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攢尖寶頂

鎖定
攢尖寶頂,即攢尖式屋頂宋朝時稱“撮尖”、“鬥尖”,清朝時稱“攢尖”,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日語寶形造
中文名
攢尖寶頂
領    域
建築學

目錄

攢尖寶頂簡介

其特點是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該頂常用於等建築。在日本則常用於茶室
攢尖頂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內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內凹,則為盔頂
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按形狀可分為角式攢尖和圓形攢尖,其中角式攢尖頂有同其角數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樣。圓形攢尖則沒有垂脊,尖頂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宮的中和殿為四角攢尖,天壇祈年殿為圓形攢尖。 [1] 

攢尖寶頂垂脊

垂脊是東亞古典建築屋頂的一種屋脊。在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建築上自正脊兩端沿着前後坡向下,在攢尖頂中自寶頂至屋檐轉角處。
廡殿頂正脊兩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説也叫垂脊,但另一説為戧脊
垂脊上有垂獸作飾物。其中歇山頂垂獸在垂脊下端,其餘則在垂脊中間偏下的地方。捲棚歇山、懸山、硬山等級較低,不一定安置垂獸和蹲獸 [1] 

攢尖寶頂正脊

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於屋頂前後兩坡相交處,是屋頂最高處的水平屋脊中國傳統建築的正脊兩端常有吻獸望獸,中間可以有寶瓶等裝飾物。
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均有正脊,捲棚頂攢尖頂盔頂沒有正脊,十字脊頂則為兩條正脊垂直相交,盝頂則由四條正脊圍成一個平面。
漢朝以前,正脊平直,漢朝起正脊開始出現兩端翹起,曲線,這種做法盛行於,到了時期,則多恢復直線。 [2] 

攢尖寶頂盔頂

盔頂中國古建築的屋頂樣式之一,其特徵是沒有正脊,各垂脊交會於屋頂正中,即寶頂。在這一點上,盔頂和攢尖頂相同,所不同的是,盔頂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內凹,斷面如弓,呈頭盔狀。盔頂多用於等禮儀性建築。
南宋人所作的《宮苑圖》(傳為唐朝人所作)中就有盔頂建築。現存最大的盔頂建築是湖南的岳陽樓 [2] 
參考資料
  • 1.    郭華瑜著. 中國古典建築形制源流.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15年2月: 118. ISBN 978-7-5351-8882-3.
  • 2.    朱丹,朱小平編著. 中國建築藝術簡史.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年5月: 74. ISBN 978-7-302-38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