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故宮的書法風流

鎖定
《故宮的書法風流》是祝勇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6月。 [1] 
《故宮的書法風流》以故宮書法為載體,以歷史、典故、書法知識為脈絡,讓讀者領略書法的意藴。 [3]  在祝勇看來,與西方人以工整為美的“書法”比起來,中國書法更感性,也更自由。儘管秦始皇(通過李斯)締造了帝國的“標準字體”——小篆,但這一“標準”從來不曾限制書體演變的腳步。 [4] 
作品名稱
故宮的書法風流
作    者
祝勇
文學體裁
散文集
字    數
249千字
首版時間
2021年6月

故宮的書法風流內容簡介

《故宮的書法風流》以李斯、王羲之、李白、顏真卿、懷素、張旭、蔡襄、蔡京、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米芾、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等十餘位古代書法家為線索,選取兩岸故宮收藏的書法名作,講述了這些書法名作背後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再現了這些書法家跌宕起伏的個人命運。 [2] 

故宮的書法風流作品目錄

自序 漢字書寫之美
第一章 李斯的江山
第二章 永和九年的那場醉
第三章 紙上的李白
第四章 血色文稿
第五章 吃魚的文化學
第六章 蔡襄以及蔡京
第七章 歐陽修的醉與醒
第八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
第九章 世道極頹,吾心如砥柱
第十章 他的世界裏沒有邊境
第十一章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辛棄疾
第十三章 西線無戰事
第十四章 崖山以後 [2] 

故宮的書法風流作品鑑賞

《故宮的書法風流》與祝勇之前的古物書寫一脈相承,祝勇把目光投向故宮的書法藏品,卻不將目光侷限於這些藏品;祝勇關注書法藝術,他的關懷卻遠大於書法藝術。現代人依然能看到的這些書法名作都是“國家寶藏”,每一件都價值連城。祝勇告訴讀者,這些法書之所以價值連城,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看”,而是因為這些作品背後的“文化價值”:“我們應該感謝歷代的收藏者,感謝今天的博物院,讓漢字書寫的痕跡,沒有被時間抹去。有了這些紙頁,他們的文化價值才能被準確地復原,他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完整地重現,我們的漢字世界才更能顯示出它的瑰麗妖嬈。”
寫故宮文物,從文化背景上來看,祝勇是從藝術學、從外部進入故宮的,所以他的解讀方法和角度一定也與“專業”寫作有所不同。他試圖把這些藝術品從一個狹窄的領域裏“拉”出來,在他獨特的知識結構中對文物進行新的闡釋。這些闡釋是基於真實史料的非虛構寫作,每段故事情節甚至細節都有依據,但他不願意機械地去複述歷史,而是要帶着當代人的思想和視角去打撈歷史中的人物,這種寫法本身又是文學的方式。歷史學注重真實,文學關注的則是事實背後的人。作家只有抵達了這個“人”,其敍事和言説才能夠真正完成。
祝勇説:“我不想把它們從宏大歷史中剝離出來,變成彼此沒有聯繫的講述,我想搞清楚它們各自的位置與彼此的關聯,創造一個大文化的視角去解讀故宮文物,這個視角可能基於中華文化,甚至要超越中華文化,從世界人類文化的視角,把文物當作一個文化現象去寫,超脱繪畫、書法這些具體的藝術形式與藝術史本身的研究範疇,在人類文明、文化的層面上去重新觀照這些歷史古物。”就像他在寫陸游的第十三章《西線無戰事》中所寫的:“書法,就是一個人同自己説話,是世界上最美的獨語。一個人心底的話,不能被聽見,卻能被看見,這就是書法的神奇之處。我們看到的,不應只是它表面的美,不只是它起伏頓挫的筆法,而是它們所透射出的精神與情感。所以我寫這本書時,不停留在書法史、藝術史的層面上,而更多地將這一件件書法作品與歷史,尤其是書寫者一個人的精神史連接。” [4] 

故宮的書法風流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該書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1] 

故宮的書法風流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故宮的書法風流》
2021年6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6979-5 [2] 

故宮的書法風流作者簡介

祝勇,作家、學者、紀錄片工作者,藝術學博士,現供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學客座教授。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歷史研究,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全國青聯第十屆委員。已出版主要作品有《舊宮殿》《血朝廷》《故宮的風花雪月》等,作品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多種選本。曾獲第一、二屆郭沫若散文獎,第九屆十月文學獎,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