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鎖定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中秋詠月詞。詞人效仿屈原《天問》體,對月亮提出了一系列疑問,對種種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對月亮東昇西落、盈虧變化的原因進行了猜測性解釋,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求索精神和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也暗含了對人生、對社會的無限困惑和滿腔悲憤、痛苦無人理解的鬱悶。這首詞在形式上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創造性地採用問句形式,通篇設問,一問到底,一氣貫注,勢如破竹。詞人切入的角度獨特,聯想和想象大膽豐富,幾乎用到了所有關於月亮的故事傳説,既充滿着浪漫主義、美輪美奐的色彩,又包含着生活邏輯,更有難能可貴的科學斷想,新穎別緻,境界深遠。
作品名稱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木蘭花慢·中秋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作品原文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鈎 [1]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註釋譯文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詞句註釋

木蘭花慢:詞牌名,柳永樂章集》注“高平調”。正體雙調一百零一字,上片十句五平韻,下片十句七平韻。此詞為變體,雙調一百零一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九句五平韻。
⑵將旦:即將天亮。旦,用作動詞,天亮。
⑶《天問》:楚辭篇名,戰國屈原創作的一篇長詩。全篇由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組成,這些問題包括自然現象、神話傳説、歷史故事等各個方面,表現出詩人對舊的傳統觀念的懷疑,以及對科學、文化、宗教、歷史的探索精神。《天問》體,即類似此詩,純以對天發問的形式構思結撰而成篇的一種特殊的文學創作模式。賦:寫作。
可憐:可愛。今夕:今夜。
⑸悠悠:遙遠的樣子。
⑹別有:另有。
⑺光影東頭:月亮從東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⑻天外:指茫茫宇宙。空汗漫:空虛莫測,廣大無際。汗漫,廣闊無邊。
⑼但:只,僅。浩浩:形容廣大。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飛鏡:喻月亮。滿月團圓明亮如鏡,又運行在天,故古人擬之為“飛鏡”。唐李白把酒問月》:“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系(xì):拴縛。
⑾姮娥(héng é):即嫦娥。神話傳説中遠古英雄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給她丈夫的不死之藥,飛昇到月亮中,成為月神。一作“嫦娥”。
⑿謂:據説。謂經,一作“謂洋”。經海底:古人以為月亮是從海里升出的。問無由:無處可詢問。無由,無從,沒有門徑。
恍惚:形容捉摸不透,又形容神思不定。
⒁萬里長鯨:巨大的鯨魚,“萬里”是誇張語。
⒂縱橫:橫衝直撞。
⒃玉殿瓊樓:傳説月亮中有華麗的宮殿名廣寒宮
蝦蟆(há ma):即“蛤蟆”,蟾蜍的俗稱。傳説月宮中有蟾蜍。故:同“固”,本來。堪:能夠。浴水:游泳。
云何:如何,為何。雲,語助詞。玉兔:白兔。傳説月宮中有玉兔。解沉浮:識水性,會游泳。解,會。
⒆若道:如果説。都齊:一切,一齊。無恙(yàng):平安無事。恙,疾病,傷害。
⒇漸漸如鈎:圓月慢慢變成彎月。 [3]  [4-6]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白話譯文

中秋節喝酒一直喝到快要天亮,有賓客説,前人詠中秋節的詩詞有寫等候月亮升現的,而沒有寫送別月亮離去的。於是,我就用《天問》體寫了這首送月詞。
可愛啊今夜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麼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裏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在東邊升起?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中秋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繫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説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秘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又怕那長鯨在海中橫衝直撞,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為什麼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潛?假如説這一切都很平安,為什麼圓月會漸漸變得像鈎一樣彎? [3]  [6]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慶元中辛棄疾罷居瓢泉時期。南宋朝廷對於罷職的官員,雖然不再委任職務,但給以豐厚的錢財,這使得辛棄疾能夠在生活上比較寬裕,因此與朋友交遊飲宴也很平常。此詞為詞人在中秋之夜舉行宴會招待客人時所作的一首詠月詞。 [1]  [10]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作品鑑賞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文學賞析

辛棄疾寫過不少中秋題材的詞,但這首比較特別。從詞的序言中看,詞人點明瞭這是一首用“天問”體寫成的“送月”詞。詞人“送月”一反傳統,既不敍悲歡離合,也不寫遊子思婦,而是依據自己對浩瀚天空的觀察並結合想象,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融會有關月亮的種種神話傳説,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上片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可憐今夕月”,首句先對月亮讚美,以下便接連提出疑問。“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先問,可愛的月亮降落到什麼遙遠的地方去了?繼而問,是不是另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裏的人們剛剛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詞人的大膽想象,與今天月亮繞地球轉的道理相近,也説明他對客觀自然觀察細緻,才具有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在對月亮的出沒作了猜想之後,詞人又針對有關月亮的自然現象和神話傳説提出了一系列疑問:是不是天外空空蕩蕩無涯無際,只是一股大風把明月送走了?月亮無根懸在空中,是誰把它繫住了?月宮的嫦娥不出嫁是誰把她留住了?這些問題對今天的人來説不算什麼,但就辛棄疾生活的時代來説,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也説明詞人對有關月中嫦娥的神話故事產生了懷疑。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對有關月亮的傳説,陳述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提出疑問。“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這兩句是針對月亮的運行路線説的。詞人説,有人認為月亮運行經過海底,卻又無從查問,這種説法讓人迷茫困惑憂慮不解。以下便針對這種説法談了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三句由“怕”字領起,是寫詞人的擔憂,如果月亮真的經過海底,他真擔心海中往來奔突的鯨魚,撞壞了月宮中的華美宮殿。“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傳説中月亮上面還有蟾蜍和玉兔,詞人禁不住問,在月亮通過海底的時候,本來就會游水的蛤蟆固然無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麼辦呢?“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鈎?”結尾兩句更進一層,對月亮運行經過海底的説法提出問題。“無恙”是對上邊疑問的總結,是説如果月宮中的房子不被撞壞,玉兔也和蛤蟆一樣,順利渡過大海,沒有發生任何問題,那麼圓圓的月亮又為什麼漸漸地會變成如鈎的月牙呢?
詞人想象的翅翼,一會兒飛向廣闊的太空,一會兒沉入深幽的海底,對月亮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奇,問得妙,問得異想天開,饒有風趣,耐人尋味。詞人把有關月亮的種種神話傳説,巧妙地加以編織,使之成為統一的整體,創造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形象。月宮裏的玉兔、蟾蜍被寫得活靈活現。全詞以有限的問句,表現了詞人在皓月當空的夜晚,面對明月,面對宇宙,甚至面對社會人生無限多的困惑和不解所產生的疑問,其實這正是詞人內心鬱悶的一種流露,一種釋放的方式。詞人通過這首詞或許表現了這樣的寄意:那浩瀚的夜空、清冷的月宮都有人關注、有人發問,可是自己滿腔的悲憤、痛苦和委屈根本沒有人關注、理解。這樣一來,就使詞的主旨得到了深化。詞人的眾多疑問,在今天看來已不是問題。但鑑於辛棄疾生活的時代,鑑於當時的認識能力,他能有這樣的發問,表現了大膽的求索精神,難能可貴。 [7-8]  [11]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名家點評

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近代梁啓勳《詞學》下編“描寫物態”條:題曰“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想入非非,而“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竟徹悟地圓之理,不可謂不聰明。 [9]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曾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六十八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2] 
參考資料
  • 1.    (宋)辛棄疾著.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稼軒詞編年箋註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442-443
  •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唐宋詞鑑賞辭典 南宋·遼·金 新1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583
  • 3.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主編;楊忠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辛棄疾詞選譯 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294-296
  • 4.    喻朝剛,周航主編.分類兩宋絕妙好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319
  • 5.    鄧紅梅編著;陳祖美主編.辛棄疾集 唐宋卷.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8:180
  • 6.    鍾振振注評.名家選評中國文學經典叢書 唐宋詞舉要.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211-213
  • 7.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辛棄疾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36-138
  • 8.    馬瑋主編.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 辛棄疾詩詞賞析.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253-255
  • 9.    徐漢明校注.辛棄疾全集校注 上.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209
  • 10.    (南宋)辛棄疾著.辛棄疾詞 插圖版.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308
  • 11.    賀新輝主編.宋詞名篇賞析 第3冊 圖文本.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5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