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隆研究獎

鎖定
斯隆研究獎於1955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旨在支持和獎勵處於職業早期階段的傑出科學家和學者。截至2017年2月,已有42位該獎項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16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 [1]  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
授予學科領域有:化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物理學和海洋科學。
中文名
斯隆研究獎
外文名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頒發單位
斯隆基金會
起始時間
1955年
頒獎頻次
一年
獎金額度
5萬美元
獎勵對象
處於職業早期階段的傑出科學家和學者
獎勵領域
化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等

目錄

斯隆研究獎獎項簡介

斯隆研究獎 [2] 斯隆基金會自1955年起每年頒發,獎勵那些在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年輕學者。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2012年授予學科領域在原來7個學科領域(化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和物理學)的基礎上,新增了海洋科學。
截止2017年2月,已有42位該獎項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16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 [1] 
2021年,該獎授予的學科領域包括化學、計算與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地球科學、物理學。

斯隆研究獎歷年獲獎

斯隆研究獎2011年

2011年,共有118位青年學者獲得斯隆研究獎,其中有10位華人科學家。他們分別是:
波士頓大學的Xue Han獲神經科學獎;
布法羅大學的Xiaoqing Li獲數學獎;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Jennifer Fung(馮君)獲分子生物學獎;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Cenke Xu(許岑科)或物理學獎;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Shina Tan(檀時鈉)獲物理學獎;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Dapeng Zhan(詹大鵬)獲數學獎;
紐約大學的Jinyang Li(李金揚)獲計算機科學獎;
西北大學的Jiaxing Huang(黃嘉興)獲化學獎;
斯坦福大學的Fei-Fei Li(李飛飛)獲計算機科學獎;
華盛頓大學的Xiaosong Li(李曉松)獲化學獎。 [3] 

斯隆研究獎2012年

2012年2月15日,美國斯隆基金會公佈了2012年獲得斯隆研究獎的126名青年學者名單,其中有11名華人,他們分別是: [4] 
波士頓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Ying Ran獲物理學獎;
波士頓學院化學系助理教授Dunwei Wang獲化學獎;
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助理教授倪憶(Yi Ni)獲數學獎;
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Xi Chen獲計算機科學獎;
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Junfeng Yang獲計算機科學獎;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Sheng Zhong獲分子生物學獎;
普渡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劉通(Tong Liu)獲數學獎;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Xinnan Wang獲神經科學獎;
芝加哥大學豐田技術研究所助理教授Jinbo Xu獲分子生物學獎;
華盛頓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Bo Zhang獲化學獎;
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Nancy Qian獲經濟學獎。

斯隆研究獎2013年

2013年2月15日,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佈2013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得者名單,包括至少有15名華人在內的126名青年學者獲獎。 [5] 
物理獎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助理教授夏晶(Jing Xia)、哈佛大學助理教授Xi Yin、南佛羅里達大學助理教授Jiangfeng Zhou、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助理教授Zheng Wang耶魯大學助理教授蔣良(Liang Jiang);
神經科學獎: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Wei We和紐約大學助理教授Dayu Lin;
分子生物學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教授Yi Xing;
數學獎: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Wei Zhang和杜克大學助理教授Jianfeng Lu;
計算機獎: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Fei Sha;
化學獎辛辛那提大學副教授Hairong Guan、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助理教授Wei Zhang、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Wei Min、韋恩州立大學助理教授Wen Li [5] 
其中王正(9502)、尹希(96少)、魏巍(96少)、邢毅(9608)、夏晶(9900)等5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

斯隆研究獎2014年

2014年2月18日,美國斯隆基金會公佈2014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名單, 126名青年學者獲獎。3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榮膺該獎,全部來自少年班(系),他們是盧山(9800)、尹均(9800)與孫崧(02少)。 [6] 

斯隆研究獎2017年

2017年2月22日,美國斯隆基金會公佈了2017年獲得斯隆研究獎的學者名單,15位華人學者獲此殊榮。 [1] 
3.亓磊,2001年考入清華大學,就讀數理基礎科學班,2005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碩士學位,2012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醫學博士學位。在基因編輯領域作出重要貢獻。2014年加入斯坦福大學
4.Xia Zhou,達特茅斯學院
5.Wei Ho,密歇根大學
6.李馳,2000年至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學士及碩士學位。此後赴美學習,於2012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現為普渡大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復微分幾何、復代數幾何、幾何分析。
7.劉鋼,2005年至200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碩士學位。2013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現為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
8.Han Liu,普林斯頓大學
9.劉一峯,2003年至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學士學位。2012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至201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現為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數論、自守形式與代數幾何。
10.Yiyang Gong,杜克大學
11.洪暐哲,2002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6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獲得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後於加州理工從事神經學博士後研究。在嗅覺系統方面的細胞和分子機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化學系和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12.Nuo Li,貝勒醫學院
13.陳諧,2002年考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後轉物理系,2006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博士學位。2012至2014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理論物理博士後研究。現為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數學和天文系助理教授。博士期間先師從Isaac Chuang從事量子信息研究,解決了量子信息領域的一些重要問題,後興趣轉向凝聚態,在文小剛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拓撲物態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對稱性保護拓撲序(SPT)方面的分類與刻畫領域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14.楊瓊,200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論物理專業,2009年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進行科學研究,目前在密西根大學任生物物理學助理教授。
15.朱照寰,2005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2011年博士畢業於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天文系。博士畢業後曾在普林斯頓大學進行科學研究,現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助理教授。 [1] 

斯隆研究獎2018年

張鑫西湖大學理學院教授。 [7] 

斯隆研究獎2021年

徐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副教授 [10] 自1993年以來,共有21名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校友獲此殊榮 [10] 

斯隆研究獎2022年

Mark Bun,波士頓大學助理教授,2016 年在哈佛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師從 Salil Vadhan。他對理論計算機科學有廣泛的興趣,包括數據隱私、計算複雜性、密碼學和機器學習基礎。
陳丹琦,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曾是 Facebook AI Research(FAIR)的訪問科學家,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還是 RoBERTa 的作者之一。
David K. Duvenaud 是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多倫多大學向量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以及能源預測和貿易公司 Invenia 的聯合創始人。
方飛,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CMU)計算機學院軟件研究所助理教授,2021 年 IJCAI 計算機與思想獎的獲得者。在加入 CMU 之前,她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2016 年她獲得了南加州大學(USC)的博士學位。方飛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多智能體系統,致力於將機器學習與博弈論相結合。
Manya Ghobadi,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TIBCO 職業發展助理教授,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大規模可重構網絡、高性能雲基礎設施、機器學習網絡、軟硬件協同設計、數據中心網絡、網絡優化、光纖網絡等方向。
顧全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他於 2014 年獲得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統計機器學習,重點是開發和分析機器學習的非凸優化算法,以理解大規模、動態、複雜和異構的數據,為深度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Josiah Hester,美國西北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大規模可持續傳感(從土壤中為傳感器供電,建設可持續的網絡基礎設施);可穿戴健康設備(智能口罩、可穿戴相機和記錄進食的設備)、低 / 無功耗交互系統(一個無電池的 Game Boy)等方面。他設計和部署的微型計算機可以使用幾十年,支持可持續性和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前不久,他設計的可測量心率、呼吸頻率的口罩得到了媒體的廣泛報道。
Phillip Isola,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他曾是 OpenAI 的訪問研究科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後學者。Phillip Isola 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致力於構建更通用的智能體。
Alec Jacobson,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系助理教授、Adobe 研究院高級研究科學家,他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師從 Olga Sorkine-Hornung 教授。他的工作涉及幾何處理的各個方面,包括二維 / 三維幾何的機器學習、基於物理的模擬、計算製造、幾何能量和偏微分方程的數值方法,以及二維和三維的交互設計工具。他領導了廣泛使用的幾何處理庫 libigl 的開發,該庫獲得了 2015 年的 SGP 軟件獎。2020 年,他獲得了 ACM SIGGRAPH 重要新研究員獎(Significant New Researcher Award)。
Pravesh K. Kothari,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旨在設計有效的算法,以支撐理論計算機科學,已為一系列論文中用於學習高維高斯混合的算法提高了效率。
李博教授現任職於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她曾榮獲許多學術獎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 MIT TR-35 、Alfred P. Sloan 斯隆研究獎、NSF CAREER 獎,英特爾新星獎、賽門鐵克研究實驗室獎學金,並獲得來自Amazon、Facebook、谷歌、英特爾和 IBM 等科技公司的學術研究獎。她的論文曾獲多個頂級機器學習和安全會議的最佳論文獎;研究成果還被永久收藏於英國科技博物館。
Pedro Lopes,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Pedro Lopes 的研究旨在設計直接與用户身體集成的交互式設備,包括可穿戴設備等。Pedro Lopes 的研究通過借用用户身體的一部分作為輸入 / 輸出硬件,從而使設備不僅非常小,而且還實現了一種新穎的交互模型,讓設備直接與用户的身體集成。
Nicolas Papernot,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他的研究興趣是安全、隱私和機器學習的交叉領域。Nicolas Papernot 還擔任 IEEE 安全與隱私研討會(S&P)的副主席。
Dorsa Sadigh,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博士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Dorsa Sadigh 的研究興趣是機器人技術、機器學習和控制理論的交叉領域,致力於為安全、可靠和自適應的人機交互以及多智能體交互開發高效算法。
Shuran Song,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她於 2013 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學士學位,2018 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研究興趣在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技術的交叉領域。Shuran Song 的研究團隊曾於 2017 年在亞馬遜機器人挑戰賽中奪冠。
Deian Stefan,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網絡安全初創公司 Intrinsic(被 VMWare 收購)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此前,他在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主要對橫跨安全性、編程語言和系統的研究感興趣。
Avishay Tal,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2015 年在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計算複雜度、布爾函數分析、偽隨機、量子計算等方向。
Yulia Tsvetkov,華盛頓大學 Paul G. Allen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在 CMU 拿到博士學位。她主要研究自然語言處理,尤其是機器學習和理論或社會語言學交叉的混合解決方案。
Henry Yuen,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量子計算、複雜性理論、密碼學和信息理論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Matei Zaharia,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數據和人工智能平台初創公司 Databricks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專家。他對用於新興大規模工作負載的計算機系統感興趣,如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和雲計算,因對大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而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和 ACM 博士學位論文獎。 [8] 

斯隆研究獎2023年

2023年2月15日,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公佈了2023年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共有125位傑出青年科學家獲獎,其中有30位華人學者。 [9] 
據統計,30位華人獲獎者中有19位曾在國內大學就讀,其中清華大學6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人,北京大學3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人,中山大學1人,天津大學1人,哈爾濱工業大學1人,浙江大學1人。

姓名
分佈科學和技術領域

1
韓松(Song Han)
計算機科學
麻省理工學院
2
李遠志(Yuanzhi Li)
計算機科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
3
譚宸浩(Chenhao Tan)
計算機科學
芝加哥大學
4
伍驍迪(Xiaodi Wu)
計算機科學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
5
Jimmy Ba
計算機科學
多倫多大學
6
Yuansi Chen
數學
杜克大學
7
柯崢(Zheng Tracy Ke)
數學
哈佛大學
8
唐雲清(Yunqing Tang)
數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9
田小川(Xiaochuan Tian)
數學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10
Jonathan J. Zhu
數學
華盛頓大學
11
莊梓銓(Ziquan Zhuang)
數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2
Mia Huang
化學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13
Brian B. Liau
化學
哈佛大學
14
羅龍(Long Luo)
化學
韋恩州立大學
15
任航(Hang Ren)
化學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16
Mei Shen
化學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17
石玲燕(Lingyan Shi)
化學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18
王軍鵬(Junpeng Wang)
化學
阿克倫大學
19
朱慧源(Huiyuan Zhu)
化學
弗吉尼亞大學
20
李嘉(Jia (Leo) Li)
物理學
布朗大學
21
馬瓊(Qiong Ma)
物理學
波士頓學院
22
孫碩(Shuo Sun)
物理學
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
23
吳三豐(Sanfeng Wu)
物理學
普林斯頓大學
24
Jing Yan
物理學
耶魯大學
25
吳安琪(Anqi Wu)
神經科學
佐治亞理工學院
26
Herbert Zheng Wu
神經科學
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27
李繩武(Shengwu Li)
經濟學
哈佛大學
28
馬悦然(Yueran Ma)
經濟學
芝加哥大學
29
Guo Xu
經濟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30
Kimberly V. Lau
地球系統學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