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故宮的古畫之美

鎖定
《故宮的古畫之美》是祝勇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0月。 [1] 
《故宮的古畫之美》是祝勇的作品《故宮的古物之美2》《故宮的古物之美3》的合訂本,這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讀者可以跟隨作者從書中的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從而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除了感嘆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裏還會浮現書畫作品背後的故事,以及那些在紫禁城中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 [2] 
作品名稱
故宮的古畫之美
作    者
祝勇
文學體裁
散文集
首版時間
2021年10月
字    數
288千字

故宮的古畫之美內容簡介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到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從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從宋徽宗的《聽琴圖》到明宣宗的《武侯高卧圖》,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到柳如是的《月堤煙柳圖》。在《故宮的古畫之美》中,祝勇從中國美術史的長河中擷取了最激盪人心的幾枚浪花,以抽絲剝繭、解剖燕雀之術,將它們背後的文化和故事,將古畫與歷史及人心,悄然勾連,暗暗打通。 [3] 

故宮的古畫之美作品目錄

自序 逆光的旅行
序章 畫裏相逢
第一章 如約而至
第二章 一個皇帝的“三次元空間”
第三章 韓熙載,最後的晚餐
第四章 張擇端的春天之旅
第五章 宋徽宗的光榮與恥辱
第六章 繁花與朽木
第七章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
第八章 空山
第九章 秋雲無影樹無聲
第十章 死生契闊,與子成説
第十一章 一個家族的血緣密碼
第十二章 家在雲水間
第十三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第十四章 道路上的乾隆
第十五章 對照記
圖版説明
註釋 [4] 

故宮的古畫之美創作背景

《故宮的古畫之美》中收錄的文章,祝勇自2012年開始寫起,最早在《十月》雜誌的專欄《故宮的風花雪月》中連載一年,後來《當代》雜誌又專門為他開設了《故宮談藝錄》專欄,並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祝勇故宮系列》中,結集為《故宮的古物之美2》和《故宮的古物之美3》兩部書稿。為方便讀者閲讀,這兩本書後來合併為一冊,更名為《故宮的古畫之美》。 [5] 

故宮的古畫之美作品鑑賞

《故宮的古畫之美》以故宮館藏國寶級古畫為引,以精美的文字解開中國古典藝術的“達•芬奇密碼”,同時書中收錄了兩岸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近百幅古畫高清詳圖。祝勇認為,這本書並不是一部美術史的學術著作,原因在於貫穿全書的不是通篇的史論,而更像是自己的內心獨語。他將這本書看作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相信那些古時的畫者在完成這些曠世名作時,腦子裏也未必會裝滿那麼多的理念與術語,而更多是聽從內心的召喚。而對於讀者而言,與古畫相隔百歲千載,古人作畫的時間空間都已不再,假若心無觸動,又如何能夠穿透時間的隔膜,去與作畫者心神相接。作者認為觀畫即是觀人,指向的終究是(古)人的精神脈動,需要觸探人性的縱深,僅僅在學理的框架內審視這些古代藝術品,無異於隔靴搔癢。 [5] 
然而在這本書的內部暗含着一部美術史,因為所有的個案又都是在歷史的流程中完成的。藝術品遠比朝代更偉大,像顧愷之、張擇端、黃公望這些名字,也遠比朝代更加不朽,但反過來説,它們(繪畫)也終歸是朝代的產物,身上糾纏着各自朝代的氣息,揮之不去。它們有獨立的價值,卻也是時間的肌體上剝離下來的一個碎片,像一支吸水的根鬚,離不開養育它的歲月山河。因此作者相信,這些由不同畫作升發出的文字,不是雞零狗碎的零篇斷簡,而是可以匯聚成一條歷史的長河。晉唐五代、宋元明清,裹挾着藝術,也裹挾着從事藝術的人,一路奔湧至今。面對古畫,讀者見到的不只是畫,而是它們與時代的互動關係——即表面上是在看畫,其實是透過紙頁去體會人的氣息,去透視歷史的命運。讀者可以在書中循着線條、筆墨的指引,一步步往回走,彷彿一場逆光的旅行,去帖近歷史原初的形跡,去體會創作者在特定環境下的呼喊與彷徨。 [5] 

故宮的古畫之美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故宮的古畫之美
祝勇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年10月
9787020145218 [1] 

故宮的古畫之美作者簡介

祝勇,作家、紀錄片導演,藝術學博士,祖籍山東菏澤,1968年出生於遼寧瀋陽,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其主要作品有《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書法風流》《在故宮尋找蘇東坡》等。祝勇曾任《蘇東坡》《歷史的拐點》等大型紀錄片總編劇,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天山腳下》總導演,該片入選“新中國七十年紀錄片百部典藏作品”,獲金鷹獎、星光獎等多種影視獎項。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