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書田

(江蘇省南通市一屆政協副主席)

鎖定
曹書田(1898~?),生於1898年11月24日,江蘇通州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先後畢業於通州師範學校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  揚州大學 [3]  南通大學 [2]  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 [5]  東南大學 [6]  江蘇大學 [7]  江南大學 [8]  中央大學 [9]  南京工業大學 [10]  等),畢業後回南通師範學校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通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蘇北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市地方事業委員會秘書、協商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北醫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兼速成中學校長,市政協副秘書長,民盟南通市籌委會副主任。1957年2月列席全國政協二屆三次全體會議、第十一次最高國務會議。1957年6月21日,市一屆政協三次會議增選其為副主席。私立南通大學醫科遷校問題上,他表示異議並希望逐級向上反映,當聽聞學院即將動遷時,他情不自禁地以個人名義向中央發了電報 [11]  ,隨着反右派鬥爭擴大化,他被指控為借遷校向黨作難,於1958年6月被錯定為“右派”,撤去其市政協副主席職務,保留政協常委職務。
“文革”開始,在“橫掃一切”到處亂抓亂斗的形勢下,1966年8月的一天深夜,他突然離家出走,未帶衣、糧,也無任何留言,從此杳無音訊。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面撥亂反正。就曹書田同志被錯劃右派問題,中共南通市委於1980年1月16日予以平反昭雪。1988年其夫人逝世後,其衣冠與夫人骨灰同葬於北土山公墓。 [1] 
中文名
曹書田
出生日期
1898年
畢業院校
通州師範學校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職    業
教育工作者
職    務
江蘇省南通市一屆政協副主席等
主要成就
呼籲在南通保留醫學院、醫院 [12] 
籍    貫
江蘇通州(今南通 [13] 

曹書田人物經歷

曹書田,生於1898年11月24日,畢業於通州師範學校(1912年通州直隸州改稱南通縣後,校名更為南通師範學校),1924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南通師範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受到教育界的尊敬。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南通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蘇北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市地方事業委員會秘書、協商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北醫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兼速成中學校長,市政協副秘書長。1957年2月列席全國政協二屆三次全體會議,會議期間又列席了第十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務會議,親聆毛主席的重要講話。1957年6月21日,市一屆政協三次會議增選其為副主席。在私立南通大學醫科(南通醫學院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遷校問題上,他開始就表示不同意見,希望逐級向上反映,當聽到學院要動遷時,情緒激動,情不自禁地以個人名義向中央發了電報,這種仗義執言精神實屬罕見。但遺憾的是,隨着反右鬥爭的擴大化,曹書田被指控為借醫學院遷校向黨作難,於1958年6月被錯定為“右派”(未對外公開宣佈),撤去其市政協副主席職務,保留政協常委職務。他是南通市第一批參加民盟的盟員,系民盟南通市籌委會副主任,後來在正式建立民盟南通市委時,名落孫山。
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橫掃一切”到處亂抓亂斗的形勢下,1966年8月的一天深夜,曹書田突然離家出走,未帶衣服、錢糧,也沒有任何留言,從此杳無音訊。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面撥亂反正。就曹書田同志被錯劃右派問題,中共南通市委於1980年1月16日予以了平反昭雪。1988年曹書田夫人逝世後,曹書田衣冠與夫人骨灰同葬於北土山公墓。 [1] 

曹書田主要事蹟

1957年3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轉發了高等教育部、衞生部的聯合通知:根據國務院指示,同意南通醫學院遷往蘇州,改名為“蘇州醫學院”。5月,學校遷校的消息傳到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特別是黨外各界人士對遷校持不同看法,議論紛紛。主要意見有:
一、南通醫學院歷史悠久,對南通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很有影響。南通醫學院的前身是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系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和其兄張詧創辦的(在此前後還創辦了農業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1926年,張謇去世後,由張孝若繼任校長。1927年改為南通醫科大學,同時農業專門學校、紡織專門學校也改為農科大學、紡科大學,1928年將三所大學合併,呈請國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為南通學院,分設農、醫、紡三科,直至1949年2月南通解放。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紡科遷往上海,組成華東紡織工學院;農科遷往揚州,組成蘇北農學院;醫科就南通學院原址改建為公立蘇北醫學院,1956年又改稱為南通醫學院。南通人民向以有這麼一所高等學府而自豪,對它懷有深厚的感情,紡科、農科早已遷走,唯一剩下的醫學院又要遷跑,思想上、感情上都不能接受。
二、醫學院與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關係更為密切。人民普遍擔憂,學院遷走,一批在醫院兼職的名醫必然隨行,南通的醫療水平和質量將會下降。
南通大學醫科舊影 南通大學醫科舊影 [1]
當時,正值毛澤東主席在十一次最高國務(擴大)會議上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傳達不久,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們思想比較活躍,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幹部、羣眾通過各種渠道向省、市領導反映。社會知名人士、南通市政協副秘書長曹書田於1957年5月27日致電毛主席、國務院緊急呼籲,請求停止遷校。
這封電報引起了國務院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委指示:這是人民內部矛盾,涉及到中央、地方與學校的關係,總的精神要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處理,從團結的願望出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團結的目的。有不同意見,要善於吸取合理的部分,方式上採取座談會協商解決;學院不能有搶先搬校的行為。同時,省委決定派省委常委高嘯平、副省長季方為首的工作組,專程來通聽取意見,共同研究處理此事。市裏也建立了由市長林克、醫學院院長汪清辰為首的工作組,小組成員有:王同觀(市政協副主席、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張梅安(市政協副主席、南通師範學校校長)、曹書田、蔡觀明(省文史館員)、趙朋叁(市衞生局局長)和徐希權。徐希權當時擔任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
1957年6月上旬,省委工作組到通後,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協商討論了處理方案。大家認為雖然蘇州交通方便,城市規模比南通大,人口多、病例多,南通條件不如蘇州。但也要從南通的實際情況出發,南通已經發展不快,再把僅有的一所高校遷走,可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遷校是羣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事先也沒有進行協商,大家認為應該結合南通實際,找出一個妥善的處理辦法。
經過多方聽取意見,政協常委會上協商討論,提出了折中處理方案:一、遷校後在南通市設立南通分院,先進行中級醫士進修,視發展情況成為專科或小型醫學院;二、保留附屬醫院;三、呈請省裏大力支持改善附屬醫院的設備,使醫院辦得更好一些。
當年6月中旬,市裏召開二屆二次人代會、政協一屆三次全委會,在兩會預備會上,林克市長把遷校問題作了詳細報告,並説為了實現上述方案,市人民委員會、市政協已經建立了專門工作小組,做到善始善終。這一決策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6月下旬,南通醫學院開始往蘇州搬遷,7月底基本結束。在學院搬遷後,留下了黃竺如、李志學等著名教授和一批講師為骨幹力量,為後來重建醫學院打下了基礎。
南通分院經過一年多的充實、發展,1958年成為小型醫學院,恢復了南通醫學院校名,屬省管。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南通醫學院改為交通部和江蘇省雙重領導。以交通部為主。從此,南通醫學院和蘇州醫學院一樣,均成為著名的部屬院校。
南通醫學院得以保存和發展,雖然是國務院和省、市領導重視和順應民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地方各界人士坦誠相見,據理力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這裏特別要提及的是曹書田同志的緊急呼籲,措辭激烈,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1] 

曹書田社會評價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通大附院)百十載風雲人物獎(追授) [12] 
概述圖:時任南通市政協副秘書長的曹書田先生(1957年)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