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花江

(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

鎖定
松花江,黑龍江阿穆爾河)右岸的最大支流 [12]  ,也是中國內河中僅次於長江、黃河而居第三位的大河 [44]  。《吉林通志》載:“松花江即混同江也,本名松阿哩烏拉”,滿語意為“天河”。北魏稱“速末水”,隋唐稱“粟末江”、“涑沫江”,金稱“宋瓦江”,元稱“混同江”,明宣德時始稱“松花江”。“粟末、宋瓦、速末、松花,聲轉字通,實皆一水。” [5] 
一般認為,松花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亦稱白頭山天池 [30]  ),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於黑龍江省同江市東北約7公里處由右岸匯入黑龍江。 [12]  全長1840公里。 [5] 
三岔河口(嫩江匯入口)以上,匯入的主要河流有:五道白河、古洞河、頭道松花江、温德河、鰲龍河、沐石河、松江河等; [30]  三岔河口以下,從上至下其右岸依次納入拉林河、阿什河、蜚克圖河、枷板河、螞蟻河、牡丹江、倭肯河、安邦河等支流;左岸依次納入呼蘭河、漂河、少陵河、木蘭達河、岔林河、西北河、巴蘭河、湯旺河、鶴立河、梧桐河、都魯河等支流。 [5] 
松花江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流量1190立方米/秒,年平均總徑流量733億立方米,上游水能豐富,水電開發為主,中下游灌溉航運為主。 [5] 
松花江流域面積廣大,達54.6萬平方公里,涵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 [5]  松花江是黑龍江省經濟價值最高的河流。流域內是黑龍江省主要工農業生產基地,盛產魚類,以松花江鰲花、鯿花、鮚花馳名。哈爾濱以下可通航較大客貨船。沿江重要城市有哈爾濱、佳木斯,以及富錦、同江口岸。 [5] 
中文名
松花江
外文名
Songhua River
別    名
難水、宋瓦江、粟末水、速末水、混同江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
地理位置
中國東北地區北部
流經地區
吉林省、黑龍江省
發源地
吉林省安圖縣與朝鮮交界處的長白山天池
主要支流
蛟河、嫩江、牡丹江、拉林河、呼蘭河
河    長
1840 km [5] 
流域面積
546000 km² [5] 
平均流量
1190 m³/s [5] 
河    口
黑龍江同江市東北約7公里處
航道等級
3-5
省級河長
王合生 [45] 

松花江名稱變遷

歷史上松花江幹流的上、下游江段(以嫩江匯流處分界)曾有不同名稱。東晉與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期,上游稱速末水(因為松花江南源於長白山天池,水流從高處飛流直下濺起浪花飛沫得此稱 [44]  ),下游稱難水;隋、唐時期,上游稱粟末水,下游稱那河;遼代,上、下游統稱混同江(《遼金史》曰鴨子河 [44]  );金代,上游稱宋瓦江(宋阿江),下游稱混同江;元代,上下游統稱混同江,明、清兩代及中華民國時期,上下游統稱松花江。《盛京通志》記載兩岸居民稱之松阿里河, [44]  松花江為滿語“松阿(嘎)裏烏拉”的音譯河名,意為從天而降的河。據考證,松花江古名速末水與粟末水,皆為女真語(古滿語),“末”為河,“速(粟)”為白色,意為白河。“宋瓦”與“松花”,是女真語的音變,仍為白色之意。歷史上的速末水與粟末水,宋瓦江與松花江,均是同音異譯,不屬河名變動。1902~1904年,俄羅斯帝國交通部為攫取在中國東北地區的航運權,武裝勘測松花江河道,並在1907年出版的《松花江志》中,將嫩江匯流處以上的江段改稱為“第二松花江”。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期間,偽交通部於1939年4月以第76號佈告,將松花江幹流的下兩江口至嫩江口及支流頭道松花江的撫松至兩江口之間江段,一併改稱“第二松花江”,造成了河口、河源和幹、支流關係的混亂。而沿江人民始終保持着“松花江”的傳統稱呼。 [1]  [4-5]  [13]  從1988年2月25日起,第二松花江名稱廢止,恢復該江段自古以來的中國傳統名稱——松花江。 [42] 

松花江形成變遷

松花江形成於新第三紀。原來松花江是一條向西南流動注入遼河水系的一條水道。後來,地殼幾經變動,於第四紀初,由於松遼分水嶺的隆起,松花江向北切穿了三姓(依蘭)以東的張廣才嶺,向東北方向流去,並注入黑龍江,形成了現代松花江水系的基本面貌。 [44] 

松花江幹流概況

松花江河道走向

松花江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松花江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松花江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松花江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按《黑龍江省志·地理志》,對於松花江江源有3種説法,其一認為第二松花江的正源是直接出流於長白山天池(亦稱白頭山天池 [30]  )的二道白河(《吉林省志·自然地理志》 [4]  《吉林省志·水利志》 [30]  《黑龍江省交通志》 [12]  皆執此觀點)。此論在《長白山徵存錄》、《清史稿·地理志》、《奉天通志》等著作中均有記載。其二認為源於大興安嶺的伊勒呼裏山南麓的、嫩江上游之南甕河為其正源(松花江的總長度如以北源嫩江計算為2309公里,上段嫩江長1370公里,下段松花江幹流長939公里 [8]  )。其三認為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其南源為第二松花江,北源則為嫩江。 [44] 
按《吉林省志·自然地理志》 [4]  《吉林省志·水利志》 [30]  《黑龍江省交通志》 [12]  ,在吉林省境內,松花江自源頭天池泄出,上游稱二道白河 [4]  ,在崇山峻嶺中出安圖縣,沿撫松、敦化、樺甸縣界,於頭道松花江河口以下進入低山區(其中自安圖縣兩江口(古洞河口)至靖宇縣兩江口(古稱下兩江口,即頭道松花江河口)二道松花江。靖宇縣兩江口納頭道松花江後,以下曾稱第二松花江,已改稱松花江上游 [4]  );然後為靖宇、樺甸兩縣界水,出樺甸後,為蛟河、永吉兩縣界水,于吉林市豐滿水庫壩下進入丘陵區;出吉林市後,為舒蘭、九台兩縣界水,繼為榆樹、德惠、扶余三縣界水,於德惠縣沐石河口以下,進入廣闊的松遼平原;過德惠、扶余、農安,在前郭縣平鳳鄉楊家亮子(三岔河)與嫩江匯流後,折向東北,為吉林、黑龍江兩省界水,前流134.70公里至拉林河口進入黑龍江省界。松花江自河源至與嫩江匯流處(三岔河)幹流長825公里,延至拉林河口為960公里。 [13]  省內流域面積134487平方公里 [4]  。吉林省境內流經安圖、撫松、敦化、樺甸、靖宇、樺甸、蛟河、永吉、吉林、舒蘭、九台、榆樹、德惠、扶余、農安、前郭等縣市區。 [13]  此段,曾稱第二松花江(在吉林省轄區) [12] 
三岔河以下,松花江進入黑龍江省境內,從西南向東北,流經黑龍江省肇源、雙城、肇州、肇東、哈爾濱、呼蘭、阿城、賓縣、巴彥、木蘭、通河、方正,再折向東北,經依蘭、湯原、佳木斯、樺川、蘿北、綏濱、富錦、同江等市縣,於同江市東北約7公里處由右岸匯入黑龍江。 [12]  河口高程57.16米,地理座標東經132°30′,北緯47°40′。此段稱“松花江幹流”,曾稱第一鬆花江(屬黑龍江省轄) [8]  。黑龍江省境內河長939公里 [4]  ,流域面積26.9萬平方公里。 [5] 
自源頭天池,至河口,松花江全長1897公里 [12]  (一説全長1840公里 [5]  ),其中幹流(即三岔河口以下)939公里 [4]  。流域面積54.6萬平方公里 [12]  (一説54萬平方公里 [4]  )。
松花江源頭長白山天池 松花江源頭長白山天池
松花江源頭瀑布2 松花江源頭瀑布2
松花江上源二道白河山區一段 松花江上源二道白河山區一段
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二道白河鎮段 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二道白河鎮段
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二道白河鎮段 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二道白河鎮段
松花江上游二道松花江起點安圖縣兩江鎮段 松花江上游二道松花江起點安圖縣兩江鎮段
松花江上游幹流起點—頭道、二道松花江匯合處白山水庫 松花江上游幹流起點—頭道、二道松花江匯合處白山水庫
松花江上游松花湖水庫庫區段 松花江上游松花湖水庫庫區段
松花江上游吉林市區段 松花江上游吉林市區段
松花江上游吉林松原市段 松花江上游吉林松原市段
松花江上游吉林松原市段 松花江上游吉林松原市段
松花江傳統上的幹流起點——肇源三岔河口嫩江匯入處 松花江傳統上的幹流起點——肇源三岔河口嫩江匯入處
松花江哈爾濱市段 松花江哈爾濱市段
松花江哈爾濱市段 松花江哈爾濱市段
松花江在依蘭縣納支流牡丹江 松花江在依蘭縣納支流牡丹江
松花江佳木斯市段 松花江佳木斯市段
松花江在同江市三江口匯入黑龍江 松花江在同江市三江口匯入黑龍江
松花江在同江市三江口匯入黑龍江 松花江在同江市三江口匯入黑龍江

松花江河道特徵

自河源(長白山天池)至三岔河河口,長795公里,自上而下分為三段。二道白河江段,自天池至安圖縣兩江口(古稱上兩江口),長104.9公里,河道平均坡度6.8‰,集水面積7321平方公里;二道松花江江段,自安圖縣兩江口至靖宇縣兩江口(古稱下兩江口)。該江段長150.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2‰,區間集水面積11403平方公里(含頭道江)。1983年11月白山水庫蓄水運行,二道松花江段尾部成為水庫庫區,回水一般達金銀別河河口;兩江口(頭道江河口)至三岔河(嫩江河口)江段,自靖宇縣兩江口以下,原稱第二松花江。流向西北,穿過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至前郭縣平鳳鄉三岔河的嫩江河口,長569.7公里,區間集水面積55110平方公里(不包括嫩江),左岸為42612平方公里,右岸為12498平方公里。 [4] 
幹流自三岔河口至哈爾濱段迂迴在平原上,河寬500~1000米,水深2.8~11.5米;哈爾濱至佳木斯段為中游,兩岸為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低山丘陵區,河道狹窄,多淺灘,最窄處為200米左右,淺灘水深1.5米左右;佳木斯段以下為下游,流經三江平原,河道寬闊,河寬1500~2000米,水深4~7米。幹流平均比降0.082‰。 [5] 

松花江水文特徵

松花江水量較豐富,據《黑龍江省志·地名志》,松花江年平均流量1190立方米/秒, [5]  哈爾濱站(1957年)最大流量12200立方米/秒 [12]  ,年平均總徑流量733億立方米。年平均水位114.40米。以雨水補給為主。季節變化明顯,七八月份徑流量佔全年總徑流量的40%,10月至翌年4月為枯水期,徑流量僅佔總徑流量的15%。結冰期為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共140天,最大冰厚1.0米。 [5]  多年平均年輸砂量681萬噸。 [12] 

松花江徑流

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34.3毫米,摺合徑流量為733億立方米。以幹流以南地區較大。山區最大值可達500毫米左右,如第二松花江的上源頭道江流域。其次是牡丹江支流海浪河、呼蘭河支流依吉密河、湯旺河支流永翠河流域,年徑流深均在400毫米以上。而松嫩平原年徑流深僅有20~30毫米。年徑流和年降水量的地區分佈趨勢基本一致。 [44] 
松花江流域的水量主要以大氣降水為補給,融水補給為輔,因此徑流量的年內分配也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的特徵。各河流的來水量90%以上集中在暢流期4~10月份,其中6~9月份的徑流量約佔全年的55~80%。洪水多集中於7~8月,幹流可延至9月初,洪水歷時長達60天左右。由於流域面積大,因此洪水傳播時間長。 [44] 
松花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於暴雨引起,其次是由於幾條支流同時漲水而形成洪峯所致。春季季節性融水補給,各河普遍形成程度不等的春汛,其4~5月份徑流量約佔全年的15~30%左右,而以冬季徑流量最小,形成夏季水量豐沛,冬季枯水的明顯特徵。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大,並呈明顯的連豐連枯和豐、枯交替的週期性變化,但週期長短不等。流域內年徑流變差係數(CV值)一般在0.4~1.0,第二松花江上游地區較小,僅0.2~0.5;而以西部地區最大,烏裕爾河、雙陽河、洮兒河等內流少水區內可達0.9~1.0。豐枯水期徑流量相差幾倍至幾十倍。如雙陽河雙陽站,集水面積1861平方公里,豐水期的1969年水量為2.36億立方米,枯水年的1968年僅0.0419億立方米,豐枯年的水量之比為56.3之多。據松花江(哈爾濱站)和嫩江(富拉爾基站)1898年至1979年資料統計,1898至1927年為枯水期,其中1898~1907年連續10年枯水,1908~1915年8年間,是豐枯交替期,而1916~1927年又連續12年枯水。1928~1973為豐水期,1974~1979年為枯水期,1981年後又進入豐水期。期間有豐平、豐枯交替和以豐水年為主時期,從而反映了流域內徑流多年變化的規律性。 [44] 

松花江泥沙與冰情

流域內的江河泥沙含量不大,多年平均含沙量以呼蘭河蘭西站為最大,為0.254公斤/立方米,湯旺河的晨明站最小,為0.057公斤/立方米。年內各月輸沙量以4~7月最大。松花江佳木斯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為995萬噸;多年平均輸沙率以第二松花江的扶余站最大,約為84.2公斤/秒。侵蝕模數以拉林河的蔡家溝站、呼蘭河的蘭西站、第二松花江的扶余站為較大。 [44] 
流域內河流均有結冰期。由於南北之間的氣候及自然地理特徵的差異,冬季温差較大,因此河流冰期長短不同。江河行凌及封凍日期多數在11月中、下旬,解凍多在翌年4月上、中旬,封凍日期為130~180天。多年平均解凍期相差達1個月以上。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8~1.2米。有些河段受河道形態或水文氣象等因素的影響,在行凌時常形成冰壩,壅高水位,造成災害。易產生冰壩的河段有松花江下游依蘭至佳木斯段、湯旺河下游晨明附近、牡丹江下游長江屯附近等。 [44] 

松花江主要支流

三岔河口(嫩江匯入口)以上,匯入的主要河流有:五道白河、古洞河、頭道松花江、漂河、温德河、鰲龍河、沐石河、松江河等; [30]  三岔河口以下,從上至下其右岸依次納入拉林河、阿什河、蜚克圖河、枷板河、螞蟻河、牡丹江、倭肯河、安邦河等支流;左岸依次納入呼蘭河、少陵河、木蘭達河、岔林河、西北河、巴蘭河、湯旺河、鶴立河、梧桐河、都魯河等支流。 [5] 
五道白河,發源於長白山主峯東北側河長125.5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4.2‰,流域面積2596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內2523平方公里)。出源後北流,至安圖縣三道鄉轉向西北,至松江鎮轉向西流,在左岸依次有四道白河和三道白河匯入。再北折,於右岸有小沙河匯入,又轉向西流,於小沙河鄉清溝屯西南注入二道白河。據五道白河松江水文站(集水面積1357平方公里)1958~1980年實測,水位變幅2.97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31億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556立方米/秒(1965)年,最小流量0.82立方米/秒(1961年),多年平均流量為13.7立方米/秒。河道在安圖縣三道鄉花砬子屯以上,穿行於深山密林,河谷狹窄,坡度大,水流急,多瀑布、石灘。在花砬子屯以下地勢逐漸開闊,始有少量耕地。河牀多為卵石、礫石組成。五道白河下游,古稱娘娘庫河,或尼雅穆尼雅庫河。因河流從肅慎娘娘庫古址流過而得名。 [30] 
古洞河安圖縣新合鄉段 古洞河安圖縣新合鄉段
古洞河,發源於和龍縣卧龍鄉甑峯嶺山脈老嶺峯東谷,河長156.6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2‰,流域面積4303平方公里。出源後北流,轉西北,左岸有和安河匯入;進入安圖縣境內,至新合鄉,右岸有寒葱河匯入;轉西南,至永慶鄉東清村北,右岸有西北岔河匯入;至兩江鄉四岔子屯北,右岸有富爾河匯入;至兩江鄉兩江口注入二道松花江。據古洞河大甸子水文站(在安圖縣萬寶鄉,集水面積1710平方公里)1958~1980年實測資料,水位變幅3.82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95億立方米、平均流量為15.7立方米/秒,最大洪峯流量935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為0(1968年)。古洞河流域,在安圖縣新合鄉木蘭村以上,山深林密,河谷狹窄,人煙稀少。木蘭村到西韓屯,河谷較開闊,西韓屯至新合屯河谷又束窄。新合屯至萬寶,河谷逐漸增寬。萬寶一帶河道彎曲,河槽窄深,流速較緩,兩岸土地平坦。萬寶以下轉入狹谷,多急灘,水流湍急。古洞河的最大支流富爾河,發源於敦化市大蒲柴河鎮富爾嶺山脈雞爪頂子峯東北,流向東南,河口位於安圖縣兩江鄉四岔子屯北,流域面積1501平方公里,河長123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9‰,是二道白河最大的二級支流。 [30] 
頭道松花江撫松縣城段 頭道松花江撫松縣城段
頭道松花江(簡稱頭道江),流域面積7927平方公里,河長244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3‰。發源於長白山西南側的望天鵝峯北麓,上游段稱漫江,流向西北,在右岸錦(緊)江(流域面積492平方公里,河長574公里)匯入後,始稱頭道松花江。在左岸湯河(流域面積603平方公里,河長722公里)匯入後,轉向北流。在撫松縣城西北2公里處,松江河自右岸匯入,水勢增大,流向轉西。至抽水鄉西坎屯西,轉向北流,在左岸靖宇縣境內相繼匯入較大支流珠子河(滿語河名為蒙江,流域面積953平方公里,河長803公里)及那爾轟河(流域面積820平方公里,河長699公里)。自那爾轟河河口以下,折向東流,至兩江口注入第二松花江。頭道松花江沿岸為高山狹谷,森林茂密,河道特徵與二道松花江相似。近幾十年來,由於沿河兩側山區開荒等人為活動,水土流失明顯,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年平均含沙量達011~018公斤/立方米,為二道松花江的2~3倍。 [4] 
松江河撫松縣城段 松江河撫松縣城段
松江河,又稱松香河、老松香河,因兩岸產松香(達子香)而得名。流域面積1935平方公里,河長143公里,河道平均坡度46‰。該河發源於撫松縣白雲峯西麓,流向西北,呈梳狀河網,在右岸先後匯入槽子河(流域面積383平方公里,河長595公里)、三道松江河(流域面積382平方公里,河長75公里)及二道松江河(流域面積209平方公里,河長497公里)。在二道松江河匯入後,轉向西流,河道彎曲,至撫松縣城西北注入頭道松花江。松江河及其右岸較大支流的上游,森林茂密,無居民點,屬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松江鎮以下,沿岸多次生林和灌木林。河道切割較深,坡降大,水流急,多灘哨。 [4] 
漂河蛟河市漂河鎮段 漂河蛟河市漂河鎮段
漂河,位於蛟河市境南部,屬松花江水系一級支流。該河發源於白石山鎮新開嶺北麓,平頂山南麓,由東向西流經白石山鎮、漂河鎮。在高台子屯西東注入松花湖。河長61.6公里,流域面積712平方公里,沿途接納14條支流。漂河上游屬山區,沿河兩岸山高谷深、林木茂密,該河流量、坡降均大,水流急,平均流速1.97米/秒,平均水深2.01米,最大洪峯流量634立方粑秒,歷年枯水季最小流量0.03立方穢秒。漂河中下游兩岸土質肥沃,耕地佔80%,是蛟河煙的主要產區。紅石砬子一琵河公路沿地窨子河中下游通過。 [43] 
温德河,上游又稱五里河。發源於永吉縣南端的肇大雞山西側,向北流,穿行於丘陵地區。自五里河鎮至口前鎮,河谷寬10~25公里,河槽寬50米左右,多淺灘,河底為卵石,兩岸沖刷較嚴重。到口前鎮附近,河槽加寬到100米。口前鎮至吉林市郊區馬相屯,河谷寬2~3公里。馬相屯以下,河寬200~300米,河底為沙、卵石。在吉林市郊區温德河村北注入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積1179平方公里,河長645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9‰。
鰲龍河,發源於永吉縣一拉溪鄉大頂子山西側,北流,在大荒地屯附近轉向東北,於土城子鄉口欽屯東注入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積1528平方公里,河長899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為羽狀河網,右岸較大支流有一拉溪、搜登河和大綏河,左岸較大支流有加工河、鴨通河和黑背河,流域面積都在100~200平方公里之間。在楊家大橋以上,河道較順直,河槽較穩定,沿岸多柳毛甸子。楊家大橋以下至樺皮廠,河流進入平原,為水稻產區。河道彎曲,有汊流,河槽寬15~20米,深5~8米,沿岸柳毛叢生,多草塘和水泡子。樺皮廠以下至河口,左岸近山,右岸為平原,河道彎曲,多汊河及牛軛湖,河槽寬50~70米,深4~8米,河底為泥沙。洪水期常受第二松花江水頂託。 [4] 
沐石河,發源於九台縣大黑山脈樺樹背山東側,向北流,在德惠縣哈爾濱—大連線鐵路橋東側注入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積1464平方公里,河長1125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河源至九台縣城子街河段,為低山、丘陵區。城子街至德惠縣對龍山屯,兩岸為低丘陵,河道彎曲,河槽深2~5米,河底為泥沙,衝淤較嚴重。對龍山至河口,河槽寬100~200米,河底為泥沙或淤泥,沿河多沼澤地。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渾濁,對龍山水文站實測多年平均含沙量達801公斤/立方米,為吉林省境內松花江水系各河流中的最大值。 [4] 
夾津溝,發源於扶余縣增盛鄉福民屯,向北流,在石橋鄉戴家屯北注入松花江。流域面積1953平方公里,河長58.9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0‰。夾津溝原為16公里長的自然小河,1956年至1966年大規模治理扶余縣中部澇區,修建了四級排水渠系,夾津溝河道成為澇區的總乾渠,形成了新的河網和流域。 [4] 
蛟河蛟河市區一段 蛟河蛟河市區一段
蛟河,為滿語音轉河名,意為狍子河。俗稱嘎呀河,明代稱“禿都河”;清代稱“退搏(推包)河”,均屬滿語音轉河名,意為羊鴇。發源於蛟河縣前進鄉禿頂子山西側,流向西南,在蛟河縣城西右岸有拉法河匯入,左岸有小蛟河匯入,於池水鄉池水屯東注入松花江。河長84.7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9‰。流域面積2470平方公里。蛟河上游,位於張廣才嶺西坡,屬中山林區,中下游是低山丘陵,有茂密的次生林,植被較好。在南崗鄉以下,河槽陡深,呈“U”型,河牀質為沙及沙卵石,有衝淤現象。在蛟河鎮以下,河槽增寬,水流平穩,行洪水面寬超千米,兩岸有沖刷現象。蛟河水量年際變化大。據蛟河鎮的蛟河水文站(集水面積2426平方公里)1954~1980年實測,水位變幅4.56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6.7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21.4立方米/秒,最大洪峯流量1800立方米/秒(1957年),最小流量為0(1968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27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18.3萬噸、年輸沙模數75.2噸/平方公里。 [30] 
輝發河下游樺甸市段 輝發河下游樺甸市段
輝發河,滿語意為藍青色的水。發源於遼寧省清原縣龍崗山脈南部。在山城鎮以上河段當地稱楊樹河,山城鎮至輝南縣三統河河口之間的河段,當地稱大柳河。輝發河流域面積14896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內為14376平方公里,佔965%;河長2677公里,吉林省境內為23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輝發河自河源北流337公里,進入吉林省梅河口市境內,並轉向東北。梅河口市山城鎮以上為丘陵區,河槽窄淺,河牀為細沙。山城鎮以下進入海龍盆地,兩岸平坦,有寬廣的河漫灘和一、二級階地。河槽寬50~180米,河牀為細沙,兩岸有防洪堤。左岸有蓮河、大沙河、擋石河,右岸有一統河、三統河、蛤蟆河等較大支流匯入。至輝南縣石道河(流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河長626公里)河口以下河谷狹窄,兩岸為丘陵及壟崗狀階地,灌木叢生。只在樺甸縣城附近兩岸寬闊,為山間盆地。河道較規整、穩定,河底由沙、卵石組成。過樺甸縣城以後,左岸有較大支流金沙河匯入,於金沙鄉福安屯東注入第二松花江。輝發河流域為樹枝狀河網,左、右岸流域面積分別為7401及7495平方公里,較為對稱。流域面積大於和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蓮河、大沙河、一統河、三統河、擋石河和金沙河。 [4] 
飲馬河九台區西營城鎮石頭口門水庫下游段 飲馬河九台區西營城鎮石頭口門水庫下游段
飲馬河,明代稱一迷河、伊迷河、額勒敏河,清代稱伊勒門河、驛馬河。流域面積18247平方公里(含西側波羅泡閉流區),河長386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3‰。飲馬河發源於伊通縣吉林哈達嶺山脈老爺嶺東南側,向東流,當地稱小黃河。在磐石縣煙筒山鎮田家村西驛馬河(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河長361公里)自右岸匯入,並慢轉北流。左岸有雙陽河,右岸有岔路河匯入,再北行左岸先後有霧開河、伊通河匯入,再東北流242公里至農安縣紅石壘屯東南注入第二松花江。洪水期受第二松花江頂託,回水達伊通河口以上。在磐石縣煙筒山鎮以上為低山丘陵區,河谷寬1公里多,河道彎曲,河槽窄深,河底為沙、卵石。煙筒山鎮至九台縣石頭口門水庫,沿河為平緩的丘陵和台地,河谷有窪地及沼澤。河道較彎曲,河底為沙或細沙。石頭口門水庫壩下至河口,河道彎曲,沿岸為台地和平原,地表呈波狀,沖溝發育,河口附近有沼澤及風成沙丘。在伊通河口上下,曲流蜿轉,河槽較淺,河底為細沙和淤泥。 [4] 
嫩江齊齊哈爾一段 嫩江齊齊哈爾一段
嫩江,為蒙古語音轉河名,意為碧綠色的水。 [4]  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裏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經嫩江、鄂倫春、訥河、莫力達瓦、富裕、甘南、齊齊哈爾、泰來、杜爾伯特、大安、鎮賚、肇源等縣(市、旗),在三岔河口匯入松花江,全長1370公里。河源至嫩江縣城為上游,河谷狹窄,兩岸多林區,產落葉松、樟子松、楊、樺等木材;嫩江縣城至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駐地為中游,其下至三岔河口為下游,中下游河谷寬闊,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450~8000米,最大水深6~13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70~180米,最大水深1.6~7.2米。兩岸為農業區,建有查哈陽灌區和北部、中部、南部引嫩水利工程,是黑龍江省主要糧食產區之一。主要支流有多布庫爾河、門魯河、科洛河、甘河、諾敏河、訥謨爾河、阿倫河、音河、雅魯河、綽爾河、烏裕爾河、洮兒河等。右岸支流主要由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流入,左岸支流均在黑龍江省境內。流域總面積28.2萬平方公里。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中、下游可通航300—500噸船舶。沿岸主要城市有齊齊哈爾市,以及嫩江、尼爾基、富拉爾基等城鎮。 [5] 
拉林河五常市一段 拉林河五常市一段
拉林河,又名“蘭稜河”。松花江幹流右岸較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與吉林省北部邊境。遼、金稱“淶流水”,元稱“刺林河”,明稱“納憐河”,清代始稱“拉林河”。“淶流”、“拉林”,均為滿語“歡喜”之意。拉林河發源於張廣才嶺南部的別石砬子山,大致自東南向西北行,流經五常、舒蘭、榆樹、雙城、扶余等縣(市),在雙城市多口店附近匯入松花江。其多數河段為黑龍江、吉林兩省界河。全長448公里。幹流在溪浪河口以上為上游,屬於山區,河槽深狹,比降較陡;溪浪河口至卡岔河口為中游,河道比降漸緩,河谷逐漸開闊,五常水文站處,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750~1800米,最大水深3.2~5.6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寬240米,最大水深0.4米。卡岔河口至入松花江河口為下游,河寬多蛇形,中低水位時河牀無明顯界限,蔡家溝水文站處,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70米,最大水深4.4~6.4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60米,最大水深2.6米。主要支流有溪浪河、牤牛河、卡岔河等。流域總面積19215平方公里,其中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11290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水資源豐富,上游支流牤牛河建有龍鳳山大型水庫;中游右岸建有五常灌區,可灌溉農田8萬畝;下游右岸開挖引拉灌渠,總長81公里,可灌溉農田24萬畝。中、下游兩岸是黑龍江、吉林兩省水稻主要產區之一。拉林河流域曾是遼、金時代的古戰場。1186年(金大定二十五年),金世宗在拉林河左岸建有得勝陀碑以紀念大捷。 [4-5] 
牡丹江牡丹江市一段 牡丹江牡丹江市一段
牡丹江,是松花江下游區右岸較大的支流,流域面積35萬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內為其上游部分,流域面積10547平方公里,約佔總流域面積的30%。牡丹江發源於敦化市牡丹嶺山脈寒葱嶺北麓,流向西北,過石門林場轉向東北,過敦化鎮,在沙河橋鄉轉向西北,於左岸珠爾多河匯入後,轉向東流,在大山嘴子鄉轉向東北,於小山嘴子屯東出省,流入黑龍江省鏡泊湖。吉林省境內河長2315公里,河道平均坡度為09‰。自河源至馬號鄉六棵松屯,山高林密,河谷狹窄,河底為大塊石、卵石。六棵松至賢儒鄉太平山屯,河谷逐漸開闊,沿河多濕草地。太平山至敦化鎮,兩岸地勢平坦,多農田,河底為沙、卵石。敦化鎮至黑石鄉,河道彎曲,河槽窄深,兩岸多為陡壁,高7~15米,多灘哨,河底為卵石、礫石組成。黑石鄉至鏡泊湖口,兩岸山地起伏不大,多次生林,河道順直,河底為沙、卵石。省內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沙河及珠爾多河 [4] 
倭肯河依蘭縣一段 倭肯河依蘭縣一段
倭肯河,松花江右岸較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遼稱“僕幹水”、“布爾噶水”,明稱“嘔罕河”,清稱“翁錦河”、“倭和河”。倭肯河,滿語“柳條河”之意。發源於完達山脈阿爾哈山,流經七台河、勃利、樺南、依蘭等市縣,在依蘭縣城東約1公里處注入松花江。全長450公里。桃山以上為山地丘陵區,河谷狹窄,金沙河匯入後稍開闊。流至勃利縣倭肯鎮以後進入開闊的平原區,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70~290米,最大水深2.2~5.2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0米,最大水深0.1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主要支流有茄子河、吉興河、七虎力河、八虎力河、松木河等。流域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中游建有桃山大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100平方公里,總庫容2.64億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結合工礦和城市居民供水、農田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水庫。中下游為農業區,產小麥、玉米、水稻等。 [5] 
運糧河,俗稱“金兀朮運糧河”,別名“葦塘溝”,今亦稱“庫扎河”。松花江幹流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雙城市與哈爾濱市境內。無源河,是金代初期開鑿的人工運河。運糧河東起阿城市西部白城村西,從雙城市周家鎮境內穿過,流經雙城市新興、五家鎮與哈爾濱市紅旗、榆樹鄉,成為雙城與哈爾濱兩市的界河,向西延伸到哈爾濱市道里區新江村西下坎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96.5公里,河牀平均寬30~50米。流域面積415平方公里,沿途匯入泉水較多,但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補給。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雙城市與哈爾濱市沿河道建有4座小型水庫,可灌溉農田和養魚。據史料記載,金初,上京會寧府(今阿城市白城)為金朝都城,設有官府、寺院,兵民很多,所需糧食、布疋、食鹽等,要由設在濟州(今吉林省農安縣)的上京路轉運司供應,後遷至江濱。因繞道阿什河運糧運程過長,故開鑿這條人工運河,將糧食、布疋等物資直接運往上京,縮短航程,提高了運輸效率。金遷都燕京後,運糧河逐漸失去了當年的重要價值,加之失修,河道淤積,一些河段無雨季節成為乾溝。 [5] 
馬家溝河,松花江幹流南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發源於阿城市西境利新鄉柳蒿溝丘陵地帶,流經哈爾濱市平房、動力、南崗、太平4個區,經過動物園、兒童公園兩個風景區,在濱洲橋上游200米處注入松花江,全長44.3公里,其中哈爾濱市區34.7公里。河道寬30~100米,流域面積240平方公里。主要依靠流域內天然雨水補給。 [5] 
阿什河香坊區成高子鎮一段 阿什河香坊區成高子鎮一段
阿什河,松花江幹流南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魏、晉至唐代稱“安車骨水”,金稱“按出虎水”,明稱“金水河”,清初稱“阿勒楚喀河”,1725年(清雍正三年)改稱“阿什河”。“按出虎”,女真語“金子”之意。“阿勒楚喀”,據新編《阿城縣誌》載,系滿語“嘎拉哈”的“支兒”,引伸為“耳”。因河水彎彎曲曲,狀似入耳,故以“阿勒楚喀”稱之。發源於大青山南麓,自東向西流經尚志、阿城兩市交界的西泉眼河附近折向西北,流經五常、阿城、哈爾濱3市縣,在哈爾濱市東郊注入松花江。全長257公里。中下游豐水期水面寬238~360米,水深4~4.7米;枯水期水面寬10~23.5米,水深0.2~0.25米。流域總面積3545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中下游為農業區,產玉米、水稻、大豆等。由於阿什河上游地勢較高,坡度大,遇大面積暴雨或集中降雨時,易氾濫成災。 [5] 
蜚克圖河,松花江幹流南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金稱“匹古敦木水”,明代始稱今名。“蜚克圖”,滿語,意為“間隙”或“休息站”。清代曾於此設蜚克圖驛站。發源於大青山山脈吊水湖嶺北坡,流經賓縣西北部和阿城市東北部,在賓縣老山頭靠山屯西注入松花江。全長100公里,河寬5~8米,水深0.4~1.2米,流域總面積1108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其上游建有二龍山中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75.5平方公里,總庫容9100萬立方米,是以灌溉、防洪為主,結合養魚、發電的多年調節綜合利用水庫。沿岸盛產水稻。 [5] 
枷板河,松花江幹流南岸支流。位於賓縣境內,史稱“枷板站河”。源頭有三股支流,即元寶河、石洞河、朝陽河,皆發源於張廣才嶺餘脈大青山,由南向北行,流經常安、賓安等鄉鎮,在新甸鎮民興屯北注入松花江,是賓縣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全長54公里,流域面積954平方公里。賓陽段以上為山區,河道寬10~50米,沿程多峽口。賓陽段以下為平原,豐水期河道寬50~100米,水深2.6米;枯水期水面寬10米,水深0.5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各支流修築了多處攔河壩,引水自流灌溉農田;下游是賓縣老水田區之一,建有賓安攔河大壩,壩右側設進水閘,1981年被洪水沖毀後,改建為電力抽水站。 [5] 
螞蜒河,又寫作“螞蟻河”。松花江右岸較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金稱“樸鷹水”,清稱“瑪河”,又作“螞蜒河”,後來訛傳為“螞蟻河”。“瑪”,滿語意為“肘”,形容幹流形狀彎曲如臂肘。發源於張廣才嶺西坡,流經尚志、延壽、方正3個縣(市),至方正縣境北端於通河縣城對岸注入松花江。全長341公里,一面坡以上為上游區,屬山嶽地帶,多為林區;一面坡至延壽縣城為中游區,多為丘陵地帶;延壽縣城以下為下游區,屬沖積平原。中下游,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40~1900米,最大水深2.6~6.0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60~145米,最大水深0.7~1.3米。主要支流有大亮子河、東亮珠河等,流域總面積10721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清代是著名珍珠產地,所產珍珠稱“北珠”。水資源豐富,上游建有多座小型水電站,中游建有大型引水灌區。沿岸盛產水稻。 [5] 
大羅勒密河,松花江幹流南岸支流。位於方正縣境東部。發源於方正縣與海林市交界的張廣才嶺北坡,自南向北流經星火、萬寶山林場和大羅密鎮,在鎮西注入松花江。全長61公里,流域面積418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水位、流量受降雨影響,依季節而變化,漲落迅猛,易氾濫。上游為森林地帶,河道狹窄,比降大,林區由方正林業局經營生產;中游為山地和部分開闊地;下游沿河兩岸為大羅密鎮所轄村屯農田區。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 [5] 
小羅勒密河,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方正縣東部。發源於張廣才嶺北坡,由南向北,流經大羅密鎮東境,在高楞航運站西注入松花江。全長73公里,河寬4~8米,水深0.4米,流域面積438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流量受雨水影響而有季節性變化。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為森林地帶,河道狹窄,比降大;中游為丘陵和部分開闊地,有部分耕地;下游為河谷階地,已開發為農田。 [5] 
安邦河,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發源於完達山支脈分水崗,自南向北流經雙鴨山、集賢、樺川3個市縣,在樺川縣新城鄉境內注入松花江。全長167公里,河寬10~80米,水深0.4~1.2米,流域總面積2589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多為林區;中下游河道窄淺,無明顯河槽,汛期常洪水氾濫。1960年代後進行大規模整治,開挖新河,兩岸築堤,已成為灌溉河流。 [5] 
玲當麥河,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樺川縣境南部。發源於樺南、樺川兩縣交界處的大青背山,由南向北,流經樺川縣西部橫頭山、長髮、四馬架3個鄉鎮,在建國鄉東南三岔口匯入音達木河和太平河,經人工河注入松花江。全長70公里,河寬20米,水深0.5米,流域面積830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為林區,分佈有多座林場,產紅松、樺、楊等木材。中下游為農業區。 [5] 
安邦河,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發源於完達山支脈分水崗,自南向北流經雙鴨山、集賢、樺川3個市縣,在樺川縣新城鄉境內注入松花江。全長167公里,河寬10~80米,水深0.4~1.2米,流域總面積2589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多為林區;中下游河道窄淺,無明顯河槽,汛期常洪水氾濫。1960年代後進行大規模整治,開挖新河,兩岸築堤,已成為灌溉河流。 [5] 
少陵河,松花江幹流北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中部。金稱“率水”(又作“帥水”),清稱“碩羅河”或“綽勒河”。發源於小興安嶺餘脈青峯嶺,流經木蘭縣西北部和巴彥縣中部,在巴彥縣姜家店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135公里,河寬8~40米,水深0.4~1.0米,流域總面積2468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多為林區,中下游為農業區。 [5] 
木蘭達河,即大木蘭達河。松花江幹流北岸支流。位於木蘭縣境內。木蘭縣因此河得名。《金史》稱“暮稜水”,《明史》作“木蘭河”,清稱“穆倫河”、“木林河”和“大木蘭達河”。木蘭,滿語“圍場”或“哨鹿”之意。發源於木蘭縣北部的小興安嶺南麓,有兩個源頭,一出摩雲頂子,一出青峯嶺南麓,匯合後西流折向南,在木蘭縣臨江村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110公里。香磨山水庫以上為上游山區,河槽狹窄;香磨山水庫至尖山子為中游,河槽漸寬,由5~10米增加到30米左右;尖山子以下為下游,河槽寬30~50米。豐水期水深5.2米,枯水期水深0.2米。流域總面積170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其上游建有中型香磨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76平方公里,總庫容9700萬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養魚,多年調節的綜合利用水庫。中下游沿岸為農業區,盛產水稻。 [5] 
白楊木河,原名“布雅密河”,舊稱“烏耶古河”。據《呼蘭府志》載,“烏耶古河即今木蘭縣之布雅密河,土稱白楊木河。”松花江幹流北岸支流。位於木蘭縣東部。發源於木蘭縣東北境濫柴頂子山南麓,繞玉皇閣山西南流出,由北向南縱橫木蘭縣東部,在木蘭鎮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58公里,河寬5~15米,水深0.3~0.5米,流域面積437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中游為林區,下游為農業區。其上游建有小型水電站。為木蘭縣東部各鄉鎮農業灌溉的主要河流。 [5] 
岔林河,《盛京通志》寫作“薩磷河”。松花江幹流北岸支流。位於通河縣境西部,為通河縣境內第一大河。發源於通河縣北境磨盤山,自北向南流,集納28條支流,在通河鎮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91公里,河寬20—70米,水深1.0—1.2米,流域總面積1941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為林區,產紅松、樺、楊、柞等木材;下游為農業區。 [5] 
西北河,據新編《通河縣誌》載,原稱“西伯河”、“錫帛河”,因鮮卑族遺民所居而得名。松花江北岸支流。位於通河縣境東部。發源於通河縣北部饅頭山,由北向東南流經西北河灌區與新興水庫匯合,注入松花江。全長74公里,河寬21米,水深0.6米,流域面積794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為林區,產紅松、樺、楊等木材。 [5] 
大古洞河,舊稱“大呼特亨河”。松花江北岸支流。位於通河縣東部。發源於通河縣北境饅頭山,由八股源流彙集而成。由北向東南,在清河鎮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55公里,河寬12米,水深0.5米,流域面積429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為林區,產紅松、樺、楊、雲杉等木材。 [5] 
小古洞河,舊稱“小呼特亨河”。松花江北岸支流。位於通河縣東部。發源於縣境東北部。有兩股源流:一源出於人頭砬子,名為“香水河”;一源出於黑瞎子溝與楊樹溝。由北向東南,在清河鎮小古洞村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471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為林區,建有多座林場,產紅松、雲杉、樺、楊等木材。 [5] 
巴蘭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中部。發源於小興安嶺餘脈五華頂子北側,流經鐵力市東南部和依蘭縣西北部,在依蘭縣迎蘭村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108公里,河寬20~60米,水深0.3~1.0米,流域總面積2075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為林區,建有丹清河風景名勝區。 [5] 
湯旺河湯旺河林業局境內一段 湯旺河湯旺河林業局境內一段
湯旺河,松花江左岸主要支流。位於黑龍江省中北部。元稱“桃温水”,明稱“屯河”、“託温江”,清代後期稱“吞河”、“湯旺河”。“湯旺”,滿語,一説意為“春光”或“晨光”;一説“島子”之意。發源於小興安嶺西坡南麓,有東西湯旺河兩源,以東湯旺河為主流。兩流匯合由北向南流經伊春、鐵力、湯原3個市縣,於湯原縣城西南約5公里處注入松花江。全長509公里。屬山區性河流,大部穿行於狹谷間,水流湍急,河谷寬度一般為1.5~3.0公里;浩良河以下河谷突然開闊,寬達10公里以上,為沖積平原。主河道寬100米左右,下游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210~340米,最大水深3.2~6.2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70米,最大水深1.0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主要支流有西湯旺河、雙子河、伊春河、五道庫河、西南岔河等。流域總面積20838平方公里。流域是小興安嶺林區,盛產紅松、雲杉、冷杉、白樺等木材,是中國重要木材產地,素有“紅松故鄉”之稱。其上游建有中國著名的豐林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古蹟有位於湯旺河口附近始於遼代的固木納古城遺址。 [5] 
格節河,又稱“格金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於湯原縣中部。發源於湯原縣西北境格金山,故其上游稱“格金河”,其下游方稱“格節河”。自源頭曲折流向東南,在勝利鄉小東江沿村東側注入松花江。全長57公里,河寬8米,水深0.5米,流域面積429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昔日沿河砂金頗豐,東北淪陷時期曾建格節河金礦採金。上游為林區,建有多座林場;中下游為農業區,建有格節河水庫和蓮望水庫。 [5] 
阿陵達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於湯原縣中部。據新編《湯原縣誌》載,“阿凌達河”名稱來源於“烏林達”,是遼代女真人烏林達氏世居之地。發源於小興安嶺山脈青黑山摩天嶺南側。自源頭向東南流,自龐家店東側至鶴立鎮北一段河道是鶴崗市與湯原縣界河,在吉祥鄉德祥村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76公里,河寬10~16米,水深0.8~1.5米,流域面積550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上游為林區,分佈有多座林場,產紅松、楊、樺等木材;中下游為農業區。 [5] 
梧桐河,松花江幹流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遼稱“主隈水”,金稱“禿答水”,清稱“武屯河”、“烏屯河”,清末始稱“梧桐河”。發源於小興安嶺支脈小白山,流經鶴崗市北部和鶴崗市與蘿北縣交界及湯原縣東部,在梧桐河農場場部東注入松花江。主要支流有西梧桐河、鶴立河等。全長207公里,河寬30~70米,水深1~2米,流域總面積4763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流域煤炭藴藏豐富,鶴崗煤田是中國重要煤田之一。 [5] 
都魯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北部蘿北縣境內。古稱“脱倫河”、“圖勒河”、“圖魯河”。“圖魯”,蒙古語,“白肚鱒魚”之意。發源於小興安嶺東坡,由北向東南流經蘿北縣境西部,在蘿北、湯原兩縣交界注入松花江。全長245公里,河寬8~20米,水深1.2~2.0米,流域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上游產砂金,中下游為農墾區。 [5] 
蜿蜒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綏濱縣境內。發源於綏濱縣西部沼澤地,由西向東橫貫全縣,在二九〇農場場區東北部注入松花江。由於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長92.4公里,河寬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積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流域地勢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暢,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澇災害。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開始進行大規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開挖河道,下游進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護農田116萬畝。 [5] 

松花江流域湖泊

天池,古稱温涼泊、圖們泊、他們泊。為中朝兩國界湖,位於吉林省安圖縣西南端與撫松縣交界處。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三年(1910年)安圖縣知事劉建封對長白山天池有較詳細的調查。1958年國家於天文峯設天池氣象站,開始進行系統的觀測。天池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3.37公里,水面面積9.82平方公里,水邊周長13.1公里,最大水深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匯水面積21.4平方公里,蓄水量20.4億立方米,湖水礦化度246.52毫克/升,水面海拔高程2189米。多年水温為0.7~11℃,多年平均氣温~7.3℃,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歷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歷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吉林省氣温最低,水面蒸發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現在4、5月份,5月以後天池的來水量大於下泄量,水位開始上升,到8、9月份出現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後,主要靠前一段蓄積的水量出流,水位陸續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開始回升。水位變幅約在2米左右。天池的封凍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凍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個月的封凍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29] 
查干湖東端湖區 查干湖東端湖區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為蒙古語音轉湖名,意為白色的湖。古代鴨雁羣集,魚類繁多,稱“鴨子濼”。為遼代契丹貴族的漁獵之地。查干湖位於前郭縣穆家鄉南,處在霍林河末端,嫩江大水時可倒灌入湖。湖面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14公里,略呈胃形,水面面積228.5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米,蓄水量約4億立方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沿湖淺水水域生長蘆葦。 [15] 
大布蘇泡(大布蘇湖 [29]  ),為蒙語音轉湖名,意為鹽鹼。位於乾安縣西南部正蘭與所學兩鄉之間。湖面略呈卵形,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水面36~49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為0.60億立方米。湖底高程120米,湖內有很多泉眼。湖的東岸與東北岸有較寬的沼澤濕地,約25平方公里,生長蘆葦。再往東為高約20米的黃土台地,因被雨水沖刷、切割,形成土林、土柱、土桌、土堡等地貌景觀,稱“狼牙棒”,頗為壯觀。湖的北、西、南三面岸坡較陡,多侵蝕溝。大布蘇泡屬閉流型強鹼性湖泊,閉流區面積230平方公里。湖水含氯化鈉、重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酸鹼度達10~11。 [14]  據1960年代考察,湖區內的礦藏有石鹽232萬噸,可開採量152萬噸,鹼139萬噸,可開採量75萬噸,芒硝202萬噸,可開採量137萬噸。 [29]  附近居民常在冬季刨冰化制土鹼。1973年,乾安縣在此建成化工廠,濃縮湖水製造純鹼。 [14] 
花傲泡,位於乾安縣城西9公里,泡底高程約120米,是省內最低的強鹼性閉流湖之一。閉流區包括才字、道字、水字、贊字4鄉和女字、周字、珍字三個自然泡,集水面積122.2平方公里。一般水深0.5米,水面面積12.1平方公里,呈菊花瓣形,蓄水量1700萬立方米,歷年最大水深1.4米,水面面積20平方公里,周邊長38公里,湖長7.2公里,寬3.5公里。 [29] 
小西米泡,位於大安縣同建鄉小西米屯南,一般水深1.5米,水面6.1平方公里,微鹼。1972年幸福乾渠修到小西米泡,引來五間房水庫水養魚養葦,1976年同建鄉築圍堤3公里,使水位抬高到2.5米,水面達14.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3米,水面17平方公里,周邊長13公里,蓄水量3500萬立方米。. [29]  .
龍灣湖羣,吉林省有八處較大龍灣,均分佈在龍崗山脈中段,靖宇縣內有兩處,輝南縣內有六處。總集水面積10.1平方公里,總湖面3.39平方公里。其中東龍灣的湖水最深達145米,龍泉龍灣的湖面最大為0.8平方公里,三角龍灣風光秀麗。 [29] 
新荒泡,位於大安縣新荒鄉北,洮兒河尾部右岸,東與月亮泡水庫隔壩相連。湖水面呈水舀狀,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寬約5.70公里,水深2米,水面40平方公里,蓄水量0.60億立方米。水生生物豐富,適於魚類生長。 [15] 
牛心套堡泡,位於大安縣大崗子鄉西部,與霍林河北股河道相鄰。該泡是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7公里、形似元寶的一片沼澤濕地。1976年,從查干鄉幸福乾渠挖引水渠道,將洮兒河水引入該泡。引水後,一般水深0.80米,水面36平方公里,蓄水0.60億立方米。最大水深5米時,水面55平方公里,蓄水量可達1億立方米。 [15] 
哈爾撓泡,位於鎮賚縣大屯鄉英台村北,處在呼爾達河末端,原為雜草叢生的沼澤地,有較深的溝塘,適於養魚的水面有6.67平方公里。1977~1978年修築圍堤後,形成南北長13公里、東西寬6公里的湖泊,水面面積12平方公里,蓄水量400萬立方米。正常高水位131.90米時,水面面積40平方公里,蓄水量7100萬立方米,最大蓄水量可達1億立方米,水面面積43平方公里。為盛產魚、葦的湖泊。 [15] 
洋沙泡,位於鎮賚縣東屏鄉北,周圍有7個山崗環抱。原名“羊山泡”。鄉民相傳,早年在山泡之間,水清、草深、林茂,因羚羊羣常聚棲山崗而得名。後來,生態變壞,風沙敝日,羣眾改稱為洋(揚)沙泡。洋沙泡湖面呈腎狀,南北長7.50公里,東西寬5公里,一般水深1.50米,水面32平方公里,蓄水量0.45億立方米。該湖是洮兒河支流二龍濤河的一個串流湖,水源由二龍濤河補給。1965年以來,二龍濤河之水被上游攔截引用,致使洋沙泡水面不斷下降,至1970年乾涸,泡底反鹼達10~30釐米。從1972年開始,春季風沙滾滾、鹼粉飛揚,侵害周圍人畜和耕地。 [15] 
波羅泡,位於農安縣的三盛玉鄉、永安鄉、伏龍泉鄉與巴吉壘鄉之間,有娘娘廟溝、房身溝、老虎溝、成文溝和殷家溝5條河流注入湖中,流域面積在21~531平方公里之間。湖底高程164.20米,湖岸高程180米,湖長約14公里,寬約5公里,一般水深1.30米,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蓄水量0.87億立方米。歷年最大水深為3米,水面面積80平方公里,蓄水1.60億立方米。湖東、南兩面灘地平緩,生長蘆葦。湖水酸鹼度為8.5,歷史上以產鯽、鯉魚和蘆葦著稱,又是大雁、天鵝等侯鳥的棲息地。湖區年降水量450~500毫米,年水面蒸發量950毫米,在連續枯水年份,湖水減少甚至乾涸。20世紀以來曾乾涸3次,第一次1908年,第二次1962年,第三次1980~1982年。1983年,通過農安縣松城電灌站乾渠提引松花江水入波羅泡,解決了水源問題。 [14] 
鏡泊湖 鏡泊湖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寧安縣境內,由於全新世火山爆發,玄武岩堰塞牡丹江而形成,為中國最大的火山堰塞湖。唐稱“忽汗海”,遼稱“撲燕水”(意為惡水),金稱“阿卜湖”,明稱“鏡泊湖”,清稱“畢爾騰湖”,為“清平如鏡”之意。東岸為老爺嶺,西岸為張廣才嶺,東西兩面分別接納石頭河和爾站河泄入的水量。湖呈狹長狀,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最寬處6公里,正常水面面積127平方公里。湖水北深南淺,平均水深13.9米,最大水深64.5米。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820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18.24億立方米。沿岸羣山環抱,林木叢生。多年平均12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封凍,封凍時間為131天。最大冰厚104米,最小冰厚064米。牡丹江由南部注入。湖水出口在湖的北部,湖水從熔岩堤壩上跌落,形成落差20米、寬40米的吊水樓瀑布。吊水樓瀑布與湖中的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老鴰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城牆砬子構成著名的“湖中八景”。1939年在北湖頭建成水力發電站。 [6] 
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寧安縣城西南55公里。因其居鏡泊湖北端,又名鏡泊湖瀑布。火山爆發,熔岩遇江水形成一道天然大壩。壩上為湖,壩下為江。鏡泊湖出口,水流深切玄武岩石中,形成瀑布。瀑布四周佈滿黑色的火山岩,落差20米,幅寬40米,洪水期瀑布寬達100多米。因受下跌水流沖蝕,瀑底形成直徑70米、深60米的圓形水潭。瀑水飛瀉直下,浪花四濺,氣勢磅礴,震聲如雷。吊水樓瀑布是中國著名瀑布之一,已成為旅遊勝景。 [6] 
小北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寧安縣境內,為火山堰塞湖。由火山噴發、熔岩堰塞小北湖河而形成。湖呈長條形,南北長6公里,東西最大寬度0.5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湖水由南部經小北湖河下游泄入鏡泊湖。羣山環抱,湖水清澈,湖內生長荷花,形成高緯度荷花羣落。已闢為旅遊地。小北湖周圍原始森林繁茂,植被的基本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建有小北湖母樹林林場,是黑龍江省主要的天然長白落葉松、紅松種源基地之一。 [6] 
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五大連池市境內,在14座火山的中心,為火山堰塞湖。是1719—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老黑山和火燒山火山爆發熔岩流堵塞白河而形成的五個堰塞湖,由北而南彼此相連,成串珠狀,故名“五大連池”。白河遂稱“石龍河”。清代西清撰寫成書於1810年(清嘉慶十五年)的《黑龍江外記》,對五大連池火山爆發作了真實描述:“墨爾根(今嫩江縣嫩江鎮)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第五池地勢最高,池水依次流入四池、三池、二池,最後經頭池注入石龍河後匯入訥謨爾河。五個池子連接流長5.25公里。五個池總水面面積41.5平方公里,其中三池面積最大,頭池最小。五個池蓄水總容積1.86億立方米,其中三池為8600萬立方米,頭池為24萬立方米。各池水深2—5米,其中三池最深處12米。池底為泥沙和石礫組成。湖中生長菱角、蒲草、蘆葦,魚類有草魚、狗魚、羅漢魚、鯽魚等。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湖區周圍分佈有大面積火山熔岩流和12座老期火山及近期兩座休眠火山——老黑山、火燒山,形成火山羣落。近期爆發的火山錐、火山口、熔岩流等地質地貌保存完好,景觀奇特,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礦泉水資源豐富,含有多種元素,飲、洗礦泉水可治療胃腸病和皮膚病等。198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面積700平方公里,以火山地質地貌、礦泉水為主要保護對象,1982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和療養勝地。 [6] 
連環湖,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烏裕爾無尾河流的下游。原為低窪荒原和耕地,1932年烏裕爾河洪水注入,瀦水成湖。因其在泰康縣境內,得名“泰康野泡子”。1958年始稱“連環湖”,因其湖岸曲折,大小湖泡猶如連環套,故名。連環湖由他拉紅泡、哈布塔泡、西葫蘆泡、火燒黑泡、二八股子泡等19個湖泡組成。多水時,由下游東吐莫泄洪閘排入嫩江。正常水面面積430平方公里,養魚保護水位137.9米時,蓄水容積5.7億立方米;正常灌溉水位138.5米時,蓄水容積8.2億立方米。蓄洪水位139.2米時,蓄水容積11.5億立方米,為全省水面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湖區盛產蘆葦。水產有鯉魚、鰱魚、草魚、魴魚、鯽魚等,設有大型水產養殖場。野生動物有野鴨、丹頂鶴、白鸛、大雁、天鵝等水禽,1986年建成水禽獵場,並設有狩獵營地,對外開放。 [6] 
扎龍湖,位於黑龍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市東南郊,烏裕爾河西岸。湖盆呈橢圓形,東西寬3公里,南北最大長度1.2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湖區地勢低窪,四周為沼澤濕地,湖水與烏裕爾河相通。湖水清澈,魚蝦種類繁多,湖內水草、蘆葦叢生。為丹頂鶴、白鸛、大雁、天鵝、野鴨等水禽棲息繁衍之地,是丹頂鶴的故鄉,俗稱“仙鶴湖”。附近為著名的扎龍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旅遊觀鳥之勝地。 [6] 
長嶺湖,人工湖。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哈爾濱市西郊,北依長嶺崗,西瀕松花江。距市區5公里。原為低窪地,1958年擬修堰築壩,建設水庫,後來闢為漁場,因在新發鄉境內,初名新發養魚場,1964年更名為“長嶺湖”。1980年代初,為了發展淡水養魚,市政府決定對長嶺湖進行大規模改造,疏浚湖體,清除淤泥,引松花江水注入湖中。擴建後的長嶺湖已發展成擁有2.67平方公里水面的大型漁場。放養鯉魚、鰱魚、草魚等。長嶺湖已成為哈爾濱市小有名氣的旅遊渡假區。 [6] 
克欽湖,俗稱“鹼泡子”。窪地湖泡,由烏裕爾河氾濫而成。位於齊齊哈爾市東部郊區,烏裕爾河西岸,距齊齊哈爾市城區30公里。分南北二湖,中間設水閘,總面積27平方公里,其中南湖面積18.2平方公里,北湖面積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蓄水量3450萬立方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封凍。四周地勢低窪,分佈有大片沼澤濕地。湖內有鰱魚、草魚、鯉魚等,以鯉魚居多,是齊齊哈爾市商品魚的主要產地之一,年產魚20多萬公斤。西岸設有齊齊哈爾市克欽湖水產養殖場。 [6] 
青肯泡,位於黑龍江省安達市東南部青肯泡、羊草兩鄉境內。原為季節性湖泡,1967年在湖泡南側修築堤壩,建成滯洪區。1981年11月,從東湖泄水渠引嫩江水注入泡內。面積27平方公里,已蓄水5000萬立方米。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封凍。水質變好,放養魚苗。1983年在庫區南部割砌10餘平方公里給大慶石化總廠滯污。分為滯洪、滯污兩個庫區。 [6] 
烏爾塔泡,又名“南引水庫”。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和大慶市交界處。原名“烏爾塔諾爾”,蒙古語,意為“長長的湖泡”,因其狀得名。由烏爾塔泡、他拉海泡、布爾根泡等8個湖泡組成。1978年於湖區圍堤,1980年南部引嫩工程乾渠建成,引嫩江水入湖,將8個湖泡連成一體,形成大型水庫,故又名“南引水庫”。總面積22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3.5米,蓄水量4億立方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有養殖、蓄洪、灌溉之利,並對黑龍江省西部風沙乾旱地區的草原改良、改造小區氣候和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 [6] 
向陽湖,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泰康鎮西南60公里。昔日附近有喇嘛寺,又名“喇嘛寺大泡”。湖區南北長9公里,東西最大寬度3.5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水深3.5米。盛水期湖水可泄入嫩江。產蘆葦和淡水魚類,建有水產養殖場。 [6] 

松花江治理開發

松花江水庫

豐滿水庫 豐滿水庫
豐滿水庫(松花湖),位於松花江幹流吉林市上游24公里的小風門峽谷。控制流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總庫容107.80億立方米。庫區回水長180公里,水面寬10公里,面積550平方公里,跨吉林市郊區和永吉、蛟河、樺甸3縣。豐滿水庫以發電為主,發電、防洪並重,兼顧灌溉、城市及工業用水、航運、養殖和旅遊。設計洪峯流量:百年一遇洪水162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水23200立方米/秒,萬年一遇洪水302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266.50米,正常高水位261米,年消落水位253米,多年消落水位(死水位)242米,汛限水位261米。總庫容107.80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6.70億立方米,發電(興利)庫容53.50億立方米,死庫容27.60億立方米。1937年開工,1948年3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豐滿,中共中央東北局派東北電業管理總局局長程明升、吉林省副省長張克威率工作組到達豐滿,同年5月成立豐滿水電局,程明升兼任局長,他們組織羣眾搶修機械設備,抓緊完成結尾工程,從6月22日至1950年共澆築混凝土17.69萬立方米,使豐滿水庫達到初建設計標準。1953年改建,1984年,由東北電業管理局主持驗收,一致認為工程質量較好,可以交付使用。 [16] 
白山水庫,水庫壩址建在樺甸縣白山鎮,距豐滿水庫195公里。為壩長676米,壩高149.5米的混凝土重力拱壩,1975年始建,1982合龍,1984年建成。水庫總庫容65.1億立方米,以發電為主,總裝機5台15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20.37億千瓦時。庫區回水東至二道江金銀別,長93公里,南至頭道江榆樹川,長79公里,水面寬600~1000米。低水湖面55.4平方公里,相應庫容17.7億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128.4平方公里,相應庫容53.1億立方米,最大洪水湖面159平方公里。該湖是省內第二大人工湖。第二松花江上的白山水庫庫區水體,1988年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白山湖。 [29] 
紅石水庫,水庫壩址在樺甸縣紅石鎮豐滿距壩址156公里。壩長438米,壩高46米為混凝土重力壩,1982年始建,同年10月合龍。1987年建成。水庫總庫容2.83億立方米,總裝機4台2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4.4億千瓦時,庫區回水南至白山壩下39公里,水面寬300~400米,低水湖面12平方公里,相應庫容1.36億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14.5平方公里,相應庫容1.49億立方米。1988年,第二松花江上的紅石水庫庫區水體由吉林省政府命名為紅石湖。 [29] 
太平池水庫,位於農安縣龍王鄉境內的新凱河(原名新開河)支流翁克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積1706平方公里,其中新凱河導水路793平方公里,翁克河913平方公里。總庫容1.75億立方米。是以防洪除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的大型平原水庫。 [17] 
石頭口門水庫,位於飲馬河中游,壩址在九台縣西營城子鄉石頭口門村。控制流域面積4944平方公里。總庫容7.02億立方米,為年調節大型水庫。以防洪、治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和發電等。 [18] 
新立城水庫 新立城水庫
新立城水庫,位於長春市郊區新立城鎮,是伊通河干流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總庫容3.98億立方米,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防洪、除澇。 [19] 
海龍水庫(原名磨盤山水庫),位於梅河口市大柳河支流楊樹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548平方公里,總庫容3.16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養魚、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灌溉效益尤為顯著。 [20] 
亮甲山水庫,位於卡岔河上游亮甲山鄉,控制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總庫容1.93億立方米,以防洪除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發電。 [21] 
向海水庫,位於通榆縣向海鄉,是洮兒河龍華吐“引洮分洪”工程末端的大型平原水庫。該庫在養魚、灌葦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效益顯著,庫區以“丹頂鶴之鄉”聞名於世界,1981年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22] 
星星哨水庫,位於飲馬河支流岔路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845平方公里,佔岔路河流域面積的78.5%。壩址以上,山地、丘陵佔80%,洪水匯流快。壩址以下為開闊平原,橫跨岔路河、三家子、官廳、金家、萬昌一鎮四鄉,共有耕地面積2.47萬公頃,其中易澇耕地0.72萬公頃。這一帶歷史上洪澇災害頻繁,俗稱“九河下梢,十年九澇”。水庫1974年建成以後,效益顯著,灌溉效益尤為突出。 [23] 
龍鳳山水庫,位於五常縣城東南約50公里蔡家街附近,拉林河右岸支流牤牛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為1740平方公里,總庫容為2.33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魚的年調解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水庫以地表水注入為主要水源,以灌溉輸水渠道及河流為排泄。本區域內年平均降水量為775.3毫米,其中6~9月份最多,可達526.7毫米,佔年降水量的68%;而10~2月份降水僅佔全年的15%,3—5月份佔全年的17%。可見庫區範圍內降水分配不均,季節變化明顯。夏季汛期,水庫的蓄水防洪作用突出,龍鳳山水庫設計標準為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溢洪流量為246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3.96億立方米,可削減洪峯20%。水庫設計死水位217.0米,汛前限制水位223.90米,興利水位226.0米;設計洪水位226.50米,興利庫容1.7億立方米。據水庫1961~1979年資料統計,歷年平均最高水位為223.11米,其中歷年最高水位為226.26米(1974年6月21日),相應蓄水量為2.03億立方米;歷年平均最低水位為215.0米,其中歷年最低水位為211.41米(1961年2月23日),相應蓄水容量為0.02億立方米。在中小洪水情況下防洪效益較高,河道允許安全泄洪量為400~600立方米/秒,收到防洪、灌溉、發電、養魚等多方效益。1984年經水利電力部批准,對龍鳳山水庫進行消險加固,並將防洪標準提高到抵禦萬年一遇的洪水。 [7] 
東方紅水庫,位於海倫縣東北部,小興安嶺西麓,松花江三級支流扎音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總庫容1.62億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東方紅水庫來水主要是地表水的注入,由溢洪道、輸水渠道等排出。庫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5.4毫米,其中6~9月份高達445.2毫米,佔全年降水的79%,而10~2月降水44.3毫米,佔全年降水的0.08%,降水年內分配極不平均。庫內水位變化不大,據1961~1979年統計資料,歷年平均最高水位為235.5米,其中最高水位238.18米(1973年8月29日),相應蓄水量為1.00億立方米;歷年平均最低水位為232.1米,其最低水位為228.71米(1968年8月16日),相應蓄水量為0.01億立方米。水庫興利水位為237.61米,興利庫容為7250萬立方米。水庫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洪峯流量855立方米/秒,洪水總量7350萬立方米,校核洪峯量140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是1.225億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溢洪流量達150立方米/秒。1962年水庫進行了修整續建,工程標準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7] 
太平湖水庫,位於甘南縣東北,嫩江支流黃蒿溝中游。控制集水面積683平方公里,總庫容1.165億立方米。是以防洪、排澇、灌溉為主兼養魚等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興利水位194.50米,相應庫容370萬立方米,最高洪水位198.00米。水庫壩址百年一遇洪峯流量65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達1.06億立方米。500年一遇洪峯流量100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1.4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500萬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洪量450立方米/秒。據1959—1979年21年統計資料,歷年最高水位曾達195.47米(1960年5月22日),蓄水容量0.623億立方米。歷年最低水位到連底凍實的程度(1964年1月23日)。 [7] 
音河水庫,位於甘南縣城西北4公里處,嫩江中游右側支流音河中游。控制面積1660平方公里,佔音河流域面積53.6%,總庫容2.26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結合發電、養魚的大型水庫。
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興利水位202.6米,最高洪水位207.3米。據1959—1979年21年資料,最大年來水量4.495億立方米,歷年最高水位達201.82米(1959年10月30日),相應蓄水量0.835億立方米;歷年最低水位195.15米(1979年12月31日),相應蓄水容量為0.058億立方米。水庫設計洪峯流量735立方米/秒,洪水總量2.36億立方米;校核洪峯流量131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3.82億立方米。可能最大洪峯流量300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6.47億立方米。音河水庫自修建以來充分發揮着綜合作用,收到了顯著效益。 [7] 
向陽山水庫,位於樺南縣東北9公里,完達山西麓餘脈向陽山腳下,在倭肯河支流八虎力河支流柳樹河和小八虎力河匯流處。控制流域面積865平方公里,總庫容1.31億立方米。水庫設計標準為百年一遇洪水,千年一遇校核,設計洪峯流量140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1.52億立方米,可能最大洪峯流量334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3.9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72億立方米。設計興利水位170.50米,興利庫容7300萬立方米,最高洪水位173.28米。據1960~1979年的20年中資料,歷年最高水位169.32米(1973年5月10日),最大年來水量2.415億立方米,相應蓄水量0.58億立方米;歷年最低水位159.08米(1967年),相應蓄水量0.00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來水量為1.212億立方米。水庫的建成對倭肯河流域的農田灌溉及防禦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水產養殖、發電方面也收到了顯著的效益。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 [7] 
樺樹川水庫(紅衞兵水庫),位於寧安縣興隆鄉三道河村,牡丹江上游支流蛤蟆河上游,距縣城55公里。控制流域面積505平方公里,集水區域內大部分是山區,來水量較豐沛,多年平均年來水量9342萬立方米,總庫容1.19億立方米。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其設計洪峯流量935立方米/秒,洪水總量1.1億立方米,可能最大洪峯流量276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2.33億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洪量894立方米/秒;設計興利水位365.0米,相應興利庫容6366萬立方米,最高洪水位371.45米。據1971~1979年資料中,最大年來水量1.434億立方米;歷年最高水位364.22米(1972年12月21日、1973年1月1日),相應蓄水量為0.785億立方米,歷年最低水位342.22米(1971年3月6日),相應蓄水量0.003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對農業的發展和防禦寧安鎮及附近鐵路、公路的安全起重要作用。但1983年進行“三定三查”時,原設計百年一遇洪水,千年一遇校核未達到標準,1984年定為險庫。 [7] 
泥河水庫,位於呼蘭、蘭西、綏化3縣市交界處、呼蘭河支流泥河下游。距呼蘭縣城37公里,距蘭西24公里。控制面積1515平方公里,總庫容1.0億立方米。是一座平原型水庫,平均壩高僅6.2米。水庫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可削減洪峯66%。興利水位為134.24米。設計洪峯流量752立方米/秒,洪水總量2.07億立方米,校核洪峯流量1420立方米/秒,洪水總量3.37億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洪量720立方米/秒,呼蘭輸水洞最大流量10.1立方米/秒,如果特大洪水時,扒開副壩泄洪。是一座以防洪治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 [7] 
紅旗泡水庫,位於安達市和大慶市之間,松嫩平原中部,龍鳳以東12公里處。是北部引嫩工程中的蓄水工程,併兼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平原型水庫。庫區面積35平方公里,總庫容1.1億立方米。引蓄嫩江水和大氣降水為主要水源。最大引進水量20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70立方米/秒。水庫死水位144.0米,興利水位147.85米,庫容1.0億立方米。設計日供水量30萬噸,年淨供水量為1.09億立方米。經不斷修建,至1985年日供水量達15~20萬立方米。 [7] 
大慶水庫,原名黑魚泡,位於大慶市薩爾圖以東15公里,為北部引嫩工程的蓄水工程。主要供大慶石油化工廠用水,兼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平原水庫。以引嫩江水為主要來源。總庫容1.13億立方米。興利水位為149.70米時,庫容為1.03億立方米。年供應工業及生活用水0.21億立方米。 [7] 

松花江自流灌區

舒蘭灌區,原名永舒榆灌區,位於松花江右岸,灌區包括舒蘭縣溪河、白旗、法特3鄉,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8公里。土壤為沙壤土,靠近江岸一帶沙性較大,漏水。灌區由松花江汊引水,設計自流灌溉沿江農田1.43萬公頃(其中水田1.03萬公頃),是吉林省自流引水灌溉的較大灌區之一。 [31] 
查哈陽灌區,位於甘南縣境內呈菱形的廣闊平原上,北起大興安嶺腳下的太平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相連,以成吉思汗邊堡為界,東與甘南縣平陽鎮為鄰,西靠甘南縣寶山鄉,南與甘南縣東陽鎮接壤,東北與甘南縣查哈陽鄉毗連。設計灌溉面積60萬畝,是黑龍江省的最大灌區。與遼寧省的盤錦,吉林省的梨樹、前郭,共稱東北四大灌區。查哈陽灌區,引嫩江右岸支流諾敏河水自然灌溉,補充水源為太平湖水庫(原名黃蒿溝水庫)。灌區內的土壤由草甸土、碳酸鹽草甸土和黑鈣土構成,肥力高、結構好,黑土層0.6—1.0米深,酸鹼度在7—7.5之間。灌區自然坡降1/2000,灌排條件良好,適宜機械化作業。 [9] 
湯旺河灌區,位於湯原縣西南部,松花江支流湯旺河下游右岸。渠首在伊春市南岔浩良河鎮的後山腳下湯旺河上,通過隧洞輸水,灌溉湯原縣西南部松花江左岸,湯旺河右岸的平原。湯旺河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均為水田。1985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已達10.6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0.7萬畝。受益單位有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和竹簾鄉,香蘭鎮的32個村和香蘭農場,還有浩良河化肥廠。該灌區是黑龍江省灌溉效益最好的超設計效益的自流灌區。灌區內湯原縣灌溉的水稻面積佔全縣耕地10%,水稻產量佔全縣糧食總產量30%,交售商品糧佔全縣50%,該地成為湯原縣的主要產糧區。湯旺河灌區實現了經費自給有餘,先後被評為省和全國的先進管理單位。 [9] 
五常灌區,位於五常縣中部,拉林河右岸,南起雙興鄉八千二屯,北至安家鄉民主村,西以拉林河為界,東臨拉濱線鐵路,由東南向西北走向,平均寬2.5公里,呈狹長形,總面積10.8萬畝。縱向從東南向西北地面比降1/2000,橫向從東向西地面比降1/1000。土壤為草甸土和沙壤土。灌區內有常年不幹的蓮花泡、三節泡、片泡、褲襠泡、月牙泡、灣泡等6個自然泡沼,總蓄水量16萬立方米。五常灌區引拉林河水自流灌溉,原名八千二灌區,始建於1942年。1985年實灌水稻面積達7.1萬畝,其中自流灌溉5.8萬畝,在排灌渠道建50處小型機電提水站灌溉1.24萬畝,利用跌水修建的2處水輪泵站灌溉0.64萬畝。有杜家、五常、興盛、安家4個鄉鎮,27個村,144個自然屯受益。通過灌溉種水稻,把過去易澇的旱田改為水田,糧食單產提高一倍多。 [9] 
民樂灌區,位於五常縣北部,拉濱線鐵路安家車站西側。東以拉濱線鐵路為界,南與五常灌區接壤,西臨拉林河,北靠牤牛河,總面積66.98平方公里。渠首在安家鄉南燈塔村田家屯西,灌區引拉林河水自流灌溉,有民樂、安家2個鄉的21個村42個自然屯受益。灌區有常年蓄水的自然泡沼32個,水面面積1710畝,蓄水量170萬立方米,渴水時可起補充水源的作用。 [9] 
河東灌區,位於尚志縣城東,螞蟻河右岸,引螞蟻河水灌溉,因在螞蟻河之東,故稱河東灌區。河東灌區改建整頓後設計灌溉面積2.93萬畝,1985年工程有效面積已達2.93萬畝,實際灌溉面積為萬3.15萬畝,超過設計效益。有河東鄉的7個朝鮮族村和9個漢族村受益。河東灌區已達到經費自給有餘,被評為黑龍江省和全國的水利管理先進單位。 [9] 
和平灌區,位於呼蘭河干流上游左岸,慶安縣中部。渠首在鐵力縣工農鄉李山屯附近的呼蘭河上。輸水乾渠由東向西,橫跨呼蘭河左岸支流安邦河和拉林清河,並兩次穿越綏佳線鐵路,灌區下游到慶安縣久勝鄉全勝屯,全長44公里,南北向寬4公里,呈東西向狹長形狀與綏佳線鐵路平行。和平灌區設計灌溉面積8.6萬畝。1985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7萬畝,因利用補水井和提水灌溉局部高地,實際灌溉面積9萬畝,超過設計灌溉面積和工程有效灌溉面積。 [9] 
渤海灌區,位於寧安縣東京城鎮和渤海鎮的北部,牡丹江干流左岸。灌區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2公里,包括東京城、渤海鎮和城東鄉的10個村。渤海灌區的灌溉歷史比較長,除渤海國時期外,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有朝鮮農民在灌區內,搞過零星的自流灌溉。1925年當地地主招募一些朝鮮農民,在牡丹江上壓柳石攔河壩,開挖渠道,修臨時性的木結構閘門,形成灌區雛形,當年灌溉水稻100垧。此後,在維修原有工程的基礎上,一直延續下去,1945年灌溉面積達到1萬畝。渤海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27萬畝,其中水田3.12萬畝,1985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3.25萬畝,其中水田為3.12萬畝。1985年實際灌溉面積3.12萬畝,均為水田,畝產460公斤,為全省的高產灌區之一。灌區內盛產的“響水稻米”聞名遐邇。 [9] 
海南灌區,位於海林縣東部,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最下游兩岸,南北靠山,中間貫穿海浪河。呈東西走向,長13公里,寬3公里的狹長地帶,總面積3.12萬畝。灌區受南北坡水影響,沖刷溝較多,導致地形零亂,微地形極為複雜。灌區內沙壤土佔50%,分佈在西南部;黑粘土佔40%,分佈在東南部;黃粘土佔10%,分佈在東北部。1985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26萬畝,其中水田3.21萬畝,實際灌溉面積3.86萬畝(均為水田),超過了設計和有效灌溉面積。海林縣海南鄉的7個村受益。全灌區平均畝產,1982年以前350公斤以下,1983年369公斤,1984年461公斤,1985年427公斤。海南灌區已成為高產灌區。 [9] 
興和灌區,位於綏化市的東北部,呼蘭河支流努敏河左岸,濱北鐵路以東的河灘地及一階地上,引努敏河水自流灌溉。總面積6.1萬畝,包括五營鄉北部、雙河鎮北部、秦家鎮鐵路東的北部和興和朝鮮族鄉全部。興和灌區始建於東北淪陷初期。渠系經過整頓配套,有興和總乾渠長8公里,支幹渠2條總長14.2公里,支渠53條總長60.8公里。渠系建築物有節制閘6座、分水閘27座、橋樑22座、涵洞9座、渡槽7座、其他27座。興和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2萬畝,整頓配套後,1985年有效灌溉面積為4萬畝,實際灌溉面積4.2萬畝。 [9] 

松花江水庫灌區

飲馬河灌區,位於吉林省九台縣飲馬河兩岸,由飲西、飲東和太平橋3個灌區組成。設計灌溉面積11536公頃,1985年灌溉水田9320公頃。該灌區原為設壩引水,1959年石頭口門水庫蓄水後,主要由石頭口門水庫供水,也利用部分區間徑流和井水,是長春地區最大的灌區。 [32] 
海龍灌區,位於吉林省梅河口市,是輝發河上游較大的灌區。灌區沿楊樹河和輝發河河谷兩岸分佈,總面積4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0萬公頃。有梅河口市小楊、大灣、花園、山城鎮、中和、黑山頭、四八石、曙光、福民、李爐、灣龍、城南、紅梅鎮等13個鄉、鎮的100個村及東豐縣2個鄉的3個村受益。灌區的主要水源是海龍水庫,同時也利用幾座小水庫和區間徑流作為補充水源。1985年實際灌溉面積1.22萬公頃,其中水田1.15萬公頃、旱澆0.07萬公頃。 [33] 
星星哨灌區,有永吉縣西部岔路河鎮和萬昌、官廳、三家子、金家4鄉的55個村受益。灌區東南自岔路河鎮馬場村起,西北至石頭口門水庫庫區,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比降1/1000。自岔路河鎮糧庫以下,為岔路河與飲馬河之間的廣闊沖積平原,過去是經常受澇的萬昌澇區,自南向北有小河子、清溝等河溝注入飲馬河,是理想的天然排水系統。土壤多為粘土與亞粘土,滲漏量較小。 [34] 
香磨山灌區,位於木蘭縣的中部,木蘭達河中游左岸,香磨山水庫下游。北起東興鎮,南至吉興鄉,西靠木蘭達河,東以香磨山幹線為界,南北縱向長約70公里,東西橫向寬7公里。包括東興、新民、大貴、利東、吉興等5個鄉(鎮)。各類渠系建築物253座,其中較大的建築物有總乾渠進水閘和2座節制閘。1983年灌區重新規劃,認定設計灌溉面積水田7.8萬畝,1985年實際灌溉水田10萬畝,超過設計灌溉面積2.2萬畝。此外,還有受香磨山水庫補水的西北河灌區,1985年實灌水田0.3萬畝;尖山子灌區,1985年實灌水田1.7萬畝。三個灌區不同體系,但因與香磨山水庫供水關係,實行統一管理。 [10] 
光輝灌區,位於五常縣東南部,牤牛河左岸,距縣城35公里,由龍鳳山水庫供水。灌區輸水乾渠接水庫大壩左端西山輸水洞,橫穿龍鳳山、光輝、志廣3個鄉,止於志廣鄉五星村,尾水排入下游衞國灌區渠道,總長37.7公里。支渠49條,總長150公里。光輝灌區原是東北淪陷時期日偽政府抓勞工修的自流灌區,當時有柳石攔河壩1座,乾渠1條長18公里,漿砌石結構2孔進水閘1座,支渠10條,1943年灌溉水田5000畝。由於工程不配套,加上受坡水影響,渠道屢遭沖毀,1945年僅灌溉水田2500畝。“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經過當地政府組織受益農民維修,1949年灌溉面積發展到1.1萬畝。新中國建立後,經過擴建,1958年灌溉面積達到4.96萬畝。1960年龍鳳山水庫大壩合龍後,將原渠首樞紐工程廢掉,用水全由水庫控制,正常時最大引水量13立方米/秒,水源有了可靠的保證。 [10] 
向陽山灌區,位於樺南縣中部和西部,倭肯河支流八虎力河兩岸,東起向陽山水庫,西止倭肯河,長50公里,南北平均寬8.6公里。包括柳毛、樺南、八虎力、三合、民主、梨樹、土龍、慶發等8個鄉(鎮)和省農場總局所屬曙光農場、縣良種場,共54個村屯和生產隊。向陽山灌區利用向陽山水庫水源進行灌溉,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1985年有效灌溉面積9萬畝(其中水田8.05萬畝),實際灌溉水田9.5萬畝。 [10] 
二龍山灌區,位於賓縣西部,蜚克圖河中下游兩岸,由二龍山水庫供水。設計灌溉水田3萬畝,1985年實際灌溉水田3.25萬畝,超設計效益面積8.3%。有賓縣的新立、英傑、居仁、賓西、永和、糖坊和阿城縣的巨源等7個鄉(鎮),16個村受益。1974年形成第一次灌溉效益高峯,實灌水田2.3萬畝。以後由於1976、1977年連續乾旱,水庫枯水,灌溉面積下降到1萬畝。1978年以後雖然有所回升,但一直沒有突破2萬畝,1982年才恢復到1974年水平。1983年以後有了明顯的上升,一些不能自流灌溉的地塊,採取提水的辦法進行灌溉。1985年實灌面積達到3.25萬畝,創歷史最高紀錄。 [10] 
樺樹川灌區,位於寧安縣中部,樺樹川水庫下游,南起興隆鄉,北至寧安鎮,西臨牡丹江,東接蛤蟆河間台地,南北向長17.5公里,東西寬8.8公里。包括卧龍、石巖、平安、蘭崗、寧安等5個鄉鎮的30個村,以及石頭農場、軍馬場等。設計灌溉面積10.81萬畝,起釀漠田4.32萬畝,佔40%;1985年有效灌溉面積4.5萬畝,其中水田3.12萬畝,佔69%;實灌面積3.5萬畝,其中水田3萬畝,佔85.7%。灌溉水源以樺樹川水庫為主,並引進卧龍河水和牡丹江上的依蘭、河西抽水站為輔。 [10] 
東方紅灌區,位於海倫縣北部,東方紅水庫下游,扎音河兩岸,東起護林鄉,西至濱北鐵路以西的長髮鄉後滿家屯,長30公里。包括雙錄、扎音河、長髮,向榮、東方紅等5個鄉的16個村。設計灌溉面積6.6萬畝,其中水田3.6萬畝;工程有效灌溉面積6.02萬畝。其中水田3萬畝,1985年實灌水田4.44萬畝。為進一步發揮東方紅水庫的灌溉效益,1985年國家投資181.6萬元,開始進行東方紅灌區的挖潛續建配套工程施工。續建配套工程完成後,灌區的工程效益為灌溉水田7.5萬畝,受益範圍包括向榮、海北、永合、雙錄、長髮、扎音河、護林等7個鄉的18個村。 [10] 
石頭河灌區,位於虎林縣西部楊崗鄉境內,石頭河水庫下游的石頭河兩岸,東起850農場西排洪渠道,西至楊崗排洪渠道,北靠密(山)虎(林)公路,南臨穆稜河楊崗堤防,工程控制面積3.43萬畝。經過整修配套,灌區設計面積2.37萬畝,其中水田為1.77萬畝。1985年工程有效面積1.77萬畝,實灌水田1.8萬畝。楊崗鄉的永信、合民、湖北、富國、六人班、馬場等6個村受益。 [10] 

松花江水電開發

豐滿水電站 豐滿水電站
豐滿水電站,建於松花江上,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被譽為“中國水電之母”,始建於1937年,1943年第一機組開始發電,當時發電規模較小,至解放前夕又遭破壞,處於癱瘓狀態。建國後經政府大力修復並加以改建,成為東北電網的主力電廠。1988年,二期擴建工程上馬後共安裝10台機組,總裝機容量72萬千瓦,三期擴建工程完工後,總裝機容量達100.25萬千瓦。豐滿水電站,壩高91.7米,壩長1080米,使湖水形成67米的落差,飛流直下,如白練懸掛,噴珠濺玉,十分壯觀。壩上的松花湖是發電、防洪、灌溉、航運、養殖、城市用水、旅遊風景區等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 [2] 
白山水電站 白山水電站
白山水電站,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水電站,位於松花江上游的吉林省樺甸市白山鎮,1981年11月正式建廠。主廠房高54米,容納了五台單機容量約為30萬千瓦的立軸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年發電量20.37億千瓦時,通過220千伏輸電線路送往東北電網。白山電站大壩為三心圓混凝土重力拱壩,最大壩高149.5米,壩頂弧長676.5米,白山水庫最大蓄水量64億立方米。白山水電站是一個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防凌、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型骨幹電站。 [3] 
紅石水電站,是吉林省到1985年末基本建成的一座中型水電站。1958年決定修建白山水電站的同時,即決定在其下游修建紅石水電站,由水利電力部東北勘測設計院負責設計。1967年3月,提出電站初步設計;1969年2月,提出補充初步設計;1977年3月,提出修改初步設計説明書。1978年7月,水利電力部同吉林省革命委員會,在長春聯合召開《紅石水電站初步設計》審查會議,審查後,水利電力部水電工程總局批准《紅石水電站工程計劃任務書》,1981年3月列入國家計劃。總裝機容量4台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4.40億千瓦時。1982年9月1日破土動工,1985年12月25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紅石水電站位於白山、豐滿兩座水電站之間,是利用白山水電站發電棄水修建的一座河川徑流式電站。以發電為主,並擔負東北電網的調峯、調頻、事故備用任務;不承擔防洪及工、農業用水任務。 [24] 
小營子水電站,位於靖宇縣境內頭道松花江一級支流珠子河中游,距靖宇縣城9公里,是珠子河梯級開發的首級電站。裝機容量2400千瓦,3台機組。是靖宇縣和吉林省在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修建的規模較大、具有現代設備的第一座小型水電站,為渾江市全面開展小水電站建設起到示範作用。 [25] 
白河水電站位於安圖縣二道白河中游,距松江鎮15公里,是一座跨流域引水的混合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2台機組,設計年發電量3270萬千瓦時,保證出力2683千瓦,年利用時數5450小時。1970年5月動工興建,1973年10月23日建成並投產發電。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小水電中效益最好的電站。 [26] 
北江水電站,在松江河河口以上4.30公里處,距撫松縣城北4公里,為撫松縣辦地方國營水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900平方公里,佔松江河流域面積1936平方公里的98.1%,多年平均流量35.2立方米/秒,設計水頭20.00米,最大引用流量75立方米/秒,裝機4台,總容量12800千瓦,保證出力1520千瓦,設計年利用3700小時,設計年發電量4700萬千瓦時,並國網運行發電。為東北地區1985年末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最大的電站。 [27] 
星星哨水庫電站,電站位於大壩右端山腳下,是在輸水洞左側設分岔管引水發電的壩後式電站,裝有2台水輪發電機組,總容量1600千瓦,單機容量800千瓦。利用灌溉用水和棄水季節性發電。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400萬千瓦時。 [28] 
石頭水電站,位於寧安縣中部石巖鄉境內牡丹江上,為河牀式小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1968年9月由寧安縣平安公社(現為鄉)自籌資金興修水輪泵站(稱平安泵站),因資金和人力不足而停工,1974年由縣舉辦,改建成水電站。設計水頭5米,流量725立方米/秒,裝機13台,每台200千瓦,總裝機容量2600千瓦,1976年年底建成投產發電。1977年又經當時主管部門省電力工業局批准,搞了電站的第二期工程建設,設計水頭6.2米,流量107立方米/秒,增裝2台2500千瓦的立式水輪發電機組,1980年年底建成投產,實行大機(後增的)小機聯網運行。電站由攔江壩、泄洪閘、進水閘、廠房等建築物組成。攔江壩為漿砌石溢流壩,長123米,高10.6米;壩上交通橋寬4.64米、長162米。發電廠房與攔江壩並列在一條直線上,廠房面積1184平方米。小機機組因質量差,運行中事故多,再加上邊緣機組尾水堵塞,效率低,1982年進行了更新,將3台200千瓦的水輪機組報廢。1985年裝機12台,總容量7000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3858萬千瓦小時。電站建設總投資1233萬元。 [11] 
阿堡水電站,在寧安縣渤海鎮境內牡丹江上,控制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1970年在原東方紅水輪泵站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是黑龍江省第一個河牀式小水電站。設計水頭3.5米,流量40立方米/秒,裝機容量750千瓦。當時安裝10台渤海鎮機電廠試製的75千瓦立式發電機,用10台水輪泵,通過三角皮帶帶動發電機發電。後因機組設備質量差,出現事故較多,1978年將2台水輪泵更換為水輪機,配帶2台125千瓦立式發電機,用齒輪傳動,經過兩年運行,發現噪音大、效率低,以後停止使用。從1983年開始將其餘8台水輪泵逐步更換為水輪機,同時配上125千瓦的發電機,到1985年年底全部更換。更新改造後,裝機8台,容量1000千瓦(1985年投產裝機容量為500千瓦)。電站建築物攔江壩為漿砌石溢流壩,長210米,高4米,與青年水電站共用。還有鋼筋混凝土結構泄洪閘、進水閘各1座。 [11] 
青年水電站,位於寧安縣渤海鎮境內牡丹江上,與阿堡水電站共用一個攔江壩,設計水頭3.5米,流量24立方米/秒。這座小水電站是由牡丹江地區水利局青年農場下鄉知識青年出工修建的。命名為青年水電站。1975年11月開工,1977年12月竣工。修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泄洪閘和進水閘各1座,廠房530平方米,裝有6台125千瓦立式水輪機,總容量750千瓦。 [11] 
渤海水電站,在寧安縣渤海鎮江西大隊南部牡丹江畔,居於阿堡水電站下游,石頭水電站上游,為引水式電站,控制流域面積1.37萬平方公里。攔江壩為漿砌石溢洪壩,長320米,進水閘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溢流壩並列在一條線上。發電廠房距攔江壩和進水閘1200米,主廠房418平方米,副廠房104平方米。電站設計水頭7.5米(最大水頭8米,最小水頭6米),設計流量56立方米/秒。裝機4台,總容量3200千瓦。渤海水電站1974年由寧安縣渤海鎮江西大隊自行設計和施工,裝機容量1200千瓦。1975年7月,省委書記楊易辰來工地視察,提出“要充分利用水力資源的問題”,渤海鎮黨委決定擴大渤海電站的規模,加大裝機容量。1976年,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和省水利學校設計,裝機容量增加到3200千瓦。渤海鎮黨委動員全鎮力量參加施工,1979年9月竣工。當年有2台機組運轉發電,1980年3月,4台機組全部運轉發電。總投資64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60萬元,貸款293萬元,羣眾自籌(勞動投資)87萬元。渤海小水電站是黑龍江省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集體所有制電站。投產以後每年發電量都在1690千瓦小時以上,最高年(1981年)達2346萬千瓦小時;年利用小時5000以上,最高年(1981)達7331小時。 [11] 
紅衞水電站,在寧安縣渤海鎮境內鏡泊湖瀑布下游1公里處,為引水式小水電站。設計水頭9米,流量6立方米/秒,裝機容量600千瓦,利用鏡泊湖瀑布溢流和滲漏的水量進行發電。建築物有擋水壩,長170米,最大壩高5米,漿砌石結構;溢流堰長150米;廠房320平方米,安裝3台200千瓦立式水輪發電機組。紅衞水電站因由渤海鎮紅衞大隊修建而命名。發電除供本大隊自用外,直接與鏡泊湖電廠廠用電線路聯接供電,後改為與紅農電站聯網供電。 [11] 
紅農水電站,在鏡泊湖瀑布下游1.5公里處(紅衞電站下游),是利用紅衞水電站尾水發電的小水電站。設計水頭9米,流量6立方米/秒,裝機容量500千瓦。擋水壩為漿砌石壩,最大壩高6.74米,長414.5米,廠房102平方米,安裝2台250千瓦立式水輪發電機組。紅農水電站是寧安縣農業科投資興建,1976年4月動工,後因資金不足而停建,1979年由渤海鎮組織人力進行續建,於1982年9月完成。紅農電站與紅衞電站聯接向杏山變電塔間電網供電。 [11] 
晨光水電站,位於依蘭縣城西南紅星鄉晨光村境內牡丹江畔,距依蘭縣城9公里。為引牡丹江水的引水式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67萬平方公里。攔江壩長581米,為過水混凝土護面土石壩;副壩為土壩,長1010米。進水閘與衝沙閘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堤壩長142米。引水渠3000米為混凝土塊襯砌。主廠房992平方米,副廠房394平方米。晨光電站設計水頭6.2米,引用流量253立方米/秒,裝機5台,總容量12500千瓦。1977年4月動工,歷時7年零8個月,於1984年12月安裝上2台2500千瓦立式水輪發電機組聯網發電。 [11] 

松花江航道航運

松花江航道

  • 航道網絡
位於吉林省境內的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幹流同屬於黑龍江水系。三條江交匯於三岔河口,形成丁字形航運網,以松原市區為中心,沿第二松花江可上溯至五棵樹港、德惠港和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至大安港和齊齊哈爾市;沿松花江順江而下可至哈爾濱市、佳木斯市和松幹各港口,並於同江匯入黑龍江直通俄羅斯伯力港,至韃靼海峽進入日本海。 [41] 
松花江航運網主要由松花江幹流、嫩江及一些支流航運網構成,航運網起點為松花江上游花園口,終點為黑龍江省同江市,並與黑龍江水系構成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整體航運網。
松花江上游航運網。松花江幹流的上游段,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由東南向西北流經吉林省共計十三個市縣,全長824公里。其中,由河源至豐滿454公里,已經建成4座大型水利樞紐,均無過船設施,使此段航道只能區段通航,航道等級為五級,主航道通航里程225公里。 [41] 
嫩江航運網。嫩江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伊勒呼裏山南麓,是松花江最大的支流,自西向東流向十二站與二根河相匯,始稱嫩江。之後向南流經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旗、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龍江等市縣後於五家坎子進入吉林省境內,經大安、鎮賚、松原三市縣後,在三岔河口與第二松花江匯合形成松花江幹流。嫩江在吉林省境內五家坎子至三岔河口段,航道里程為197公里,其中三岔河口至大安48公里航道為三級航道,可通行1000t級駁船,此段內主要港口有大安港。
松花江幹流航運網。第二松花江與嫩江在三岔河口匯流後稱為松花江幹流,流經吉林省松原地區後全部進入黑龍江省,橫貫該省中部的肇原、肇東等十八各縣市及哈爾濱、佳木斯二市,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龍江,全長928公里。其中,三岔河口至拉林河口127公里航道在吉林省境內松原市轄區,航道等級為三級。 [41] 
  • 航道水文
松花江流域四面環山,但沿江兩岸地勢較平坦,平均海拔為100~150米,為季節性通航河流,年通航期在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封凍期5個月。每年開江後及封江前都有幾天的流冰期。 [12] 
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又稱松花湖)以上45公里屬山區航道,處於高山峽谷之間,水流湍急,可通50噸以上船舶。樺樹林子以下404公里為豐滿水庫區航道,水深都在3米以上,航行條件較好,但豐滿大壩無過船建築,致使水庫上下航道阻隔,造成斷航。水庫以下至三岔河370公里,由於豐滿水庫的調節,中洪水與枯水期流量變化不大。最大流速1.6~2.0米/秒,最小水深0.6~1.0米,河寬300~1000米,共有淺灘66處。三岔可以下至同江939公里為松花江幹流,河寬500~2000米,平均坡降0.0076%,洪水期流速為1.2~1.5米/秒。其中,依蘭至佳木斯一段流速可達2.5~3.0米/秒。沙河子至依蘭35公里河道為著名嚴重礙航的三姓淺灘,石質河牀,暗礁遍佈,未徹底整治前在枯水期水深1米左右,致使哈爾濱—佳木斯航線分段運輸。哈佳線河段屬多洲、多變化的航道,計有淺灘50處,航道水深一般在1.5米以上,曲度半徑400~600米,可通航500~1000噸級船舶。 [12] 

松花江航運

松花江橫貫黑龍江省中部,腹地物產豐富,是東北內河航運最繁榮的河流。上游特產人蔘、園參,歷史悠久;中、下游盛產大豆、小麥和玉米。流域西部是聞名全國的大慶油田,1975年以來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流域中部的通河、方正、清河都是中國著名的林區;東部的雙鴨山、鶴崗、雞西、七台河煤礦也分佈在流域內。水運航線重點放在幹流的中下游,以木材、煤炭、糧食、礦建和石油、雜貨為大宗。松花江的客貨運量佔全省水運量的一半以上。 [12] 

松花江港站

松花江的主要港口碼頭,在上游吉林省境內,主要港口有豐滿港、白山港、樺樹林子港、松原港下六家子作業區等。規劃港口有靖宇港,港間運輸以客運(含旅遊)為主,客運船舶載客量在20~800客位之間。 [41]  在黑龍江省境內的有肇源、北澇洲、哈爾濱、巴彥、白石、木蘭、通河、烏鴉泡、方正、高楞、沙河子、依蘭、佳木斯、綏賓、富錦、同江等。 [12] 
松花江中游南岸的哈爾濱市道外區江畔路122號,是全省水運管理機關——交通部黑龍江航運管理局(以下簡稱航運管理局)的所在地。 [12] 
吉林港,包括豐滿碼頭和哈達灣碼頭。位於吉林市豐滿和哈達灣。枯水期可停靠100噸級船舶;豐滿溯流而上可抵旅遊區五虎島、卧龍潭直至樺甸。哈達灣順江而下可抵扶余經三岔河可達大安、哈爾濱、佳木斯等地。1948年前,吉林港的船舶可達2700餘艘;1948年吉林解放後,東北航政局成立吉林辦事處,1951年由吉林省交通廳接收改為吉林省航運公司。豐滿碼頭為簡易重力式碼頭,1984年建成,屬客運碼頭,長40米,碼頭前沿水深2.5米,靠泊能力為200噸級船舶,有3個泊位。年旅客吞吐量、實際客運人次為30萬人。哈達灣碼頭,自然岸線1000米為木籠式碼頭,1976年建成,靠泊能力為100噸級船舶,有3個泊位,碼頭總長140米,堆場面積1.3萬平米,年吞吐量10萬餘噸。 [40] 
大安港,是吉林省最大內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直接貿易的唯一水上通道。年吞吐能力100萬噸。貨物堆存能力達400萬噸,已成為吉黑兩省、嫩江、松花江、黑龍江三條水系上現代化港口。大安港座落於(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區城北,港區面積2.3平方公里。經過多年修建,現已建成糧、煤、木、化、雜、輪渡、低水位等7個碼頭,年吞吐能力100萬噸,貨物堆存能力400萬噸,是吉、黑兩省“三江水系”上現代化的港口。從大安港上航可到嫩江港,下航可通往哈爾濱、佳木斯,直抵俄羅斯五個開放的港口,進入日本海。大安港已成為吉林省連接世界的水上橋樑,被譽為黃金水道。 [37] 
松原港,建於2004年,是一座年吞吐量為80萬噸的碼頭,該碼頭可同俄羅斯、日本直接通航,是吉林省繼大安港之後的第二個內河港口。據瞭解,松原建設碼頭分一期、二期分別建造2個泊位,總投資5060萬元,一期工程於2006年竣工。建成後,該港口將達到機械配套和設計能力80萬噸,是吉林省繼大安港之後又一內河港口。 [38] 
寧江港(扶余港),重要內河港口。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松花江北岸,逆行330公里抵吉林市、順流41公里抵三岔河,西上嫩江48公里至大安,順松花江下行可達哈爾濱、佳木斯等地。寧江港為鋼筋混凝土板樁碼頭,1985年建成;岸線全長3000米,港區總面積為32萬平方米,碼頭總長77米,前沿水深2.2米,一個泊位,可停靠600噸級船舶。年最大設計吞吐能力為30萬噸。主要貨種為糧食、木材、砂石、雜件、散貨等品種。 [39] 
肇源港,位於松花江上游左岸,黑龍江省肇源縣境內,距哈爾濱水運里程196公里,距縣城約4公里。肇源港一般水深1.5米,可泊1000噸駁船10艘。地處黑龍江、吉林兩省交界,併為第二松花江和嫩江的匯合處,經濟腹地遼闊、水陸交通方便。水運上航可經大賚、江橋連接嫩江航線,下航可達哈爾濱及中下游沙河子、佳木斯等港站陸上交通有經縣城至肇州肇東和哈爾濱的公路距縣城70公里建有新肇火車站,通過鐵路可達大慶市和吉林省。
巴彥港,位於松花江中游左岸,巴彥縣城南17公里,距哈爾濱市117公里。港區水域泥沙質,水位較深,流速1.95米/秒,能滿足各類船舶的靠離需要。早在1918年,戊通航業公司建立時,在此設有碼頭。隨着民族航運業的興起,巴彥港作為巴彥縣城的門户而發展起來。由於巴彥盛產糧谷,因而,輸出物資主要是糧食,每年在萬噸以上。輸入物資主要是煤炭、木材和雜貨。1952年由老巴彥港遷到現在的新巴彥港。它承擔着巴彥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大宗物資的輸出和輸入。進口物資主要有煤、木、農用物資等;輸出貨物主要是糧食。由於水運運量較大,運費低廉,因而,水運成為巴彥縣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1990年代,全港有泊位6個。其中有煤炭、糧谷、客運雜貨、木材、石油等泊位。共有各種裝卸機械8台組:起重機3台,皮帶機5組。晝夜裝卸能力為2000—2500噸,是松花江沿岸較為繁榮的港口。 [36] 
木蘭港,位於松花江中游左岸,緊靠木蘭縣城,距哈爾濱市水運里程171公里。港區水域寬闊,水位較深,流速1.6米/秒,泥沙底質,是較理想的船舶運輸碼頭,也是松花江幹線客、貨運輸的必經之地。1931年以前,木蘭縣有3個碼頭,即石河子碼頭、柳樹河碼頭、遼羅章口碼頭(現木蘭港務站)。全縣的餘糧多用汽船運往哈爾濱。年運量達149.2萬普特(合今22439噸)。東北淪陷時期,移居的日本人逐漸增多,工業、農業、林業、商業得到發展,木蘭港成為交通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投資8億元(舊人民幣合今8萬元)修建木蘭港,恢復碼頭的必要設施,增添裝卸機械設備。碼頭護岸為石砌斜坡岸壁,有木棧橋,泊船線長970米,可泊千噸駁10艘。碼頭內設有候船室、倉庫及貨場。其中候船室面積250平方米;貨物倉庫2棟,計1160平方米;堆貨場面積5000平方米。木蘭港是松花江水系的中等港口。因為木蘭縣距哈爾濱市較遠,又是非鐵路縣,因此,港口對木蘭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以及大量物資和運輸,起着重要的作用。 [36] 
通河港,位於松花江中游左岸,緊靠通河縣城,距哈爾濱市水運里程238公里。港區水域寬闊,水位較深,泥沙底質,流速1.8米/秒,可以滿足船舶的靠離需要。1909年(宣統元年),由於移民增加,通河碼頭(也叫岔林河埠頭)逐漸得到發展。東北淪陷時期,通河成為重要的戰略據點。隨着通河商業、林業、農業的發展,水路運輸也較為活躍。解放後,碼頭得到了逐步的恢復。1956年正式成立了通河航運站,修建了候船室、辦公室、貨場等設施。通河碼頭為石砌斜坡式岸壁,泊船線長1250延長米,可泊千噸級駁船11艘,成為通河縣水路運輸的門户。哈爾濱~通河線設有客運班輪。貨運有拖駁船隊、貨輪、油輪。水運交通比較方便,與對岸方正縣還有輪渡航線。通河港是松花江水系的中等港口。通河縣距哈爾濱市較遠,無鐵路,公路又遠,因此,大宗貨物主要靠水路運輸。水運對通河縣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1990年代,全港有泊位4個,其中有客運雜貨泊位、糧谷泊位、煤炭泊位、石油泊位等。有貨物倉庫兩棟,計930平方米,候船室250平方米。堆貨場面積1000平方米。有各種裝卸機械13台,晝夜通過能力為1500~1800噸。 [36] 
方正港,位於松花江中游右岸,距哈爾濱下游256公里。方正碼頭原名“伊漢通”,從1919年開始,伊漢通作為方正縣的港口而被開闢,方正縣城在港南約6公里。方正碼頭原是自然岸壁,每年被水流不斷沖刷坍塌。1961年,國家投資100餘萬元,修建了砌石斜坡護岸1425延長米,候船室面積為250平方米,倉庫面積450平方米,堆場面積3000平方米。1990年代,停船泊位有客運、雜貨、煤炭、礦建、化肥、石油、糧食、木材等,其中糧食和木材的泊位較大。裝卸機械有5台組:裝船吊2台,皮帶輸送機3組。輸出物資主要是木材和糧食;輸入大宗貨物是煤炭、化肥等。 [36] 
依蘭(三姓)港,位於松花江中游,牡丹江與松花江合流點下方右岸,距哈爾濱市341公里。碼頭離縣城427公里,是松花江沿岸較早開闢的港口。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依蘭被闢為通商港埠之一。由於當地資源豐富,農產、礦產、林產等大量物資從依蘭港源源運出。依蘭港是松花江水系的中等港口,1990年代,碼頭岸線長320延長米,候船室面積為550平方米。水運交通有佳—依線、佳—哈線客運班輪過港;貨運有拖、駁船隊以及貨船、油輪抵港裝卸。港口裝卸作業由機械隊和地方裝卸隊負責。全港共有5個泊位,即客運泊位、雜貨泊位、石油泊位和兩個煤炭泊位。有兩台簡易裝煤機,台時效率300噸。並有推土機兩台(供料)。晝夜通過能力為3200噸。依蘭港被稱為“咽喉港”。上方有著名的“三姓淺灘”,在枯水期常常造成哈爾濱—佳木斯航線分段運輸,使依蘭港的客、貨運量受到影響。 [36] 
富錦港,位於松花江下游右岸,距佳木斯市172公里,距松花江口的同江市67公里。東北淪陷時期,日偽當局把富錦作為北部邊陲的重要城市,強化統治,加緊掠奪,使港口成為松花江沿岸僅次於哈爾濱、佳木斯的物資集散地。碼頭可容25艘船舶停靠,日裝卸能力達到1500噸。輸出的貨物運達哈爾濱和黑龍江、烏蘇里江各口岸,成為松花江下游幹線的重要碼關。從富錦運往黑龍江、烏蘇里江沿岸的麪粉及小麥,年均在2000噸左右。出口至哈爾濱、佳木斯各港的穀物年約10萬噸;每年進口雜貨約1萬噸(麻袋、鹽、石油),還有煤炭、木材、薪材幾萬噸。凡航行於松花江的客、貨輪船,大多以富錦為終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富錦港在恢復中迅速發展。國家撥款修建碼頭4個泊位,長400米,並新建候船室、倉庫;添置港口裝卸機械皮帶運輸機15組。 [36] 
同江港,位於松花江、黑龍江兩江匯合點附近,距哈爾濱市690公里,是松花江的門户。1919年,同江作為對蘇貿易港而繁榮起來。新中國誕生後,在同江港修建了碼頭、航運站辦公室和候船室。可停泊4艘輪船。1984年和1985年,國家撥款220萬元,將原來的自然岸壁碼頭,分別改建成客運、雜貨和糧食墩柱式碼頭,共435延長米。現有皮帶輸送機械17台組,分別在客運、雜貨、煤炭、糧食和石油泊位上作業。1985年經國家批准,開闢同江港為中蘇水運貿易口岸以後,僅對蘇出口大豆一項就達2萬噸。港口將隨着中蘇貿易的發展而繁榮。 [36] 
烏鴉泡、高楞、清河港。松花江中游的烏鴉泡、高楞、清河三港,雖非縣城所在港口,但因靠近林區,是松花江流域3個最大的木材出口港。據《中東經濟月刊》9卷記載:1927年至1930年松花江由通河(烏鴉泡建港前木材出口港在通河)、大羅密、小羅密(高楞建港前木材出口港在此),大古洞、小古洞(現在清河出口木材,以前在大、小古洞)每年平均出口木材總計約10萬立方米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松花江腹地各林業局木材產量逐年增多。1956年以前,松花江南岸由張廣才嶺生產生產的木材,分別運到高楞、大羅密、小羅密,而後裝船運往哈爾濱、佳木斯。1956年起,由林區運往松花江邊的木材全部集中到高楞。清河港,出口的木材,由清河林業局備有吊車2台,每日可裝千噸級駁船1艘。1954年,木材出口量超過了12.2萬噸。“文化大革命”期間每年出口量平均只有7萬餘噸。1977年以後,木材出口量每年又恢復到了10~12萬噸左右。1985年創造歷史紀錄,通過水運出口木材16.8萬噸。 [36] 
哈爾濱港,位於哈爾濱市松花江濱北鐵路橋以西南岸約500米處,港區水域水流平緩,江岸為泥沙質、坡形,是一天然良港。哈爾濱早期的碼頭始建於1898年。當時,中東鐵路開工鋪設後,其築路器材由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經水路運至哈爾濱,船舶碼關設在遊艇俱樂部(今道里區鐵路江上俱樂部)及濱州鐵路橋附近。這是早期形成的哈爾濱港區。隨着沙俄對黑龍江腹地資源掠奪的加劇和黑龍江民族航運業的發展,哈爾濱港逐漸成為船舶始發的中心港及水陸運輸的中轉港。並開始出現了以船種、客貨、企業為分類的專用碼頭,形成分段“自治”的局面。八區、頭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樹碼頭,歸東北航務局所屬;十八道街劃歸其他航商所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哈爾濱港以三棵樹為重點建設碼頭,設施逐年增加,機械化比重不斷提高,逐步消除挑、抬、扛繁重的體力勞動,在黑龍江航運中成為最大的水路中轉港。1985年,哈爾濱港貨運區已有9個泊位。其中木材位3個、糧食泊位1個、煤炭泊位1個、雜貨(包括件雜貨和散貨)泊位4個。裝卸機械總共85台,其中汽車吊14台、履帶吊7台、輪胎吊9台、塔吊2台、卸船機2台、門機8台、皮帶機4台、單鬥機15台、叉車4台、木材裝載機2台、牽引車10台、推土機3台、卸煤機2台、固定吊3台。為方便船隊出入港編解隊作業,在距作業區下方約1.4公里處設下游船隊錨泊地,另在道外十四道街至十八道街的江面上設上游船隊錨泊地,由專用港作船運行於錨地和碼頭之間。 [35] 
佳木斯港,位於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佳木斯市,居三江平原的西部,是居黑龍江水系第二位的水陸碼頭。通過鬆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密如蛛網的公路與鐵路,使廣大腹地相連接,擔負着三江平源22個國營農場、15個市縣的貨物中轉任務。大宗貨物的主要流向是:將糧食、木材運入佳木斯港,轉向全國各地;同時把煤炭、化肥、石油等生產、生活物資運往沿江各地,起到支邊支農和繁榮邊疆的作用,而且可以與東北主要海港——大連港進行聯運。佳木斯港對黑龍江航運事業的發展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5] 
沙河子港,沙河子位於松花江中游南岸,居著名的三姓淺灘上方。局址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境內,全港陸域面積35.5萬平方米,是黑龍江水系僅次於哈爾濱、佳木斯港的第三大港。沙河子港以輸出煤炭為主,同時兼營客運業務。自建港後,發展很快,煤炭吞吐量不斷增加。 [35] 
嫩江港站。嫩江,由嫩江縣至第二松花江匯合處,均可航行船舶。但由於嫩江兩岸平坦,每至洪水期,江水四溢,淹沒兩岸大片土地,因而兩岸的村鎮都距江岸較遠。加之江道彎曲,船舶航行速度慢,所以客貨運量不多,一直沒有作為定期航線運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發展航運,繁榮嫩江流域與各地物資交流,於1956年開闢了哈爾濱至嫩江大賚(後延到江橋間508公里)客貨輪定期航線。並選擇地勢較高,村鎮距江岸較近的地方建立了港站或停船點。到1985年,從嫩江上游富拉爾基起至馬克圖間,已建起14個港站,依次是:青崗屯、江橋、烏拉哈達、半拉山、太和村、五家坎子、來德口面、石人溝、巴爾等、月亮泡、二段、大賚、大廟子、馬克圖等港站。
富拉爾基港,位於齊齊哈爾市東南方,是黑龍江省新興的工業城市。由於富拉爾基電廠需要大量煤炭,於是嫩江航運局於1984年在距電廠1公里處建築了港區。1985年,已建成兩個泊位,岸線長500米,有皮帶輸送機2組,履帶式吊車2台,堆場面積約6000平方米。有固定裝卸工人30多人。1985年港口吞吐量達23.3萬噸,主要是從沙河子港運進煤炭供富拉爾基電廠用。由哈爾濱—馬克圖246公里,為松花江上游航線;由馬克圖起至富拉爾基間為355公里,為嫩江下游航線,主要以局營船隻營運為主。齊齊哈爾上游至布西260公里間,為地方船隻航線,其間設有7個港站,都為地方管理,局直營船隻不在這個航線營運。 [3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