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範文

鎖定
李範文,1932年11月出生,漢族,陝西省西鄉縣人,中國當代著名西夏學專家、語言文字學家。 [4] 
李範文1952年至1956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文系安多藏語專業,1956年至1959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民族學專業,獲碩士研究生學位。 [4]  曾任寧夏社科院歷史所所長、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等職。現為寧夏社科院研究員、博導、名譽院長,兼任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校教授、博導,培養日、韓、中三國碩士、博士、副教授、教授共11名。 [5]  2013年法蘭西公學院授予李範文國際東方學“儒蓮獎”,這是全世界社科研究的最高榮譽。 [6] 
西夏歷史文化方面,李範文發表《試論西夏党項族的來源與變遷》《西夏國名辨》《關於明代西夏文經卷的年代和石幢的名稱問題》等研究論文。文物考古方面,長期致力於西夏王陵的發掘工作,對陵區出土的殘碑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譯釋,還研究了西夏存世官印。西夏語言文字方面,對西夏文文獻《同音》《番漢合時掌中珠》《同義》《五音切韻》等都有專精的研究,花費30年精力編纂而成的《夏漢字典》,是西夏學界第一部收字齊全、來源清晰的夏漢對照字典,是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的最重要的參考工具書。 [4] 
中文名
李範文
別    名
卜平(筆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2年11月
畢業院校
中央民族大學
主要成就
西夏學專家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主要成就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法國法蘭西學院儒蓮獎
出生地
陝西省西鄉縣
代表作品
《夏漢字典》
《同音研究》
《宋代西北方言》
《西夏通史》
職    稱
教授、研究員

李範文人物經歷

李範文教育經歷

民國二十二年(1932年)11月,李範文出生於陝西省西鄉縣 [1]  祖上曾是經營藥鋪生意的,父親是農村的教書先生。先後在西鄉縣馬家灣茅庵、堰口讀小學,後入西鄉縣初級中學和陝西省私立樂育中學。
1949年12月,李範文參加工作,是縣上第一個參加工作的青年,又於195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2年,李範文考入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文系安多藏語專業,擔任班長、院學生會主席、北京市青聯委員等職務。曾被錯劃為“右派”。
1956年7月,李範文於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藏語專業畢業, [5] 
1959年9月,李範文在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民族學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

李範文西北工作

李範文 李範文
1960年6月,為了研究西夏史,李範文毅然志願來到使他人望而生畏的大西北——西夏故地寧夏銀川。到寧夏後的境況與他心裏所向往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這裏根本沒有西夏研究單位,連資料都十分缺乏。他先被分配到寧夏師範學院(現寧夏大學)政史系工作, [16]  曾在《寧夏日報》上發表《郭守敬與寧夏水利》一文,又編輯了《中國歷史問題研究論文集》,以政史系的名義出版,這也是寧夏大學出版的第一本書。後來又被調去研究回族史。“文革”初期,他被髮配到貧困的西海固山區,接受勞動改造。 [16] 
1970年,李範文從固原山區被調回銀川到寧夏博物館工作。從此,才真正開始了李範文夢寐以求的西夏文研究工作。
1972年,西夏王陵的考古工作正式開始了,李範文又因1957年的“問題”不能直接參與西夏文字的研究工作,而是被安排做後勤工作。他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去關注那些殘磚碎瓦的發掘。 [16] 
1977年,考古人員被調回後,又僅留他一人在王陵做看守工作。就這樣,在那種極為艱苦的環境中一待就是7年,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李範文完成了《夏漢字典》初稿,並寫出了《西夏陵墓出土殘碑萃編》,是關於西夏王陵殘碑研究中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專著。
1978年,當他準備將《夏漢字典》出版時,又發現西夏字的注音存在很大問題,一字多音。轉而又開始了對西夏語音的探索,先後到甘肅、四川藏區調查西夏移民,記錄語料,又開始了對西夏文字書《同音》和《番漢合時掌中珠》的研究。

李範文畢力治學

1980年,為了解決字典的音韻問題,李範文跋山涉水,赴四川,甘肅,調查西夏遺民後代,考察木雅語,道孚語。他記下了4000多個單詞,搜索了200多個例句,千方百計的搜尋“西夏語”衍變的蛛絲馬跡。1982年,日本學者橋本萬太郎到蘭州大學訪問時,與被邀赴蘭大的李範文交流了雙方研究進展,從此打開與國外同行的聯繫。 [16] 
1986年,李範文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蘇聯考察,同年赴匈牙利參加國際喬馬藏學會,發表了《中國西夏學的回顧和展望》。 [16]  同年,李範文的《同音研究》出版,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備受好評,曾榮獲1987年北方十五省優秀圖書一等獎,並作為李先念主席訪問土耳其時帶去的國禮。《宋代西北方言——<番漢合時掌中珠>對音研究》也於1987年完稿,1994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俄方派代表來寧夏洽談《俄藏黑水城出土文獻》出版問題,李範文將自己3個月的工資借給對方。對方與寧夏人民出版社簽訂協議書,共同整理陸續出版《俄藏黑水城出土文獻》。 [15] 
1996年應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之邀,李範文攜夫人前往講學並進行學術交流,培養日韓中三國碩士,博士,副教授,教授共11名,並與中島幹起合著《電腦處理西夏文(雜字)研究》一書;同年應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邀前往講學,在台灣清華大學、文化大學、中興大學以及國立歷史博物館講授西夏曆史和語言文字。 [16] 
1997年10月,耗費了李範文整整25年的《夏漢字典》終於出版, [17]  這是世界上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體例完備的西夏文字字典。 [11]  《夏漢字典》第一版發行後不久便銷售告罄,後又經賈常業的增訂,《夏漢字典》第二版於2008年問世,總字數達150餘萬字。《夏漢字典》也於2002年11月榮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
1999年12月,李範文應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邀請赴日講學,發表了《20世紀西夏學的回顧與展望》;2000年11月再次應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邀請,參加西夏文輸入電腦鑑定會。 [17] 
2002年初,北方民族大學啓動整理英藏黑水城文獻科研項目,李範文他作為顧問指導文獻整理。經努力,4000多件西夏文獻完成了初步整理,合計為7300個敍錄編號,成為22本圖書形式的巨冊。方便西夏學學者查閲、研究。同年,李範文聯合北京、陝西、甘肅的西夏學專家共同完成《西夏通史》的編著。 [15] 

李範文晚耕不輟

李範文 李範文 [10]
2012年10月11日,西夏學學術研討會暨李範文治史60週年誌慶活動在銀川市沙湖賓館舉行,來自北京、河北、四川、甘肅、陝西、寧夏等地6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塞上共襄盛會並向李範文祝嘏。適逢李範文八十大壽,《李範文西夏學論文集》也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論文集共收錄了李範文的近百篇論文,97萬餘言,內容涉及西夏語言、文字、歷史、文化、考古等諸多研究領域。全面反映了李範文治學60餘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其中,李範文對西夏移民的五次調查紀實將田野調查與歷史研究緊密結合,內容豐富、資料詳實、圖文並茂,其中的很多資料和圖片均為首次公佈。
2013年末,李範文榮獲國際漢學最高榮譽——法國法蘭西學院東方學“儒蓮獎”。 [6]  法蘭西學院成立於1795年,是法國重要的學術機構。“儒蓮獎”是為紀念法國著名漢學家儒蓮先生而特設的國際學術大獎,在國際漢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儒蓮獎”始於1875年,由法蘭西學院每年在世界漢學範圍內評選一至兩位成就突出的學術大師,隆重授獎。這是國際公認的漢學界最高榮譽與獎項,有國際漢學界的“諾貝爾獎”之稱。迄今為止,共有137位學者獲此國際學術大獎,在李範文獲獎之前只有語言學家王靜如、哲學家馮友蘭、國學大師饒宗頤、敦煌學家潘重規、史學家廖伯源、北大史學教授楊保筠等少數幾位中國人獲此殊榮。對於西夏研究領域來説,只有西夏學開拓者王靜如曾於1936年獲此殊榮。

李範文主要影響

李範文西夏文史

李範文與季羨林 李範文與季羨林
李範文經過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於1976年完成《夏漢字典》初稿,又經過20餘年鍥而不捨地不斷考證、修改和完善,經過層層嚴格測評驗收,直到1997年10月,付出整整26年智慧和心血的《夏漢字典》才得以正式出版。《夏漢字典》共150萬字,全書不僅從字形、字音、字義和語法等方面對6000個西夏文字進行全方位註釋,還用漢英兩種文字釋義,是目前世界上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體例完備的夏漢字典,被學術界譽為打開西夏文獻寶庫的金鑰匙。 [6] 
在編輯《夏漢字典》過程中,單是為了解決字典的注音問題,李範文根據歷代典籍記載的點滴線索,仔細分析判斷出西夏遺民流失的去向,孤身一人遠赴川西北高原和甘肅河西走廊,冒着漫天黃沙尋找遺民後代,深入川西北阿壩、丹巴、道孚、木雅一帶蒐集到8000多個有用的單詞,探明瞭西夏文及語音的形成過程,寫出了70餘萬字的《同音研究》和50餘萬字的《宋代西北方音》。 [6] 
李範文鍥而不捨地鑽研西夏文史,撰寫了《西夏陵墓出土殘碑粹編》《西夏研究論集》等著作。為了解決《夏漢字典》的注音問題,他又研究了西夏的韻書《同音》、詞書《番漢合時掌中珠》,寫出了70餘萬字的《同音研究》、50餘萬字的《宋代西北方音》。同時,他還主編了《西夏語比較研究》《西夏通史》。此外,李範文也在為英藏黑水城文獻的出版而努力,4000多件西夏文獻完成初步整理,合計為7300個敍錄編號,成為22本圖書形式的巨冊,方便西夏學學者查閲、研究。 [7] 

李範文學術交流

李範文主持完成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與台灣中央研究院龔煌城教授共同完成國際合作課題《俄藏黑水城文獻研究》。1981年主持召開了首屆中國西夏學術討論會,1995年主持召開了首屆西夏國際學術討論會。先後出訪俄羅斯、法國、日本等多國進行了廣泛的講學和學術交流活動。 [9] 

李範文歷史教育

李範文在嚴謹治學的同時,積極策劃和組織寧夏西夏學重點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使其成為宣傳寧夏的重要渠道與窗口。 [9]  在李範文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目光投向西夏學。為了培養西夏學高級教學和研究人才,李範文四處奔波,不但在寧夏建立了西夏學基地,還先後與陝西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建立了共同培養西夏學博士生的協議。 [7] 

李範文獲得榮譽

年份
獎項/稱號
獲獎作品
1984年
“寧夏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
1986年
“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
1993年
國務院特殊津貼
-
2002年
“第三屆吳玉章人文社科優秀獎”
2006年
四部委聯合授予“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
2007年
“寧夏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殊貢獻獎”
-
2007年
“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2008年
“100位為寧夏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
2012年
“2011年度感動寧夏人物”榮譽稱號
-
2013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塞上英才”榮譽稱號 [2] 
-
2013年
法國法蘭西學院國際漢學最高榮譽“儒蓮獎
-

李範文人物評價

  • 杜建錄:隨着西夏陵的考古發掘,研究隊伍不斷壯大,除史金波、李範文、白濱、陳炳應、周偉洲等中年專家外,吳峯雲、聶鴻音等一批青年學者也迅速成長起來,他們整理文物,考釋文獻,研究語言,調查遺民,探討歷史,西夏學從早期的黑水城文獻整理與西夏文字釋讀,拓展成對党項民族及西夏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宗教、考古、文獻、文物、語言文字、文化藝術、社會風俗等全方位研究,完整意義上的西夏學已經形成。 [12] 
  • 牛達生:摭拾眾家之印,進行科學考釋,糾正前人之誤,其成果是顯著的……使這些原來人們不太清楚的東西,成了研究西夏曆史的重要物證,從而大大提高了這些官印的實用價值。 [14] 
  • 蔡國英:(李範文)這種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學術精神,是最令人稱道、最令人敬佩的,也是當今社會最缺乏、最值得發揚的! [8] 
  • 龔煌城:①李範文教授是當代中國西夏學領域公認的泰斗! [13]  ②李範文先生的研究素以大規模而有系統見稱。 [14] 
  • 孫廣文:正是在李範文先生等前輩學者的啓發下,許多有志之士走上了西夏學研究道路並取得了累累碩果,使西夏學從“絕學”走向“顯學”,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夏漢字典》作為李範文先生的代表作,是其在西夏學研究領域所作貢獻的最好證明。 [14] 

李範文主要作品

李範文著作

《同義研究》
《西夏陵墓出土殘碑萃編》
《宋代西北方言——<番漢合時掌中珠>對音研究》
《西夏研究論集》
《五音切韻與文海寶韻比較研究》
《西夏官印匯考》(合著)
西夏簡史》(合著)
《電腦處理西夏文雜字研究》(合著)

李範文主編

《國外中國學研究譯叢》1-2輯
《西北迴民起義研究資料彙編》
《西夏語比較研究》
大型叢書《西夏研究》1-8輯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獻》
《西夏學大辭典》(在編)

李範文主要論文

1、西夏史研究與文獻整理 [3] 
2、西夏辭書《同音研究》提要
3、西夏文《同音》與《同義》比較研究
4、西夏文《同義》辭書初探
5、《文海寶韻》再研究
6、西夏語與宋代漢語西北方音的關係
7、西夏文對研究古漢語的重要意義
8、關於西夏語鼻韻尾的問題
10、漢語對西夏語的影晌
11、西夏語中的漢語藉詞補遺
12、西夏文字數考辯
13、《番漢合時掌中珠》復字注音考釋之一
14、《番漢合時掌中珠》復字注音考釋之一
15、《切音五韻》新字考釋
18、西夏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19、試論漢族政治經濟文化對党項西夏
23、試論西夏與遼金的關係
27、“邦泥定國兀卒”考釋
28、西夏官附封號表考釋
29、西夏的印刷術
31、西夏陵墓出土殘碑考釋
32、西夏陵出土琉璃建築材料考釋
33、嘉戒與道孚族源考
34、折氏族源考
35、西夏姓氏新錄
36、藏傳佛教對西夏的影響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