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鎖定
教育部領導下,依託於中國農業大學,整合果蔬加工領域的研究力量,建設了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已構建了一支團隊意識強、學術水平高、年齡梯度合適、國內影響力大、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隊伍。中心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10人、講師3人、高級工程師3人。
中文名
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依託於
中國農業大學
教    授
9人
高級工程師
3人

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簡介

自“十五”以來,中心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省部級以及企事業的研究課題,主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十五”攻關、948項目、省校合作項目等各類課題近80項,累計研究經費超過4200萬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發表SCI 論文近70篇,申請專利19項,鑑定科研成果近20多項,出版教材與專著20多部。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項等多項獎勵。在戰略研究方面,參與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中國農產品加工發展戰略”、國家發改委“十五”與“十一五”食品工業發展規劃編寫、農業部“農產品重大關鍵技術篩選”等課題;產業化應用方面,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農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取得了十項重大技術突破中有兩項是我院承擔的國家“十五” 攻關課題“蘋果深加工關鍵技術與設備開發”和“特色果品貯藏保鮮技術”取得的成果,技術已在生產中廣泛應用;與南京凱米公司合作,推動了國產化膜系統的產業化應用;與新疆屯河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高倍優質胡蘿蔔汁加工關鍵技術以及番茄加工關鍵技術。總之,在技術開發與系統集成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蘋果深加工關鍵技術、葡萄酒加工技術、優質胡蘿蔔汁加工技術、番茄加工關鍵技術、柑橘加工關鍵技術、香精香料生產技術、葛根加工關鍵技術、南瓜加工關鍵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已在產業化得到了廣泛應用,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任務

以我國果蔬加工產業發展戰略需求為目標,整合果蔬加工領域的基礎研究與產業技術研究力量,開展果蔬加工共性核心技術研究,開發市場潛力大、附加值高的果蔬加工產品,為我國果蔬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全面而系統研究我國果蔬加工產業的產品標準、技術與工藝規範,提升我國果蔬加工產業的標準水平,加快與國際接軌;開展國際合作,加強學術與技術交流,加速國外同類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推動學科交叉,培養產業發展需求的科技創新人才及管理人才;開展果蔬加工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為國家、行業和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信息和諮詢服務。

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發展方向

(1)果蔬加工產業發展戰略與食品安全技術研究
圍繞果蔬加工產業、果蔬加工產品品質控制、安全保障以及標準體系建設開展研究,主要內容是:(1)我國果蔬加工產業未來發展戰略和果蔬加工產業的安全保障開展研究;(2)標準體系與產品標準、技術規範的研究,跟蹤國際相關的標準與技術規範,研究並制定國家與行業標準;(3)中國果蔬產品特徵指標體系建設與摻假識別系統研究,研究我國果蔬產品的特徵指標為產品摻假識別提供信息;(4)快速檢測技術及快速檢測設備研究與開發;(5)果蔬加工中有毒有害物質(丙烯酰胺亞硝酸鹽羥甲基糠醛毒素、有毒苷類)的形成機制與控制技術研究;(6)果蔬加工產品HACCP體系與可追溯體系的研究。
(2)葡萄與葡萄酒研究
針對我國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加工的重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主要內容:(1)釀酒葡萄栽培品種學研究,重點研究釀酒葡萄品種的引進選育栽培區劃等問題以及與釀酒品質密切相關的多酚香氣物質等的代謝過程以及調控機理;(2)葡萄酒釀造工藝學研究,研究葡萄酒釀造學的基礎理論工藝技術,優化優質葡萄酒釀造的工藝方法;(3)葡萄酒品質質量控制體系研究,研究葡萄酒重要品質指標檢測方法和質量控制體系研究。
(3)果蔬現代加工技術與工程研究
圍繞制約我國果蔬加工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工程化技術進行研究,主要內容:(1)分離技術研究,包括分子蒸餾技術、膜分離技術與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等;(2)非熱力加工技術研究,包括超高壓技術高壓脈衝電場技術與高密度二氧化碳技術等;(3)高效節能幹燥技術,重點是冷凍乾燥、微波乾燥、太陽能幹燥以及節能型組合式乾燥技術等; (4)果蔬資源的高效利用技術研究,果蔬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以果蔬生物活性物質為基礎開發系列功能食品;(5)果蔬加工工程研究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