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早教

鎖定
早教是早期教育的簡稱,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文名
早教
年齡段
0-6歲

早教心智成長

首先,早期教育不是學校序列教育在時間上的延伸,不是錯誤的把某些能力和認知提前的教育;其次,早期教育是廣義的教育,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無處不在的教育,也就是説,成人對兒童的干預(教育)和實質影響總是不可避免的,不管兒童身邊的帶養人有無教育意識、教育理念怎麼樣,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帶養人的言行舉止都是對孩子進行的教育過程,將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性格品質和基本價值觀產生直接影響。
那麼,早期教育的核心不在於具體技能和知識的掌握,而在於兒童心智是否健康成長,在於教育施予者的教育理念、教育環境和教育方法是否有利於孩子逐步形成獨立、積極、穩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教育的環境、家庭成員的價值觀、
稚鷹社T.E.P.早教理論鼓勵尊重孩子自然發展和個性差異,貼近孩子生活創設教育環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理念和方法,讓家庭幫助孩子心智成長,引導孩子實現“從思維到思想Thought、從情緒到情感Emotion、從性格到人格Personality的三大跨越,為今後成熟豐盛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早教早教產品

早教牆紙是一款針對兒童早期教育而開發的新式牆紙。它在裝飾美化兒童房的同時,更主要的是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時的發育特點,從孩子智力開發、性格培養、興趣愛好、身體運動等方面着手,通過環境的影響,潛移默化,充分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潛能。如果説老師的教育方法是“言傳身教”,那麼兒童早教牆紙則是“潛移默化”,兩者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設計理念
早期教育不是學校序列教育在時間上的延伸,也不是錯誤的把某些能力和認知提前的教育。實際上,早期教育是廣義的教育,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無處不在的教育。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説過:“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走廊的牆壁上、在教室裏、在活動室裏經常看到的一切,對於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這裏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啓示。我們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畫,讀到的每句話,都能啓發他去聯繫自己和同學。”“讓牆壁也説話”——兒童早教牆紙的設計理念就是抓住了這點,從兒童身處的環境着手於兒童的早期教育。
與一般兒童牆紙的區別和優勢
1.具備教育功能
一般的兒童牆紙大都是採用簡單的圖案進行重複搭配,功能相當有限。相較而言,兒童早教牆紙突破了這方面的侷限,充分利用了房間的功能,通過環境的影響,潛移默化,努力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潛能。
2.設計個性化
市場上有些兒童早教牆紙品牌,除了可以按照用户牆面的實際大小來設計,杜絕牆紙浪費現象,還能根據用户喜好增添家庭元素,如可以增加孩子或家人的照片。一般的兒童牆紙目前還做不到這些。
3.權威性
兒童早教牆紙是國外兒童教育研究機構、國內早教專家、惠普T50工廠根據中國兒童現狀聯手打造的早期教育體系——“寶貝計劃”中的一款產品。現今市場上多家兒童早教牆紙品牌在設計上均遵循“寶貝計劃”中關於兒童早教牆紙的標準,並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4.綠色環保
牆紙是與孩子共存時間最長的家居產品之一,若牆紙會釋放有害物質,必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選擇產品時應注意查看相關證書,確保質量。目前市場上能提供環保證書的兒童牆紙很少,而合格的兒童早教牆紙均能提供不同等級的環保證書。
5.色彩逼真自然
市場上的兒童牆紙色彩管理大都無標準化體系,容易造成牆紙上色不均勻,影響孩子的辨色能力。而合格的兒童早教牆紙均採用惠普標準化的生產體系,能做到色彩統一,還原非常逼真自然。
生產特點
兒童早教牆紙相對於一般牆紙來説,更需要達到“環保性好,產品色域廣,色彩還原性高”等要求,所以在選擇生產設備和墨水上要求比一般牆紙要高。現在市面上所看到的正品兒童早教牆紙均採用技術先進的惠普印刷設備,包括數字印刷機器,UV固化墨水等。UV墨水中的顏料粒子直徑小於1微米,不含揮發性有機溶劑,超低粘度,無刺激性氣味,可確保墨水在噴射印刷過程中無堵塞噴頭現象,而且經六個月高温儲存試驗,無顏料凝聚、下沉、分層等異常現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對兒童身體無害。
適用場所
兒童房、早教機構、幼兒園、兒童活動場所、兒童公園、兒童劇院、兒童圖書館、兒童醫院等
除了以上常見的兒童生活地點外,兒童早教牆紙幾乎適用於任何兒童出現的地點,只要選取適合的圖案就能對在該場所生活的兒童開展潛移默化的早期教育。
怎麼幫助寶寶快速成長,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存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日益深入到每個家庭,儘早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這樣父母不僅臉上有光,而且對於孩子來説也是終生受益。
既然早期教育如此重要,那麼怎樣指導寶寶學習才好呢?這是讓很多父母都犯愁的問題,但是隻要了解了寶寶學習的主要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簡單多了,首先來看看你的寶寶屬於哪一種吧!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有兩種寶寶,第一種是視覺型寶寶,觀察力敏鋭,對圖形很敏感,喜歡畫畫和拼圖,比較安靜不愛説話,動手能力強。第二種是聽覺型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強,喜歡聽故事或講故事,喜歡音樂、戲劇及有表現力的活動,聽覺靈敏,容易分散注意力。
區分清楚了寶寶的學習類型後,父母在挑選產品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對於視覺型寶寶,要選擇一些色彩鮮豔,插圖比較多的幼兒書籍,這樣可以使寶寶從色彩中獲取信息,豐富寶寶的生活視野。對於聽覺型寶寶,可以通過講故事、學兒歌等方式來刺激寶寶聽覺,讓寶寶更敏捷掌握知識。
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一個優秀的人才不僅要有一技之長,更重要的還是要全面發展,所以在開發寶寶的智力時,並不是説寶寶光用視覺、聽覺單一途徑進行學習,而是要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在發揮他們長處的同時,我們還要取長補短,讓孩子永不落後,全面發展。其實市場上有很多這樣的產品,比如各種有聲圖書、點讀筆都是家長不二的選擇。而在這些產品中,天線寶寶點讀筆是其中佼佼者,它正是從寶寶的視覺和聽覺特點出發,完美把兩者結合起來,不管是視覺型寶寶還是聽覺型的寶寶,都可以在發揮寶寶的優勢時,還能開發寶寶的潛在素質,取長補短,讓寶寶智力全面發展!

早教早教定義

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

早教早教重要性

0-6歲早期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早期教育到底有多重要?腦科學表明,嬰幼兒時期是生命發展的基礎階段與關鍵期,因此,聰明樹的早教專家認為,早教是為嬰幼兒的身體、大腦、智力、個性、人格、精神、心靈等方面打下根基:國外一些經濟學家在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後,認為沒有一種投資比投資兒童的大腦潛能開發有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為實施一年的早期教育計劃,可使兒童將來的工資收入提高2.5倍從這個意義上説,在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21世紀人才競爭的前沿領域,不在大學,也不在中小學,甚至不在幼兒園,而是在3歲之前在嬰兒的搖籃中。

早教早教是身體平衡發展的需要

嬰幼兒期身體早教是身體平衡發展的需要,讓孩子獲得健壯的體力;
健康的身體是人生幸福的基礎。人體醫學表明,身體健康的基礎在6歲前建立。早期教育是以身體健康教育為基礎的;各種動作與體能訓練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早教早教是大腦健康發育的需要

嬰幼兒期是大腦健康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的精細動作與大動作教育,能讓孩子獲得充沛的腦力;
耶魯大學史蒂文斯(C F.stevens)教授指出,出生新生兒腦重是成人的25%;六個月新生兒腦重近成人1/2;三歲兒腦重為成人的3/4。早教要保證嬰幼兒腦的健康發育。

早教早教是智力全面發展的需要

智力的發育,是早教的主要內容之一。聰明樹的專家認為,只有科學的多元啓智早教課程才能讓孩子獲得高度的智力;
美國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指出,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組合而成。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要靠外界環境刺激。年齡越小,智力發展越快。如果成熟智商100%,那麼0-4歲是50%;4-8歲是30%。智力不同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訓練才能有效開發。

早教早教是個性自我成長的需要

人的成長,個性成長佔主要地位。華夏愛嬰的教學實踐表明,科學早教讓孩子具有完美的個性;
沒有個性,就沒有幸福感。與少年、成人教育不同,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化差異與個性化成長需要,是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務。

早教早教是人格健康成長的需要

通過大量的教學調研,華夏愛嬰的早教專家指出,嬰幼兒是人格成長的關鍵期,科學的早教讓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的力量來自智力,更來自人格。嬰幼兒時期是人格、心智成長的關鍵期。開闊的心胸、寬厚的品德、堅韌的意志、崇高的情操、寧靜的心態、堅定的勇氣都需要在此期奠基。

早教早教是精神和諧成長的需要

華夏愛嬰通過六年的教學實踐指出,人的成長離不開精神的成長,科學的早教讓孩子具有智慧的精神;
德國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認為,人的精神發展在嬰幼兒階段已開啓。對愛的執着、對善的熱愛、對美的追求,構成了人的精神領域。

早教早教是心靈幸福成長的需要

通過對中國20萬嬰幼兒的早教實踐,華夏愛嬰早教專家進一步告誡家長,人的成長,最終是心靈的成長,科學早教應當讓孩子具有幸福的心靈。
人的幸福感是人的本質追求。教育必須關注人的心靈成長。而當前的教育更多的關注人的身體與情緒、情感的需要。從而導致早期教育在中國存在偏失。
我國早期教育包括園所早期教育、社區早期教育與家庭早期教育三種形式,且都處於方興未艾的發展中。早期教育是我國最具發展前景的教育。

早教早教好處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美國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貓頭鷹進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們的大腦產生持久 的生理變化,這樣它們在幼年學習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時期。科學家們引申説,對孩子進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印記。
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很顯然,人生的頭幾年,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因此,在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不要等到孩子該上學了才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學習的關鍵期早就過了。
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卻不瞭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現行的教育制度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整個社會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一些家長常會説:“當我的孩子進入學校,他就會開始學習……”其實,家長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在人生頭幾年,孩子會因好奇心的驅使去學習、探索,並反覆練習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後來當孩子進入學校後,由於學校規範的管理,教學內容的限定,孩子可能會發覺學習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不得不遵守規定,還要承受強大的壓力)。這時,父母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了。
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技能的發展狀況,為他安排適當的活動,即進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幫助他找到興趣點,以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當然,不能使用太困難或太簡單的活動和玩具。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成功,而應更加關注學習過程的愉快。
孩子需要從小就儲存知識信息,構建學習的潛能。未來的學習是建立在早期學習基礎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滿好奇,喜歡探索,他將會發現以後的學習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將與那些無早期學習經歷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別!
早期教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社會的發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匱乏是早期教育得以發展的社會前提。我國是個具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0—3歲嬰兒約有7000多萬,是世界上無可置疑的人口大國。我們具有足夠的人力,我們如何將第一人口大國轉變成為第一人力資源大國,這是個巨大工程,是場深刻的革命,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優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致力於這項工程。將提高人口素質納入國家人口計生工作職責範圍,建立完善的系統,整合營養、衞生、醫療、心理、教育等多學科的力量,組建跨學科專業團隊,做為全社會、全民族的主要任務來抓。甚至於深入到每個家庭,落實到每個父母肩上,在國家提供的政策論證,科學研究,教育培訓等諸多政策、隊伍組織的支持和幫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實處。達到這個巨大的轉變。
全世界人才競爭的激烈,我國飛速發展的速度,人才匱乏的嚴重,給教育提出了極為嚴重的課題,加速培養高素質、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創造性人才。教育責無旁待,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只有高速、高質量的又多、又快、又好地,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人才來,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
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長髮育規律的需要
1、早期教育是開發孩子潛能得最有效的途徑
科學證明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巨大的潛力,應該説每個孩子生下來個個都是天才。那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科學發現,人的基因當精卵子一經結合就決定了孩子大腦的結構,其影響作用佔30%——60%,所佔比例因人而異,以生理遺傳最為明顯。它告訴了我們兒童的潛能是客觀存在的,開發的空間的巨大的。這不僅為孩子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物質前提和發展的可能性,而且還制約着孩子日後發展的方向。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曾經提出過兒童的可能能力的遞減法則,他説:生來具備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五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歲時教育就會剩下四十度。説明教育開始的早晚對開發潛能的巨大影響。
開發的可能性、可發的前景及開發時間早晚為早期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必然。
2、早期教育是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
(1)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手段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綜合了一些心理學家對智力測驗的研究成果,從不同年齡智商與成熟年齡智商的相關數,繪製了一張個體智力發展曲線圖,假如以17歲兒童智力發展為成熟智商100%,4歲時發展為50%,八歲時發展為80%,12雖是發展為90%,13歲時發展為 92%從個曲線看到兒童智力發展是非勻速不均衡的,前四年發展快,第二個四年減慢,第三個四年緩慢。説明兒童智力發展年齡越小發展越快。開發智力一個重要條件,必須以知識為載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為開發智力的內容和有效手段。
(2)早期教育是腦細胞發育和大腦網絡形成的必備條件
從對腦細胞的研究證明,兒童早期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而且最具開發可能性的時期。從受精卵一經形成就不停的分裂,着牀後分裂成三組細胞,成為未來腦、脊髓、神經管及心血管發展的基礎。懷孕20天胚胎大腦原基形成;胎兒二個月大腦溝回的輪廓明顯;胎兒三個月大腦細胞發育進入第一個高峯;胎兒六個月大腦表面出現溝回,大腦皮層的層次、結構已基本定型。腦細胞140億個具備了一生的腦細胞數量。胎兒七個月大腦結構幾乎接近成人腦。胎兒八個月大腦皮層更為發達,表面溝回已經形成。十月懷胎,帶着父母的基因和個體發展的潛能,完成了生理人的發展。斷言,兒童是一個具有一定潛能積極發展的個體。急待開發。
出生後新生兒的腦重量為360克——390克,是成人腦的25%;六個月新生兒腦重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1歲腦重量為900克;三歲腦重量為1011克,是成人的四分之三;七歲腦重量為1280克接近成人;十三歲腦重量為1350克;成人平均腦重量為1400克。
人的聰慧、睿智不在於大腦細胞的個數,而在腦細胞的作用。人的腦細胞到底有多少個,美國耶魯大學史蒂文斯(C F.stevens)教授指出:“人腦被認為有10 個神經原組合而成,與我們銀河系中的星星數大致相同。”神經原即神經細胞,是一種特除類型的細胞,由細胞體、軸突、樹突三部分組成,具有接 受刺激傳遞和整合信息的機能。神經細胞之間是通過突觸進行的,突觸是控制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它決定着信息傳遞的方向、範圍和作用。據研究結果表明:突觸絕大部分分佈在神經元的樹突和細胞體上,其中尤以樹突為多。據估計,人類大腦皮層每個神經元平均有30000個突觸,這樣就構成了極端複雜的網絡系統。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比較複雜,歸根到底要靠豐富的外界環境刺激和教育,為孩子創造神經聯繫的機會,建立有序的條件反射,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同時,有效地發展了大腦的網絡系統,促進了大腦機能的健康發展。
可見,早期教育是大腦發育和促進大腦發達的需要
(3)早期教育是腦神經發展規律的需要
腦神經發育有幾個特殊的發展規律,成為孩子生長髮育及成熟的天然的驅動力。
第一個“關鍵期”。關鍵期是指兒童在某個時期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徵。只要錯過了這個時期,發展的障礙就難以彌補。這個概念是從奧地利著名的動物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動物發育過程中發現的“印刻現象”引入的,“印刻現象”是指小動物在出生後一個短時期,具有很容易生成的一種本能的反應。如追隨對象、偏愛對象、對象消失時發出悲鳴等反應。印刻只有在小動物出生時一個短時期內反應,勞倫茲把這段時間稱為“關鍵期”,“關鍵期”時間非常有限,各有迥異,如小雞印刻得關鍵期是生後10-16個小時;小狗的關鍵期是生後的3-7周;小野鼠的關鍵期是睜開眼和能聽之後的10天。如果小貓在睜開眼後的一個短時間內和鼠一起生活,待成年後即使在飢餓狀態下也不會吃鼠,小羊生後十天內由人撫養,以後永遠不合羣。
“關鍵期”引用到兒童發展過程中主要表現在語言發展和感知方面的發展,正如經典案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山村裏人們打死了大狼後,在狼穴裏發現兩個狼孩,大的八歲叫卡瑪拉,小的兩歲叫阿瑪拉,被送進孤兒院由辛格夫婦撫養。阿瑪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馬拉活到十六歲其智力只相當於3、4歲的水平。1929年辛格在他的《狼孩和野人》一書中,記載了他們被教化為人的經過。剛發現時她們的生活和狼一樣;卡瑪拉經過七年教育,才掌握45個詞,會説勉強的幾句話,為什麼教化過程要失敗。德國老卡爾。威特曾經講過“教育的威力遠比普通人想的強大,如果從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零歲)起,就為他們進行恰如其分的教育,那麼,就能把他們培養成智力優秀,才能卓越的孩子。”孩子當具備了發展的物質條件外,環境和教育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條件。有什麼環境,進行什麼教育將對孩子起到決定性作用。人的出生幾年裏是人生的奠基階段,奠定什麼基礎將影響終生。也證明了錯過了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教育條件再好,效果也微乎其微。如果在關鍵期還會改變人的本能。
狼孩之後,人們還發現過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綿羊所哺育的孩子。都有狼孩一樣的結果。20世紀70年代又發現了狼孩,人們正在進一步研究。期待揭秘 。事實證明早期教育及時、及早介入孩子正常、健康生長髮育的過程,是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第二是“敏感期”和“最佳期”,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錯過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則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發展比較緩慢。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張,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兩種內在的動力,引導着孩子努力的達到成熟,這是一種是兒童趨向成熟的衝動力,兒童藉助着這種內在的敏感能力,去發展自己對複雜環境的反應能力、適應能力。他對敏感期的解釋,為敏感期是在兒童生長階段中某些時間範圍內兒童只對環境的某一項特質專心,所 以兒童在這個階段產生特別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狂熱,直到內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會消失,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的反覆、學得快、效果高。在整個人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0-6歲間有許多的敏感期,如:感官的敏感期;(0-6歲)其中兩個月是視、聽、味、嗅、觸等感覺訓練的最佳期,六個月是多種食物口味和學習咀嚼的最佳期;三到四個月是翻身能力發展的最佳期;七到八個月是爬行能力的最佳期;十一到十二個月是獨立行走能力發展的最佳期;一週歲內是急切的以雙手和舌頭探索環境的敏感期;出生八個月到八歲是語言的敏感期;兩到三歲是口語學習的關鍵期;出生到兩歲是行走的敏感期;一歲半到四歲是微小精細動作發展的敏感期;兩歲左右佔有慾的敏感期;兩到四歲是秩序的敏感期;兩到五歲是自我意識發展的敏感期;兩到六歲是空間知覺的敏感期;兩歲半到六歲是社會規範的敏感期;三歲半到四歲半是書寫的敏感期;四歲半到五歲半是閲讀的敏感期;六到九歲是文化的敏感期;
大腦發展的速率、大腦神經網絡的建立和孩子發展的敏感期,急切的呼籲及時、正確、科學、豐富的教育、既及時、及早、 及高,以此來滿足孩子生長髮育的正常需要。因此,早期教育的發展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4)早期教育的實踐經驗證明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真理。
卡爾.威特的聰慧,威廉.詹姆斯的睿智等,各國超長孩子都受到世界矚目。當今世界美國是零歲教育發展最早最快的國家,既有全國性研究機構在理論上探討和實踐上實驗觀察;又有全國國民的普遍關注和積極實施,成果非常顯著。
國際上非常關心人才培養,國際超長兒童基金會,一直在做這項工作,贊助世界各國異與一般能力的兒童,進入世界名牌大學深造,讓他們享受最好的教育,使其能夠發揮最好的潛能,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早教注意事項

早教早期教育不等同於教育訓練

早教不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額外強加給孩子訓練,家長要做到“以情為先”、“以養為主、教養結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時與孩子語言交流,與他們在生活和遊戲中良好互動等。
專家指出,嬰兒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家長要關注並培養其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活動能力等。

早教早教需順應孩子發展規律

進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過早的早期教育開發只能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端給孩子今後的發展增添壓力。因此建議家長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早教早教應以安全第一

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或教員應以安全為第一。不可為了達到某個課程目的而不考慮安全隱患。

早教早教誤區

早教誤區之一:目標定得太高。

在家長們的心中,都給孩子設計了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們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要是晚認了幾天字,少學了幾個單詞是天大的失誤。更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現在並不出色,以後也不會有“大出息”。其實人生的起跑線不止一條,人生隨時都有不同的起跑點。
誤區之二:盼孩子是“神童”。
調查發現,希望孩子“正常發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實,超常和低智力的兒童所佔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兒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長非要給正常的孩子定一個超常的標準,那結果只能等於拔苗助長。
誤區之三:過分地強調知識灌輸。
有些家長把教育片面地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他們
不顧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硬性地給孩子規定學習任務,讓嬰幼兒像學生那樣坐下來學習,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誤區之四: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辦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樣考慮周全,犯錯誤時有發生。如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事事辦不好,事事都難辦,從而失去前進的信心,長期這樣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早教四大誤區

一是忽略家庭教育。
孩子的價值觀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對於孩子性格、習慣、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早教等同於學習。
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視同於早期學科教育,孩子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夏先生認為,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能、體能、感官等七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採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其本身已有的潛能。
三是幼兒只適於學習單一母語。
每個幼兒都具有多語言功能。為給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目前金寶貝全部採取全英文授課。教師來自於11個不同國籍,而其在國內招聘的教師則要求專業外語八級以上、有愛心,而且要經過4至7個月的培訓才能上崗。
四是早教機構大同小異。
早教機構形似,但在理念、課程、環境、師資等方面都不盡相同。作為家長,選擇時應注意兩點,一是課程不能是單向吸收,要給孩子足夠的表示時間和機會;二是所有學習都應是多感官學習,調動的感官越多,吸收力度越大,學習效果越好。

早教幼兒期

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是兒童智力的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幼兒期個性的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培養孩子在德、智、體幾方面更順利、更健康地成長,以配合“四化”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家長應特別注意幼兒期的教育。
人的大腦藴藏着細胞總數大約為100億個左右,其中70~80%是3歲以前形成的。在這一時期主要形成言語、音感和記憶細胞,大腦的各種特徵也日趨完善。近年來,許多兒童教育家
把1~3歲看做是早期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年齡”,並引起社會和家長的普遍重視。所謂關鍵年齡是指人生學習效率最高的年齡階段。在此期間所實施的教育,可收到事關功倍的效果。有人説“三歲之貌、百歲之才”,意思是説3歲之前形成的才華能決定他的一生。並有“三歲定八十,七歲看終身”的説法,這是説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和養成的習慣,年至80歲還保留着。

早教0-3歲嬰兒

早教一、嬰兒心理發展過程

嬰兒心理發展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又是一個可以劃分出年齡階段的過程。
1、發展的連續性及年齡階段性
發展的連續性是指嬰兒心理發展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有其自身的邏輯發展順序。年齡階段性是指在嬰兒心理發展的全過程中,表現出一些在質量上不同的年齡階段特點,每一年齡階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徵,以區別於其他階段。
2、嬰兒心理發展年齡階段的穩定性和可塑性
嬰兒心理發展的每一年齡階段特點,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由於所處的時代不同,社會和教育條件不同,身心成熟狀態不同,心理發展的變化也表現出一定的可塑性。從前一階段向後一階段過渡的時間可能略有早晚,但階段不能跳躍,順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階段,各種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或速度也會有個體差異,但差異實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質的水平上。
3、嬰兒心理發展是整個兒童心理發展的早期階段
嬰兒心理發展是整個兒童心理發展的早期階段,其發展的好壞對以後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嬰兒心理發展和生長髮育是最快的時期。如,嬰兒出生時還會説話,到3歲左右,已經可以説出和理解1000多個詞彙,新生兒腦重只有350-400克,3歲時已達1000克左右,是出生時腦重的2.5倍左右,新生兒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體膚)認識周圍世界,3歲時不僅有了相當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而且情緒和感情也大大豐富了。
他們的發展為兒童成熟期的心理發展奠定了基礎,人的基本語言能力,人的典型動作個行為方式與能力,人的各種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緒和情感獲得等,都是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的。

早教二、嬰兒心理發展特點

0-3歲嬰兒心理發展包含許多方面,其中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徵、情緒和情感特點、意志特徵、氣質特點、自我意識水平等都是發展的重要方面。與上述諸多方面密切相關的語言發展狀況、動作和行為發展狀況對兒童心理發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2、記憶能力的發展
3、思維能力的發展
4、想象能力的發展
5、注意特性的變化
6、人際交往關係的發展變化
7、自我意識的發展
8、情緒和情感的發展
9、意志力的發展
10、氣質特徵
11、語言的發展
12、動作能力的發展

早教0-1歲幼兒

0-1歲是寶寶出生後,在生理、心理、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覺醒期,從混沌走向開明,從無知到探索認知,如能及早得到外界的適當刺激和激勵,將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智力
2個月寶寶的遊戲:撓癢癢
方法:用一些不同質地的物品如羽毛或浸滿温水的乾淨海綿,輕拂過寶寶的皮膚,看他的反應。
點評:觸覺是寶寶探索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寶寶在接觸各種質地物品時,父母也有機會練習辨認寶寶的身體語言,相互間的協調反應,有助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目的:觸覺鍛鍊、身體認知和社交能力的開發。
由零開始杜.曼閃卡 由零開始杜.曼閃卡
6個月寶寶的遊戲:挖寶
由零開始杜.曼閃卡 由零開始杜.曼閃卡
方法:將寶寶喜愛的玩具的一部分藏在毯子下,然後邊發問邊引導寶寶將毯子翻開把它拿出來。
點評:通過“藏貓貓”遊戲的強化和延伸,幫助寶寶理解暫時看不到與事物客觀存在的概念。
目的:精細動作技能、物體客觀存在和表象記憶。
10個月寶寶的遊戲:追光
方法:將電筒燈罩包上彩紙,使彩色光束移動照在地板上牆上或低矮的傢俱上,鼓勵寶寶“抓”。
點評:無論寶寶爬或走着去“抓住光束”,都能促進寶寶的手眼協調,增強靈活性。
目的:追逐光線需要專心和身體的協調,鍛鍊平衡能力、手眼協調和大動作技能。
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是0-3歲嬰幼兒階段,寶寶2個月時,“撓癢癢”這個遊戲能鍛鍊觸覺、身體認知和社交能力的開發。當寶寶6個月時,就和寶寶一起來玩“挖寶”遊戲吧,可寶寶精細動作技能、物體客觀存在和表象記憶。到了寶寶10個月時,“追光”遊戲可鍛鍊寶寶平衡能力、手眼協調和大動作技能。

早教早教方案

《由零開始》起源於美國 60年代,由格林杜.曼先生在多年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創制而成,是一套專門給予0-3歲寶寶的早期智能啓蒙系統。它源於對0-3幼兒自然本能潛質的科學發現,符合幼兒最敏感期的智能發育需要。 由於《由零開始》啓蒙法有趣有效,科學實用,現已在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亞、日本等一百餘國使用。
三歲看大, 0-3寶寶才智啓蒙應該趁早
0~3歲是每個孩子智能啓蒙的最敏感期。現代科學發現:一個人學習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頭4年中發展起來的,另外的30%是在8歲之前發展起來的。剛出生的嬰兒腦發育比15歲的孩子快1000倍。在5歲以前孩子能吸收大量的信息,在4歲以前信息的吸收會更有效更容易,3歲以前更好,2歲之前更更好。錯過了0-3歲,遺憾一生。
“創造力數學”中國孩子早期教育的死角
我們都知道,國內學生去國外留學,普遍學習成績優異,然而在“創新能力”、“創造力”、“數學空間能力”上往往不如別人。 數學模型 是現代世界科技文化的基本工具,中國人的運用能力卻十分欠缺,嚴重製約着個人及國家的發展。
2006年,“創新”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的競爭就是創新的競爭。
0-3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空間能力”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方式,長大了就不會輸給別人。來自美國的 《由零開始》早早教,就是通過“數學的教育方法”來 促進寶寶創造思維能力、數學財智、空間能力、視覺能力、等 5大才智的發展,從而幫助寶寶大腦形成邏輯思維架構, 是“ 03 早教”的一朵奇葩。

早教父母是孩子最偉大的啓蒙老師

在 0-3歲寶寶大腦快速發育的最關鍵期,是父母而不是其他人給孩子一生的才智奠定了基礎。
《由零開始》是一套家庭化的 0-3 歲嬰幼兒的才智啓蒙系統( 國際 PAT 方案) 。它 順應嬰幼兒天生的“拍照記憶特點”,讓家長與孩子一起 快樂遊戲, 沒有壓力。

早教由零開始臨牀研究

早教專家題詞

專家題字
專家題字(2張)
蔣迪仙:原世界.衞生組織婦幼保健科研與培訓中心主任,
原中國優.生科學協會胎教早教研究會會長,中國胎教之母
劉湘雲: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副主任委員

早教學與不學的區別


普通孩子
學習由零開始閃卡的孩子
數學財智
2歲的孩子大約可以數到20
1歲就有能力認識0-100
空間能力
對數量概念模糊
空間能力突出,認識數量概念
視覺能力
一般到12周才對媽媽的微笑有反應
8-10周可以認出媽媽的表情
創造思維
邏輯遠遠超過直覺
充分開發右腦,創造力突出
學習能力
家長的傳統習慣可能讓孩子漸漸討厭學習
對學習充滿熱情
覺得學習很輕鬆

早教臨牀試驗

由零開始臨牀實踐評估報告
江蘇省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所長期從事早教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豐富的經驗。該所的一項針對《由零開始》杜.曼閃卡早教.教課程的實驗報告顯示了令人興奮的結果,該項研究針對的全部為健康寶寶,抽樣跟蹤了30個由零開始寶寶,結果發現所有寶寶的各項評估都有進步:
編號
評估內容
寶寶情況評估
寶寶情況評估
寶寶情況評估
寶寶情況評估


進步明顯
有進步
一般
進步不明顯
1
視覺注視能力
11.1%
77.8%
11.1%
0
2
對外界信息反應能力
33.3%
55.6%
11.1%
0
3
感知數量能力
0
44.4%
33.3%
33.3%
4
注意力持續能力
0
66.7%
0
11.1%
5
理解語言能力語言交流能力
44.4%
55.6%
22.2%
0
6
對外界觀察能力
33.3%
44.4%
33.3%
0
7
記憶能力
11.1%
77.8%
0
11.1%
8
對方向感知
11.1%
55.6%
33.3%
0
9
對事物領悟力
11.1%
88.9%
0
0
10
親子關係
22.2%
55.6%
22.2%
0
②發展語言能力。鼓勵小兒自己敍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麼?”,“上公園看到了什麼”等,讓他複述故事,講述圖中所描繪的內容。教小兒記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職業、單位,自己的年齡等。
兩歲左右,兒童終於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連貫的句子擴展為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的完整句型,並且學會使用一些介詞、冠詞和助動詞,感嘆詞和語氣強調也出現了。他們會説“這是寶寶的,那是媽媽的”,“寶寶吃米飯”等。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主要使用簡單句,2-3歲兒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兩種:主謂結構句,由行動主體和行動動作兩個部分組成,如“娃娃掉了”、“寶寶睡覺”等;謂賓結構句,由動作和動作對象組成,如“看電視”、“找媽媽”等。
有關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兒童掌握句子有如下特點:
1.句子從混沌一體到逐步分化。早期的意動句(語言和動作結合表示意願)逐漸分化,開始用完整語言表示願望,如寶寶會説“咱們玩玩具”並等待大人的回答,而在此之前,寶寶多説“走、玩具”,並拉着大人的手去拿玩具以補充其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
2.句子結構從鬆散到逐步嚴謹。兩歲多的兒童開始使用包括完整句法結構的句子仍時常漏掉主要詞類,詞序也是混亂的,如“寶寶帽子”(寶寶戴帽子)。3歲以後,兒童才會説“狗狗趴在地上睡覺”。
3.句子結構由壓縮、呆板到擴展、靈活。兒童最初的語句結構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説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幾個詞組成的壓縮句,稍後能加上修飾語。如寶寶從説“嗚嗚嗚”發展到“嗚嗚嗚去北京”再發展到“爸爸坐火車到北京”,表明兒童運用語言去組織和表達他們的智慧與思維。
提高語言能力的活動
1)打電話
活動內容:帶小孩開車出去時,裝着互相打電話,發出電話鈴聲,當他應答時,
問他窗外看到了什麼、問他目的地是哪裏,如“你在商店裏幹什麼?你喜歡去商店嗎?”
益處:增加詞彙量,鍛鍊對話能力,激發想象性遊戲。
2)猜音節遊戲
活動內容:一邊和小孩説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邊打拍子,如豆豆(兩拍)、王雪兒(三拍)。也可以試一下其他有趣的詞,教他和你一起拍手。準備好時,教他如何數拍子。
益處:告訴孩子單詞是由字組成的,增加詞彙量。
3)畫自然
活動內容:在紙上畫各種動物、花和植物,然後在户外找和圖片上的物體配對的東西,如:在鳥的畫上,粘一片羽毛;在樹的畫上,粘一片葉子。告訴他羽毛是鳥的一部分,葉子是樹的一部分。
益處:增加詞彙量,認識整體和局部的關係,以及對自然的認識。
4)數字轉盤
活動內容:用紙板和夾子做一個數字轉盤。用紙板剪一個直徑20cm大小的圓,拿鉛筆和尺子將圓平均分成6塊。在每一塊上上粘一個用毛氈做的數字。在6個夾子上寫上同樣的數字,幫助孩子將夾子夾到有相同數字的塊上。
益處:加強配對技能,培養精細動作技能。
5)“瓜”聚會
活動內容:將許多以“瓜”結尾的事物攤在廚房桌子上,如:西瓜、南瓜、香瓜、冬瓜、哈密瓜等,與孩子一起舉行一個瓜的聚會,一邊品嚐食物,一邊談論以瓜結尾的詞。下次可以試試別的字。
益處:讓孩子知道字和聲音的聯繫
6)餵養小鳥
活動內容:用牛奶盒做一個鳥巢。在鳥巢一側開一個小門,在頂上扎一個洞,系一根繩子。給小孩一杯穀物讓他倒入盒子裏。向孩子建議一些可以掛鳥巢的地方。當小鳥飛來之後,和他講講鳥的大小、顏色、喜歡的食物,如果知道的話,你還可以告訴孩子小鳥的名字。
益處:增加詞彙和對自然的認識。
7)烹飪數數
活動內容:在廚房裏做菜時,當你在量取或倒配料時,讓小孩幫你數數。要強調數的數,説“1、2、3杯麪粉。
益處:讓孩子知道數量。
8)我自己的名片
活動內容:用舊的名片背面做配對和分類遊戲。在名片背面粘上貼紙或從雜誌上剪下來的圖片,包括各種形狀、動物、數字(給不同類別塗上不同顏色)。如果孩子喜歡,把這些圖片給他,讓他分類,或者將這些卡片撒向空中,落地後,每撿起一張,説出圖畫的名字。這一遊戲可隨着孩子長大而增加難度。
益處:教他歸類、配對、用數字、符號表示的技能。
9)有香味的詞
活動內容:利用嗅覺來增加孩子的詞彙量。收集有不同氣味的東西,如洋葱、檸檬、肥皂、花椒、香水、玫瑰花等,讓他聞一下物體,瞭解每種氣味,並告訴他這種氣味是什麼,如香的,有肥皂味的、有檸檬味的。讓他貼上標籤。有時,你可矇住他的眼睛,問他所聞到的氣味是什麼。
益處:增加詞彙量,鍛鍊分類和記憶能力。
10)尋找語詞
活動內容:家中收集一些物體的圖片,注意圖片上面不要有物體的名稱。再準備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一個物體的名稱。讓孩子將圖片與寫有名稱的紙條一一配對。
益處:讓孩子認識文字,並將文字與實物聯繫起來。

早教早教期如何提高孩子的IQ

在嬰幼兒生長髮育過程中,IQ是個熱點,不僅在早教領域,在營養學中,也同樣非常重要。
雖然遺傳因素界定了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即規定了智力發展的上限和下限,但是智力的實際能力表現則更多是受種種外因的影響,其中除了早教,還包含成長期的營養補給是否充足等。
人一生都需要DHA,但相較於其他年齡階段,0~12個月嬰幼兒對於DHA的攝入則更為重要,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1、嬰兒體內自身合成DHA的能力很低,主要從飲食當中來補充。DHA並非廣泛存在於食物之中,而是大量集中於海魚等海產品中,常見的食物如雞蛋、素菜、牛肉等都不含有或只含少量DHA。而且嬰兒的消化系統並未完善,大量進食海魚等固體食物比較困難,所以應從母乳或含有科學驗證水平DHA的配方奶粉來補充。
2、嬰兒期補充足量DHA,有助智力發育。從大腦的發育歷程來看,0~1歲大腦發育的速度遠遠比其他時期都要快,因此也被稱為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在黃金期,嬰兒對DHA的需求非常大,只有給嬰兒補充足量的DHA,才能更好地支持其腦部的發育。腦部發育好,就能為智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在貝茲實驗中,出生後頭4個月內補充了科學驗證水平DHA的嬰兒,在18個月時智力發育指數比沒有補充DHA的嬰兒高7分,在4歲時,IQ也高7分。
DHA確實是一種重要的腦部營養素。它大量存在於大腦和視網膜組織中,是大腦的重要結構成分,佔大腦脂肪總含量的35%~45%,視網膜磷脂中50%為DHA。因此,DHA的足量攝取,對嬰幼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因此,在營養學的範疇,要幫助孩子提升IQ,在嬰兒期補充科學驗證水平的DHA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早教性教育方案

第一向孩子傳授科學的性知識,包括人的性器官與生殖系統、人的性發育、性取向與性別、怎樣預防性傳播疾病等。
有的父母受不正確觀念影響覺得難以啓齒,往往回避傳授這類知識。專家説,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孩子最初對性的好奇僅僅停留在獲得性知識上,如果這一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發展成對性行為的好奇,進而去探索和嘗試。
第二指導孩子保護自己不受侵犯。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出現“性錯”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從而造成越來越多的未婚媽媽出現。有的家長認為,這類內容不用講,這樣會讓孩子單純一些,但單純有時會變成無知。孩子在處理“性困惑”時往往是盲目的,一旦闖禍就驚慌失措,能瞞則瞞,能騙則騙,越拖延後果越嚴重。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還必須告訴孩子出現失誤後應該怎樣及早求助。
第三提供性價值觀和性態度的教育。
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尚未成熟就涉足性關係是冒險之舉;性問題包括肉體的、心理的、倫理的、社會的,把這些層面完整地結合起來表達的性才是健康的;任何性行為都有後果,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在性行為上做出對自己和對別人高度負責的選擇,包括潔身自愛、拒絕不成熟的性關係、反對性的強迫等;讓孩子懂得兩性之間的尊重、平等,獲得兩性交往的技能。
第四還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未來。
告訴孩子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習慣不利於生殖健康,比如穿緊身而不透氣的牛仔褲、煙酒過度、生活缺乏規律等。

早教統合訓練

早教一、感覺統合訓練的重要性

什麼是感覺統合?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牀心理學家愛爾絲博士1972年創導,所謂感覺統合就是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已的感覺統合器官(眼、耳、鼻、皮膚、肌肉、大腦等),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比如: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力、思維和理解能力)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什麼是兒童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即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使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醫學和心理學上將人體大腦不能對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正確的作用,並作出相應反應的症狀,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

早教二、感覺統合失調的危害性

(1)兒童天生就是天才,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協調出現障礙,許多應該很優秀的方面卻表現不出來,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小時候非常聰明,長大了卻很一般,就是這個道理。
(2)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學齡前可能表現不太明顯。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慢慢表現出來。上課走神,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習成績總是一般或較差,將來考不上中學考不上大學,耽誤孩子的前途和人生,讓家長最為揪心。
(3)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到青年期變化比較明顯,孩子的智力正常,在校學習成績也很好但走上社會卻顯得無法適應,力不從心,很多方面發揮不出來,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交際能力出現困難,落於人後,遺憾終生。
(4)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因此很難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孩子會帶着不良習慣和性格甚至罪惡的心理走完自己的一生。感覺統合失調通俗的説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藥力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

早教四、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羊角球:讓孩子坐在球上,雙手緊握着手把,身體屈曲,向前跳動。姿勢和雙側的統合,並可促進高程度的運動企劃。
平衡台:雙腳或單腳站立在平衡台上,用雙手做拍球等運動,並保持身體的平衡。強化前庭刺激,加強身體平衡能力。
圓筒吊纜: 孩子屈曲身體,用手緊抱圓筒並保持身體平衡,做前後左右大回轉。促進身體協調以及固有前庭感覺輸入統合。
陽光隧道:讓孩子俯卧着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可加強肌膚的各項接觸刺激,並調節前庭感覺。
袋鼠跳: 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在跳躍動作中,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的訊息。
獨腳椅: 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在跳躍動作中,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的訊息。
滑梯:俯卧在滑板上,雙手抓住滑梯兩側用力向下滑,滑下時雙臂朝前伸展,雙腿併攏頭抬高。強烈刺激前庭體系,頭部、頸肌同時收縮,促進身體保護伸展行為的成熟。
滑板爬:調節前庭感覺和觸覺,引發豐富的平衡反應,運動中大量的視覺情報,脊髓及四肢的本體感,使整體感覺統合運作功能積極發展。
插棍:俯卧在網纜中,頭部抬高向前,指導者協助前後擺動,讓孩子在擺動中用雙手從左至右,從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強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腳步器:走動時自然放鬆,身體正直,全身協調,注意力集中。促進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幫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發展協調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觀察力。
跳跳牀:讓孩子站在跳跳牀上,雙腳併攏蹦跳,跳起來時,膝蓋彎曲,腳後跟踢至臀部。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訊息,矯治重力不穩和運動企劃不足。
S形平衡木:將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雙手平伸抬頭挺胸,雙腳交替前走。有助於孩子本體感覺的建立和平衡能力的加強。

早教早教知識

一、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説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着父母的愛心,讓孩子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淨手,除去戒指、手鍊、腕錶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二、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平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覆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三、飽覽大千世界 寶寶見多識廣
初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着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豔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四、運動寶寶身體好
運動不僅讓孩子變得健康結實,更有助於孩子多種感覺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聰穎活潑。但做運動時要結合孩子的本身體質,運動量、力度、難度要適中,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
五、寶寶愛模仿 進步可不小
嬰幼兒有着驚人的學習能力,求知慾極強,如海綿吸水般“貪婪”地探求着。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寶寶認識周圍事物。要細緻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更要耐心教導,不厭其煩,決不能生硬急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應注重“身教”,以和藹的態度,體貼地照料,耐心的重複和不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温暖的氛圍,培養愉悦的心境,這樣,孩子會形成健康的心態,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早教寶寶選書

寶寶年齡:0~3個月  年齡特點:對鮮豔的色彩、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興趣
圖書選擇要領:顏色亮麗、純淨、圖畫簡單或是黑白分明的圖畫書
寶寶年齡:4~6個月
年齡特點:善於用手、腳、嘴巴等感官來探索世界,喜歡撕東西或嘴咬
圖書選擇要領:布制或其他較結實材料製成的書
寶寶年齡:7~9個月
年齡特點:手指已能靈活地運動,也會翻書了
圖書選擇要領:選擇硬紙板書,畫面形象,最好一物一頁
寶寶年齡:10~12個月
年齡特點:基本可以理解書中的簡單內容
圖書選擇要領:簡單的圖畫書給孩子講述,故事情節簡單,畫面簡潔
寶寶2歲
·開始掌握物體的輪廓,能夠分辨出不同的形狀,還能分清人物的表情
·是孩子學習詞彙的重要時期。
·與孩子日常生活有關,孩子們熟悉的故事內容
·圖書的畫面要清晰、明朗
·造型大而簡單,容易識別
寶寶3歲
·能夠掌握書中物體的大小,有一定的空間感
·對書中的內容開始認真地留意
·對小圖畫也很有興趣
·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有關的主題
·畫面豐富,動作變化多樣的圖畫書,以引起孩子的共鳴
寶寶4歲
·自我的意識開始膨脹,知識越來越多,經驗也開始豐富起來
·喜歡童話故事、幻想故事、以及生活化的故事
·故事的結局一定要完滿,篇幅不易過長
想象力豐富、有趣、有幽默感和正義感的圖書,讓孩子在閲讀的同時能區分是非、善惡
寶寶5歲
·語言能力已很強
·喜歡幻想和因果關係的故事情節
選擇相對複雜的、篇幅較長的、擬人化的圖書。
寶寶6歲
·在理解能力、生活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
·常常不喜歡聽淺顯幼稚的故事
·對科幻、神話、歷史故事,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等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有一定寓意的圖書,圖畫要豐富,有一定的想象力
·有意去鍛鍊寶寶的想像力,同時培養他的文學美感,讓他逐步去學會欣賞美文

早教早教誤區

1、 遊戲中永遠的失敗者:不玩超出孩子智力和能力以外的遊戲。因為輸的次數過多會讓他們忘記贏得感受,從而使其不相信自己,變得笨頭笨腦、畏手畏腳。
2、 超前的知識傳授:幼齡的兒童理解能力有限,過早的“智力開發”只會是鸚鵡學舌的死記爛背,漸漸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與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