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亭對泣

鎖定
新亭對泣(拼音:xīn tíng duì qì)是一則漢語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 [3] 
該成語多用來表示感懷故國、志圖恢復。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3]  [8] 
中文名
新亭對泣
拼    音
xīn tíng duì qì
近義詞
楚囚對泣
反義詞
談笑風生
成語出處
《世説新語·言語》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新亭對泣成語出處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要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 [2-3] 
“新亭對泣”這個成語即引於此處。 [1] 

新亭對泣成語故事

東晉大臣王導,字茂弘,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末年,他向琅玡王司馬睿獻計把朝廷移往南方。後來,司馬睿稱帝,史稱晉元帝,王導任丞相。王導是個很有才幹的人,深得元帝信任,他與堂兄王敦共掌兵權,鎮守長江上游。當時人們説:“王家與司馬,共同管天下。” [1] 
當時一位名士叫桓彝,剛從北方過江,他見東晉王朝勢單力薄,心中擔憂。他對另一位頗受王導賞識的名士周顗説:“我就是看到中原一帶戰亂紛紛,難以自保,故渡江南來。不料朝廷勢力如此微弱,如何能保護我們呢?”後來,他去見了王導,暢談了一番。回來後,他欣慰地對周顗説:“王導是個管仲那樣的賢相,晉朝振興有望,我不再憂愁了。” [1] 
建康城南有個新亭,一批跟隨晉元帝渡江南下的士大夫們,每週閒暇之時,喜歡邀約着新亭聚會。有一次正在飲酒時,周顗懷念起北方,心中難受,就重重地嘆息一聲,然後説:“到處的風光都是如此美好,可是國家的江山卻與過去不一樣了。”在座的人聽周顗一説,都生髮出對故土的思念,大家無可奈何地默默對視,不覺流下淚來。 [1] 
大夥兒正在傷感,丞相王導一下子變了臉色,生氣地説:“大家應當努力同心,輔佐朝廷,收復神州失地,為什麼要學楚國囚徒那樣哭哭啼啼呢?”眾人聽了很慚愧,連忙擦乾眼淚,感激丞相的開導。 [1] 

新亭對泣成語寓意

新亭之中的人物分兩類。一類以周顗為代表的所謂名士,面對山河半壁,國土淪喪,他們只能束手無策,坐而興嘆,作楚囚泣;一類以王導為代表,他那“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猶如雄獅一吼,聲震天地,號召人們振作起來,以國事為己任,無作“楚囚相對”,這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王導所謂“將相之器”於這個小故事也可見之一斑。而“愀然變色”四個字更寫出了人物豐富而複雜的內心情感:有感傷國事之悲,有對作“楚囚”狀名士之憤,更有欲收復失地,拯救天下之激昂。 [7] 

新亭對泣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新亭對泣”可比喻處境困難,含悲忍辱,束手無策;或形容懷念故國故土的哀傷情狀。現多用來表示感懷故國、志圖恢復。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結構是偏正式。 [1]  [3]  [8] 
運用示例
宋·陸游《追感往事》:“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拉亦無人。” [1] 
宋·辛棄疾《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歲》:“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5] 
宋·劉克莊《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 [4] 
宋·劉辰翁《水調歌頭·丙申中秋》:“舊日登樓長笑,此日新亭對泣,禿鬢冷颼颼。” [1] 
近代·柳亞子《夜宴雙清閣》:“新亭對泣慚名士,稍喜嬌雛臉暈酡。” [1] 

新亭對泣成語辨析

新亭對泣—楚囚對泣
“楚囚對泣”泛指處於困境,無計可施的人;比喻在情況困難、無法可想時相對發愁。“新亭對泣”與“楚囚對泣”儘管都包含“對泣”二字,但是,表達的意義有所不同:“新亭對泣”強調的是因為思念祖國而引發的內心感傷,“楚囚對泣”強調的是遇到困境時的相對發愁和感傷。 [1] 

新亭對泣擴展閲讀

“新亭墮淚(新亭對泣)”的典故在南宋詞中頻繁出現,其原因是:從時代背景來説,南宋和東晉在歷史上都是比較偏弱的,大多數南宋統治者和東晉統治者一樣都偏安一隅,不圖恢復,整日沉醉於享樂之中。南宋士人紙醉金迷的場景在周密的《武林舊事》中多有記載。英國詩人雪萊説過“在任何時代,同時代的作家總難免有一種近似之處,這種情形並不取決於他們的主觀意願。他們都少不了受到當時時代條件的總和所造成的某種共同影響,只是每個作家被這種影響所滲透的程度因人而異”,“新亭對泣”的典故為何出現在南宋而不是北宋,與當時的時代環境有密切的聯繫。 [6] 
除了南宋的時代環境以外,“新亭對泣”的典故在南宋詞中反覆出現也與詞人自身的主體情懷有關,詞人引用“新亭對泣”的典故實際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這些作者當然不是一些無心肝之人,他們為國難而悲痛,他們勉力友人要有收復神州的壯志,甚至有的如辛棄疾“在國難當頭之際,不顧個人的安危和得失,或奮力抗敵,或奔走呼號,自覺地承擔起復國(或救國)的重任,堪稱社會的‘脊樑’”。劉克莊曾經對辛棄疾詞有過這樣的評價“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上述詞人所寫的“不是曠男怨女相思離別的心靈傾訴,他們在詞中有的寫他們的凌雲壯志、報國理想,有的傾吐着他們的憂患感慨、抑鬱悲傷”。 [6]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現象,就是這些運用“新亭對泣”典故的多采用《念奴嬌》、《賀新郎》、《水龍吟》等詞牌。“婉約派詞人常用《訴衷情》、《蝶戀花》、《臨江仙》、《雨霖鈴》之類婉轉纏綿、悽咽清怨之調,豪放派詞常用《滿江紅》、《水調歌頭》、《賀新郎》之類激越奔放、慷慨悲涼之調”,而《念奴嬌》詞調大多“惆悵雄壯、風格豪放”,《水龍吟》其聲較為沉雄,上述運用“新亭對泣”典故的多為豪放之調。 [6] 
南宋詞很多抒發的是社會性的共感,其中有些詞表現的是民族的、詩人的血淚。南宋詞中反覆引用“新亭對泣”的典故正是詞人憂患意識和使命感的體現。 [6] 
參考資料
  • 1.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心情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9:83-85
  • 2.    (南朝宋)劉義慶撰. 世説新語[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03:54
  • 3.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799
  • 4.    唐圭璋編.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2624
  • 5.    唐圭璋編.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1868
  • 6.    吳變. 論南宋詞中的“新亭淚”[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4, (10):8.
  • 7.    易名,李和平等編著. 散文精華評析[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7.08:157
  • 8.    吳登美編. 中華典故 1[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9.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