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宗鑑

(國民黨抗戰將領)

鎖定
李宗鏗(鑑)(1893-1951),男,湘泉。1893年3月19日出生,四川省大竹縣觀音鄉李家寨人,先後任鄂西直屬中央陸軍獨立旅少將旅長、湖北國民黨陸軍98軍193師中將師長、98軍中將副軍長、軍政部補訓處中將處長。1949年12月在四川渠縣率部起義。2015年,其遺屬獲頒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2] 
中文名
李宗鑑
外文名
Li Zongjian
別    名
湘泉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四川大竹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畢業院校
四川陸軍第三師隨營軍校

李宗鑑人物生平

李宗鑑北洋時期

自小在其父李琢章的影響下,讀私塾、上學堂,立志努力學習、報孝祖國。1909年參軍入伍,1914年考入四川名校“四川陸軍第三師隨營幹部學校”;1915年參加擁護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1916年4月2日在川軍11團5連任少尉排長;1917年參加倒張勳搞假共和,反對段祺瑞為首的北洋軍閥的戰爭,他足智多謀、作戰勇猛;1920年1月2日在川軍23團9連任連長;1923年3月5日在成都劉存厚軍2團1營任少校營長;1927年在萬源楊森軍7團任上校團長。 [2] 

李宗鑑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1931年9月他被蔣介石指令追剿瑞金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後任國民黨陸軍新編第7旅上校旅長,並參加“鄂西剿赤”之役。1933年3月在鄂南陽新與紅軍作戰有功,被國民黨軍委會記大功1次;1934年10月奉命率部到江西省浮樑縣參加“圍剿”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軍在流口、新橋、儲田橋、鴉橋作戰;1935年1月2日任鄂西直屬中央陸軍獨立旅少將旅長,8月在湖北恩施由鬱宗毅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 [2] 

李宗鑑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1月3日任原國民黨陸軍獨立35旅中將旅長,6月任湖北陸軍98軍193師任中將師長,並率領7200人川軍奔赴武漢開展 “武漢會戰”抗擊日本倭寇。8月6日國民黨陸軍98軍軍長張剛令李宗鏗(鑑)率193師佈防在“半壁山”執行守備任務,9月19日14時隨張總司令赴半壁山視察防區並與日軍交戰;27日半壁山陣地失陷,師長李宗鏗(鑑)請求張總司令與湯總司令設法增兵收復; 31日拂曉至晚7時,敵海軍及江北炮兵又向193師防守的半壁山、六家墩、馬鞍山、沙村陣地多次狂炸,將士犧牲慘重;10月4日8時師長李宗鏗(鑑)動用師預備隊打擊半壁山登陸之敵,並號召剩餘將士們宣誓“與半壁山共存亡”;6日晚餘下官兵迅速在磯煤山、李家窪、魚元堡、銅闊山各要點架築堅固工事,繼續做好戰鬥準備,堅持到27日止“武漢會戰”宣告結束。
1938年12月3日任98軍中將副軍長;1939年3月8日調軍政部21補訓處任中將處長。
1942年,李宗鏗(鑑)回到家鄉與孟浩然(1949年11月任國防部挺進軍副總指揮兼第3縱隊司令,中將)、李孝庭等人商議修建學校,募捐學田700餘石在觀音鄉開辦“干城中學”。學校以“禮義廉恥”作為校訓,在公民、童訓等課程中將“忠、孝、仁、愛、信、平、義、和”等“八德”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 [2] 

李宗鑑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李宗鏗(鑑)因不願參加國共兩黨的內戰決定退役回鄉。1946年與孟浩然將軍一起在《新民晚報》登報發佈申明:“反對內戰、退出國民黨”等宣言。蔣介石曾多次請求李宗鏗(鑑)參加對共作戰,都遭到他肯定拒絕。
1947年,李宗鏗(鑑)積極主張修通觀音鄉通往國道318線515界碑公路,親自協調觀音鄉和梁平縣七星鄉的地方紳士籌資籌力,於1949年初步完成長達10公里通車路。回鄉積極參與家鄉公益事業建設多項。
1949年11月國民黨國防部挻進軍司令範紹增回到川東大竹縣一帶招集舊部成立挺進軍,李宗鏗(鑑)被範紹增司令再三請求下,考慮到曾經與範司令是同鄉又同任團長,決定幫助範司令成立挺進軍,並被任命挺進軍第五縱隊少將司令。12月14日李宗鏗(鑑)隨範紹增在渠縣三匯鎮宣佈起義。其部隊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50軍,起義部隊要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異地整編,李宗鏗(鑑)因年老(當時已56歲)便編入解放軍駐渠縣軍官大隊,後調重慶歌樂山編入第二野戰軍訓練處直屬大隊參加軍大高級研究班學習。 [2] 

李宗鑑後世紀念

李宗鑑的起義人員證明書 李宗鑑的起義人員證明書
1984年1月23日,大竹縣人民法院撤銷1951年10月18日對李宗鏗(鑑)的死刑判決書,按起義人員對待。1985年6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給李宗鏗(鑑)頒發了《起義人員證書》。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2015年9月2日,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市委統戰部舉行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抗戰老兵座談會上,向抗戰將領李宗鏗(鑑)遺屬頒發了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