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相卨

鎖定
李相卨(xiè)朝鮮語:이상설,1871年——1917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韓國獨立運動家。舜五溥齋,本貫慶州李氏。早年出仕朝廷,官至議政府參贊。《乙巳條約》簽訂後辭官投入獨立運動,在中國吉林龍井創辦“瑞甸書塾”,啓蒙當地朝鮮族子弟,又是1907年海牙密使事件的主角,向國際社會呼籲韓國的獨立。後輾轉美國、俄國、中國,一直為韓國獨立運動而不懈奮鬥。1917年病逝於俄國,1962年追敍建國勳章。
本    名
李相卨
別    名
字舜五,號溥齋
出生地
朝鮮忠清道鎮川
出生日期
1871年1月27日
逝世日期
1917年3月2日
主要作品
《日人要求全國荒蕪地開拓權不可疏》
主要作品
《控告詞》
《皇室非滅國之利器》等
主要成就
導入近代數學
創辦“瑞甸書塾”
投身韓國獨立運動
外文名
이상설
國    籍
韓國

李相卨早年生涯

1871年1月27日(舊曆同治九年庚午十二月初七日),李相卨出生於朝鮮忠清道鎮川郡德山面。他的生父為李行雨,母為達城徐氏,7歲時過繼給曾任同副承旨的李龍雨為養子。李相卨自幼聰穎,博覽羣書,1894年參加科舉考試,獲式年文科丙科及第,1895年除授度支部財務官、秘書監秘書郎,1896年任成均館教授、成均館長、度支部財務官,1900年任秘書院卿,1903年任宮內府特進官。當時他與李範世、呂圭亨、李始榮、李會榮等鑽研新學,又與美國傳教士訖法(胡默·赫伯特,Homer B. Hulbert)結為親交,學習了英語法語等語言,並自學數學物理化學法律等學科。1900年,李相卨還將日本上野清《近世算術》一書編譯為《算術新書》,成為韓國近代數學教育的先驅。時人評李相卨“博於漢學,兼通西文,才望冠一時”。 [1] 

李相卨上疏運動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要求大韓帝國政府將朝鮮半島的荒地開墾權轉移給日本人,引起了韓國人民的廣泛反對。此時出任1904年成立的保安會的後身大韓協同會會長的李相卨,上了一道《日人要求全國荒蕪地開拓權不可疏》 [2]  ,最後日本的要求沒有得逞,李相卨也因此得到高宗皇帝李熙的嘉獎,此後漸獲重用,歷任外部交涉局長、學部協辦、法部協辦,參與官制和法律的制定,1905年11月2日升任議政府參贊從二品)。1905年11月17日,日本逼迫大韓帝國簽訂《乙巳條約》,剝奪了韓國外交權,使韓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李相卨聽説後“憤胸割裂,熱心沸焦” [3]  ,於是與閔泳煥趙秉世沈相薰等眾元老大臣伏闕抗疏,他作為疏首在上疏中寫道:“夫該約準亦亡,不準亦亡也,如等亡焉,則無寧決志殉社,斷行牢拒”,並要求處死贊成締約的“乙巳五賊”。 [4]  而後他又連上兩疏,強調他對《乙巳條約》的殊死反對。但高宗已被日本人控制,不可能贊同他們的上疏。11月30日,上疏者之一的閔泳煥自殺殉國,李相卨聽説後深受刺激,他“怔悶悲鬱,求死不得,乃之鐘街,向眾人痛哭,歷陳國家喪亂之由、人臣當死之義,投身於地,觸石而倒,頭碎血湧,因昏絕不省,眾而歸,浹月始蘇”。 [5]  其後他辭去了官職,歸隱鄉間。

李相卨海牙密使

瑞甸書塾 瑞甸書塾
1906年春,李相卨被高宗皇帝秘密任命為1907年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的密使(正使),企圖利用這次機會向列強呼籲韓國獨立。為了避人耳目,李相卨於同年4月與李東寧、鄭淳萬等途經海參崴移居煙秋(今克拉斯基諾),創辦遠東林野會社。同年8月又亡命中國境內的間島(今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龍井買下了當地基督教人士崔炳益的私宅,創建了“瑞甸書塾”(即今龍井市實驗小學的前身)。李相卨自任塾長,向朝鮮族子弟啓蒙新學問,灌輸反日思想,為民族獨立運動培養後進力量。“瑞甸書塾”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延邊韓人子弟教育,實此為嚆矢”。 [6] 
1907年,萬國和平會議召開在即,在國內的另一名密使李儁(副使)攜高宗的委任狀和親筆信前往荷蘭海牙,李相卨在將“瑞甸書塾”託付給呂祖鉉後也離開了間島,於1907年5月在俄國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與李儁會合,6月又在俄國首都聖彼得堡與擔任翻譯的李瑋鍾會合,三名密使於1907年6月25日抵達荷蘭海牙。李相卨還親自撰寫《控告詞》及附屬文書,作為向國際社會呼籲的文件,並偕同訖法、李瑋鍾、宋憲澍、尹炳球等人遍訪英、法、德、美、俄等國,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主張韓國獨立運動是東洋和平的關鍵,進而謀求韓國的永久中立。但在日本的阻撓和列強的漠視下,密使活動失敗,李儁憤死海牙,而李相卨則被日本控制下的大韓帝國政府缺席判處死刑,他所創辦的“瑞甸書塾”也遭日本人取締。

李相卨流亡海外

李相卨 李相卨
海牙密使事件後,李相卨流亡美國,1908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召開的愛國同志代表者會議中與李承晚作為濱海邊疆州的代表出席。1909年4月與國民會總會長崔正益等召開國民會第一次理事會,決定具體的事業,隨後他與鄭在寬前往俄國海參崴。李相卨與李承熙、金學萬、鄭淳萬等人在興凱湖南面的的蜂蜜山附近購買了45方地並讓100多户韓僑移居於此,建設最初的獨立運動基地“韓興洞”。
為了統合國內外義兵以更有效地進行抗日鬥爭,李相卨在1910年6月與柳麟錫、李範允、李南基等將聚集於濱海邊疆州方面的義兵整合並編成十三道義軍。他與柳麟錫商議決定於這年7月派遣前郡守徐相津潛入本國,試圖將十三道義軍編成、請求下賜軍費及勸告播遷俄國等事上書高宗,然後在俄國組建以高宗為首的流亡政府。但是同年8月,《日韓合併條約》簽訂,大韓帝國滅亡,日本吞併朝鮮半島。李相卨又與濱海邊疆州間島的同志糾合韓人,在海參崴組織了“聲明會”,以“聲彼之惡,明我之冤”。 [6]  日本隨即與俄方交涉,最後俄國將李相卨驅逐出海參崴,李相卨遂定居於雙城子烏蘇里斯克)。
1911年,李相卨與金學萬、李鍾浩、鄭在寬、崔在亨等人組建了勸業會並當選為會長,負責刊行《勸業新聞》等,開展啓蒙活動。1913年與李東輝、金立、李鍾浩、張基永等人在間島羅子溝建立士官學校,培養光復軍的士官。1914年與李東輝、鄭在寬等糾合中國和俄國境內的同志建立了“大韓光復軍政府”,並當選為正統領。1915年3月,李相卨來到中國上海,與樸殷植申圭植、曹成煥、柳東説、劉鴻烈、李春日等人在上海英租界成立了新韓革命黨,他當選為該黨的本部長。新韓革命黨以保皇為宗旨,推戴高宗皇帝為領袖,並判斷德國將在歐戰中取勝,計劃聯合德意志帝國與中國的袁世凱政府來謀求韓國的獨立。然而,1915年7月該黨外交部長成樂馨在潛回國內欲與高宗取得聯絡時,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逮捕,新韓革命黨也在不久後解散。此時李相卨為了獨立運動而“積勞成祟,得吐血癥” [7]  ,1917年3月2日死於俄國雙城子。1962年被大韓民國追敍建國勳章總統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