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計電算化

(會計學下屬學科)

鎖定
會計電算化也叫計算機會計,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的應用,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會計軟件,指揮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一個應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會計信息系統。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僅是會計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經濟和科技對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 [1] 
中文名
會計電算化
外文名
accounting by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別    名
計算機會計
對    象
計算機
分    類
會計

會計電算化概念

會計電算化是把電子計算機和現代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
廣義上來講就是指與會計工作電算化有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劃,會計電算化制度建設、會計電算化軟件市場的培育與發展等。
會計電算化是一個人機相結合的系統,其基本構成包括會計人員、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則是功能完善的會計軟件資源。
會計電算化已成為一門融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邊緣學科,在經濟管理的各個領域中處於應用電子計算機的領先地位,正在起着帶動經濟管理諸領域逐步走向現代化的作用。會計電算化極大地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了會計職能的轉變。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會計手工操作正逐步被會計電算化所取代,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要,必須培養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計算機基本應用、又懂會計業務處理的複合應用性會計人才。《會計電算化》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體系中的專業必修課程。

會計電算化發展歷程

會計電算化的產生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的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的經濟資源與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和監督,並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考核和評價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的各項活動都體現為對數據和信息的某種作用,彼此構成一個有秩序的數據處理和信息生成的過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會計數據處理一直由“算盤為代表的手工工具來輔助,這種手工處理方式雖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較高,業務處理速度較慢,工作效率較低。 [2]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會計的理論體系逐步完善,會計的方法也日益豐富。進入20世紀以來,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生產經營的發展,社會各方對會計所提供的經濟信息,不僅在需求數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時間上和質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會計數據處理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從客觀上產生了改革會計手工處理形式的需要。 [2] 
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能夠部分替代人腦工作的現代數據處理設備迅速發展起來。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問世,實現了20世紀一項劃時代的變化。此後,計算機在航空航天、工業、生物、醫學、教育、經濟等領域迅速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所具有的能自動、高速進行大量計算和數據處理的特性,使其成為需要進行大規模數據處理的經濟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次利用計算機計算職工薪金的舉動,開創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的新紀元,引起了會計數據處理技術的變革,電算化會計也應運而生了。 [2]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可操作性不斷增強,為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普及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問世,數據庫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電算化數據處理有優越性。在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呈現的同時,專業會計軟件不斷翻新,電算化會計的理論研究不斷完善和成熟,電算化會計系統逐漸成形。
在我國,將計算機應用於會計數據處理的工作起步較晚。1979年,第一汽車製造廠大規模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施,成為我國電算化會計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19 81年8月,在財政部、原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和第一汽車製造廠聯合召開了“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問題討論會”,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的問題,引入了“會計電算化”的概念。 [2]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在美國誕生,在20世紀50年代已被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應用於會計領域。1954年10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在計算機上計算職工工資,從而引起了會計處理技術的變革。最初的處理內容僅限於工資計算、庫存材料的收發核算等一些數據處理量大、計算簡單而重複次數多的經濟業務。它以模擬手工會計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勞動,提高了這些勞動強度較高的工作效率。 [2]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隨着人們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系統地提供經濟分析、決策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手工簿記系統被電算化信息系統取而代之。這個時期會計電算化的特點是電子計算機幾乎完成了手工簿記系統的全部業務,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規結構,更重視數據的綜合加工處理,並加強了內部管理。這一時期,所開發的系統具有一定的反饋功能,能為基層和中層管理提供信息,但各種功能之間還未實現共享。 [2] 
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的出現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應用,形成了應用電子計算機的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中全面地應用了電子計算機,各個功能系統可以共享儲存在計算機上的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數據庫。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成為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部分,企業、公司的最高決策也藉助計算機系統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20世紀80年代,微電子技術蓬勃發展,微型計算機大批湧現,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家庭在內。信息革命逐漸成為新技術革命的主要標誌和核心內容,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微型電子計算機不僅受到大、中型企業的歡迎,也得到了小型企業的青睞,它促使各部門把小型機、微型機的通信線路相互聯結,形成計算機網絡,提高了計算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電子計算機。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於1987年10月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以“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為中心議題的“第13屆世界會計師”大會,成為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廣泛普及的重要標誌。
20世紀90年代,隨着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在國際上也呈現出廣泛普及之勢。美國在這一領域已步人較高的發展階段,始終處於國際最高水平。美國會計軟件的應用也非常普及。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有300—400種商品化會計軟件在市場上流通。會計軟件產業已成為美國計算機軟件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 [2] 
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始於1979年。其主要標誌是,1979年財政部支持並參與了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會計電算化試點工作。1981年8月,在財政部一機部和中國會計協會的支持下,在長春召開了“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這次會議成為我國會計電算化理論研究的一個里程碑,在這次會上提出計算機在會計上的應用統稱為“會計電算化”。從此,隨着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在全國各個領域的應用、推廣和普及,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也得以迅速發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2] 
(1)緩慢發展階段(1983年以前)
這個階段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少數企事業單位單項會計業務的電算化,計算機技術應用會計領域的範圍十分狹窄,涉及的業務十分單一,最普遍的是工資核算的電算化。在這個階段,由於會計電算化人員缺乏,計算機硬件比較昂貴,軟件漢化不理想,會計電算化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因此,致使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比較緩慢。
(2)自發發展階段(1983年1987年)
從1983年下半年起,在全國掀起了一個應用計算機的熱期,微型計算機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由於應用電子計算機的經驗不足,理論準備與人才培訓不夠,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在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出現許多盲目的低水平重複開發的現象,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和財力。 [2] 
這一階段的主要表現:一是沒有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就匆匆上馬的會計軟件開發項目佔大多數,而且許多單位先買計算機,然後才確定上什麼項目,沒有全盤考慮如何一步一步地實現會計電算化;還有的單位為了評先進、上等級等原因,買一台計算機來擺樣子。二是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閉門造車、低水平、重複開發的現象嚴重。三是會計軟件的開發多為專用定點開發,通用會計軟件開發的研究不夠,會計軟件的規範化、標準化程度低,商品化受到很大的限制。四是會計電算化的管理落後於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全國只有少數地方財政部門開展了會計電算化組織管理工作,配備了管理會計電算化的專職人員,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多數地區還設有着手開展管理工作。五是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人才正在培養之中,從1984年開始,各大、中專院校,研究院所紛紛開始培養會計電算化的專門人才。六是會計電算化的理論研究開始得以重視,許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業組織了專門的班子研究會計電算化理論。1987年11月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了會計電算化研究組,為有組織地開展理論研究做好了準備。 [2] 
(3)普及與提高階段(1987年至今)
這一階段相繼出現了以開發經營會計核算軟件為主的專業公司,而且業務發展很快,逐步形成了會計軟件產業。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限制,會計電算化的演進具有多態性。可以説,我國會計電算化的演進過程是:從單項數據處理,發展到全面應用計算機、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的過程;從計算機處理和手工操作並行,發展到甩掉手工賬本,靠計算機獨立運行完成記賬、算賬及報賬等任務的過程;從計算機應用於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處理,發展到用計算機彙總並報送會計報表,為國家宏觀經濟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的過程;從最初採用原始的軟件開發方法,發展到運用現代軟件工程學方法開發會計軟件的過程;從單家獨户開發會計軟件,發展到設置專門機構,集中專門人才,開發通用化、商品化的會計軟件的過程。 [2] 
這一發展階段有如下幾個主要標誌:一是會計軟件的開發向通用化、規範化、專業化和商品化方向發展;二是各級行政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加強了對會計電算化的管理,許多地區和部門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管理制度和會計軟件開發標準;三是急於求成的思想逐漸被克服,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給人們以啓示。 [2] 
3.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
(1)會計軟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
1996年,在第二屆全國會計電算化會議上提出了財務會計軟件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的口號,為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指明瞭方向。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中心,企業的所有管理活動與會計信息系統都存在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在企業管理中,會計信息是最普及和最大的信息系統,它的“觸角”延伸到其他各個子系統中。
因此,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的加工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管理型會計軟件所依賴的信息主要來自會計核算系統。正因為如此,發展管理型會計軟件首先是將現有的各核算軟件,如銷售核算、工資核算、改造成本、銷售管理和工資人事管理等財務管理,並加強各系統之間的聯繫和數據共享。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系統主要應用於各種核算的編制賬表,或者説主要應用於財務會計方面。功能較強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包括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責任評價等方面的功能,並向管理會計方面延伸。會計信息系統要提高管理層次,就要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其他系統進行有機結合,並且這種結合應是密切的而不是鬆散的,各系統之間數據充分共享和互換。會計信息系統不能只包括會計信息而獨立存在,而應從會計管理信息系統出發,包括市場、生產等管理信息,建立“大財務信息系統”,將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逐步發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統,才能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 [2] 

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

會計電算化的管理體制是:財政部管理全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各單位在遵循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財政部門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

會計電算化系統實施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實施本身就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在配置合適設備的基礎上,需要經過制訂總體規劃與解決方案、培訓人員、重整業務流程、形成信息規範、制定管理制度、配置系統與測試、試運行,才能最終實現計算機替代手工會計。為此人們常用實施這個詞來表述它。實施是一個有難度的過程,對於ERP之類的大型系統,甚至關係到成敗,因此有“三分軟件七分實施”之説。

會計電算化作用

a、提高會計數據處理的實效性和準確性、提高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質量、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
b、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使財務會計管理由事後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預測轉變,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礎
c、推動會計技術,方法,理論創新和觀念更新,促進會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會計電算化工作任務

a、指定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b、指定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軟件及生成的會計資料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情況實施監督
c、促進各單位逐步實現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組織開展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
d、會計電算化也促進了會計職能的變化。

會計電算化發展前景

資格
會計從業證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必備資格,從事會計行業人員所必須的唯一合法的有效證件。是會計人員進入會計行業的門檻。屬地管理,全國通用。會計從業資格證也是考會計職稱的前提條件。
專業
就是代替手工記賬的會計工作,會計電算化軟件,只要實現會計手工輸入記賬憑證數據,後面的過賬程序,編制報表程序,都由計算機內部處理,把會計賬簿和報表存儲在計算機中,只要輸出某個賬户,輸出某一時間的報表時,才需要對計算機進行操作。會計電算化能夠這樣,那麼,所有會計崗位都是就業崗位。手工會計因此也就不需要了。 [3] 
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
方向
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
學員畢業後可從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銀行及其它大中型經濟組織的一般會計核算及審計崗位;小型企事業單位及其它小型經濟組織的會計、審計主管;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一般會計核算、審計崗位及信貸、計劃或營銷部門的相關管理崗位。各企事業、銀行單位的出納,微機錄入等崗位,小型企業及其它小型經濟組織的一般會計核算崗位等。
就業崗位羣:
(1)從工作內容看:主要從事各類企業、政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內部審計、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管理等工作。
(2)從崗位名稱看:主要有各類企業、政府、事業單位的收銀員、會計核算員、報賬員、出納員、記賬員、報税辦税員、工廠車間核算員、倉儲貨運管理員、內部審計員,以及一般財務文員。
(3)從職稱方面看:主要有會計員、助理會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會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助理審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和審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
(4)從職務方面看:有分工作崗位的會計核算員、主辦會計,通過努力,可以晉升為財務主管、財務科長、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總會計師
前景
當今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將計算機應用於會計數據處理、會計管理、財務管理以及會計預測和會計決策,並且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在企業會計工作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局面;財務會計人員處處和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打交道,執業會計人員需要參與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並在會計業務中使用計算機;會計管理人員需要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狀況,利用會計信息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參與企業的決策: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人員需要審核和評價會計信息處理的質量,評價輸入和輸出會計信息的正確性:會計諮詢人員需要為企業提供計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評價和使用。

會計電算化系統管理

建立
會計電算化系統就是在電子計算機中實現對會計數據的計算和處理過程,它的建立通常要經過如下過程:
系統檢查:主要任務是瞭解使用者的要求及現實環境。通過對企業調查,瞭解企業的組織機構、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信息聯繫;通過對會計部門的調查,瞭解會計記錄的特點和方法。系統調查的目的是要對信息做出科學合理的歸納、彙總,對業務的數據流做出準確的判斷分析。
系統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明確新系統要做什麼,即通過對現有系統進行全面詳細的調查分析,用文字、符號、圖表來描述調查結果,包括系統總體結構及劃分,系統界面及內部接口、功能、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輸入輸出要求等系統的邏輯模型,作為下一個階段系統設計工作的重要依據。
系統設計:系統分析階段得到的邏輯模型只是指出了系統應該“做些什麼”,系統設計就是要根據邏輯模型提出一個“如何去做”的具體方案,即系統的物理模型,包括確定所需硬件資源、系統模塊結構圖、模塊設計説明書、數據庫設計、文件設計、代碼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等,編程人員根據這個方案就能編出滿足功能要求的應用軟件。
調試運行:設計完畢,首先以模擬數據對系統設計的各個環節進行測試,從而發現問題,不斷完善。其次,在正式交付用户使用前,要人機並行操作若干個會計月度,以便兩相核對,進一步檢驗系統設計是否正確可靠。
特點
手工會計系統與計算機會計系統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經過與手工會計系統比較分析後,得出計算機會計系統的特點有:
數據結構
在會計工作中,廣泛運用計算機來處理經濟業務,是會計技術上的革命,但並沒有改變會計的基本原理。會計電算化仍然要遵循複式記賬的基本原理,對發生的經濟業務都要運用複式記賬原理,編制會計分錄,登記賬户,然後編制會計報表。
無論是手工會計還是電算化會計,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提供會計信息,進行經濟預測,參與經營決策,提高經濟效益,手工會計或電算化會計要達到系統目標,都必須經過數據的收集、加工、處理和傳輸,從價值方面入手來控制經濟活動,努力實現以儘量少的投入,達到儘量大的產出。
原理和功能
都要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會計方法。電算化會計會引起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上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漸進型的,而不是突變型的,電算化會計必須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
都必須保存會計檔案。會計檔案是會計的重要歷史資料,必須按照規定妥善保管。實行電算化會計,大部分會計檔案的物理性質發生了變化,由手工會計下紙質的會計檔案變為磁性介質的會計檔案,備份消失和複製都很容易。這就要求用更科學的方法,加強會計檔案的保管。
會計理論和方法會計法規和準則 共同遵守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電算化會計不能置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於不顧,相反應當更嚴格地執行,從措施上、技術上杜絕可能的失誤。
區別手工會計
計算工具
手工操作的主要工作是算盤、計算器,而計算機操作使用電子計算機及一些輔助設備,計算省時省力。
數據載體數據處理形式
手工會計系統中,數據的處理要經過分類、計算、過賬和登記,而電算化會計處理數據是自動進行的。
查找方式
手工會計系統的查找要翻閲各種憑證、賬簿、報表,查找速度慢,而會計電算化系統,查找方便、迅速。
內部控制方式錯誤更正方法賬務處理程序賬簿設置和記賬會計人員素質會計工作組織體制對賬、結賬和賬項調整
1.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由於電子計算機能夠長時間大量存儲數據,並能以極高的速度和準確性自動地進行運算和數據處理,從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侷限性,可以為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更為詳細、更加及時的信息。
2.拓展了會計數據的領域
會計電算化以後,由於計算機有大量存儲並易於調用,從廣度上大大擴展了會計數據的領域。在已建立起的過去經營活動詳細記錄的基礎上,通過適時處理,不僅可以及時掌握當前經濟活動的最新動態,而且還可以對未來經營方案進行預測,這就為日常管理、分析、預測和決策,隨時提供可靠的依據。
3.為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整個數據處理過程能全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人們只需做一些輔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對經濟活動的分析、預測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會計反映和監督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
同時,備份在計算機會計系統中很重要。
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手工會計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電算化會計建立了一套新的會計資料檔案。
傳統會計檔案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日記賬、明細賬、總賬以及報表。一個單位每個會計期間的會計檔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連同各種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裝訂成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查找十分不便,又易於毀壞。老會計人員應該還記得每到月初報表出來以後,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做—裝訂憑證,雖然美其名曰:活動筋骨,但穿孔打眼,飛針走線,也夠難為會計人員了。等到年底,三大檢查團來檢查工作時,會計人員還得在堆積如山的檔案庫中翻找憑證。隨着計算機在會計中的運用,這一切都成為歷史,電算化會計檔案都存放在軟盤或硬盤等設備中,這些設備的存貯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種會計檔案所不能比擬的,查詢速度快、檢索能力強,可以快速傳遞會計信息。
其次,數據處理程序具有新的特點。
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程序與傳統會計不同。在傳統會計中,針對企業的生產規模、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徵,必須採用與之適應的不同的帳簿組織形式、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而在電算化會計中,由於數據處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採用一種統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於計算機處理數據差錯的概率小,沒必要象傳統會計那樣,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進行各種核對,如帳帳核對、帳證核對、帳表核對。會計人員應該有過這種體驗:到了月底對帳時,為了幾分錢的差額而必須翻遍所有的憑證、帳冊。
第三,記賬的含義不盡相同
手工條件下,記賬指明細賬、日記賬、總賬由不同人員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別在不同的帳冊上加以記錄。這種重複而繁瑣的抄抄寫寫造成會計工作週期長,速度慢,效率低。電算化後,記賬僅是一個數據處理過程,通過記賬這一數據處理步驟,使被審核過的記賬憑證成為正式會計檔案,從“憑證臨時庫”轉移到“流水帳庫”中存放,記賬後的憑證不再允許修改,記賬的同時,對科目的發生額進行彙總,更新“科目餘額,發生額庫”。而真正的帳冊,只有在需要時臨時從“流水賬庫”中把有關科目的經濟業務分離出來,在屏幕上顯示或在打印機上打印。
第四,會計信息的特點不盡相同。
相對於傳統會計,電算化會計提供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質量高、針對性強的特點。
可以翻譯為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mputer-Based Accounting等。一般不會去與電算化會計嚴格區分,已經成為一個代名詞了。
舞弊
舞弊概述
企業在建立了會計電算化系統後,由於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快、計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質量,改變了會計工作的面貌,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隨着會計電算化的飛速發展,利用電算化系統的弱點進行的貪污、舞弊等違法犯罪活動也有所增加,給企業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由於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對會計電算化系統舞弊的防範措施和控制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舞弊手法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員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業務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規程或未經允許上機操作,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破壞、惡意修改、電子偷竊和人工偷竊等故意行為。舞弊者手法多種多樣,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類:
1.非法改動業務數據。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手法。該手法在經濟業務數據輸入計算機之前或輸入過程中,通過虛構、修改、刪除等手段來達到個人目的。
2.非法改動軟件程序或文件。是指舞弊者為了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對財務軟件應用程序進行非法改動。或者通過維護程序來修改或直接通過計算機終端修改文件中的數據。
3.非法改動或竊取輸出結果。此類舞弊的方式主要有非法修改、銷燬輸出報表、將輸出報表送給公司競爭對手或利用終端竊取機密信息等。
4.其他非法操作。如冒名頂替、盜取密碼或磁卡非待進入、仿造或模擬等。
會計電算化舞弊者大多數具有相當高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作案時多采用高技術、高智能的計算機手段。同時,舞弊者大多通過對程序和數據這些無形信息的操作來實現其作案目的,舞弊後對計算機硬件和信息載體可以不造成任何損害,不留痕跡,且作案時間地點不受限制,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因此,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舞弊帶來的經濟損失一般都比較大。如果電算化管理系統遭到破壞,企業在恢復系統之前難以進行正常的業務活動,損失更是難以預計,甚至有可能危及到企業的生存。
舞弊背景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舞弊現象出現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主要有兩個方面:
1.會計軟件的缺陷。市場上有數百種會計軟件,有些單位還使用自己開發的軟件,各軟件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企業使用的軟件安全性與保密性上存在着諸多的問題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機可乘。許多軟件缺乏操作日誌記錄功能,對操作人、操作時間和操作內容沒有具體記錄,出現問題不便於追究責任。另外,數據庫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從外部打開修改。還有一些商業軟件為了佔領市楊,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帳目等功能。這些都為舞弊提供了便利。
2.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實施會計電算化,就需要建立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內部控制制度加以約束,才能充分發揮電算化的優勢。不少單位沒有嚴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會計電算化不能正常健康運轉。由於內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員可能超越權限或未經授權的人員有可能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瀏覽全部數據文件,篡改、複製、偽造、銷燬企業重要的數據,以達到個人目的。
舞弊防範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舞弊雖然隱蔽且智能化較高,但只要採取正確的防範和控制措施,舞弊者還是無孔可入;無機可乘。
(一)選擇好的財務軟件,從源頭上進行控制。企業在實行電算化時,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國家的有關規定選擇適合的財務軟件。已經頒佈的有關國家標準和規範主要由財政部1994年頒佈執行的《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範》、《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評審規則》等,各地也頒佈各種地方標準,如上海市財政局頒佈的《上海市會計電算化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標準。另外還必須注意系統權限設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關鍵因素。如果企業自行開發會計電算化系統,也必須遵循國家有關機關和部門制訂的標準和規範。其中包括符合標準和規範的開發和審批過程、合格的開發人員、系統的文件資料和流程圖、系統各功能模塊的設計等等。
(二)完善和健全企業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電算化的內部控制,是指電算化投入使用後,為防止和減少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採取的一切控制措施的總和。企業由於採用電算化,原有手工操作下的內部控制制度部分喪失作用,同時計算機數據處理易於篡改、舞弊,必須採取嚴密有效的措施。如:
1、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機房、操作、文檔和數據等管理制度。保證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和防止文檔、數據等遭受非正常破壞。
2、職能分隔制度。系統維護員、操作員和數據管理員應合理分工,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預防舞弊事件的發生。
3、授權控制制度。各級人員、每個工作人員都得到一定的授權,並以密碼加以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權操作。
4、時序控制制度。嚴格電算化業務處理流程,防止重複操作、遺漏操作和誤操作。違反操作流程和操作時序要及時予以制止。
5、防錯糾錯制度。電算化操作中,通過屏幕直接進行業務處理的編輯和修改,一旦存盤就不能直接修改,要修改必須通過沖正或補充登記更正。並要説明理由、修改對象、經手人等,以備事後查證。
6、計算機檔案制度。為了防止非法改動數據,必要時可把計算機文件定義為可讀文件、專用文件、保密文件;重要的文件加以密鎖,以加強文件數據的保護。
7、建立操作日誌制度。一旦出現問題,順藤摸瓜,可以查清責任者。
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制度措施,還可以列舉更多,但同時還要加強計算機操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兩手並重,嚴格監督,才能防患於未然。
(三)加強審計監督。加強審計監督有兩層含義:一是通過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核查監督,並審核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發現內部控制系統的弱點,改善內部控制;另一個方面要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加強對舞弊手法的甄別能力,同時要加快審計電算化的開發和應用,以適應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審計要求。
(四)健全相關的法制建設。法制的建設和實施是對付計算機犯罪行為的有力措施。建立計算機系統的保護法律,明確計算機系統中哪些東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護或受何種法律保護,以及這些行為的處治辦法,從而震懾舞弊行為。
展望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預示着網絡會計即將到來,它影響着會計基本假設、財務報告的要素,並使大規模按需報告成為可能。
一、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假設的影響
在互聯網的電子商務中,出現了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網絡公司、網上公司、網際公司等虛擬公司。它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組織,它可藉助於計算機網絡根據工作任務或市場變化,迅速地進行分合、重組,即其主體可能時而膨脹、時而縮小、甚至解散。這將使得會計信息系統活動的空間範圍處於一種模糊狀態。為此,需要重新認識和拓展會計主體假設的空間範圍。有學者就提出,應將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一個實實在在的單位實體)變為相對會計主體假設。
虛擬公司是一種臨時性組織,從事的多是一次性的交易。它通常為了一個特定的目標,在短時間內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公司,待目標完成後又可能立即解散,生命週期極短,顯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時性”特徵。而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卻設定了企業在未來的一定期間內不會發生解體清算。因此,引發了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否定。有學者就提出,應改持續經營假設為即時經營假設。
網絡環境下,依靠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得實時財務報告成為可能,即企業在任何時點均可提供滿足不同需要的財務報告,而信息使用者隨時可通過因特網查詢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而傳統的會計分期假設則是定期提供財務報告,一般是一年一次,因特網上的會計報告而使用者的決策卻是不斷進行的,因此無法滿足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及時需要。網絡會計的實時性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變定期為適時。
隨着電子商務的興起,貨幣不再是原來的紙幣或硬幣,且已不存在貨款的直接交易,代之的是以電子貨幣進行網上結算。這將對貨幣量度假設產生深刻的影響。
此外,隨着知識創新和技術的進步,對無形資產、人力資源、高級專門技術人員和高貨幣量度的考慮級管理人員的價值、高科技企業潛在的高風險回報以及通貨膨脹的計量等,已成為一個突出問題。如何公允地反映它們的價值將是問題的核心所在。隨着網絡會計的出現,在未來的財務報告中,計量屬性將趨向多元化,而非單一的歷史成本
二、網絡會計對財務報表要素的影響
現事項會計以及實時報告行財務報告包含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財務報表要素。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財務報表要素的劃分將越來越細,會計目標應立足於提供與各種可能的決策模型相關的經濟事項的信息,由使用者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三、網絡會計使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成為可能
根據決策有用學派,財務會計的目標是以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為導向的。而現行公司財務報告模式是一種通用報告模式,即一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種大批量生產一種標準產品模式,旨在滿足大多數用户的大多數類似需要。
然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具體決策模式千差萬別,他們所需的信息也各不相同。為了更好滿足不同使用者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在運用最新的信息技術,特別是因特網技術條件下,提出了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

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

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目標和手工操作一致,某些控制制度仍可沿用,但還產生其他問題原控制制度無法解決。為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可靠,需要採取相應的適合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制度。它包括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
一般控制
亦稱管理控制,指的是對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組織、開發、應用環境等方面進行的控制。一般控制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每項計算機應用的成敗。它主要包括組織控制、系統開發控制、系統工作環境控制、系統安全控制和文檔控制等。
包含如下控制:
其目標是減少發生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其基本要求是職責分離,其主要內容包括數據處理部門與使用部門的職責相互分離,數據處理部門內部的職責分離和數據處理部門之外有檢查和控制其活動的部門或領導等。
2.系統開發與維護控制
系統開發與維護控制。系統開發控制是為了保證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開發質量而在開發過程中合理設置的控制。因為系統開發一般要經歷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程序設計、系統測試和系統維護等階段,相應地,系統開發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系統分析控制、系統設計控制、程序設計控制、系統測試控制、系統試運行控制和系統運行與維護控制等。
3.硬件及系統軟件控制
硬件控制,又稱設備控制,是由計算機生產廠家在計算機設備中實現的控制功能或技術手段。它一般包括奇偶校驗、重複處理校驗、回波校驗、設備校驗和有效性校驗等。系統軟件控制是利用系統軟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而實現的控制。它一般包括錯誤處理,程序保護,文件保護和系統接觸控制等功能。
4.系統安全控制
它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資源的實物安全,保障系統正常運轉而採取的各種控制措施。它一般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軟件與數據的安全控制,環境安全控制和防病毒、防“黑客”襲擊控制等。
5.系統文檔控制
系統文檔包括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中的憑證、賬簿、報表及有關軟件技術文件,如系統可行性報告、系統分析與設計説明書、程序流程圖、系統調試與測試分析報告和操作手冊等。這些資料對系統及其控制都作了詳盡的描述,因此要建立文檔管理及安全保密制度。如文檔應由專人保管,只有經批准的人才能接觸系統文檔資料等等。
應用控制
應用控制:指的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中具體的數據處理功能的控制。它一般包括輸入控制、處理過程控制和輸出控制三個方面,它們都由計算機程序來控制。
1.輸入控制
除對操作人員明確職責以外,還應當用計算機程序來控制,目的是控制有意無意的憑證插入或遺漏。在程序設計時,機內憑證由計算機自動連續順序編號,輸入憑證由人工編制,兩者互相核對。
2.處理控制
處理控制是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的內部數據處理活動的控制。為保證控制數據輸入或運行的真實性、準確性,處理過程控制完全由計算機程序來自動控制的。方法有數據控制、無用數據控制、主副控制三種。
3.輸出控制
輸出控制是對系統的輸出結果進行的控制。其目標有兩點:
一是保證輸出結果的正確性;
二是保證輸出的結果安全地送到有權使用者手中。
為此,由計算機程序控制輸出的憑證、賬頁、報表,無論正確與否,任何人不得任意更改。

會計電算化國內狀況

(一)會計電算化廣泛普及,但發展不平衡 隨着計算機在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使其在會計方面的應用也逐步顯示出其優越性,從而得到了眾多會計工作者的青睞,並廣泛應用於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總的來説,會計電算化在已基本普及,但由於各地區、各企業的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差異,導致了會計電算化發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效益越好的企業,會計電算化程度越高,對會計工作的幫助也越大。
(二)會計電算化網絡系統發展迅速,但其安全機制有待加強
會計電算化應用、推廣、發展迅速,從單項業務處理到建立較為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從“各自為戰”的單機操作到會計軟件網絡化的實施,取得了較為顯着的成效。但隨網絡系統更進一步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較大隱患:在外部有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的攻擊等;在內部有軟件本身的缺陷,計算機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將導致會計數據的不完整性、會計工作內部控制失效,這些是會計電算化繼續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三)會計軟件已商品化,但與企業的其它信息系統孤立
會計信息系統是屬於企業信息系統的其中一個子系統。從管理的角度點來認識,會計信息系統本身就是“管理型”的。但是財務軟件還是隻注重“核算”職能,而忽視了會計的“管理”職能。因此,軟件光有先進的技術而未與管理目標及管理思想相融合是不能給企業帶來大的價值增值的。由此可見,軟件行業需要從客觀需要出發,與企業管理目標和管理思想融合,才能得到更快的發展。
(四)軟件功能單一,數據共享程度不高
基層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有自己開發和商業購買兩類,其中又以商業購買的財務軟件為主,但是財務軟件之間的不統一,不兼容性。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存在,特別在同一行業內部,由於未從行業的整體角度出發,各下屬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品種多,各種財務軟件的數據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導致了報表彙總、數據查詢、數據轉輸的不方便。還有在同一部門內部中,由於財務軟件的購買時,往往只考慮財務部門工作的需要,沒有從整個單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發,結果導致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信息的中斷,其他部門也不能通過網絡有效地共享財務部門的信息,這樣不能真正滿足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對信息傳輸和處理的要求。
(五)硬件的佈局不合理
大部分的基層單位都在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但有些單位為盲目的追求會計電算化的實施程度,而“重硬輕軟”盲目的從追求硬件的超前性着手,導致該單位的硬件購置,佈局嚴重的不符合企業規模,不從成本效益原則出發,不從業務性質及管理目標出發,形成了資金的嚴重浪費。這種現象在中小型企業中尤為普遍。

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

學習內容
第一講 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系統構成、多媒體、數據庫、網絡。
第二講 Windows操作,Internet中電子郵件的使用,如何下載文件。
第三講 Word中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頁面格式化,表格製作。
第四講 Excel的表格格式設置,常用函數的使用。
第五講 Excel中單元格的相對和絕對引用。
第六講 Excel中財務函數DB、DDB、SLN、SYD、FV、PMT。
第七講 Excel中財務函數PV、NPV、IRR。
第八講 Excel中的排序、篩選、分類彙總。
第九講 上海市通用會計核算教學軟件的安裝、啓動、登錄。
第十講 賬套的新建及賬套的初始化設置。
第十一講 憑證的錄入、查詢、修改、刪除、引出等。
第十二講 各種賬薄的查詢及引出,報表的查詢及引出。
第十三講 財務軟件中自定義報表的完成。
第十四講 期末處理中的結轉損益、自動轉賬。
課程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將教學計劃中課程體系分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知識/理論課程體系兩部分。
(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培養對應崗位(羣)技能所需的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基礎課的實驗課,會計電算化、企業會計模擬實訓、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納税實務等專業課的實訓課和校外頂崗實習。
(二)知識/理論課程體系
知識/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包括思想道德、計算機、大學英語、財經應用文寫作等通識教育的公共基礎課,必要的管理學基礎、財務會計等專業基礎課和會計電算化、企業會計模擬實訓、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納税實務等專業技能課。
培養目標
掌握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與設計的基本原理、電算化會計軟件初始化的設置、總帳系統、報表系統以及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等業務核算子系統的操作方法;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流程、模塊構建,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手工會計方式的影響;瞭解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管理要求與制度規範、購銷存業務核算子系統、基於商品化會計軟件的數據整理與加工。
考試題型
會計電算化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考試內容為會計有關知識及電腦使用常識。考試時統一為上機考試,考試類型分為基礎知識和實務兩個部分,基礎知識為選擇和判斷共100分,實務為電算化統一軟件操作,分值也是100分,如果兩個部分都達到60分以上,便為合格。發國家統一的電算化證,一般考會計從業資格(初級)時都會考。
都是上機考的。即使是基礎知識的選擇、判斷都是在電腦上作答的。沒有考卷。
答題技巧
1.單項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顧名思義,這種題目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相對於其他幾種題型,單項選擇題是比較簡單的題型,能否在單項選擇題中拿到儘可能高的分數,是大家能否順利通過考試的基礎。因此,做單項選擇題時要注意:
(1)通讀單項選擇題的題幹,明白題目的要求。
(2)按照題目要求答好每道題。
(3)可以考慮運用排除法。如果正確答案不能一眼看出,應首先排除干擾項,就是把明顯拙劣、不正確的答案去掉。一般而言,單項選擇題的題幹只涉及一個考點,題目與正確答案几乎直接來自教材,其餘干擾項是靠命題者進行設計的,所以在瞭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很容易確定正確答案。
(4)猜測正確答案。如果想盡方法仍然無法確定哪個是正確答案,則可以運用考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猜測。由於沒有答錯題罰分的規則,所以不選答案肯定不會得分,而選擇之後,則有可能得分。
2.多項選擇題
在答題技巧方面,多項選擇題與單項選擇題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多項選擇題的選項所涉及的考核點內容較多,同時義有嚴格的評分標準,即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所以在答題時應注意掌握相關的技巧。
由於多項選擇題至少有兩個正確答案,因此大家在運用排除法時應注意:只要能夠準確地排除掉兩個下擾項,另外兩個選項就是正確答案了。
3.判斷題
注意判斷題的評分標準,判斷正確的得1分,判斷錯誤不得分。所以,對於這類題型,只要能夠正確地判斷出“對”或“錯”,總確機會得分的。做題時,考生應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對每個小題作出準確判斷。相比較而言,判斷題大多用來測試考生對於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由此,考生存複習時,應注重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4.操作題
與其他兩門課不同,《初級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的考試中,涉及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這是為了避免考生只懂得純粹的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於實際操作方法掌握。誠然已經進入到一個計算機和網絡幾乎無處不在的時代,每個考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相關計算機操作。
操作題的主要考核內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使用word進行文本和表格編輯的基本操作,或許有一天,幣操作題中輯會計稜算軟件的基本操作列為考核內容,那將大大提高考生學習會計電算他這門課的實用價值。
報考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具有完全行為能力
(三)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
(一)因受過刑事處罰,自刑罰完畢之日起至申請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者
(二)因吊銷註冊會計師證書,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者。
(三)以前年度參加註冊會計師考試因作弊而受到停考處分期限未滿者,或終身不得參加註冊會計師行業組織的各類考試者。
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申請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試。
科目分類
會計科目分類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並不是會計科目的分類方式,只是經濟業務的一種分類方法,有利於財務的管理。
1.資產類: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類科目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其中流動資產又分為現金及各種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賬款、存貨、待攤費用等。
2.負債類: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類科目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其中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税金、應付股利以及預提費用等。
3.所有者權益類: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
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本年利潤和利潤分配等。
4.成本類:是指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按各種不同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藉以確定各該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成本類科目包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和勞務成本等。
5.損益類: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利潤或虧損。
損益類科目又分為損收類(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和損費類(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税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共同類(略)資產類、成本類、損費類這三類科目都是增加在借方,減少在貸方。
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損收類這三類科目都是減少在借方,增加在貸方

會計電算化重要影響

1、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1.1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保證會計業務質量。通過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對各項數據的計算與記錄能夠按程序自行完成,只要輸入正確無誤的數據。計算機會計對手工操作所不能涉及的領域可以進行極大地擴充, 並能對手工記賬出現的錯記遺漏等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予以處理,在質量上使會計核算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
1.2為管理現代化提供條件,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通過應用計算機, 絕大部分會計工作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這就對廣大的財會人員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努力學習有關電算化知識,從而與工作要求相適應。另外,會計人員解脱於傳統的會計記錄、計算工作,可以投入到觀測、控制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活動,在經濟管理中使會計的作用得到全面發揮。
1.3為使實時性要求得到滿足,使會計核算速度極大提高,通過利用電子計算機以極快的速度處理會計數據,假如一項會計工作利用手工方式需要幾個人經過幾天時間才能做完,通過電子計算機完成只需要很短的時間。通過會計電算化技術的大量應用,加快了對會計信息的記錄、分析和彙總,準確及時的對企業資金運行狀況地進行反映,使利用會計信息的靈活性和及時性得以提高。
1.4使財會人員工作強度減輕,積極促進了會計職能轉變。採用電算化後, 只要把記賬憑證在計算機裏輸入,大量的數據分析、計算工作就會由計算機自動開展,使財會人員從繁忙、繁瑣的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獲得充裕的精力和時間開展經營管理工作,從而使其應有的作用得以發揮。
2、會計受到影響的具體表現
2.1報告會計期末信息的方式不一樣。傳統會計提取各種數據的方式是由財會人員從其它資料或賬簿中進行,並對其進行分析、填制、合計、計算等,通過審核確定沒有錯誤後,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實施分析報表的編制。而電算化會計系統需要的只是進行自動提取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就會按照使用者的需要使財務報表快速自動生成,使財務數據分析的科學性、有效性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2.2存儲會計數據的方式差異。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 不管是記賬憑證、賬簿還是會計報表,都是在磁介質上以數據庫的形式保存,需要的不再是很多很大的紙張和空間,需要的僅僅是數量很少的磁帶、磁盤或光碟,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管的難度。
2.3審核會計數據的方式差異。傳統會計中對數據進行審核的方式全部是由人工開展的,由於受到個人本身素質和潛能的作用,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想要得到保證非常困難。而在電算化過程中,可以把部分數據在計算機中設置一定的勾稽關係,讓其實時或成批自動進行,使審核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使人工成本極大降低。
2.4數據收集方式差異。傳統會計審核和填制記賬憑證過程中要根據原始憑證,這就要求對各種原始憑證進行收集,對發生的這一經濟業務的過程進行反映的都是通過手工記賬的方式。會計電算化是把記賬憑證的數據通過多種方式往數據庫裏輸入,是根據審核後或原始憑證的記賬憑證。常用的輸入記賬憑證的方式有語音輸入和鍵盤輸入,也可以通過掃描儀器或遠程調制解調器輸入。
2.5會計數據處理方式的差異。傳統會計主要是利用多人對總賬和各種明細賬進行分別登記現金往來、存貸、銀行、費用等,定期進行總賬和明細賬的核對,所以數據之間和數據處理的不平衡及其容易出現。而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這些數據均由計算機成批或實時進行自動處理,所以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率相應的得到提高。
3、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產生的影響
3.1、影響會計信息系統結構的因素。電腦軟件業發展極為迅速,財務軟件也是層出不窮,“不需要懂會計” 在有的會計軟件中出現。計算機對會計的計量、確認、報告、記錄工作將自動完成。在財會行業中普及會計電算化,會對核算型財務人才的需求大大降低,需要的是大量的電腦系統開發人員、硬軟件操作人員及維護人員,而對會計研究人員需要極少,這就導致傳統的會計人員被逐步取代。財務分析工作是未來的財務人員將主要開展的工作。
3.2、影響數據處理方法及流程的因素。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傳統賬簿被替代的是以RAM ( 讀寫寄存) 方式存在的“數據庫”。其具有的優點是,對內容可以編排隨意,使用反覆,通過操作處理數據庫就能夠使財務報表直接得到。所以,存在各種賬簿的必要性也就喪失了,也使與之相適應的平行登記等技術方法喪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另外,以電子計算機其可靠強大的運算能力佔據着會計實務檢驗中的重要地位。最基本的檢驗實務工作正確是否的方法是平衡驗證法。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將對這一方法進行簡化,只需輸入、處理、輸出即可使財務數據處理流程快速完成。
3.3、影響內部控制的因素。傳統的手工做賬中人與人的聯繫是其主要內容,所以,內部控制的設計針對的主要是人與人的聯繫。例: 責任劃分賬務與現金、記錄接收控制與憑證等。而在電算化前提下,因為儲存方式採用的是RAM ( 讀寫寄存) , 它能不留痕跡進行修改和刪除。為了確保完整準確的存儲與處理會計信息,使系統的可靠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高,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特點必須結合, 建立起來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是一整套更為嚴格、更為完整制度,從而在真實有效性上使會計電算化工作得以進一步提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