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計與審計

鎖定
會計是研究如何對在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活動進行計量、記錄和預測;在取得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基礎上,監督、控制價值活動,促進再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門經濟管理學科。審計是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機構和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檢查,評價,公證的一種監督活動。
中文名
會計與審計
分    類
計算
不    同
性質
相    同
經濟管理學科

會計與審計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會計專業知識、計算機基礎知識及電算化知識,熟悉工商企業、金融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業務與管理,能熟練地應用各種財務軟件處理經濟業務,有較強的綜合業務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高級應用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會計與審計專業院校

開設會計與審計專業的相關知名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陝西財經大學併入其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天津財經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原長春税務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陽理工學院南陽職業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會計與審計課程設置

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數據庫、審計原理與實務、會計基礎、
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高級財務會計、預算會計、
會計英語、税法、信用管理、VF 、統計基礎、初級電算會計、
中級電算會計、銀行會計、經濟法、網絡安全與維護、市場營銷、
企業管理、財政與金融、財經應用文。

會計與審計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電算化會計實務等工作 。

會計與審計專業分類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會計與審計、建築工程預決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建築與房地產企業會計核算與建設項目投資審計的相關技能,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 建築工程概論、經濟法、税務與税法、會計學基礎、建築企業財務會計、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原理、會計電算化、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築項目審計、建築企業基本經濟業務核算實訓、房地產企業成本核算實訓、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實訓、畢業綜合實訓、崗位實習等。就業面向: 建築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的投資審計等工作。

會計與審計會計學

會計學研究有關會計工作的所有方面,會計的性質、對象、職能、任務、方法、程序、組織,制度、技術等。會計學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論,概括和總結它的研究對象。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研究會計的原理、原則,探求那些能揭示會計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概念結構;又研究會計原理和原則的具體應用。會計學從理論和方法兩個方面為會計實踐服務,成為人們改進會計工作、完善會計系統的指南。

會計與審計審計學

我國"審計"一詞最早見於宋代的《宋史》。從詞義上解釋,"審"為審查,"計"為會計賬目,審計就是審查會計賬目。"審計"一詞英文單詞為"Audit",被註釋為"查賬",兼有"旁聽"的涵義。由此可見,早期的審計就是審查會計賬目,與會計賬目密切相關

會計與審計區別

我國的審計包括三種類型,即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國家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查閲有關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依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的經濟監督活動.內部審計是指部門,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內部審查和評價的活動.社會審計是指依法成立的社會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接受委託人的委託,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公證,評價的服務活動.
審計與會計是兩種不同的但又有聯繫的社會活動.審計與會計的聯繫主要表現在:審計主要是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財務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審計需要以會計資料為前提和基礎,離開了財務會計資料,審計工作很難進行.會計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在審計產生之初,審計人員主要從審查會計資料入手,對會計資料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審查.我國古代有審計是"聽其會計"之説,西方國家的"audit"一詞也有"聽審"的涵義.從審計的產生可以看出,審計和會計不是一回事,審計也不是從會計中派生出來的.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審計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隨着審計的發展,審計和會計的區別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出來.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 產生的基礎不同.
(二) 性質不同
(三) 對象不同方法和程序不同
(四) 職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