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近長安遠

(古文)

鎖定
出自《世説新語》,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 [1] 
中文名
日近長安遠
注    音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
出    處
世説新語·夙惠
解    釋
長安:古都名,國都的統稱。
用    法
分句、謂語
句    式
聯合式

目錄

  1. 1 典源
  2. 原文
  3. 譯文
  4. 2 釋義
  5. 3 示例

日近長安遠典源

日近長安遠原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稱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2] 

日近長安遠譯文

晉明帝(司馬紹)幾歲時,坐在晉元帝(司馬睿)的膝蓋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陽消息,聽後流淚。明帝問他為什麼哭,元帝詳細以東渡意告訴他。元帝就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説:“太陽遠,沒有聽説有人從太陽那裏來,根據這一點可以知道。”元帝感到驚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羣臣舉行宴會,把這件事告訴了羣臣,並又重新問他,他卻回答説:“太陽近。”元帝吃驚臉變色説:“你怎麼跟昨天説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説:“抬頭只看得見太陽,看不見長安。”

日近長安遠釋義

晉明帝説抬頭便可以看見太陽,長安卻很遙遠。後遂用“日近長安遠”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以“長安日”比喻聖君、帝都。

日近長安遠示例

【日近長安遠】辛棄疾《鵲橋仙·和範先之送祐之弟歸浮樑》詞:“莫貪風月卧江湖,道日近,長安路遠。”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出:“跨上白騾韉,空江野路,哭聲動九原。日近長安遠。加鞭,雲裏指宮殿。” [3] 
【長安遠於日】黎陵《報尹義尚書》:“晉君之説,長安遠於日邊;揚雄有言,交州在於天際。”崔塗春日登吳門》詩:“長安遠於日,搔首獨徘徊。”
【長安遠】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相思休話長安遠,江月隨人處處園。”張孝祥《點絳唇》詞:“秩秩宇筵,玉潭春漲玻璃滿。旆霞風捲,可但長安遠。”儲泳《西江月·題邯鄲呂仙翁祠堂》詞:“西日長安道遠,春風趙國台荒。”
【長安不見】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炎武《瞿公子玄錥將往桂林不得達而歸贈之以詩》:“我望長安猶不見,愁君何處訪慈顏。”
【日近】黃遵憲車駕駐開封府》詩:“舉首長安知日近,肯留河上再遷延。”
【長安日】杜甫建都十二韻》:“願枉長安日,光輝照北原。”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羣官》詩:“將交洛城雨,稍遠長安日。”蘇軾《次韻送程六表弟》:“憑君寄謝江南叟,念我空見長安日。”
〖釋義〗②晉明帝認為日遠長安近。後遂用“長安近、長安不遠”等指帝都可達,希望和理想有實現的可能。
【長安近】王維《恭懿太子輓歌》之四:“若道長安近,何為更不來。”丘崈《夜行船·和成都王漕巽澤》詞:“飛舄朝天雲作路。長安近、更無程數。”趙翼《哭璞函之訃》詩:“空懸望眼長安近,欲返遺骸蜀道難。”
【長安不遠】蘇軾《障日峯》詩:“長安自不遠,蜀客苦思歸。莫教名障日,喚作小峨眉。”
參考資料
  • 1.    圖説天下.中華成語典故大全:吉林出版集團,2009
  • 2.    劉義慶.世説新語:中華書局,2009
  • 3.    於石 王光漢 徐志成.《常用典故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