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士豪

(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

鎖定
李士豪(1914年5月22日—1992年1月8日),男,漢族,字俊卿,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祖籍廣東省梅縣,九三學社社員、中國共產黨黨員,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大連工學院(今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創建者,高速水流問題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1-3]  [15] 
李士豪於1936年獲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土木系工程科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院水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同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數理系進修數學。1939年回國任重慶中央大學水利系教授,兼任水利委員會視察工程師。1946年先任水利部視察工程師,後任技正兼器材司幫辦。1949—1992年任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土木系主任,水利系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1992年1月逝世。 [2] 
李士豪多年來從事高速水流引起的水工建築物上的脈動荷載特性,局部不平整繞流壁面附近壓強場的計算、以及空化問題等做過某些研究與教學工作。 [4] 
中文名
李士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出生日期
1914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992年1月8日
畢業院校
康奈爾大學
學位/學歷
碩士/碩士研究生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李士豪人物生平

1914年5月22日,李士豪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小康家庭。受當時時局動盪的影響,他先後在哈爾濱、上海和北平讀書。年輕時受鄒韜奮編的《生活》週刊的影響,鼓舞了他的愛國與救國熱情。
1928年,參加了哈爾濱市大中學校舉行反日示威遊行。
1931年“九一八”事變,正在上海浦東中學讀書的他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三省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倍覺氣憤,毅然參加了“上海學生進京愛國示威團”,受到了反動軍警的鎮壓。
1932年秋,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
1936年,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後,去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院水利工程專業深造。
1938年2月,完成了題為《水電站的日調節問題》的論文,獲碩士學位;6月,進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學習數學。
1939年12月至1946年,回國後在重慶中央大學水利工程系任教授。
1941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支持的重慶自然科學座談會(即九三學社的前身),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瞭解解放區的情況和討論中國的前途,參加重慶《新華日報》副刊“科學”的編輯工作。
1942年春,受邀參加周恩來在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的宴請。
1943年11月起,兼任國民政府水利委員會視察工程師。
1944年秋,在周恩來的建議下,梁希等人成立“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 李士豪與金善寶、梁希、潘菽涂長望竺可楨李四光嚴濟慈等100多位科學家成為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後經周恩來、潘梓年的授意,“自然科學座談會”成員,先後以個人身份參加了由許德珩、潘菽、黃國璋等發起的“民主科學座談會”。
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在重慶正式成立,李士豪是創始人之一,也是當時的16位理事之一;7月,到南京國民政府水利部工作,先任視察工程師,後任水利部技術兼器材司幫辦;11月,參加了進步組織“中國民主革命同盟”。
1947年春,南京學生展開了“反飢餓、反內戰”運動,他兩次將反動當局鎮壓學生運動的陰謀密報中國民主革命同盟指定的聯繫人。
1948年底,解放軍兵臨長江,為支援人民解放軍順利渡江,他把長江水文地圖秘密交給了地下黨組織(但他很少提起這件事,直至1992年去世,陳嘯原告訴了他的夫人)。
1949年1月,辭去了水利部的職務,他接受沈其益的建議,甘冒犧牲風險,北上參加新中國建設;3月28日,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自南京至上海,繞道香港、朝鮮,輾轉到大連工學院任教授,兼土木系主任(1954年後改為水利系)。
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除擔任水利系主任外,還兼任過院工會主席、科研處處長、教務處處長、中國共產黨大連工學院黨委委員、大連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水力學教研室主任等職務。
20世紀50年代初,參與了籌建旅大市科協及旅大市土木工程學會。
195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開始招收指導研究生。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遭受嚴重打擊。
1979年,獲平反,繼續主持學校工作,先後擔任學校黨委委員、教務處處長、水利學院院長、市法院陪審員等職。
1985年,離休。
1992年1月8日,因聽力原因,在晨練中遭遇車禍去世,享年78歲。 [1]  [3]  [5]  [6]  [7] 

李士豪主要成就

李士豪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44年,李士豪考察過綦江渠化工程中的閘壩問題,還研究過黃河的洪水預報,試圖引進一些新方法,改進當時黃河的洪水預報系統。1946—1947年,他主持全國航道網的計劃工作。1947年,他考察過珠江與韓江的河工以及蘆蒼節制閘的閘後深塘修復工程。
電測技術是量測隨機脈動量的有力手段。考慮到中國將來會建立一大批高壩,泄洪流速比較高,從中國國情出發,李士豪於1956年開始研究護坦(溢流壩後平坦的使河牀質不被沖刷的保護結構)上的水流脈動壓力。這是高速水流的基本問題之一。他對脈動壓力的點、面關係,脈動壓力的相似律等問題都作過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他是中國國內最早開展水流脈動壓力的研究者之一。
在李士豪的影響和組織下,高速水流問題成了大連工學院土木系的主要科學研究方向之一,40年從未中斷,具體的研究課題一直和中國水利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密切結合。如在20世紀50年代末,研究流溪河溢流壩壩面過流時的脈動壓力、三峽溢流壩面反弧段的總脈動壓力,後來擴展到研究由水流脈動誘生的結構振動,如大夥房水庫、烏溪江水庫和魯布革水庫的閘門振動等。在研究吉林海龍水庫進水塔振動時,李士豪親自到現場察看振動實況。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大連工學院研究空化空蝕的基本設備陸續建成,李士豪開始研究高速水流引起的空化空蝕問題,他親自參加壩面凹槽等不平整度空化問題的實驗研究和指導數值模擬。在他的倡議下,大連工學院水利繫於1983年成立了高速水流研究室。這個研究室在他的指導下研究過10多個高壩的空化空蝕問題,為工程設計提供了必要的依據。為了搞清空化空蝕的機理,他又組織高速水流研究室開展了泡動力學研究。20世紀90年代初,李士豪開始了用模糊危險性分析方法選擇設計空化標準的研究。 [5]  [6] 
  • 學術論著
  1. 李士豪. 護坦上脈動壓力的實驗研究. 大連工學院學刊, 1957, 4: 1~7.
  2. 李士豪等. 水流邊界附近流場的計算. 遼寧水利學會論文選, 1981, 8~15.
  3. 李士豪等. 分離型紊流邊界層計算-凹槽附近流場計算. 大連工學院. 1982.
  4. Li Shi hao et al. Estimation of incipient cavitation number by a probability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peller and Cavitation, Wuxi, China: 1986, 281~285.
  5. 李士豪等. 流體力學.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6. Li Shi hao et al, Incipient cavitation number versus incipient cavition erosion number.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lling Cavitation Phenomena, Wuhan, China: 1991, 53~57. [6] 
  • 科研項目
李士豪曾負責、參加過許多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如:白山水庫泄洪設施、海龍進水塔振動、水下爆破、碧流河水庫溢流壩、烏溪江水庫底孔水力學及閘門振動、清源水庫側槽式溢洪道等,對工程設計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和許多合理的建議。完成了國家科學基金項目“空泡動力學及其應用”和國家“七·五”攻關項目“三峽工程深孔、底孔重疊佈置雙層過水方案”的研究,這兩個項目所取得的成果都獲得了中國國內同行專家較高的評價。 [1] 

李士豪人才培養

  • 實踐教學
1952年,大連工學院籌建新校舍。李士豪認為對土木系的學生既應注重基礎理論,同時應加強實際鍛鍊,建造新校舍是給土木系師生提供了實際鍛鍊的機會。他和其他教師一起指導學生進行校園測量、道路規劃、校舍設計……加快了基建的進度,使大連工學院很快遷入新校舍,即現在的大連理工大學校址。 [5] 
  • 培養學生
1954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蘇聯專家指導的水利類研究生班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調到大連工學院水利系。李士豪感到這是培養水利系師資的好機會。在他的支持下,這個研究生班一共辦了3期,近200人。他的畢業生一部分留在大連工學院任教,大部分到有關兄弟院校任教。後來,他們都成了中國水利工程教育中的骨幹教師。 [5]  [7] 
  • 執教課程
李士豪在重慶中央大學水利系任教授期間,主講過水文學、河工學、衞生工程、衞生工程設計、水工設計、灌溉工程和工程數學等課程;他到大連工學院任教後,曾教授過水文學、治河工程學,長期教授水力學,20世紀80年代末,他已年逾古稀,仍為研究生講授“邊界層理論”。 [1]  [5] 
  • 編著教材
20世紀80年代末,已年逾古稀的李士豪歷時5個春秋,三易其稿,出版了供水利建築類專業研究生使用的《流體力學》教材。 [5] 
  • 師資建設
1954年,為了提高師資素質,李士豪還有計劃地派出部分教師到兄弟院校學習,以博採眾長。1958年,高教部要求大連工學院支援部分師資組建鄭州工學院水利系,而大連工學院水利系師資並不富裕,但李士豪從大局出發,組建了一個很強的班子,輸送給鄭州工學院(今鄭州大學)。 [5] 
  • 育人態度
李士豪一直堅持研究生選題要和生產實際相結合,並親自為研究生講課和修改論文。他從來不要研究生為他服務,反而倒過來為研究生服務。即使在他擔任水利系主任兼科研處處長的時候,他仍竭力擠時間為研究生查找文獻,並把法文、德文的有關文獻全譯或摘譯後供研究生閲讀。1984年以後,已是70多歲的他,每星期至少有三四個上午到圖書館查文獻,凡和研究室的研究課題有較密切關係的文獻他都複印後交給有關課題的負責人。研究室每接一個新的任務,每開一個新的課題,他很快就會給大家準備好有關的主要文獻。1991年,研究室承接了一個水庫中冰蓋形成及冰壓力的研究任務,這對研究室是一個陌生的課題,他主動承擔了收集文獻的任務,時隔不久,他就複印了十幾份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加速了該任務的進展。 [6] 
  • 開設學習班
李士豪於1955、1956年開辦了兩期電測技術學習班,請蘇聯專家講課,參加學習的不僅有大連工學院的教師,還有中國國內兄弟院校和有關研究單位的同志。這兩期學習班後,使大連工學院水利系的實驗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5] 
  • 實驗室建設
李士豪認為培養高質量的工程師,必須有相應的實驗室。因此,他積極爭取院領導的支持,於1954年先後建成了材力館(包括結構、建材、材力和土力學實驗室)和當時在中國國內較先進的水利館(包括水力學、水工、水能和港工實驗室),為水利系的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5] 

李士豪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9年
大連理工大學建校60週年功勳教師 [12] 

李士豪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46年5月4日—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理事
20世紀50年代後期—1987年1月
1957年2月1日—1982年5月1日
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3] 
1957年4月14日
九三學社旅大分社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組織部長
1982年5月1日—1986年7月31日
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14] 
1983年12月
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4年6月28日—1992年1月8日
九三學社大連市第五屆委員會顧問
1989年1月
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科力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
力學學報》編委
-
中國水利學會理事及名譽理事
-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及名譽理事
-
-
中國水利學會水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 

李士豪個人生活

  • 愛國志向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李士豪對祖國的抗日救亡極為關心。他讀了斯諾著的《紅星照耀着中國》(即《西行漫記》),使他對中國共產黨有了一定的認識,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與未來。此後,又訂閲了《科學與社會》,對馬克思主義學説有了初步認識。 [5] 
  • 簡樸生活
李士豪是二級教授,享受地局級待遇。憑他的身份和年齡,出差坐軟卧或飛機、住套房,上下班配車是應有的待遇,但從20世紀60年代到退休,為節省開支,他都是降格以求,坐硬座、坐公交是他一直的標配。 [7] 

李士豪人物評價

李士豪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他的精神飛躍到了更高的境界。他淡於名利,從不替自己打算,真正做到了一切交給黨安排。他平易謙和,扶掖後進,關心羣眾。他生活非常簡樸,雖是二級教授,常乘硬座車出差,當週圍同志有困難的時候,他經常慷慨相助。他還孜孜不倦地教育子女,勉勵他們全心全意為黨為人民工作。李士豪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他毫無怨言。離休後他始終堅持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於律己,為祖國的四化發揮餘熱。一心操戈為教育,半點未曾留自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士豪同志如春蠶,像蠟炬,為黨的教育事業和水利事業,默默地奉獻了他的大半生。李士豪同志培植的桃李已開遍五湖四海,他高尚的品德將永遠激勵人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勇前進。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員會評) [1] 
李士豪對黨無限忠誠、矢志不渝,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工作充滿熱情、任勞任怨、淡泊名利,對同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對子女嚴格要求、言傳身教。李士豪為九三學社的創建、為九三學社大連地方組織的建立、為大連理工大學的建設與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九三學社大連市委評) [10] 
李士豪的一生,沒有戈壁灘蘑菇雲升起的耀眼,沒有一橋飛架南北的手筆,沒有天眼洞察宇宙的輝煌,但他有治學、科研、育人、創新的眼界,有踏實做事、低調做人、精讀學問的胸懷,有淡薄名利、不計得失、樂於奉獻的境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一生的偉大被自己淡漠,一身的成就被自己遺忘;而一生的信仰卻矢志不渝,一身的淡泊也樂得其受。(九三學社大連市委主委寧桂玲、專職副主委夏春光、宣傳部部長孔豔梅綜合評) [7] 

李士豪人物紀念

  • 學術報告會&座談會
2014年5月21日上午,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九三學社大連理工大學基層委員會在大連理工大學主樓報告一廳舉辦“紀念李士豪教授誕辰100週年學術報告會”;下午,“紀念李士豪教授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在主樓會議室舉行。 [10] 
  • 講壇
為迎接校慶65週年,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弘揚建設工程學部“厚德和物、勤學創新”的部訓和“敬業、勤奮、務實、樸素、開拓、創新、團隊、奉獻”的建工精神,紀念李士豪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開設“李士豪講壇”,旨在弘揚大學精神,豐富大學文化,提升大學品位。2014年4月16日,建設工程學部“李士豪講壇”開壇儀式暨首場報告在綜合實驗三號樓五樓多功能廳舉行。 [8] 
  • 陳列館
2018年9月3日,在大連旅順九三科技醫療創意產業園,九三學社遼寧省思想教育基地暨李士豪陳列館舉行啓動儀式。 [9] 
  • 塑像
李士豪教授塑像由原大連工學院水利工程系84屆校友于2014年捐立。李士豪教授塑像位於綜合實驗三號樓前西側,面向“上善若水”文化石,塑像後面即工程水力學實驗室(該實驗室原為李士豪教授領導建設的水利館,其中的高速水流實驗室是李士豪教授首創並從事科學研究的地方)。塑像由銅鑄而成,花崗岩基座。 [11] 
李士豪教授塑像 李士豪教授塑像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