井岡山地貌

  • 綜述
井岡山屬於典型的東南丘陵盆地的南北向中山地貌,地貌特點可概括為典型的二元山體結構、懸殊的地勢高差、豐富的地貌類型、獨特的盆嶺格架、壯麗的地貌景觀。
井岡山總體地勢為西南高,向北、向東逐漸降低。最高峯為南風面,海拔2120.4米,最低處為湘洲河谷,海拔230米,最大相對高度近1900米,山峯高程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巨大的地勢落差突顯了井岡山的巍峨挺拔。井岡山山嶺高聳,羣峯交織,山體寬厚,山脊多呈鰭狀和刃狀,峽谷深切,懸崖密佈,山間為串珠狀盆(窪)地,樹枝狀水系向四周分流,蜿蜒曲折,急流險灘,斷崖瀑布壯觀。 [2] 
  • 類型
從岩石地貌類型的角度,井岡山的地貌類型包括泥盆紀砂岩地貌、寒武紀與奧陶紀變質岩地貌、志留紀花崗岩地貌、泥盆紀碳酸鹽巖喀斯特地貌等。值得一提的是喀斯特地貌區發育的各種溶洞,如犁坪的石燕洞發育在泥盆紀灰巖之中,深千米,因長年棲息石燕而得名,大洞小洞相連,形成洞中有洞的景觀。當地民謠“水打犁坪門前過,田裏無水乾死禾”正是井岡山喀斯特地貌區特徵的寫照。 [2] 
  • 山地丘陵
據統計,井岡山的峯巒500多座,綿亙250千米,可分為中山和低山兩個亞類。侵蝕中山集中分佈在中部偏西的地區,海拔多在1000以上,侵蝕低山多分佈在北部和東南部,海拔多在600—900米。如主峯南風面、五指峯、五大哨口、黃洋界和杜鵑山等蜚聲中外。這些羣山中有眾多形神皆備的象形石,如金獅面的“人面巖”“金龜擊鼓”,桐木嶺的“石姬”,杜鵑山的“天燭”“羣猴聽訓”“金雞報曉”等。這些山地可分為三級分水嶺。
一級分水嶺分佈於西部黃洋界、八面山、荊竹山、南風面等地,山峯彼此連接構成山嶺,南北向展布,海拔1300—2120米,相對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屬鄱陽湖流域與洞庭湖流域分水嶺。
二級分水嶺分佈於中部鐵坑、嚴嶺嶂一帶,由連續性欠佳的山峯組成蛇狀彎曲的山嶺,山頂多為圓頂和圓錐形頂,沿北西向延伸,海拔1000—1300米,相對高度800米,是牛吼江和蜀水河的分水嶺,也就是區內北東向與北北東向河流以及南東向河流的分水嶺
三級分水嶺分佈於南北兩側的遊擊洞、五指峯、黃拐湖和茶子坳一帶,山峯相互連接成鋸齒狀及鰭狀,呈單面山脊形態,呈北西和北東向延伸,海拔多在900—1100米,相對高度700米,是區內行洲河和拿山河等小水系的分水嶺。
在井岡山的低山之間還分佈着經過長期侵蝕切割的,絕對高度<500米的低緩起伏的丘陵地貌 [2] 
  • 峽谷瀑布
井岡山形成深切的峽谷,形態上呈“V”型,長度從幾千米到十幾千米不等,著名的有龍潭峽谷和水口峽谷,瀑布多與峽谷相伴生,初步統計,井岡山的瀑布景觀有100多處,較為有名的有筆架山陡崖瀑布和五龍潭瀑布羣。 [2] 
  • 構造盆地
在井岡山的侵蝕山地和丘陵之間,錯落有致地分佈着十多個典型的山間構造盆地。它們大多沿境內的河谷成串珠狀分佈,如茨坪、大行洲、下莊、小行洲和黃垇盆地沿行洲河水系分佈,大隴、龍市和葛田盆地沿寧岡河水系分佈,大小五井、廈坪和拿山盆地沿拿山河水系分佈。 [2] 

井岡山氣候

井岡山為亞熱帶温暖濕潤季風氣候,温暖濕潤,年均温14.2℃,冬季均温3.2℃,夏季均温23.9℃,年降水量為1836.5毫米,最大2774.4毫米最小1297.4毫米,雨量春夏相對多於秋冬,雨量春夏相對多於秋冬。年均日照時數為1511小時,年有效積温為4007℃。 [4]  [18] 
井岡山地勢越高降雨量越大、越均衡,所以海拔越高越不容易發生水旱災害。據22年連續統計,周邊縣市有7次伏旱,同期山上僅2次輕旱;3次大澇6次特大洪澇,山上均不發生。
井岡山受東亞季風環流控制,S—SW,N—NE風向頻率很高。偏南風頻率隨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在1500米左右達到最高,以7月為例,達73%;而偏北風頻率隨着海拔升高而減小,同一高度、時段僅為17%。
地勢的西南高、東北低對於西北冷風有阻滯作用。井岡山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秋高氣爽,晚春(初夏)多雨。茨坪1月平均氣温3.4℃,7月平均氣温24℃。
氣候垂直分帶明顯:比300米更低為中亞熱帶,比800米更高為南温帶,其間為北亞熱帶氣候。常綠闊葉林分佈在300—1100米。
井岡山普遍存在逆温現象:1983年1月27日早8時,海拔940米的大井氣温-1.7℃,而同一時刻海拔1410米的黃洋界氣温7.5℃。全年逆温出現頻率76%,冬季高達85%。逆温對於越冬植物有很好保護作用。晝夜温差以秋季最大,提高了果品品質。其次春季,冬夏幾乎為零。 [18] 

井岡山水文

井岡山內河流眾多,有28條大小支流匯入贛江。各河水流域總面積約29000平方千米。 [20]  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流屬禾水(支流牛吼江)和蜀水水系,為贛江水系的三級支流。主要河流有湘洲河、行洲河和六八河,區內長度分別為17.13千米、21.03千米和18.25千米,匯水面積分別為43平方千米、98平方千米和79平方千米,其中湘洲河與行洲河屬於蜀水支流,六八河屬於禾水水系。 [11] 

井岡山土壤

井岡山保護區森林土壤類型多樣,有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山地暗黃棕壤、山地草甸土和麪積較小的山地沼澤土等。 [4] 

井岡山植被

在中國植被分區上,井岡山自然保護區屬於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東部(濕潤)常綠闊葉林亞地域的中亞熱帶南部亞地帶,温暖潮濕的環境孕育了大面積的闊葉林植被,形成了茂密而豐富多樣的植被類型,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代表性植被類型多樣,有暖性針葉林,温性針葉林,杉木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山頂矮林,竹林,常綠灌木林,落葉灌木林,荒山灌木草叢,泥炭沼澤等12個植被型。 [4] 

井岡山自然資源

井岡山水資源

井岡山有水庫1206座,蓄水量達19億立方米。地表水人均佔有量約為4800立方米,每公頃耕地佔有量為51900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5米,含水層厚8—15米,多年平均地下水總量為4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196.75億立方米。2006年,水能理論藴藏量為2503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為157萬千瓦。大小水電站佈滿全區各縣市。 [20] 

井岡山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井岡山
井岡山(9張)
井岡山具有十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森林覆蓋率高達81.2%。 [23]  其中,高等植物達280科800餘屬3480種,包括苔蘚348種,蕨類313種,裸子植物21種,被子植物2798種。昆蟲區系已知16目、186科、846屬、超過2100種。脊椎動物有5綱、32目、96科、450種。其中珍稀樹種30多種,稀有動物20多種。 [3]  [8] 
生物區系中,井岡山分佈有全球種子植物許多特有的類羣,如分佈有6箇中國特有科中的5個:銀杏科、杜仲科、大血藤科、癭椒樹科、伯樂樹科。井岡山還有20多種特有種,如井岡山耳蕨、井岡山劍蕨、井岡山毛蕨、井岡山櫧、井岡山杜鵑、井岡山厚皮香、井岡寒竹、井岡繡線菊等,中國特有屬種42屬。 [3] 
井岡山屬於生物地理分區林系中古北岸——“中國亞熱帶森林省”,森林面積12.65萬公頃,其中用材林4.68萬公頃,經濟林7.133公頃。其他材用林7000公頃,防護林2.13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0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1.2%,據專家考證,井岡山是亞熱帶植物原生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眾多人跡未至或極少人類活動的大片原始態或半原始態森林,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具有全球同緯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次原始森林7000多公頃,還有一片被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譽為世界僅有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還有省級保護的78種代表植物有南方紅豆杉白豆杉、伯櫟樹、銀杏香果樹半楓荷觀光木等。竹林面積1066.7公頃,有楠竹方竹淡竹觀音竹寒竹苦竹鳳尾竹實心竹等100多種,毛竹蓄積量2576.38萬餘根。 [8] 
井岡山還出現了熱帶和南亞熱帶物種,以及大量的原始植物物種和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47種。 [3] 
井岡山的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的植物有1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的有38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67種,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23種。在中國特有種子植物460種中,井岡山特有種子植物20種,還有列入省級保護的78種。 [8] 
  • 動物資源
井岡山的動物種類也非常豐富,已查明脊椎動物有307種,其中哺乳類42種,鳥類162種,爬行類41種,兩棲類29種,魚類35種。昆蟲類種類達21000種,區內分佈有多種珍稀瀕危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有13種,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有17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37種,在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38種中,井岡山有特有動物25種。代表動物有黃腹角雉、猴面鷹、藏酋猴水鹿穿山甲烏梢蛇、百花蜥、大鯢(娃娃魚)、虎紋蛙棘胸蛙等等。 [8] 

井岡山礦產資源

井岡山礦種眾多,潛在經濟價值在1700億元以上,已發現的礦產有鐵、鎢、煤、金、螢石、石膏、岩鹽、瓷土、高嶺土、耐火粘土、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滷水等計70餘種,佔江西省已發現種類的52%,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26種,其中儲量居江西省第1位的有鐵、泥炭;居第3位的有石膏、飾面用花崗岩;居第3位的有普通螢石、耐火粘土、岩鹽、粉石英;居第4位的有煤、高嶺土等。
礦牀分佈總體不集中,大型礦牀少,小型礦牀多。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牀中,大型礦牀5處,中型礦牀18處,小型礦牀80餘處,小型礦牀儲量佔總礦牀儲量的70%以上。不能十分確定的礦點多而廣,其中金屬礦點202個,非金屬礦點100個,有的礦牀埋藏較深,深達地表以下190—450米。
礦產種類雖然較多,但品位較高的礦產僅有石膏、螢石、岩鹽(含滷水)、粉石英、高嶺土、花崗石等,中、低品位的礦產居多,開採利用難以形成規模。 [19] 

井岡山旅遊資源

  • 綜述
井岡山
井岡山(47張)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有60多個景點,320多處景觀景物。景觀分為八大類:峯巒、山石、瀑布、氣象、溶洞、温泉、珍稀動植物及高山田園風光,還較好地保存了井岡山斗爭時期革命舊址遺蹟29處,其中10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主峯、筆架山、桐木嶺、湘洲、仙口、茅坪、礱市、鵝嶺等十一大景區。井岡山風景名勝區面積261.43平方千米,分為11個景區,76處景點,460多個景物景觀。 [6] 
景區
介紹
茨坪景區
茨坪景區為井岡山的中心景區。主要景點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北山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鬥爭舊址羣、挹翠湖公園、南山公園紅軍谷(五馬朝天)等。該景區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為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井岡山旅遊的接待中心。
黃洋界景區
黃洋界景區位於茨坪西北面17千米處。主要景點有黃洋界保衞戰舊址、紅軍挑糧休息處舊址—黃洋界荷樹、八面山紅軍哨口工事舊址、雙馬石紅軍哨口工事舊址、雷打石革命舊址、上井紅軍造幣廠舊址、百竹園、荊竹山、領袖峯景區等。黃洋界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四周崇山峻嶺,氣象萬千。因其時常雲霧瀰漫,故又稱成“汪洋界”。
龍潭景區
龍潭景區位於井岡山背面,黃洋界的南麓。是一處井岡山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較為集中的景區。主要景點:龍潭瀑布羣、小井紅軍醫院、紅軍洞等。
主峯景區
主峯景區位於茨坪西南面,距茨坪6千米。主要景點包括壹百元人民幣背面圖案觀景處、集景峯、紅軍遊擊洞井岡湖、水口彩虹瀑等。
茅坪景區
茅坪景區距茨坪36千米。是井岡山斗爭時期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是革命舊址較為集中的地方。主要有八角樓毛澤東同志舊居、中共湘贛邊界“一大”會址、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和陳毅同志舊居、中共井岡山前委和湘贛邊界特委舊址(紅軍醫院)、步雲山練兵場舊址、中共湘贛邊界“二大”會址、紅軍烈士墓、象山庵等。
龍市景區
龍市景區在茅坪向西14千米。龍市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著名的朱毛會師、紅四軍成立、紅四軍第二次黨代會,以及成立紅四軍軍官教導隊的所在地。兩軍會師後,井岡山的鬥爭就進入全盛時期。這裏的主要景點有:井岡山會師紀念館會師橋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紀念碑、大型朱毛會師銅像、紅四軍建軍廣場舊址、古城會議舊址、井岡山根據地烈士陵園、文星閣、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舊居。
杜鵑山景區
杜鵑山景區又名筆架山景區,筆架山海拔1357米,主要由中峯(揚眉峯)、西峯(望指峯)、東峯(觀音峯)三大峯組成。景點景觀有七大山峯(石猴峯、望指峯、古柏峯、揚眉峯、觀島峯、孔雀峯、石筍峯)、五大奇觀(十里杜鵑長廊、十里台灣松、凌空看日出、觀十里雲海、珍稀植物)、大小松島等。
桐木嶺景區
桐木嶺景區包括桐木嶺哨口、旗鑼坳、石燕洞等景點。
峨嶺景區
峨嶺景區位於桐木嶺北面,距茨坪三十千米,景區內主要山峯鵝嶺海拔1408米。鵝嶺終年雲霧繚繞,峯巒娟美,名勝古蹟遍佈山峯,景色迷人。此外還有新城戰鬥舊址、柏路戰鬥舊址等。
湘洲景區
湘洲景區位於茨坪東北,面積34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白水寨、蛤蟆落井等。
仙口景區
仙口景區位於茨坪南面,面積約15平方千米。以山石、温泉、瀑布、高山、田園等自然風光為主。主要包括長坪瀑布和熱水洲温泉和仙口小三峽,即仙口峽、觀音峽、温泉峽。
參考資料 [17] 

井岡山主要山峯

井岡山綜述

井岡山地勢中高東西低,由中南至東西北走向。中部的山峯多在1000米以上,而南風面海拔達2120米,是井岡山的最高峯:其他山峯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還有:江西坳1841米,坪水山1779米,五指峯1586米,嚴嶺嶂1488米,八面山1484米,鵝嶺1408米,黃洋界1343米,雙馬石1286米,洪溪洲1221米,畫眉跳架1199.5米,三十六曲1057米,荊竹山1051米。從某一座山峯看,井岡山任何一座山峯,存在明顯的多層次立體結構。 [22] 

井岡山南風面

南風面
南風面(4張)
南風面為井岡山的最高峯,坐落在遂川戴家埔,東抵遂川江河源,呈北東—南西走向。山體長約18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為27幹米。一般海拔600—1750米,同名主峯海拔2120.4米,為歐亞大陸東南部的第二高峯。 [3]  [16] 
山中植被垂直分帶明顯。山林多杉、松、儲、樟、楠、黃山松、馬尾松等,產三七、七葉一枝花、沙蔘、黃連、玉竹、黃精、六月雪、柴胡等中藥材。南風面周圍有十幾座姐妹峯,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這些山峯形態奇特,或怪石嶙峋,或玉柱擎天,或懸崖絕壁。方圓幾十裏有許多景點,如風窿洞、石筍山、觀音石、猴身石。 [16] 

井岡山五指峯

五指峯
五指峯(8張)
五指峯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北面,東北部為石窪潭凹,西南部有過山拗口,南坡延伸至黃沙坑村,北坡深入到遂川境內,面積約39平方千米,因有五座相依相連、狀似五指的絕景山峯而得名,山體由中生界燕山期酸性結晶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構成,地表土壤為酸性山地黃棕壤。 [16] 
五指峯主峯海拔1607米,五峯高300~400米,坡度大於75°。在五指峯的周邊有眾多的象形石羣,石猴聞濤、仙人劈柴、綿羊石、仙桃石、仙鴨石、蛤蟆王石、幼鷹叫天門、圖騰石柱等等。 [21] 

井岡山鵝嶺

鵝嶺
鵝嶺(7張)
鵝嶺位於井岡山(市)鵝嶺(鄉),海拔1407.7米。鵝嶺因山形似鵝,秀潤如玉,故又稱玉鵝嶺。
鵝嶺境內山嶺主要由花崗岩、石英岩、石英質巖、板岩等堅硬的岩石組成。石英砂岩峯林地貌岩層產狀平緩,地殼水平上升,流水沿構造破裂面的節理侵蝕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峯林地貌的基本形態。地貌形態的物質基礎是特定的巖性。石英砂岩峯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峯牆、峯叢、峯林等構成。其岩石膠結良好,剛性強,節理髮育。 [16] 

井岡山歷史文化

井岡山名稱來歷

“井岡”一詞,早在明代江西的地方文獻中已被提及。古人見高山聳峙下散佈着的山間小盆地,看起來很像一口口的水井,因而以“井”來命名盆地中的村莊,比如大小五井。五指峯下原有個山村,坐落在從大小五井流下來的“井江”邊,被稱為“井江山”,後來依客家語音、演變為“井岡山”,成為當地百姓對以五指峯為主峯的周邊羣山的習慣叫法。民國十七年(1928年)前後,“井岡山”一詞開始出現在中國共產黨的文獻中。這可能是井岡山在文獻中的最早記載。 [1]  [5] 

井岡山紅色文化

革命人文景觀
革命人文景觀(10張)
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蘭花坪。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
井岡山的鬥爭,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為止,共計2年零4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其精髓: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幹羣關係。五是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7] 
井岡山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蹟有100多處,其中26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被列為市級文明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是中國共產黨永遠的精神家園。 [6-7] 

井岡山藝文

西江月·井岡山——毛澤東於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9]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毛澤東於1965年5月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10] 

井岡山價值意義

井岡山地學意義

井岡山是古華南板塊地質演化過程的見證地和現代盆嶺地貌的代表地。
1、井岡山記錄了華南古板塊寒武紀以來海陸變遷的地質過程。井岡山是揭示古華南板塊演化歷史的一個傑出代表地。井岡山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華南洋盆、加里東造山運動與古陸、晚古生代的古大陸邊緣海、印支造山運動以及燕山與喜馬拉雅山構造運動。以上地質演化史清楚地表明華南古板塊從海洋—陸地—海洋—大陸演化的近6億年曆史,經歷了兩次海陸變遷的演化階段,也是2億多年陸地生態過程的典型例證,這些過程的信息就保存在類型多樣的地質遺蹟之中。
2、井岡山是地球早古生代時期古華南洋和晚古生代大陸邊緣海的重要見證地。井岡山位於古華南洋的中心地段,如今是一個褶皺山脈,保存有特徵顯著的早古生代華南洋沉積建造及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特別是其中寒武紀與奧陶紀沉積形成的類復理式建造、豐富多樣的奧陶紀筆石動物羣化石,都是古華南洋的見證,並具有世界對比研究意義。泥盆紀的古植物與古動物化石則記錄了地球古生代生物界第一次征服大陸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些對研究古生代的大陸構造格架有重要意義。
3、井岡山是大型山脈形成演化過程以及亞熱帶山脈現代地質作用的一個典型範例。井岡山是加里東造山運動與印支造山運動,後疊加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的一個典型例證,特別是志留紀花崗岩見證了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大規模岩漿侵入事件。具體而言,井岡山所處的羅霄山脈屬於古生代褶皺與岩漿侵入造山、中生代斷塊褶皺與岩漿侵入隆升、新生代斷塊差異抬升、並經流水侵蝕等複合地質作用形成的大型山脈。井岡山既是羅霄山脈長期地質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的表現。
多期次褶皺構造形跡與斷裂構造形跡是兩次全球性造山運動和多階段斷塊差異升降運動的見證。這些構造形跡客觀記錄了區域地殼運動。
4、井岡山山體結構獨特,地貌多樣性與眾不同。井岡山總體呈南北向,是一個雙層地質構造的山體,是歐亞大陸東部的最高山脈之一。區域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學研究成果表明,華南地區地殼下部還存在花崗質結晶基底。
5、井岡山是展示地球生命演化的一個傑出園地。井岡山見證了地球生命由海洋到大陸、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級高級、由古代到現代的主要演化階段,尤其是奧陶紀海洋筆石動物多樣性的一個典型例證,有學者提出井岡山所在的中國東南地區可能是奧陶紀時期筆石動物的發源中心。
6、井岡山是現代盆嶺地貌的典型代表。井岡山所處地理位置獨特,北與長江相望,南與南嶺相連,東西分別與鄱陽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相依,是長江中游鄱陽湖流域與洞庭湖流域的分界性山脈,宏觀上構成了南北向的“盆嶺”地貌景觀,即鄱陽湖盆地與洞庭湖盆地之間的山脈景觀,具有重要的地貌學價值。 [3] 

井岡山生物多樣性意義

早在中生代時期井岡山地區就是古太平洋西岸大陸內部的一條構造隆起帶,成為了連接歐亞大陸東南部之南北方向的陸地通道,其東部的古武夷山地區在中生代是一處大規模火山活動區,其西部是中生代大型水域盆地,南北走向的羅霄山正好是一條生物界最理想的陸地遷徙廊道。同時井岡山多樣的微地貌系統也為生物多樣性發展和生存創造了多樣的陸地生態環境,具有傑出的生態學價值。
井岡山是各類珍稀瀕危種、孑遺種、活化石,以及各類原始類羣、區域特有種、中國特有種的天然避難所,是東亞華南古陸褶皺地質構造山地第三紀活化石森林博物園的罕見範例。 [3] 

井岡山生態研究價值

井岡山地區獨特的地質構造背景和地貌區位特點造就了它中生代以來與眾不同的陸地環境,並因此成為歐亞大陸東部一個連接南北生物多樣性的綠色廊道。井岡山所處的羅霄山脈是亞歐大陸東部生物遷徙通道上的重要地標,並逐漸成為中國東部三大重要鳥道之一。
  1. 高原鳥道。分佈在第一級地貌階地邊緣(即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東側邊緣。
  2. 次高原鳥道。分佈於第二級階地東部邊緣(即雲貴高原—蒙古高原,海拔1000—2000米)。
  3. 丘陵—平原鳥道,即井岡山鳥道。分佈在第三級階地之上,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南北向山脈構成了鳥類南北方向遷徙飛行的地標(航標)。
雖然井岡山鳥道在科學上的發現較晚,但通過民間調查得知,該候鳥遷徙通道存在的歷史在千年以上。對該候鳥遷徙通道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時代尚有待深入探索,但井岡山重要的生態功能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3] 

井岡山所獲榮譽

1982年,井岡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6] 
1991年,井岡山又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 [6] 

井岡山旅遊信息

井岡山門票價格

井岡山景區實行一票制,旺季(時間為:2月15日16:01至11月15日16:00)門票價格165元/人次;淡季(時間為:11月15日16:01至次年2月15日16:00)門票價格150元/人次。杜鵑山索道票價140元/人次。觀光車票價80元/人次。 [17] 

井岡山開放時間

2月16日—11月15日08:00—17:00;11月16日—次年2月15日08:00—16:30。

井岡山交通路線

  • 自駕
南昌方向
走大廣高速,泰井高速至井岡山下,全程約315千米。
廣州方向
由和平縣入境江西,經定南縣至泰和縣轉入泰井高速到達井岡山。約670千米。
武漢合肥方向
由黃梅縣入境江西,經九江市走福銀高速經南昌市、吉安市到泰和縣轉入泰井高速直達井岡山。約690千米(武漢),約750千米(合肥)。
福州方向
由黎川縣入境江西,經撫州市走福銀高速經南昌市厚田轉入樟吉高速經樟樹市、吉安市由泰和縣轉入泰井高速直到井岡山。或由長汀縣入境江西經瑞金市到贛州市轉道105國道到泰和縣轉入泰井高速直達井岡山。約850千米。
杭州方向
由常山縣入境江西,經玉山縣、上饒市走滬昆高速經過鷹潭市、樟樹市、吉安市到泰和縣轉入泰井高速直達井岡山。約860千米。
長沙方向
由醴陵市入境江西,經萍鄉市走319國道經蓮花縣、永新縣可達井岡山。或由茶陵縣、炎陵縣取道319國道至井岡山路程更短。約318千米。 [13] 
  • 飛機
井岡山機場位於井岡山下泰和縣境內,距井岡山風景旅遊區80千米左右,全程高速。井岡山機場已開通了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廈門、南京、海口、南寧、南昌等10多個城市的航班。 [14] 
  • 火車
井岡山火車站位於井岡山市新城區,距井岡山風景旅遊區30千米左右。井岡山火車站已開通抵達北京、南寧、上海、南昌、昆明、青島、長春、桂林、深圳、廣州、三亞、長沙等10多個終點站城市的車次。
井岡山火車站出口處有到達井岡山風景旅遊區(茨坪)的公交車,車票5元/人,車程40分鐘左右。井岡山茨坪汽車站到火車站的公交車從06:20到18:20,每20分鐘左右一班車。 [15] 
參考資料
  • 1.    紅色印記 · 第7期|黨史中的地名:井岡山  .貴州民政廳[引用日期2021-07-06]
  • 2.    葉張煌,劉嘉麒,尹國勝,嚴兆彬.江西井岡山的地貌特徵及其形成機制[J].山地學報,2013,31(02):250-256.DOI:10.16089/j.cnki.1008-2786.2013.02.010.
  • 3.    葉張煌,尹國勝,郭福生,鄒曉明.江西井岡山地質遺蹟及其價值探討[J].資源與產業,2012,14(05):112-118.DOI: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2.05.004.
  • 4.    孔令傑,陳春泉,羅火林,範志剛,宋玉贊,趙健,彭德鎮,楊柏雲.井岡山自然保護區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分佈及特點[J].植物科學學報,2012,30(06):584-590.
  • 5.    遊海華.歷史紅,山林好[J].人與生物圈,2011(06):17.
  • 6.    井岡山簡介  .井岡山旅遊網[引用日期2022-09-07]
  • 7.    吳鳳傑.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簡介[J].辦公室業務,2014(08):64.
  • 8.    自然資源  .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07]
  • 9.    西江月·井岡山(1928年秋 毛澤東)  .韶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07]
  • 10.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張家口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9-07]
  • 11.    孫德泉. 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源涵養能力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 12.    方湖珊,曾富善,劉光武,鍾永海,王鎮.井岡山區各縣(市)自然資源條件比較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0(02):225-231.DOI:10.13836/j.jjau.2000051.
  • 13.    自駕遊寶典  .井岡山旅遊網[引用日期2022-09-08]
  • 14.    井岡山機場航班信息  .井岡山旅遊網[引用日期2022-09-08]
  • 15.    井岡山火車時刻表  .井岡山旅遊網[引用日期2022-09-08]
  • 16.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羅霄山脈.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11:46-59.
  • 17.    井岡山風景名勝景區  .吉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08]
  • 18.    央視網. 井岡山地理地貌與氣象特徵[EB/OL]. [2009.10.22]. http://museum.cctv.com/renwen/20091022/101723.shtml.
  • 19.    羅立山,李兵華.井岡山地區礦產資源[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2(03):58-59.DOI:10.16202/j.cnki.tnrs.2002.03.027.
  • 20.    鄧曉軍,謝世友.井岡山地區自然資源及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04):20-21.DOI:10.16202/j.cnki.tnrs.2006.04.010.
  • 21.    李曉勇,王蘇輝.江西五指峯花崗岩景觀地貌類型及其價值評價[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03):236-241.
  • 22.    黃國勤. 井岡山山地生態系統的結構特徵[C]//.中國生態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出版者不詳],2006:187-188.
  • 23.    自然資源  .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03]
  • 24.    紅色搖籃井岡山 -  .自貢網 - 在這裏,讀懂鹽都[引用日期2023-05-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