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花九首

鎖定
《梅花九首》是元末明初文學家高啓創作的一組詠物詩。這組梅花詩塑造了梅花的羣像,每首詩都有孤獨高傲而無淒涼抑鬱、憐梅惜梅卻不神傷心碎的特點。整組詩巧用典故,把梅花人格化,傳神地刻畫出梅花的形神。歷代詩人詠梅之作眾多,相比之下,這九首詩寫梅獨攝其魂,確有不俗之處。
作品名稱
梅花九首
作品別名
詠梅九首
梅花詩
作    者
高啓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出處
高太史大全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題    材
詠物詩

梅花九首作品原文

梅花九首
其一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其二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暝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
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雲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遊。
其四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香温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雲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其五
雲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其六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餘芳不是春。
雲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
掀篷圖裏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其七
獨開無那隻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
簾外鍾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其八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遊長在白雲鄉。
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台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嫋嫋微風簌簌霜
其九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 [1] 

梅花九首註釋譯文

梅花九首詞句註釋

⑴瓊姿:謂瑰麗的姿容,通常只用於梅花。
⑵“雪滿”句:出自東漢袁安卧雪之典。
⑶“月明”句:出自隋朝趙師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飲酒、醒來在大梅樹下之典。
⑷漠漠:密佈之貌。
⑸縞袂(mèi):素色衣服,借喻梅花。
⑹薄暝:日暮。
⑺倩:請。
⑻“騎驢”句:用孟嘉西風吹帽典故。
⑼放鶴人:指北宋隱士林逋
⑽香:一作”春“。
⑾羅浮客:指傳説中的梅花仙女。
⑿“翠袖”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詩句。
⒀白衣宰相:借喻梅花。
⒁泣珠:用鮫人泣珠典故。
⒂橫斜:指梅花。
⒃無那:無奈。
⒄楚客:指戰國詩人屈原
⒅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⒆“忽疑”句:化用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詩句。
⒇聊復:姑且。 [1]  [2] 

梅花九首白話譯文

其一
梅花應該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誰將它放到江南,使其處處可見。
大雪滿山的時節梅花如一位高人隱士獨卧於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獨舞。
寒冬時依傍着蕭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時又蓋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蘚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詩人何遜創作了詠梅佳作以後就沒有人能比得上,寂寞守了這許多年,又開了幾回呢?
其二
我與梅花均是一身雪白,梅花彷彿是仙人,與水與竹子很有緣分,不同俗流。
梅花開正濃豔,但是經雨打風吹即將凋零,遠遠望去如一片煙霧似暗還明。
日暮時在山中人家松樹下,有梅花開放,輕寒中在江邊的小酒店,梅花開在杏花開放之前。
在桃花源中秦時舊民,若解正當時令的植物,應該種植梅花,就不會引漁郎進入桃花源的洞天。
其三
翠鳥驚動飛到了別的樹枝頭,梅花的冷香一片狼藉請誰來收拾呢。
騎驢踏雪尋梅攬勝,因酒醉風吹落帽而不知,放鶴人賞梅歸來大雪落滿小舟。
在淡月微雲下就如在夢境中一般,我卻在空山流水中獨自憂愁。
幾次觀賞梅花的孤影徘徊流連的地方,還以為是花神晚上出外遊覽呢。
其四
淡淡的霜花沾濕了梅花的粉痕,誰設置了輕紗帳保護了梅花的香温。
我的詩歌伴隨着十里的尋春路,半夜三更還在掛月的村頭抒發憂愁。
梅花飄到空中只擔憂與白雲作伴,誰肯相信寶玉竟是梅花的精魂。
飲下一樽酒想探訪梅花這個羅浮客,空曠的山中落葉飄飄正如掩上門。
其五
梅花把雲霧當作屏風把白雪當作宮殿,俗世的塵埃污穢沒有可以通進來的道路。
春風還未颳起,梅枝就已經知道春天要來了,於是催開梅花。初升夜月之光和梅花融合,梅樹變成空的似的。
梅樹依偎竹下,交相輝映,梅花就如白衣宰相,遺世獨立,卓爾不羣。
梅花啊,你在這嚴寒寂寥的山野裏,不要心生怨氣呀,你回頭看看那些名聲顯赫的花園裏,到處荊棘叢生啊!
其六
揚州夢已醒,閣中掩蔽着灰塵,與梅花的幽雅約會的情景還是要詩人來描繪。
獨立殘夜,形隻影單,再看到梅花時,已只剩餘香,季節也不是春天了。
暖雲深山中梅花凋謝如白玉裁落,又如寒月下深浦中鮫人泣珠。
當時在掀篷圖中看到梅花,着實喜歡這美麗的花兒,卻原來時畫中的梅花而不是真的。
其七
梅花無奈獨自開放,隨風搖擺,怎麼肯為多愁而減弱美玉般的光輝?
簾外鐘聲傳來,彎彎的月亮已經升起,燈前角聲忽然中斷,寒霜飛起。
一早就發現水驛邊上盛開的梅花,還有眾鳥在山塘邊啼鳴,晚來漸漸稀少。
從遙遠的洛陽歸來與梅花相逢,慚愧自己潔白的衣服已沾染了塵埃。
其八
梅花最喜歡多寒天氣也最得陽,一直在白雲之鄉如仙人遊覽。
寂寞的人生起春愁,這樣天也會變老,梅花在夜色朦朧中開放,彷彿月光中發出香氣。
楚客屈原不吟詠江行之路的寂寞,吳王已經酒醉,那裏的苑台也已經荒涼。
有誰看見梅樹枝頭花兒驚動的地方?微風嫋嫋吹來,寒霜紛紛落下。
其九
梅花的孤獨只有明月才知道,無限春愁都綻放在一枝上;獨自綻放而不與百花爭春,顯得孤單寂寞。
當想到那位愛梅的朋友正在遠方思念着自己的時候,心中便有了些許安慰。
此時正是別院中燈火明亮的夜晚歌聲已殘,深宮中化妝結束正在照鏡子的時候。
舊夢已經隨着流水遠去,對着山窗姑且與梅花作伴題寫詩篇。

梅花九首創作背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啓應詔進京纂修《元史》,從那時起他的心中就一直疑懼不安。他的《赴京道中逢還鄉友》寫道:“我去君卻歸,相逢立途次。欲寄故鄉言,先詢上京事。”上任不久,他便覺察到京城中的政治氣氛敏感而緊張,文人處在朝不保夕的狀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獲罪。翌年《元史》編成,高啓授翰林編修;七月,擢為户部侍郎,高啓以“冒進用”為辭而懇求辭官,他被賜予內帑白金,給牒放還於鄉,然而回鄉之後他卻未能過上平靜的隱逸生活。洪武七年(1374),蘇州知府魏觀因改修張士誠舊邸而觸怒了統治者,高啓為之作《上梁文》被連坐腰斬,年僅三十九歲。在這之前,他把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寫入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梅花九首》組詩。 [3] 

梅花九首作品鑑賞

梅花九首整體賞析

《梅花九首》塑造了梅花的羣像。組詩的第一首,詩人為梅花定下高士美人這樣基本的品格意象,然後圍繞此一核心展開多側面、多層次的描寫,以表現其“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梅花九首》其二)的飄忽,“淡月微雲皆似夢,空山流水自成愁”(《梅花九首》其三)的憂鬱,“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餘芳不是春”(《梅花九首》其六)的孤獨,“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梅花九首》其八)的高潔。
高啓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而高啓的《梅花九首》又在詠梅詩的天地裏開闢出一片新領域。這一方面,表現為對詠梅傳統的繼承,另一方面,表現為對詠梅題材的創新。
《梅花九首》用“高士”和“美人”比喻梅花,將梅花塑造成傳統的隱士、高士或美人,就是對傳統寫法的繼承。組詩第一首引用了“袁安困雪家中卧”和“趙師雄羅浮山夢遇梅仙”兩個典故,將梅花比擬成“高士”和“美人”。“高士”即“隱士",“美人”便是“仙人”,他們在白雪覆蓋的山中和月光籠罩的林下獨處,遠離塵世的喧囂,清幽寂寞、遺世獨立,顯得高潔雅逸。此外,詩中還使用一些相近的意象,例如“縞袂”、“羅浮”、“翠羽”、“白衣宰相”、“花神”。有的意象展現了女性之美,繼承了蘇軾擅於將梅花女性化的寫作手法。
組詩中有許多表達隱逸思想的詩句,例如:“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梅花九首》其二)“騎驗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江舟。”“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遊。”(《梅花九首》其三)“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梅花九首》其四)“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梅花九首》其五)。這一類高潔、飄逸、自由的梅花形象是他生活的投影,反映了他對於獨立人格、自由生活的嚮往。“翠袖佳人”句把梅花比作依於竹下的翠袖佳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梅花於冰雪中綻放的美麗,以及與青竹為伴的高潔志趣,化用杜詩更增添了意藴,凸顯出梅於苦寒之中甘於寂寥、高潔自守的品格,寄寓了詩人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借梅花歌詠高潔的品格,從而指向隱逸之情,是傳統詠梅的套路。《梅花九首》的獨特之處在於:在梅花高潔品質之中加入激憤之情,賦予梅花新的情感、審美內涵。這組詩中隱約透露出他對官場生活的不滿、抱怨與無奈。這種情緒體現在清冷孤獨、無人賞識的梅花形象上。以《梅花九首》其七為代表。這株梅花生長在驛站邊上,詩人上京赴任時曾偶遇這株梅花,這次返鄉途中再次看到,若故友重逢一般。驛站有山有水,有盛開的梅花還有鳴叫的小鳥,景色是如此自然、清新、單純、迷人,與失真灰暗的官場生活形成強烈對比。他説曾經潔白的衣服已沾染了京城的塵埃,比起依然潔白無暇的梅花,他是多麼慚愧啊!詩人化用陸機詩中的典故“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委婉地表達出對官場的不滿和厭惡。
高啓雖然不熱衷於名利,天性喜愛田園隱逸生活,但是他年輕時也曾有過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之志。這組詩中隱約流露出這種無人賞識的孤憤之氣和抑鬱之情:“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梅花九首》其一)“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梅花九首》其二)“寂寞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梅花九首》其五)“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獨自屬詩人。”(《梅花九首》其六)表面上看,詩人是在勸慰梅花不要因為無人欣賞而苦惱抱怨,實際上這是他在勸慰自己。詩中反覆出現“愁寂”“寂寞”“休怨”“幽期“這些詞語,明顯加強了這種意味。這些詩融入了詩人的生命,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它們大大擴充了高啓詠梅詩的情感容量,塑造出了嶄新的梅花形象。高啓借高潔的梅花形象,抒發自己的孤憤之情,賦予了梅花新的情感內涵。
高啓這組梅花詩的一大創新之處是描繪出一類驚悸恐懼的梅花形象,最有代表性的是《梅花九首》其三。此詩首聯一“驚”字打破了寧靜,氣氛開始變得緊張。“翠羽”用了羅浮山梅仙的典故,指代停留在梅花樹上的小鳥,它受到驚嚇之後飛到別的枝頭。冷香是種特殊的香味,歷代詩人常常用“暗香”“冷香”“清香”這些朦朧清冷的香氣來形容梅香,例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辛棄疾的“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最高樓》)。“冷香狼籍倩誰收?”這個疑問透露出梅花“花瓣委地無人收”(白居易《長恨歌》)的悽清與孤涼。頸聯詩人筆鋒一轉回到現實中來,他突然意識到那些淡月微雲都是夢境,現實中他卻在空山流水中獨自憂愁。這種憂傷的氣氛籠罩了整個詩境,尾聯寫詩人獨自在梅樹下徘徊,抬頭看見滿樹梅花,還以為是花神夜裏出來遊玩,來安慰他的孤獨寂寞。
《梅花九首》中有不少描寫驚悸恐懼梅花形象的詩句,流露出詩人內心不安的情緒。詩人對自然界的一點點微小變化都感到擔憂、驚慌,甚至達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這種情緒反映在梅花形象上。例如:“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梅花九首》其五)“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餘芳不是春。”(《梅花九首》其六)“簾外鍾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梅花九首》其七)“枝頭誰見花驚處?媧媧微風簌簌霜。”(《梅花九首》其八)“斷魂只有明月知,無限春愁在一枝。”(《梅花九首》其九)這些詩句顯示了詩人心中的憂愁、不安之感。詩人常常藉助“驚、冷、覺、空、殘、孤、忽、斷、愁”這些字眼烘托一種驚悸不安的氣氛,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內心的不安、疑懼。
高啓在詩中為梅花鳴不平。如《梅花九首》其五,詩篇的首聯是寫梅花的居所。這是一個雲霧籠罩冰雪瀰漫的世界,這是一個遠離塵世,冰清玉潔,相對封閉的世界。詩篇首聯便極力描繪出梅花居住環境的聖潔和高貴。頷聯寫梅花知春報春的才能和白梅花在月光下形成的奇特景象。“春風未動枝先覺”是推理推出的結論,“夜月初來樹欲空”是視覺看到的幻像。前者虛,後者實,虛實相對,相映成趣。頸聯把梅花高度人格化,把梅花叫作翠袖佳人,白衣宰相。在寫法上,此之謂“遺形取神”。也就是説詩人捨棄了對梅花外部形態的摹寫,專門用恰當的比喻揭示梅花的內在精神。高啓性情孤傲,不與明朝政權合作,拒絕出任官職。這裏歌詠梅花來表明志向,詩人與梅花已經物我合一了。尾聯“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兩句實際上是委婉含蓄地揭示明朝官場的兇險。
高啓對梅花的愛是單純而真摯的,梅花是他心心相印的摯友,也是他生死相戀的愛人。當詩人吟詠賦詩時,梅花就彷彿能聽懂他的話一般。在他筆下,梅花甚至能夠與詩人説話,傾訴思念之情。如《梅花九首》其九。這首詩前兩句寫梅花,後兩句寫詩人自己。高啓使用了擬人手法,梅花的孤獨只有陪伴她的明月才知道,她把無限春愁都綻放在一枝上。她獨自綻放而不與百花爭春,顯得孤單寂寞。當她想到那位愛梅的朋友正在遠方思念着自己的時候,心中便有了些許安慰。詩人巧妙化用了前人詩句,借梅花的口吻道出思念之情。他第一次將梅花變為抒情主體,借梅之口吻、從梅之角度來傾訴對詩人的思念,而不同於往日詩人對梅花的詠懷。這樣愛梅之情就顯得更加真摯感人,詩歌因為新穎的寫作角度也更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
這組詩將高啓那一代文人如夢如煙、揮之不去的孤高與不幸、冷漠與自守、憂愁與自戀充分地傳達出來。“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時”,可謂意味深長,文人們的好運早已一去而不復返,何時再來也毫無指望,他們所能做的只有隱居山林吟詠情志而已,而這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梅花九首》顯示了高啓寫詩選辭用字的深思熟慮。如其一,這首詩讚美梅花,以梅花孤傲的品質自喻,具有“大雅”之情感。其第二聯“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以雪白、月光之晶瑩亮晰來比擬梅的顏色,而用高士、美人來將梅的品質擬人化,未出現“梅”字,但將梅花的形象由外而內地展現,可見其辭句之功力。同時,這組詩能脱出前人的窠臼,用多方譬喻與襯托的手法寫出梅的氣節,突出梅的風骨與魂魄。他的這種譬喻也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思恐怕也受到高啓詩句的啓發。薛寶琴“閒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之句,也是脱胎於“淡月微雲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正是由於對“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這兩句詩的喜愛,毛澤東在批註《梅花九首》時將高啓評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3]  [4-6] 

梅花九首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王夫之明詩評選》:“白描生色,喚作古今梅花絕唱,亦無不可。高又有句雲:‘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亦第一等雅句。顧其頷聯,則世所傳‘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十四字,惡詩也。……國初袁景文、高季迪集中,片羽略亦不乏,乃以白燕則漢水梁園,梅花則美人高士、月明雪滿,參差共之,不過三家村塾師教村童對語長伎耳。”
清代王士禎帶經堂詩話》:“梅詩無過坡公‘竹外一枝斜更好’七字,及‘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半枝’。高季迪‘雪滿山中高土卧,月明林下美人來’,亦是俗格。” [7-8] 

梅花九首作者簡介

高啓,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以才學受朱元璋賞識,覆命教授諸王,編修《元史》。次年秋,委任户部右侍郎,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被朱元璋懷疑作詩諷刺皇帝而忌恨。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後因受魏觀案株連,逮赴金陵,腰斬於市。《明史》有其傳。其詩能兼師眾長,詩風清新秀逸,為明代成就最高詩人。一生著述甚豐,有《高太史大全集》等。 [9] 
參考資料
  • 1.    金檀輯注 徐澄宇等校點.高青丘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51-653
  • 2.    鄭思禮.大學語文:閲讀與寫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202
  • 3.    於紅慧.論高啓的詠梅詩[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12(4):15-20
  • 4.    蔣述卓.高士雪中卧美人林下來——讀高啓《梅花九首之第一首》[J].北方音樂, 2007(2):51
  • 5.    林新萍.高啓詩歌研究——以沈德潛對高啓詩歌批評為視角[J].懷化學院學報,2014(3):80-82
  • 6.    戈德.毛澤東為何欣賞高啓的詠梅詩[N].河南日報(農村版),2013-12-25(08)
  • 7.    王夫之評 陳新校點.明詩評選[M].北京:文化藝本出版社,1997:276
  • 8.    左東嶺.詩體模擬與情感抒寫——論高啓的近體詩[J].求是學刊,2013,40(5):123-129
  • 9.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Ⅰ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