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杭州春望

鎖定
《杭州春望》是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倒插,本由江堤上城東高樓,卻由高樓臨眺起,反及江堤,起筆於夭矯中見靈動。後三聯均為臨眺所見,而變化開合,於條理中見流蕩。二聯自然景物,三聯風土人情。其中三句雄,四句妍,五句麗,六句淡。設色變化,繪形繪聲。末聯仍從景上收,而目光已漸次由城東遠向西南。平湖綠堤,宛若西子,美景在於可狀難狀間,故雖收而有遠意。 [4] 
作品名稱
杭州春望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杭州春望作品原文

杭州春望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7] 

杭州春望註釋譯文

杭州春望詞句註釋

①望海樓:又名東樓,在杭州府治內。作者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 [3] 
②護江堤:指白沙堤,後人為紀念白居易,稱為白堤 [3] 
③伍員(yún)廟:伍員廟,即伍子胥祠,在杭州吳山(又名胥山)山上。 [4]  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他的父兄都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入吳國,協助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又協助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後來夫差聽信讒言,殺害了伍員。人們同情忠臣的不幸遭遇,立祠堂紀念他。民間傳説,因為他怨恨吳王,死後驅水為潮,故錢塘江潮又被稱為“子胥濤”。 [3] 
④蘇小:即蘇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其墓在西湖西泠橋畔。 [3] 
⑤紅袖:代指織綾女子。 [3] 
⑥柿蒂:一種有名的彩綾。 [3]  作者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5] 
⑦青旗:掛在酒店門首的酒帘子。 [6] 
⑧沽酒:買酒。 [6] 
⑨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 [3] 
⑩湖寺西南路:指從斷橋沿白沙堤通往孤山的路。湖寺,即孤山寺。自注:“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 [6] 
⑪裙腰:比喻狹長的小路。 [1] 

杭州春望白話譯文

望海樓沐浴着明麗的朝霞,晴日下護江堤閃爍着白沙。
海濤聲聲深夜傳入伍員廟,楊柳青青春意藏在蘇小家。
巧手織出柿蒂花紋的綾布,買來佳釀趁着早春的梨花。
誰築起西南通向湖寺的路,綠草一帶似美人裙腰橫斜。 [7] 

杭州春望創作背景

這首詩為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或長慶四年(824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作,描繪了杭州的風景名勝。 [3] 

杭州春望作品鑑賞

杭州春望文學賞析

此詩對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寫,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後兩句為一景。七處景色都靠“望”字把它們聯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2] 
首句寫登樓遠望海天瑰麗的景色,有籠住全篇之勢。次句護江堤指杭州東南錢塘江岸築以防備海潮的長堤。清晨登望海樓,極目遠眺,旭日東昇,霞光萬道,錢塘江水,奔流入海,護江長堤,閃着銀光。此聯把城外東南的景色,寫得極其雄偉壯麗。 [2] 
次聯詩人把目光轉到城內。此詩通首所寫均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詞,是説看見眼前的錢塘江和伍員廟,想到夜裏萬籟俱寂之時,濤聲傳入廟中,特別清晰。“蘇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樓楚館。這句正寫題面的“春”字,點明季節,並以歌樓舞榭,寫出杭州的繁華景象。應當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門前屋後之柳,而是極目遠望到的院中之柳。兩句均引用典故寫景,不但展現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聯想到伍員的壯烈,昔日杭州的繁華,上句氣象雄渾,下句旖旎動人,富有詩情畫意。 [2] 
上兩聯主要是寫自然景色,下一聯則把重點移在風物人情上。此聯一句寫遊人沽飲,一句寫婦女織綾。梨花飄舞,酒旗相招;紅袖翻飛,綾紋綺麗。詩意之濃,色彩之美,讀之令人心醉。 [2] 
末聯又把目光移到遠處,寫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結足春意。“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不僅寫出了春日白堤煙柳葱蒨,露草芊綿的迷人景色,而且把從遠處俯瞰西湖的景象寫得非常逼真生動,同時,寫裙腰,自然使人聯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飄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聯想到嫵媚秀麗的西湖,猶如美麗少女的化身。 [2] 
這首詩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徵的景物,熔鑄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筆,畫出一幅《杭州春望圖》。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的翠綠為主色,又以梨花、紅裙、彩綾、酒旗加以點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間,把杭州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着濃郁的春意。詩在寫法上,由城外之東南,寫到城內,然後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時,又將寫景同詠古,攝自然之景同記風物人情結合起來,使景物更加豐富多彩,富有詩味,洋溢着詩人抑制不住的讚美之情。 [2] 

杭州春望名家點評

元·方回瀛奎律髓匯評》:馮班:春望結。紀昀:“濤聲夜入”、“紅袖織綾”,雖俱是杭州事,然皆非春望之景,此亦口頌而不覺其非者。六句自然,五句終是湊泊。無名氏(甲):樂天詩自得春氣,然根源故不及柳州之深。 [8] 
明·楊慎升庵詩話》:“無端春色上蘇台,鬱郁芊芊草不開。無風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拂過來。”此初唐人詩也。白樂天詩“草綠裙腰一道斜”,祖其意也。 [8]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韻度自非老嫗能省,世人莫浪雲“元輕白俗”。 [8]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濤聲夜入,何等悲壯!柳色春藏,何等嫵媚!有此嫵媚,不可無此悲壯;有此悲壯,不可無此嫵媚。若一味悲壯,或一味嫵媚,吾不欲觀之矣。 [8] 
清·屈復唐詩成法》:八句皆寫春望,不用承接照應、一直排去,此一法也。“夜”字不妥,易“曉”字方與首句相應(“濤聲夜入”句下)。寫時間不浮,況又雅甚。末亦常語,意成故事。 [8] 
清·史承豫《唐賢小三昧集》:竟體綿麗。 [8] 
清·愛新覺羅·弘曆敕編《唐宋詩醇》:“入”字、“藏”字,極寫望中之景。落句結足春意。 [8]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唐白傅“草綠裙腰一道斜”,纖巧而俗。 [8] 
清·梅成棟《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具有遠致,自然冶麗,自爾不俗。 [8] 

杭州春望作者簡介

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宗康;薛佩生.經典古詩五百首 上.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9.07:第140頁
  • 2.    俞平伯著.唐詩鑑賞辭典 新1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8:第927、988-990頁
  • 3.    馬瑋.白居易詩歌賞析.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7.06:第250-251頁
  • 4.    馬茂元選注.唐詩選 典藏版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06:第602-603頁
  • 5.    繆鉞,張志烈主編.唐詩精華:巴蜀書社,1995.06:第671頁
  • 6.    陳增傑編著.唐人律詩箋註集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04:第710-712頁
  • 7.    張國舉著.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02:第537頁
  • 8.    陳伯海編.唐詩匯評 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第21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