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公办高校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收藏
0有用+1
0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 [107]),简称“南工” [233]或“南工大” [160],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161],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1],由江苏省主管 [38],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154] [156],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33]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 [238]
学校一方面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经过多年发展于1995年变成南京化工大学;另一方面可追溯到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创建的附设机师科,于1980年升级成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32]。2001年,原南京化工大学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 [9],并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新的南京工业大学 [10]。学校入选多个国家重点计划,2013年入选“2011计划 [15]、2016年入选“111计划 [158]、2010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1]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江浦、丁家桥、虹桥3个校区;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 [237]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有教职工3500余人,各类学生4万余人。 [1]
创办时间
1902年 [128]
主管部门
江苏省 [38]
知名校友
时钧 [115]唐明述 [116]欧阳平凯 [117]徐南平 [118]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南京工业大学
外文名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107](简称NanjingTech)
简    称
南工或南工大 [160] [233](Nanjing Tech)
创办时间
1902年 [128]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104]
学校类别
理工类 [236]
学校特色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 [33](2021年入选)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15](即2011计划,2013年入选)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58](即111计划,2016年入选)
省部共建高校 [154] [156](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1](2010年入选)
主管部门
江苏省 [38]
现任领导
芮鸿岩 [29](党委书记)蒋军成 [29](校长,党委副书记)
专职院士数
10人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科专业
101个 [237](截至2024年12月)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截至2025年3月) [37]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自主设置) [37](截至2024年12月)
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截至2025年3月) [37]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截至2025年3月) [37]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自主设置) [37](截至2024年12月)
博士点
专业学位授权学科3个(截至2025年3月) [37]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9个(截至2025年3月) [1]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1]
院系设置
11个学部,28个学院(截至2025年3月) [1]
校    训
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 [1]
校    歌
南京工业大学校歌 [109]
校庆日
5月19日 [159]
地    址
江浦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 [104] [243]
丁家桥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5号 [104]
虹桥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104]
院校代码
10291 [104]
主要奖项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2](2020年1月入选)
2013至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3](2017年8月入选)
2019年度南京市园林式单位 [4](2019年11月入选)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 [1](截至2024年3月)
知名校友
时钧 [115]唐明述 [116]欧阳平凯 [117]徐南平 [118]
占地面积
4000 亩 [183](截至2016年6月)
学校域名
www.njtech.edu.cn [107]
学生人数
4万余人(截至2025年3月) [1]
教师人数
3500余人(截至2025年3月) [1]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前身溯源

  • 南京化工大学
在清政府为“兴学桨乘炒育才”试行“新政《人才为政事之本》的背景下,1902年,署理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正式创办三江师兰旬影范学堂。 [130]1905年因省界纠纷问题受到当地士绅反弹,最终于1906年更名两验乐龙江优级师范学堂。 [131]
民国建立后,1915年校长江谦重新修葺学校,正式变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32];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全部归并进国立东南大学。 [133] 1927年3月中旬,由于政局动荡国立东南大学被迫停课,同年6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将国立东南大学等9所公立学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34],设有化工系 [5]。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因师生强烈异议,同年5月,学校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34]经历8年的抗日战争后,1945年学校开展复员东还工作 [136],并对教学重新设置,其中工学院下设置化工等7个系 [137]。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经政务院核定,学校去除“国立”二字改成“南京大学”。 [135]
1952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机械、土木、建筑、化工等5个系,以及农学院的农业工程系为基础,与金陵大学电机、化工两系合并,成立南京工学院。 [140](金陵大学是1910年由美国各差会联合创办的教会大学 [138],于1921年设化学系和工业化学科 [139]
1958年8月,南京工学院化工系从学校分出,单独创建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4月,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5]
  •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15年下半年,在贝伦子倡议,江苏省当局支持下,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同济大学的前奔誉骗谅身)增设机师科 [142]。19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改称“同济医工大学“ [143],机师科随之改为附设中等机师科。1926年更名为附设机师学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再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机师学校 [141]腿乎巴。
1933年,合并国立劳动大学后,学校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 [144],设土木、机械二科。1935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年11月,改由华东工业部领导后,学校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41]。1951年秋,学校从上海迁址南京市 [6]。1953年,原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夜抹土木科扩建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 [7]1980年,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8]
百年历史 [128]

合并发展

2001年2月,教育部同意南京化工大学更盛肯辨名为南京地捉工业大学 [9];同年5月,原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南京工业大学。 [10]
2010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11]同年10月,入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12]11月12日,正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13]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14]201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支持其土木工程、建筑等学科建设 [156]。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45];同年5月,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 [15]
2016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 [154-155];同年,201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 [158]。2017年1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6]同年3月,学校成为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11所高校之一; [17]12月,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146]和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147];同年,学校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质 [18],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48]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9]2019年10月,学校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 [20]同月,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21],以及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2]
2020年11月,学校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3]2021年12月,2011膜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149]2023年11月30日,2023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千灯湖畔举行,全国石化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南京工业大学成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单位。 [39]同年12月,入选全国首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之一,是江苏高校唯一入选的课程。 [150-151]
2024年4月,获得2项2023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153];5月,学校首次获江苏省艺术基金立项 [152]。12月,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242]
2025年3月26日,南京工业大学概念验证中心揭牌。 [247]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立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 [237],学科专业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 [1]
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安全工程
工学
职业卫生工程
工学
消防工程
工学
应急技术与管理
工学
应急管理
管理学
环境工程
工学
环境科学
工学(授理学)
资源环境科学
工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冶金工程
工学
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化工安全工程
工学
化学
理学
应用化学
理学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机器人工程
工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工学
机械工程
工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
车辆工程
工学
增材制造工程
工学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
工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
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工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工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
工学
药学
医学(授理学)
药物制剂
医学(授理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城乡规划
工学
风景园林
工学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工学
工业设计
工学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环境设计
艺术学
产品设计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
艺术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知识产权
法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工程管理
管理学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工业工程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法学
法学
社会工作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英语
文学
德语
文学
日语
文学
西班牙语
文学
制药工程
工学
生物工程
工学
轻化工程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人工智能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应用物理学
理学
工程力学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测绘工程
工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学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
铁道工程
工学
地质工程
工学
交通工程
工学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理学(授工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智能建造
工学
运动训练
教育学
柔性电子学
工学
数据截至2023年4月,参考资料 [58]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 [1]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称
获批时间
主要研究方向
安全科学与工程 [68]
2012年
火灾爆炸灾害及其防治理论与技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控制技术、建(构)筑物消防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检测与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及风险控制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67]
2001年
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纳米材料及超细粉体、复合新材料、功能膜材料、高技术陶瓷、先进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技术、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技术、土木工程结构与性能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66]
2003年
-
光学工程 [65]
2023年
发光材料与器件、微纳光学、能源光子学、柔性光学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64]
1999年
介观与界面现象、化学生物学技术、新型分离材料与过程、反应过程与耦合技术、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
化学 [63]
2023年
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绿色能源化学
矿业工程 [62]
2007年
火灾爆炸灾害及其防治理论与技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控制技术、建(构)筑物消防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检测与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及风险控制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61]
2014年
-
土木工程 [60]
2009年
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绿色建筑结构与建筑节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土与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混凝土微结构与耐久性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 学位授予点
学位授予点一览
类别
数量
名称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9
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科学与地质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自主设置)
16
柔性光电子、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节能材料与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材料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技术、低碳流程再造、生物检测技术与安全评价、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
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
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31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国家安全学、智能科学与技术
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
23
农药化学、绿色能源化学、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节能材料与工程、新能源与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环境设计及其理论、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材料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技术、低碳流程再造、轻化工技术与工程、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信息服务与创新管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体育产业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1
金融、应用统计、体育、国际中文教育、翻译、建筑、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设计
数据截至2025年3月,资料来源 [37] [244]
  •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一览
类别
名称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 [15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1个) [15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十一五”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 [162]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 [180]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十四五”8个) [69]
化学、药学、外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个) [182]
生物化工、化工过程机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 [27]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评估
截至2025年3月,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 [1] [124]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5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205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433人次。 [1]
类别
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明述 [116]徐南平 [118]应汉杰 [165]黄和 [163]周廉董绍明张平祥 [207]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 [164]顾宁 [207]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01]
徐南平、邢卫红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徐南平 [118]、陆小华 [166]、邢卫红 [167]仲兆祥 [102]暴宁钟 [197]董晓臣 [205]、应汉杰 [218]、邵宗平 [219]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郭凯 [200]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徐南平 [118]邢卫红 [215]凌祥 [216]、应汉杰 [218]、邵宗平 [219]、蒋军成 [220]黄和 [221]巩建鸣 [222]杨解君 [223]沈晓冬 [224]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
陆小华、邢卫红、邵宗平、暴宁钟、范益群、汪勇、管国锋、顾学红、陈日志、孙林兵、仲兆祥 [168]、凌祥 [199]董晓臣 [205]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人选
杨阳、孙世鹏、周嵬、陈小强、刘公平、朱家华、潘宜昌、王学瑞、徐乐、周瑜、余子夷、纪拓 [168]郭凯 [200]安众福 [201]陈永华 [203]陈宇辉 [204]
全国模范教师 [166]
陆小华
全国优秀教师
徐南平 [196]应汉杰 [165]尹富林 [206]许仲梓 [208]
国家级教学名师 [86]
管国锋、张广明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唐明述 [116]许仲梓 [209]、应汉杰 [217]徐南平、乔旭、陆小华、邢卫红、黄培、邵宗平、管国锋、金万勤 [168]、凌祥 [199]郭凯 [200]、蒋军成 [220]沈晓冬 [224]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唐明述 [116]、徐南平 [118]许仲梓 [208]陈国兴 [210]、邵宗平 [219]、蒋军成 [220]
国家级教学团队
材料化学工程教学团队 [211]、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212]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材料化学工程(金万勤) [168]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陆小华 [166]徐虹 [225]金万勤 [226]徐炎华 [227]刘晓勤 [228]郭凯 [200]胡永红 [229]董晓臣 [230]陈新民 [23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许仲梓 [209]邢卫红 [215]凌祥 [216]董晓臣 [205]、应汉杰 [217]、蒋军成 [220]、邵宗平 [219]、黄和 [163]
江苏省特聘教授人选
暴宁钟 [213]、汪朝晖 [214]
江苏省教学名师 [86]
陈国兴、管国锋、孙伟民、陆小华、胡永红、居沈贵、张天峰、郭华瑜、王轶卿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余子夷 [198]郭凯 [200]陈可泉 [202]董晓臣 [205]徐炎华 [227]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许仲梓、刘伟庆、刘晓勤、陆小华、姚成、巩建鸣、蒋军成、邢卫红、应汉杰、金太军(特聘教授) [232]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乔旭、陈新民、张其土、金万勤、陈国兴、张红、徐虹、陆金桂、黄培、胡永红、梅国雄、王旭东、张兴华、邓敏、刘小冰、周剑秋、殷晨波、凌祥、周昌玉 [232]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人选
巩建鸣 [222]、陆小华 [166]金万勤 [226]徐炎华 [227]安众福 [201]陈可泉 [202]凌祥 [216]陈苏、暴宁钟、谭轶巍、李卫星 [195]徐虹、方志、张彦、吴志坚、周汝、徐铮、郝宁、杜东升、解沛忠、王琳、沈航、王瑞、姜天玥、董维亮、庄伟、闫家旭、孙庚志、林惠娟、芮琨、李公强、张宏海、陈舟、王强、冯李航、王雷、彭浩、方正、王燕、周瑜、张辉、周魁斌 [194]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刘晓勤 [228]杨建、张长江 [193]凌祥 [216]陈可泉、潘勇、彭浩 [192]陈庭强、高洪梅、李卫星 [190]王丽熙、吴斌、王志华 [189]周汝、李莎、邱鸣慧 [188]周浩力、朱晓磊、岳健广 [187]何伟、吴昊、张广儒 [191]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
赵相玉、贾红华、周浩力 [193]方正、付光辉、刘玲玉、潘宜昌 [192]费兆阳、柳东、饶凤、张冰 [190]王静虹、杨世品、庄雷、任鑫、蒋博雅 [189]梅丹华、聂广泽、章文明、孔勇、王瑜、谭剑锋 [188]倪磊、张纪光、马会利、王银峰、邱江凯 [187]邓文琴、缪小冬、夏后学、王苏盼、朱本伟 [191]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官网),部分收录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28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入选首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4门、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拥有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1]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1]
安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日语、环境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73]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0]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184-186]
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4]
生物分离工程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71]
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72] [181]
第一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高电压气体放电多效应综合诊断及其物理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厅堂音质的混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钢结构设计原理、化工热力学、古建筑测绘、客户关系管理
第二批:过程设备设计、反应精馏过程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合成反应热危险性评估虚拟仿真实验、传感器技术、工程流体力学、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程序设计)、化工原理A、生物分离工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生产实习、传热学、材料科学基础、大数据分析导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5]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实训虚拟仿真、无人机航空测绘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高电压气体放电多效应综合诊断及其物理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厅堂音质的混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84]
传感器技术、化学工程进展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83]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85]
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80] [82]
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培育点)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74]
地质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金融学、英语、消防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车辆工程、通信工程、风景园林、地理信息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轻化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市场营销、药物制剂、药学、产品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7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安全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 [76]
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 [76]
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77]
机械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江苏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84]
传感器技术、化工热力学、化学工程进展、建筑设计I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 [81]
复合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 [7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8]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建筑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现代管理工程实验与综合训练中心、现代装备制造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轻工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 [1]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33]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主要完成人
获奖时间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乔旭、汤吉海、陆伟东、范益群、卢晓梅、沈晓冬、王曙光、佴康、郭凯、霍峰蔚、赵建平、潘勇、胡永红、姜岷、刘睿、颜艳燕、武文良、陆春华、王飞、马树建
2023
面向经济建设、建立学科体系、改革专业教学模式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胡道和、洪履祥、刘亚云、张少明、周松林
1993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管国锋、顾学红、王磊、张治宇、陈静、万辉、张华、张翔、周佳栋、沈海霞
2023
“五步递阶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张广明、薄翠梅、李丽娟、王轶卿、黄锁明、路遥、王晓荣、李俊
2018
基于“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对接的特色化工人才培养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刘晓勤、武文良、崔咪芬、管国锋、任晓乾、胡永红、居沈贵、冯新、金万勤、鞠永干、刘碧云、范益群
2014
加强政产学研互动、着力培养一线创新人才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欧阳平凯、孙伟民、乔旭、韦萍、刘晓勤、高明、陈新民
2009
基于生物化学产品工程真实情境下的创新型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韦萍、欧阳平凯、应汉杰、徐虹、黄和、胡永红、周华、何冰芳、曹飞
2009
数据截至2024年3月,参考资料 [26]

合作交流

  • 校企地合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1]
  •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勃艮第大学、都柏林理工大学、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500余人。 [1]
海外学校合作交流一览表
大洲
国家(地区)
学校名称
合作内容
北美洲
加拿大
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
师生交流、学术交流
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滑铁卢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安大略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交流访问
渥太华大学Ottawa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交流访问
York University约克大学
交流访问
美国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
学术交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学术交流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科研合作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学术交流
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乔治亚瑞金斯大学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121项目
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加州波莫纳州立理工大学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
师生交流联合创客中心
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外籍教师派遣
加州浸会大学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
师生交流
乔治亚州立大学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大洋洲
澳大利亚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交流访问
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
联合研究中心
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师生交流
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师生交流、学术交流
欧洲
奥地利
维也纳模都尔大学Modul University Vienna
交流访问
格拉茨技术大学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交流访问
德国
明斯特大学Universität Münster
科研合作
德国巴登州自然与医药研究所
交流访问
法国
法国勃艮第大学University of Burgundy
联合硕士项目
法国EPITA大学École Pour lInformatique et les Techniques Avancées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雷恩高等商学院ESC RENNES
本硕项目
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Ecole nationale d'ingénieurs de Metz
师生交流
马恩—拉瓦雷大学University Paris-Est Marne-la-Vallée
科研合作
西班牙
萨拉戈萨大学University of Zaragoza
共建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
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University of Extremadura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瑞典
吕勒奥理工大学Lule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双博士项目科研合作
爱尔兰
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学术交流
塔拉理工学院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llaght
3+1合作办学
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师生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
科研合作
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
3+1合作办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联合研究中心
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英国化学学会(RSC)
交流访问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俄罗斯
莫斯科国立大学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普罗米修斯中央结构材料研究院FSUE CRI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Prometey"
科研合作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Novosibirst State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光谱所Institute for Spectroscopy of the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超硬碳纤维工艺研究院Federal State Budgetary InstitutionTechnological Institute for Superhardand Novel Carbon Materials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荷兰
荷兰霍尔斯特研究中心Holst Center
科研合作
亚洲
日本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
科研合作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京都产业大学Kyoto Sangyo University
学术交流
三重大学Mie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鹿儿岛大学Kagoshima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韩国
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圆光大学Wonkwang University
师生交流
沙特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
交流访问、科研合作
巴基斯坦
GIK工程科学与技术大学GIK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学术交流
中国台湾
新竹交通大学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师生交流
云林科技大学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工业研究院
交流访问
朝阳科技大学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中国文化大学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中国科技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交流访问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师生交流共建联合研发中心
中国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非洲
南非
约翰内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
共建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
埃塞俄比亚
米赞-特比大学Mizan-Tepi University
交流访问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87]
南京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览表
合作单位
项目名
专业名称
法国勃艮第大学
“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机器视觉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
“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制药工程、土木工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
会计学
美国东华盛顿大学
“1+2+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88]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 [1]
南京大学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
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
国家级科研公共服务平台(1个)
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89]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
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 [121]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南京工业大学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一览表(部分)
科研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审批部门
获批时间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6]
化工学院
国家科技部
2007
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169]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教育部
2015
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173-174]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监局
2015
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173]
-
应急管理部
-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175]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07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175]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科技厅
2012
江苏省先进轻质高性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175]
-
省科技厅
-
江苏省化工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171]
化工学院
省发改委
2011
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实验室 [171]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1
江苏省先进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 [171]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3
江苏省流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171]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5
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实验室 [171]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省发改委
2016
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7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1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170]
化工学院
教育厅
2002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170]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2
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170]
土木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5
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 [170]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7
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17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10
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170]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10
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 [170]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教育厅
2016
极端承压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170]
机械学院
教育厅
2016
石油和化工行业渗透汽化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172]
化工学院
石化联合会
2012
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过程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172]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化联合会
2015
石油和化工行业煤炭清洁转化节水减排工程实验室 [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化联合会
2015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172]
-
石化联合会
-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 [172]
-
石化联合会
-
石油和化工行业气体净化膜及装备工程实验室 [172]
-
石化联合会
-
石油和化工行业废塑料生物催化解聚与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 [172]
-
石化联合会
-
中国轻工业食品安全快检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实验室 [172]
-
轻工业联合会
-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气凝胶材料重点实验室 [172]
-
建筑材料联合会
-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南京工业大学省部级研究中心一览表(部分)
科研机构名称
机构类别
审批部门
获批时间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175]
重点研发机构
省科技厅
2006
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5]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
2009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5]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
2011
江苏省数控专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8]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
2012
江苏省海洋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5]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
2015
江苏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179]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
-
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科技服务中心
科技服务平台
省科技厅
2008
江苏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178]
科技服务平台
省科技厅
2010
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
科技服务平台
省科技厅
2010
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175]
技术服务中心
省科技厅
1999
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 [175]
技术服务中心
省科技厅
2008
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175]
技术服务中心
省科技厅
2012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7]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住建厅
2008
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 [176]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地震局
2011
江苏省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 [176]
-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2001
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2003
江苏省化工过程强化工程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2016
江苏省绿色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绿色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交通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化工减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流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先进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171]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
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 [173]
检测中心
轻工业部
2016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172]
工程技术中心
石化联合会
-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南京) [172]
工程技术中心
石化联合会
-
石油和化工行业园区智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 [172]
-
石化联合会
-
石油和化工行业水处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 [172]
-
石化联合会
-
中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研究中心 [172]
-
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
-
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 [172]
测试中心
建筑材料联合会(原国家建材工业局)
-
国家轻工业电光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173]
检测中心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GLP中心 [173]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7项,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8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1]截至2022年,学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布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13篇 [91],出版著作成果20项 [92]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
奖项
项目
第一完成人
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45]
气体净化膜材料的创制及应用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0]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1]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2]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3]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4]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5]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6]
黄和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7]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8]
凌祥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9]
邢卫红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50]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51]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52]
应汉杰
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53]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4]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5]
王锦堂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6]
徐南平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7]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成果
项目名称
获奖名称
获奖年份
高效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6
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21
数据截至2023年4月,参考资料 [93]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7716平方米,馆藏中外文图书24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28.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6.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23个。数据库存储容量达到130TB。馆内有各类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大型多功能报告厅,阅览座位2827席。 [28]
  • 学术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8]
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学报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报属《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 [98]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
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学报主要设有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高教研究、环境资源法、政治学研究、经济与管理、公共管理研究等栏目。 [100]学报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收录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99]
生物加工过程 [96]
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96]该刊主要设有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环境、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教改类)等栏目。 [97]该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台湾华艺思博网等中文数据库、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94] [96]
《Emerg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erg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 [234]
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Maximum Academic Press出版社出版的多学科交叉学术期刊。该刊研究范围涵盖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新材料安全和应急技术、新能源安全和应急技术、工业过程安全、工业灾害预防、救援和重建、应急装备和技术、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应急标准和规范以及人员应急行为、风险评估和管理、应急科学和应急管理内容。 [94]
《Advanced Membranes》
《Advanced Membranes》期刊 [235]
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科爱出版社为合作出版社。是中国膜领域创办的首个英文期刊,主要发表膜科学研究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理论、先进技术、过程集成、应用探索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主要涵盖先进水处理膜、先进气体分离膜、先进特种分离膜、电池用膜、生物医用膜等研究方向。 [95]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标志采用欧洲盾形徽章纹样,总体结构由“T”和“U”组成,分别为Tech和University 两个单词的首字母。内部图案分别有龙、虎、青铜鼎、人形纹、“1902”和书本图样。
龙和虎代表该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龙盘虎踞”的美誉),同时表达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义;青铜鼎是江苏省人民政府2002年为祝贺南工办学百年所赠,象征着该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内部的人形纹由“工”和“大”组合而成,又形似汉字“天”,传达“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涵,1902传达该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书象征着教育机构。中文字体采用“毛体”,雄浑有力,符合该校的定位;英文字体采用“古罗马体”,古朴大方。 [107-109]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释义: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厚学: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
沉毅: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忍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笃行:笃学不倦,行成于思。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言行表里如一;笃善行而终生不怠君子也。 [109-110]
  • 校风
诚朴自强 [111]
  • 校歌
词曲:陶思耀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学府业绩辉煌;
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栋梁,为国育栋梁!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催我奋进,心雄志壮;
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成长的摇篮,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纪,新的篇章,新的校园,青春荡漾;
科教兴中华,同心齐开创,同心齐开创!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代代相承,扬帆远航;
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共同的名字,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参考资料 [109]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学校有9个校级社团,定期举办“百家社团联合招新”、“社巡文化节”、社联迎新晚会、“天极杯”航模竞赛、“领航者”航模展、“创业杯”创业知识竞赛、挑战主持人、配音大赛等多项活动 [112]。截至2020年,有113家学生社团,覆盖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服务、自律互助等六大类 [114]
校级社团一览
社团名称
部门
介绍
校学生会
组织部、权益联络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学习部
秉持“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理念,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为宗旨,组织同学开展校风学风建设、文艺体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权益维护等多种第二课堂项目,促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和全体同学全面发展。
校大学生艺术团
舞蹈团、交响管乐团、话剧团、礼仪队、民乐团、合唱团
创立于2010年5月,是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校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专业指导的学生艺术团体,是学校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和群众性文艺活动的主力军。其中舞蹈团、交响管乐团、话剧团均为江苏省省级大学生艺术团。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秘书部、财务部、外联部、活动部、宣传部、服务与管理部
在校团委指导之下,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多样性统一原则,积极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社团活动的社团管理类校级组织。承办“百家社团联合招新”、“社巡文化节”、社联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
校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策划部、技术开发部、科普活动部、对外联络部、新闻宣传部、双创联合服务部
秉承着科技普及、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科研人才。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交流、科技人才培养等活动,如每年举办“天极杯”航模竞赛、“领航者”航模展、“创业杯”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宽眼界增强广大学生的科学意识。
组织宣传中心、对外联络中心、社会工作中心、致爱服务中心、创新实践中心、专项服务中心
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致力于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热爱公益事业的同学提供社区帮扶、慈善义工、医疗服务、景区讲解、大型会议、文化传承、环保倡导等诸多领域的优质志愿服务活动。
校广播台
主持队、播音传媒组、新媒体文化运营中心、策划宣传部、印象办公室
由校团委指导下成立的主持播音类校级学生组织。秉持着“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立足校园,服务同学”的宗旨,源源不断地为各大院级,校级,省级赛事活动输送优质人才。
校团委青年传媒中心
事务企划部、采编部、新媒体部、技术部、摄影部、素质拓展部六个部门
校团委指导下的全媒体运营类校级学生组织,是学校共青团工作宣传和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主要覆盖文字采集创作、网络阵地建设、影像摄录处理、团情调研等工作。
校团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
团务部、团员教育指导部、基层团组织建设部、新宣部
校团委指导下的组织建设类校级学生组织,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围绕着学校和共青团的中心工作,协助校团委加强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主要负责协助校团委开展基础团务运作、团员青年教育、团学骨干培养、指导基层团组织建设等相关工作。
校勤工助学办公室
-
在校团委指导下校级学生组织,以勤工助学学生群体为基础,参与全校团属场馆设备维护和活动保障,主要负责博雅堂、音乐台、笃学楼报告厅等校内团属场馆的音控灯控等设备维护,为各级单位和组织开展线下活动提供扎实的后勤基础与技术保障。
数据截至2023年9月,参考资料 [112-113]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南京工业大学目前分为江浦校区、丁家桥校区和虹桥校区共三个校区。 [103]

江浦校区(本部)

校区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 [104] [243],位于浦口区珠江镇东,面朝长江,背靠老山森林公园,东邻珍珠泉,西接南京审计大学、南京海军指挥学院,东南与市区隔江相对。校区总面积3600亩,形状狭长,南北长2220米,东西宽920米,环境宜人,交通便捷 [129]。截至2018年校区内的逸夫图书馆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藏书量达到120万册。 [103]

丁家桥校区

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5号。 [104]

虹桥校区

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104]
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
校园景色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荆晅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党委常委
荆晅、蒋军成、凌祥、曹杰、陆伟东、郭万牛、刘大卫、戴志晖、郭凯、张健、夏侃、黄锁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
曹杰
参考资料: [29] [241] [246]

历任领导

2001年起历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2001.08-2006.06
校长
2001.08-2012.07
党委书记
2006.09-2008.06
党委书记
2008.06-2016.09
校长
2012.07-2017.06
校长
2017.06-2022.07
纪委书记
2001.08-2007.01
纪委书记
2013.07-2018.09
纪委书记
2008.06-2013.08
纪委书记
郝建祥
2018.09-2020.07
纪委书记
王敦宝
2020.10-2024.11
参考资料: [30]
学校各历史时期领导
历史时期
职务
姓名
南京化工学院
党委书记
李克和、王焕玉、王鹏、刘烈人、石流、李飞、谢玉声
院长
柳林、王焕玉、王鹏、刘烈人、王国宾、魏宝明、谢玉声
党委书记
谢玉声、化云翔
校长
谢玉声、欧阳平凯
南京建筑工程学校
党委书记
王一心、王正方、蔡琦、陈扬
校长
朱振德、田惠民、黄坚、王正方、陈刚
党委书记
王正方(代)、陆锡书、毛希球、马天鉴、李建生
院长
林醒山、孙景武、宰金珉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59]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天宝阁 [103]
天宝阁,又名水塔,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学校最高处。塔内包括校史馆、变电站、临时展厅、观光平台、楼梯、观光层等区域。 [103]
逸夫图书馆 [103]
逸夫图书馆,建立于2006年,由何镜堂先生设计,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截至2018年藏书量达到120万册。馆内有各类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大型多功能报告厅。 [103]
孔雀园
孔雀园,位于学校东苑 [105],建于2000年,截至2019年园子里有8只孔雀,4公4母。 [106]
音乐台
音乐台,位于学校南苑 [105],经常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音乐节、校园十佳歌手海选等。 [103]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名人/杰出校友
姓名
成就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十年代以来开辟了无机陶瓷膜科学与技术的新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115] [120]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的压蒸快速法已定为我国及法国标准。碱碳酸盐集料碱活性检定法已初定为RILEM标准。 [116]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专家。课题“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实现产业化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17]
中国工程院院士,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 [118]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光电子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第一完成人。 [119]
著名的材料科学家。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在低温铌钛超导材料Nb3Sn、高温YBCO超导材料、B系超导材料和二硼化镁新型超导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创造了三次世界最高纪录。 [119]
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是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湿法冶金学科的建立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0]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催化材料、新化学反应工程以及绿色化学等领域研究,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奠基人。2010年9月23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30991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 [120]
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院士之妻。是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领路人。 [120]
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120]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及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过多项石油化工装置的重大技术改造和攻关。 [120]
石油化工机械专家,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研究的第三级旋风分离器专利、“旋风分离器尺寸分类优化组合设计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20]
张佑才
名誉校长 [239]
陈忠伟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 [240]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截至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时间
荣誉
2020年10月21日
入选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127]
2022年4月
南京工业大学团委被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34]
2022年7月1日
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的金属文物保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拟认定的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公示名单 [35]
2022年11月10日-13日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高教主赛道国家金奖2项、铜奖3项 [126]
2023年12月6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2项 [122-123]
2024年3月17日
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获奖4项 [125]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地图信息

播报
编辑
南京工业大学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四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微波炉
住宿费120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近(3公里内)
7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