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飲馬河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上游支流)

鎖定
飲馬河,明代稱一迷河、伊迷河、額勒敏河,清代稱伊勒門河、驛馬河。 [1]  位於吉林省東部,黑龍江支流松花江上游支流,發源於磐石市驛馬鄉呼蘭嶺,流經磐石雙陽永吉九台德惠農安六區縣(市),至農安縣靠山鎮與伊通河匯合,北流近20公里匯入松花江,全長386.8公里,流域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含伊通河),整個流域略成一斜三角形。
飲馬河是吉林省會長春市的主要河流。一直是長春地區主要的生產生活用水源。20世紀起,陸續建設了石頭口門、新立城、淨月潭等水庫,並配套有飲馬河灌區。水利效益顯著。
中文名
飲馬河
別    名
一迷河、伊迷河、額勒敏河,伊勒門河、驛馬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吉林省東部
流經地區
伊通、磐石、雙陽、永吉、九台、德惠、農安
發源地
伊通縣吉林哈達嶺山脈老爺嶺東南側
主要支流
伊通河
岔路河
霧開河
雙陽河
河    長
386.8 km
流域面積
18247 km²
河    口
農安縣紅石壘屯東南
市級河長
王海英(長春市常務副市長) [8] 

飲馬河幹流概況

飲馬河河道走向

飲馬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飲馬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飲馬河發源於吉林哈達嶺山脈老爺嶺東南側伊通滿族自治縣河源鎮德勝村北,向東流,當地稱小黃河。由西向東流入磐石市,經大倒木、吉昌、明城、煙筒山、雙陽區的山河鎮、永吉縣的金家、雙陽區的長嶺子、九台區的四家子,入石頭口門水庫,再經九台的波泥河、西營城、飲馬河,德惠市的大青咀子、德惠市區,之後為農安縣與德惠市北部的界河,最後於農安縣靠山鎮紅石村(一説紅石壘屯 [1]  )、江南鎮屯注入松花江。 [1]  [7] 
飲馬河流域面積18247平方公里(含西側波羅泡閉流區)(一説11122.9平方公里 [7]  ),河長386.8公里(一説403公里 [7]  ),其中磐石市境內長60公里,雙陽區與永吉縣、磐石市界河長85公里、九台區境內長62公里,德惠市境內長102公里。流域面積11122.9平方公里,整個流域略呈斜長方形。 [7]  ,河道平均坡度0.3‰。
九台區西營城鎮石頭口門水庫下游段 九台區西營城鎮石頭口門水庫下游段
飲馬河九台區一段 飲馬河九台區一段
飲馬河德惠市一段 飲馬河德惠市一段
伊通河匯入飲馬河 伊通河匯入飲馬河
飲馬河在農安縣靠山鎮北匯入松花江 飲馬河在農安縣靠山鎮北匯入松花江

飲馬河河道特徵

在磐石市煙筒山鎮以上為低山丘陵區,河谷寬1公里多,河道彎曲,河槽窄深,河底為沙、卵石。煙筒山鎮至九台區石頭口門水庫,沿河為平緩的丘陵和台地,河谷有窪地及沼澤。河道較彎曲,河底為沙或細沙。石頭口門水庫壩下至河口,河道彎曲,沿岸為台地和平原,地表呈波狀,沖溝發育,河口附近有沼澤及風成沙丘。在伊通河口上下,曲流蜿轉,河槽較淺,河底為細沙和淤泥。 [1] 
從發源地到煙筒山鎮為上游段,河兩岸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丘陵,灌木雜草叢生,沿河兩岸有1公里多寬的平川河谷,多為水田。上游段河道彎曲,河槽窄深。河岸多為沙土,較陡,易坍塌,河底為卵石或細沙,洪水漲落快,林區河槽較淺而水流湍急。地形呈東南高、西北低之勢,支流多為南北流向。
煙筒山鎮至石頭口門水庫為中游段,沿岸為平緩低丘台地。呈微波狀,多窪地和沼澤,河道彎曲,較為平坦,河岸多由沙土或沙壤土構成,河底多沙或細沙。
自石頭口門至河口為下游。河流兩岸台地分佈較廣,台地邊緣被雨水沖刷,地表呈波狀,尤以河口為甚,河口處有沼澤及風成沙丘。下游氾濫面積較大,特別在河口地區,河道曲折蜿蜒,反流現象較多。兩岸由沙壤土構成,河底為細沙和淤泥,水勢較緩。
磐石市境內飲馬河左岸於板凳河屯東納玻璃河,于田家屯納驛馬河,此段飲馬河曾被稱為“小黃河”。每遇暴雨山洪暴發,致使水流成災。 [7] 

飲馬河水文特徵

飲馬河流經長春腹地,水質好,水量豐富,年均徑流量為16億立方米,結冰期為11月末至次年4月初。 [7]  洪水期受松花江頂託,回水達伊通河口以上。 [1] 

飲馬河主要支流

飲馬河,納大小河流49條,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有雙陽河、岔路河、霧開河和伊通河。其它較大支流有肚帶河、蘭旗河、波泥河、放牛溝、搏草溝、三道溝等。 [1]  [7] 
雙陽河,滿語意為黃色的河。發源於雙陽區將軍嶺西南,在新光村東注入飲馬河。流域面積1290平方公里,河長92.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在雙陽區城以上為低山丘陵區,呈向心狀的扇形河網,洪水匯流快,洪峯模數高。雙陽鎮以下,河谷較寬闊,河道彎曲,河槽窄淺,河底為淤泥,河道坡度較小,宣泄不暢,常發生洪澇災害。 [1] 
岔路河,滿語意為水量大的河。發源於磐石市太平嶺北側,在永吉縣吳家村西注入石頭口門水庫,流域面積1076平方公里,河長102.6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6‰。在永吉縣岔路河鎮星星哨水庫以上河谷狹窄,河道較順直,河槽窄深,河底為沙、卵石,水流較急。星星哨水庫以下,河谷逐漸開闊,河道彎曲,河槽寬淺河底為細沙。 [1] 
霧開河,發源於雙陽區泉眼鄉後砬子屯東,至德惠市區東南西王家窩堡北注入飲馬河。流域面積1198平方公里,河長132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河流在九台區卡倫鎮以下流經微波狀台地,河道彎曲,河槽寬30米左右,河底為淤泥,洪水時常漫溢成災。 [1] 
伊通河上游伊通縣城段 伊通河上游伊通縣城段
伊通河長春市郊段 伊通河長春市郊段
伊通河下游農安縣城郊段 伊通河下游農安縣城郊段
伊通河,明代稱一禿河、一統河,清代稱伊敦河。發源於伊通縣吉林哈達嶺山脈青頂子嶺北側,向西北流,經長春市區,在農安縣靠山鎮東注入飲馬河。流域面積8440平方公里,河長342.5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3‰。在長春市淨月區新立城水庫以上為低山丘陵區,生長稀疏的雜木林,有水土流失現象。河谷寬1~2公里,河道彎曲,河底為泥沙夾小卵石。新立城水庫壩址至新凱河口區間為丘陵、台地,河谷寬5~10公里,河道彎曲,河底為細沙和淤泥。新凱河河口以下,地勢廣闊平坦,河道彎曲,多牛軛湖,河槽較深,河底為泥沙。 [1] 
新凱河,又名新開河,是伊通河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積2289平方公里,河長113.7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發源於伊通縣大黑山脈廟嶺北側,在農安縣華家鄉鄭大壕東注入伊通河。 [1] 

飲馬河治理開發

飲馬河干流、支流上共有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及塘壩70餘座。其中以幹流上的石頭口門水庫為最大,這裏建有水電站和灌溉用抽水站各一座,為長春市第二水源。1959年建成石頭口門水庫後,每年供農業用水13300萬立方米,供城市用水4000萬立方米。在供水、灌溉、發電、養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河過去盛產魚類,產量僅次於松花江,優於伊通河。但近些年由於春季水量大減,加上水質污染等原因,已基本失去魚類繁殖條件,只在汛期魚類洄游時沿岸有少量捕獲。該流域也是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適宜灌溉,但受水量限制,發展農田灌溉有一定限度。 [7] 

飲馬河蓄水工程

石頭口門水庫 石頭口門水庫
石頭口門水庫,壩址位於九台區西營城鎮石頭口門屯飲馬河干流上。1958年7月動工,為壩長440米,壩高20米的均質土壩,同年10月合龍,1965年建成。該水庫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供水、養魚。總庫容7.02億立方米,可將百年一遇的洪水2500立方米/秒,削減到700~400立方米/秒,設計灌水田34.5萬畝,水電裝機1600千瓦,年發電能力210萬千瓦時。庫區回水長23公里,最大湖寬4.5公里,低水湖面22平方公里,相應庫容0.42億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66.5平方公里,相應庫容2.1億立方米,最大洪水湖面162平方公里。湖區兩岸的上段為河漫灘低濕地,下段丘陵起伏,植被較好,湖水透明度60~15釐米,酸鹼度6.5~8.3,符合地面水二級標準。1985年灌水田18.3萬畝,為長春市供水6150萬噸。 [2] 
石頭口門水庫位於飲馬河中游,水庫上游流域面積4944平方公里,主要入庫河流有飲馬河、岔路河、雙陽河、波泥河等,上游水庫面積94平方公里,是長春市的主要水源地。 [4] 
新立城水庫 新立城水庫
新立城水庫,位於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中上游,北距長春16公里,是長春市惟一的有效防洪屏障和主要的大型水源基地,也是我省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新立城水庫總庫容5.92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供給長春市工業和生活用水為主,同時結合下游防洪、防澇和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水庫保壩工程以百年一遇洪水設計,設計洪峯流量1880秒立方米。水庫運行以來,發揮了較顯著的防洪興利綜合效益。累計向城市供水38.62億噸,保證長春市超百萬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數百個廠礦企業的生產用水。此外,還提供農田灌溉用水6.14億立方米。防洪方面,共攔截100秒立方米以上洪水89次,400秒立方米以上洪水13次,460秒以上洪水10次,使長春市區及德惠、農安等三個市縣過百萬人口,94.1萬畝耕地及京哈、吉長、長白三條鐵路免遭洪水侵害。新立湖水利風景區是在新立城水庫的基礎上建設的,2002年被國家水利部命名國家水利風景區。風景區已開項目有:滑雪場、雪地摩托、沙灘浴場、跑馬場、觀光遊艇等。 [3] 
淨月潭水庫(風景區) 淨月潭水庫(風景區)
淨月潭水庫,是攔截伊通河支流的小台河水築壩修建的水庫,是偽滿“新京”南嶺淨水廠配套的供水設施,當時,是長春市唯一的地表水源地。是一箇中型淺水輕度富營養化水庫,具有遊覽、游泳、滑雪、養殖等多功能,地處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經濟開發區內。它的水面面積為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m,相應庫容2450×104立方米,死庫容為97×104立方米。 [5] 

飲馬河灌區工程

飲馬河灌區位於吉林省中部九台市境內,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萬公頃,由石頭口門水庫供水,是吉林省及九台市重點水稻產區,受益範圍內共有6個鄉鎮和3個軍營農場。飲馬河灌區始建於1992年4月,是由原飲東灌區管理處、飲西灌區管理所、太平橋電灌站合併組成的大型灌區。現已建成飲東、飲西、太平橋3條引水乾渠,長85公里,支渠94條,長144公里,排水乾溝18條,長53公里 ;支溝40條,長166公里 ;截流溝18條,長41公里 ;回水堤18條,長63公里。灌排渠系骨幹建築物253座。 [6] 

飲馬河名稱變遷

飲馬河,金代稱“伊兒門河”,又寫做“伊爾們河”“移裏閡河”;元代稱“亦迷河”;明代稱“一迷河”“伊迷河”“額勒敏河”,意為“未搭鞍之馬”;清朝稱“伊勒門”,後來稱“驛馬河”,都是漢語譯寫的不同用字。“飲馬”是滿語“伊勒門”之音轉,意為“閻王”,指水深流急,或形容水深而大,兇如閻王。因其河道狹窄,雨季河水經常氾濫成災,故名。
關於河名來歷還有一説。相傳清乾隆皇帝東巡,走馬閲邊,行至下九台西南,坐騎長嘶不馴。乾隆下馬,馬脱繮而去,乾隆追蹤尋找,見馬正飲於一河,安詳温順。乾隆召當地老者詢問河名,老者回答:“此河從南向北流,人們都叫它‘南北河’。”乾隆略加思索説:“這條河就改叫‘飲馬河’吧。”由此傳開,而得河名。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