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什河

鎖定
阿什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魏、晉至唐代稱“安車骨水”,金稱“按出虎水”,明稱“金水河”,清初稱“阿勒楚喀河”,1725年(清雍正三年)改稱“阿什河”。“按出虎”,女真語“金子”之意。“阿勒楚喀”,據新編《阿城縣誌》載,系滿語“嘎拉哈”的“支兒”,引申為“耳”。
發源於黑龍江省尚志市(原尚志縣)境張廣才嶺山脈餘脈帽兒山東北扇面山。流域面積3493平方公里,幹流長為202.8公里,大小支流共79條,總長度1277.9公里。從發源地往西南流,在青龍山處折向西北,同時與各小支流匯合,自東南向西北,流經哈爾濱尚志市、五常市阿城區香坊區道外區,在哈爾濱市區東部流入松花江。較大支流右岸有:二道河子、石頭河、小黑子河、小黃河等;左岸有:黃泥河、柳樹河子等,支流長度在10~50公里之間。
阿什河流域是女真族(滿族的先世)的發祥地。宋政和五年(1115年),生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於阿什河畔上京會寧府(阿城市南白城)建都。金天會八年(1130年),阿什河水氾濫,洪水浸及金都城皇宮。據《阿城縣誌》記載:會寧府人口約15萬,每年以水運進入會寧府的税糧就達20萬石。
阿什河經過古近代河道變遷,河流迂迴曲折,沙灘增多,水深不足1米。新中國成立後,修建多處堤壩,從而引阿什河水灌溉農田。不再有營運船舶航行。 [6] 
中文名
阿什河
別    名
安車骨水、按出虎水、金水河、阿勒楚喀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右岸支流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南部
流經地區
黑龍江省哈爾濱尚志市、五常市、阿城區、香坊區、道外區
發源地
黑龍江省尚志市境張廣才嶺山脈餘脈帽兒山
主要支流
松花江幹流南岸支流
河    長
202.8 km
流域面積
3493 km²
平均流量
21.5 m³/s
落    差
324 m
河    口
哈爾濱城區東側

阿什河幹流情況

阿什河河道走向

幹流情況 幹流情況
阿什河是松花江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有南北兩源。南源稱黃泥河,發源於尚志蜜蜂山(亦有稱源於帽兒山尖石砬子);北源為阿什河,發源於阿城區與賓縣交界處的秋皮頓山。阿什河在帽兒山處的河源高程為海拔440米,河口高程為海拔116米,總落差324米,比降為1/410。阿什河流經尚志市(原尚志縣)、五常市(原五常縣)、阿城區哈爾濱等縣、市,於哈爾濱市東郊注入松花江。 [1]  阿什河的幹流河道實際長度為257公里,直線長度為133公里,彎曲係數1.93。 [1] 
其中,阿什河在尚志市(原尚志縣)境內流長51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6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9秒立方米。 [2] 
在阿城區,流經長度為169公里。上游地勢高差較大,河牀較窄,水流湍急,中游高差中等,河牀略寬,水流緩慢,下游河牀較寬,河流彎曲,水流緩慢。阿什河自東北向西南流,至西泉眼,又轉向西北,經縣城注入松花江。共流經山河、平山、小嶺、交界、雙豐、亞溝、阿什河、阿城鎮、舍利、新鄉等10個鄉鎮。阿什河中游河段為阿城、尚志、五常三縣的界河。阿什河屬老年期河流,航運不利。 [3] 
在五常市(原五常縣)縣境內流長42公里,經阿城區流入松花江,流域面積305平方公里。 [4] 
阿什河發源地帽兒山 阿什河發源地帽兒山
尚志市帽兒山鎮一段 尚志市帽兒山鎮一段
阿什河上游西泉眼水庫下游一段 阿什河上游西泉眼水庫下游一段
阿什區段 阿什區段
香坊區成高子鎮段 香坊區成高子鎮段
道外區團結鎮 一段 道外區團結鎮 一段
河口段 河口段
河口段 河口段

阿什河河道特徵

阿什河上游流經低山丘陵區,河谷狹窄,一般寬度小於1公里。河牀組成物質主要為鵝卵石,平均坡降在1/500左右。中游坡度減小,兩岸灘地寬廣,河牀組成物質由沙逐漸變為細沙。下游河道進入平原地區,在莫力街附近河道異常彎曲,河牀組成物質多為淤泥質,比降為1/2000。 [1]  [8] 

阿什河水文特徵

阿什河屬於山溪性河流,徑流補給以大氣降雨為主,以融雪水和地下水補給為輔。全流域年總降水量為21.57億立方米,其中境內為15.28億立方米。年內以6~9月降雨最多,約佔全年降水總量的70~80%。 [1]  [8] 
阿什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5.9994億立方米,在哈爾濱境內為4.075億立方米。6月份多年平均流量為12.9立方米/秒,7月份為30.2立方米/秒,8月份為30.4立方米/秒。6~9月多年平均流量為21.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深98.0毫米(1954~1979年),帽兒山一帶徑流深可達200毫米以上,而河口處僅50毫米。 [1]  [8] 
夏秋之際,阿什河流量大增,如遇大面積暴雨或集中降雨容易形成洪水。阿什河平槽泄量較小,泄洪能力只相當於兩年一遇的洪水;在阿城鎮附近泄量為150~200立方米/秒,河口處只能宣泄300立方米/秒;洪水季節主要靠灘地行洪。因為阿什河上游坡陡流急,洪水來勢兇猛,暴漲暴落,加之下游河道位於平原地區,河道彎曲率大,致使下游洪水災害時有發生。阿什河歷史上有記錄以來發生過7次較大洪水(1897、1932、1955、1956、1957、1959、1960年),1932年洪峯流量為1080立方米/秒,1960年的洪峯流量為1520立方米/秒。1960年的洪水期間淹沒土地16萬畝(幹流兩岸為11.91萬畝),沖毀哈同公路橋一座,阿城糖廠、亞麻廠受淹,造成嚴重損失。 [1]  [8] 
阿什河春季融雪水徑流很小,一般不能形成洪水。在夏秋之際由降水引起的洪水多發生在七八月份,最遲至9月份。洪峯多為單峯型,峯高量大,持續時間短,一般歷時3~4天,俗稱“牤牛水”。洪水主要形成源地為馬鞍山以上河段和支流海溝河,如果降雨歷時較短則兩峯不易相遇。 [1]  [8] 
阿什河年內水位變化較大,徑流的季節變化明顯,1~3月份幾乎乾涸,夏秋季節則水位很高,水位差可達4~5米。徑流的年際變化明顯,阿城站最大年徑流量為11.90億立方米(1960年),最小徑流量為1.09億立方米(1967年),豐枯比為10.86。1985年的最大洪峯流量(824.00立方米/秒)是1979年最小洪峯流量(30.70立方米/秒)的26.8倍。年徑流深變差係數(C1值)山區為6.5,平原為0.9。其河槽平槽泄量較小,洪水季節河口處泄洪量僅為300立方米/秒,主要靠灘地行洪,致使洪澇災害時有發生。 [1]  [8] 
阿什河於每年11月中旬左右開始結冰,翌年4月左右解凍,冰期長達5個月之久。哈爾濱市內的阿什河河段全長64公里,流域面積為2505平方公里。河口處經常受松花江水頂託,回水距離可達4公里。
由於阿什河流域工廠企業較多,每年有大量工業廢水不經處理而排入河道,廢水中大量的鹼、酚、汞等化學物質使水質污染,下游的水生動物因此基本絕跡。 [1]  [8] 

阿什河主要支流

阿什河的主要支流右岸有阿城河、石頭河、玉泉河、海溝河、小黃河、東風溝等,左岸有黃泥河、柳樹河、樊家溝、懷家溝、廟台溝、信義溝等。支流中以阿城河和海溝河為最長。 [1] 
信義溝,發源於哈爾濱市香坊區幸福鄉葦子溝,經動力區黎明鄉、香坊區幸福鄉注入阿什河,全長18公里,直線長度為14公里,河道彎曲係數為1.29,流域面積93平方公里。徑流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河流流經區域內有各類工廠30多個,特別是哈爾濱化工區分佈在信義溝的北段沿岸,僅此段就有8處污水排放口,信義溝已成為一條工廠排放廢水的通道。沿岸每日向信義溝排放的廢污水總量可達88000立方米,其中工業廢水佔96%。 [1] 
庫扎河(運糧河、五家子河),據史料記載,遼天慶四年(金建國前一年,1114年),金上京會寧府(今阿城)與五國城(今依蘭)間通過鬆花江與阿什河,以船舶運送糧食。為使糧船直接停泊京城,於是穿過京都(阿城市白城)開鑿了一條人工運河,此即今之庫扎河,又名運糧河。庫扎河是哈爾濱地區最早的人工運河。 [1] 
庫扎河源於阿城市境內五貨郎屯,流經哈爾濱市與雙城市交界處、新農鄉、閻家崗等地,於新江村西下坎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96.5公里,流域面積為4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來水量21883萬立方米,年徑流深41~70毫米,主槽坡降為1/950。 [1] 
庫扎河流程沿途匯入泉水較多,但其主要補給仍然是大氣降水,夏秋之際水量豐富,春、冬兩季水量較小。流域上游有興隆、友誼和八一水庫,下游有立功水庫。庫扎河發源地區坡陡流急,八一水庫以上河段無雨時乾涸,立功水庫庫區範圍內側河槽常年有水。冬季水深可達0.8~2米,寬3~4米,水面結冰,流量為0.05~0.06立方米/秒左右。水質污染較輕。 [1] 
小黃河,是阿什河的一條支流,由蜚克圖、閻家窩堡及關門嘴子3條小水流匯合而成。河源高程海拔210米,落差84米,比降約為1/310。小黃河主要流經阿城市和太平區的邊界,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直線長度10公里,彎曲係數1.15。小黃河徑流主要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山洪水,雨季和枯水季節流量變化幅度很大,河寬可由枯水時的2米到汛期時的數千米。河道行洪斷面寬為3~4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087萬立方米。每年六七八月降雨集中,河中水量猛增,遇有暴雨往往成災。1945年小黃河曾發生一次大洪水(牤牛水),水頭高兩米以上,流速為14米/秒。洪水給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當地有民諺:“小黃河開花,顆粒不上家。”1958年在小黃河中下游建起一座水庫,曾對調洪起了一定作用,但後因年久失修而報廢。 [1] 
廟台溝,為阿什河左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阿城市新華鄉,流經哈爾濱市的香坊區,在城高子附近與城高子灌區的送水乾渠交叉處注入阿什河,全長25公里,直線長21公里,彎曲係數1.19。河源高程海拔190米,落差為64米,比降較大,為1/328。流域面積為84平方公里,其中平地面積為53.9平方公里,丘陵面積為30.2平方公里。年徑流深為66~90毫米,多年平均來水量為788萬立方米。 [1] 
海溝河,發源於阿城區大頂子山山麓,自東南向西北流,經大嶺、紅星、料甸等鄉流入阿什河。全長68公里,流域面積約480平方公里。 [3] 
大石河,發源於阿城區小嶺鎮新興屯後七里半。自東北向西南流,縱貫小嶺鎮中部,於小嶺鎮西川附近流入阿什河,全長26公里,流域面積122平方公里。 [3] 

阿什河治理開發

西泉眼水庫 西泉眼水庫
西泉眼水庫 西泉眼水庫
西泉眼水庫,於1989年籌建,同年,水利部批覆《西泉眼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91年,國家計委下發《關於哈爾濱市西泉眼水庫工程設計任務書的批覆》,水利部批覆《哈爾濱市西泉眼水庫工程初步設計》。1992年,國家計委批准開工建設。該水庫位於尚志、五常、阿城三市交界處的松花江右岸一級支流阿什河上,距哈爾濱市93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養魚、城市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水庫設計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標準為1000年一遇,總庫容4.78億立方米,興利庫容2.89億立方米,死庫容0.44億立方米,年淨調節水量1.91億立方米。1996年,水庫主體工程基本竣工。大壩為粘土心牆土石壩,壩長400.56米、最大壩高29.10米、壩頂寬8米。電站廠房佈置在右岸,為壩後引水式,安裝3台水輪發電機,總裝機容量2200千瓦,年發電548萬千瓦時。同年,水庫正式下閘蓄水。2000年,通過鬆遼委竣工驗收。 [9] 
小黃河水庫,位於阿什河支流小黃河的中下游,在向陽鄉趙家油坊東1公里處。水庫周圍有新鄉(阿城)和向陽(香坊)兩鄉村屯14個,農田1200公頃。庫區範圍內有新鄉後溝屯及耕地20公頃。小黃河水庫是一座蓄水2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水庫大壩上游向積雨面積為120平方公里,最大壩高1.5~5米,壩長950米。最大庫容為40萬立方米。無溢洪道,只設有一座單孔混凝土閘門,高1.2米,寬1米,是一座不完整的水庫。因其泄洪能力很低,庫區附近曾於1963年遭到洪水危害,阿城市後溝屯一部分土地和房屋被淹。此後水庫大壩又加修了溢洪道,該溢洪道寬30米,過水深度為70釐米。1962年汛期時用了63天的時間方將水庫泄空。由於該水庫修建時未進行勘測設計,以後又無資金續建,實際上已成為廢庫。 [1] 
友誼水庫,位於距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旗鄉正紅三屯兩公里的庫扎河(運糧河)上游,南岸為雙城市境。水庫始建於1958年,此前在1956年12月已築起5米高的土壩,且北端留有70米寬的溢流口。水庫原設計最大壩高為12.6米,最大庫容為1530立方米。大壩全長80米,其中河牀部分寬22米。壩址高程海拔158.0米,迎水壩坡為1:4,背水壩坡1:2.5,有一部分護坡工程。水庫壩址上游集雨面積為160平方公里。洪峯流量二十年一遇為150立方米/秒,一百年校核為340立方米/秒。年平均來水量為1545萬立方米,洪水總量一百年一遇為1180立方米。該水庫的興建主要是為灌溉抽水站提供充足的水源,但由於大壩始終未合攏,水庫工程一直未竣工,致使水庫內無蓄水,其右岸的紅旗友誼抽水站也因之廢棄。 [1] 
阿什河灌區,在阿城區境內,偽康德6年始建楊木林子攔河壩。1960年攔河壩被沖垮,當年建阿什河抽水站,乾渠一條長達10公里。開發之初灌水田1500畝,灌田歷史最高年份1959年達5500畝。主要建築構造物有倒虹吸水閘涵等11處,溢洪閘1處,橋14座,排洪閘2處。 [5] 

阿什河航道航運

阿什河是流經阿城區的主要河流,是松花江右岸支流之一。發源於尚志市(原尚志縣)境張廣才嶺山脈餘脈帽兒山東北扇面山。流域面積3493平方公里,幹流長為202.8公里,大小支流共79條,總長度1277.9公里。從發源地往西南流,在青龍山處折向西北,同時與各小支流匯合,在哈爾濱市區東部流入松花江。河流跨尚志、五常、阿城、哈爾濱三縣一市。 [7] 
河流邊緣的山嶺,在上中游較高,一般在300—700米之間,下游地區為丘陵地帶。河牀在平山以上至河源多為碎卵石,由平山至馬鞍山逐漸變為沙質河牀,再往下游變為細沙和泥土。河牀平均比降為1/1100。其中較大支流右岸有:二道河子、石頭河、小黑子河、小黃河等;左岸有:黃泥河、柳樹河子等,支流長度在10—50公里之間。
阿什河流域是女真族(滿族的先世)的發祥地。宋政和五年(1115年),生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於阿什河畔上京會寧府(阿城市南白城)建都。金天會八年(1130年),阿什河水氾濫,洪水浸及金都城皇宮。據《阿城縣誌》記載:會寧府人口約15萬,每年以水運進入會寧府的税糧就達20萬石。 [7] 
阿什河經過古近代河道變遷,河流迂迴曲折,沙灘增多,水深不足1米。新中國成立後,修建多處堤壩,從而引阿什河水灌溉農田。1990年代以後阿什河沒有營運船舶航行,只有部分區間有農民舢板船短途運農作物、渡河或捕魚。 [6] 
在金滅遼的征戰中不僅發揮了鐵騎優勢,同時也充分利用了水上兵戰。宋政和五年(1115年),生女真部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並在上京會寧府(阿城市南白城)建都。金天會八年(1130年),阿什河水氾濫,洪水浸及金都城。金太宗集民夫數萬“移河改道”,既解決了水患,又溝通了同松花江、黑龍江的漕運。當時漕運航線由阿什河可直達松花江上游扶余;下游可達故遼五國頭城——越裏吉(依蘭)及五國最後一個城——伯力(蘇哈巴羅夫斯克)。 [7] 

阿什河流域概況

阿什河流域平均寬度為30公里,完整係數為0.25,延長係數為3.4,流域面積右岸大於左岸,不對稱係數為0.303,流域總面積為3493平方公里。上游地區海拔高度為300~700米,流域內山地面積為1856平方公里,佔流域總面積的51.8%。山地上分佈有大片次生林,森林面積為1113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為35%。中下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丘陵面積為539.2平方公里,佔流域總面積的15%;平原面積為1185.8平方公里,佔流域總面積的33.2%。 [1] 
阿什河流域是金朝的發祥地,金朝前期都城上京城建於阿什河左岸今白城村。並於白城西開鑿運糧河(俗稱“金兀朮運糧河”)西通松花江,長96.5公里,為金代都城漕運河道。清代建有阿勒楚喀城。其流域多古蹟,有松峯山道教遺址、金代上京會寧府遺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金齊國王完顏晏墓、亞溝石刻等,均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1] 

阿什河洪澇災害

截至2023年8月7日8時,阿什河河流超過警戒水位0.08~2.54米(拉林河蔡家溝站)。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