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方興

鎖定
楊方興(?—1665),字浡然,廣寧衞(今遼寧北鎮)人,隸屬漢軍鑲白旗,清初大臣,官至河道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本    名
楊方興
浡然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寧衞
逝世日期
1665年
主要成就
治理河道
旗    籍
漢軍鑲白旗
官    職
河道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楊方興人物生平

楊方興早年經歷

初為廣寧衞諸生。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爾哈赤取廣寧衞,楊方興隨眾來歸。
清太宗時,命直內院,並參與修撰《太祖實錄》。崇德元年(1636),分內院學士舉人生員為四等,楊方興列二等,以實錄告成,賜賚,旋試列舉人,授佐領銜,擢內秘書院學士。
崇德七年(1642),楊方興性嗜酒,曾醉後犯蹕,以醉後騎馬衝突儀仗罪,論死,特命免之,命戒酒。
崇德八年(1643),同户部啓心郎布丹齎勅往朝鮮申嚴禁令。

楊方興治理河道

順治元年(1644),隨清軍入關。七月,授河道總督。明朝崇禎年間,李自成決河灌開封城,其後屢決屢塞,賊勢浸張,土寇羣起,兩岸防守久廢,順治帝工部遴員察勘馳奏,令楊方興修理。伏秋汛發,北岸小宋口、曹家寨堤潰,河水漫曹縣單縣金鄉魚台四縣,自蘭陽入運河,田產盡沒。楊方興到任,遣兵捕治土寇,掃穴擒渠,乃疏請修築。
順治二年(1645)七月,河決流通集,分兩道入運河,運河受河水澱濁淤塞,下流徐、邳、淮、揚亦多衝決。楊方興以防護無功自劾,上諭以殫力河防,不必引咎。旋疏薦大梁道李芳藴為睢陳道,原兗西道章於天為兗西道,密雲道方大猷管河道
順治四年(1647),流通集決口將合,河下注湍激,又決汶上入獨山湖。楊方興請修築通濟閘上下堤岸,並淮安東北蘇淤、馬羅等堤,又築江都、高郵諸石堤,流通集合口。
順治六年(1649),晉升兵部尚書銜。
順治七年(1650),加太子少保。八月,河決荊隆口,南岸出單家寨,北岸出朱源寨。南岸先合,河全注北岸,張秋以下堤盡潰,自大清河東入海。楊方興用方大猷議,於上游築長縷堤遏其勢,復築小長堤塞決口,期半年蕆事。
順治九年(1652),楊方興以目疾復乞休,不許,汴河工成,賜楊方興及在事各員鞍馬、白金。荊隆決口未合者尚三十餘丈,方大猷擢江南按察使,楊方興請以新銜留管河務。楊方興疏言:“清口,淮、黃交匯,黃強淮弱,歲需疏濬。請於清江、通濟二閘適中處修復福興閘,啓一閉二,以時蓄泄。”從之。給事中許作梅、御史楊世學陳棐交章請勘九河故道,導河北流入海。楊方興言:“河古今同患,而治河古今異宜。宋以前治河,但令赴海有路,可南亦可北。元、明迄我清,東南漕運,自清口迄董家口二百餘裏,藉河為轉輸,河可南必不可北。若欲尋禹舊跡,導河北行,無論漕運不通,恐決出之水東西奔蕩,不可收拾。勢須別築數千里長堤,較之增卑培薄,難易顯然。且河挾沙以行,束之為一,則水急沙流;播之為九,則水緩沙壅。數年後河仍他徙,何以濟運?臣愚以為河不能無決,決而不築,司河者之罪;河不能無淤,淤而不濬,亦司河者之罪。若欲保其不決不淤,誰敢任之?請敕下廷議,定畫一之規,屏二三之説,俾有所遵守。”疏入,上嘉納焉。
順治十年(1653),河決大王廟,距朱源寨口不遠。給事中周體觀彈劾楊方興治河罔效,楊方興疏辨,因請罷斥,温詔慰留。
順治十一年(1654),給事中林起龍復劾楊方興侵蝕工需,累民捐費至六十餘萬;並劾方大猷等奸貪不法。上解楊方興任,命入都質對,林起龍以誣譴,楊方興復任。既,直隸總督李蔭祖復劾方大猷貪婪誤工,楊方興亦劾方大猷,上以其不先舉發,切責之。給事中董篤行又劾楊方興徇庇,降級留任。
順治十四年(1657),乞休,上念其勞,以原官加太子太保致仕。楊方興還京師,所居僅蔽風雨,布衣蔬食,四壁蕭然。
康熙四年(1665),卒,賜祭葬。 [1-2] 

楊方興人物評價

清史稿》:明治河諸臣,推潘季馴為最,蓋借黃以濟運,又借淮以刷黃,固非束水攻沙不可也。方興(楊方興)、之錫(硃之錫)皆守其成法,而輔(靳輔)尤以是底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