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文納戰役

鎖定
拉文納戰役,發生於1512年的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拉文納,是意大利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法國軍隊與西班牙軍隊在這片毗鄰河岸的戰場上,苦戰8個多小時。法國人取得了勝利,卻失去了他們的名將富瓦。
名    稱
拉文納戰役
發生時間
1512年
地    點
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拉文納

拉文納戰役侵蝕霸權

16世紀初的西歐 絕對君主國家已經獲得了決定性優勢 16世紀初的西歐 絕對君主國家已經獲得了決定性優勢
從15世紀後期開始,脱胎於傳統封建結構國家的新式王權政治,在歐洲各地方興未艾。逐步控制權力的絕對君主們,利用日益增多的社會財富,供養或收買了更多的官吏隊伍。逐步侵蝕着國內外地方封建領主的政治生存空間。
在西歐,法蘭西國王與南方的兩位西班牙共主一起,扮演着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角色。
布列塔尼公爵的女兒被迫認可他與法王查理八世的聯姻 布列塔尼公爵的女兒被迫認可他與法王查理八世的聯姻
前者利用百年戰爭對國內貴族階層的永久性殺傷,順利的控制了大片領地,讓王權的輻射範圍大增。隨着勃艮第阿基坦和布列塔尼的先後淪陷,原本就出自奧爾良一系的法國王室,已經擁有了對國內剩餘土地貴族的至高裁判權。哪怕還有堅持維護自身特色的普羅旺斯,和永遠都要抗爭的佛蘭德斯,也無法逆轉這個趨勢。
這就讓法王成為了坐擁西歐一半農業耕地的“超級大地主”。他的家族與死忠手裏的財富,超過了其餘貴族的總和。並且依靠常備軍與民兵力量,將地方貴族的領地間隔開來。
15世紀後期的法國王室領地已經佔據了巨大優勢 15世紀後期的法國王室領地已經佔據了巨大優勢
後者則利用長期同外敵的戰亂,儘可能的將非貴族階層都籠絡到自己一邊。無論是卡斯蒂利亞要時刻提防的摩爾人葡萄牙,還是阿拉貢定期打擊的熱那亞法國人,都在無形中將資源向着強勢君主堆砌。
然後,著名的伊莎貝拉女王斐迪南二世聯姻,製造了一個輻射範圍巨大的共主王室。夫妻倆即便是在牀上嬉戲,也能統籌那些原本分屬於兩個國家的資源。互幫互助的效率,遠比自己獨自在辦公室奮鬥要強。
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亞的伊莎貝拉 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亞的伊莎貝拉
隔在法王與西班牙宮廷伉儷之間的中立區很少,意大利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亞平寧半島的南北差異巨大,但無一例外,都是獲得財富的階梯。
波河流域的眾多北意大利邦國,本身就是農業與工商業繁榮的聚寶盆。土地貧瘠的那不勒斯,則是西地中海商人去往東方貿易的必經之路。碩大的西西里島,不僅出產糧食,也是歐洲重要的絲綢產地。加上富得流油的威尼斯與熱那亞,以及政治意義無限的教皇領地,意大利無疑是任何強勢君主都希望控制的重要地區。
所以,如果注意下中世紀西歐幾個國家的對外征戰記錄。就不難發現,他們的君主都有嘗試在意大利開疆拓土的履歷。這種王權嘗試碾壓封建地方權力的歷史必然,在近代開始後就直接引發了漫長的意大利戰爭
15世紀的阿拉貢王國 已經擁有了大量的意大利地盤 15世紀的阿拉貢王國 已經擁有了大量的意大利地盤

拉文納戰役不同時代的軍隊

查理八世率軍進入佛羅倫薩 查理八世率軍進入佛羅倫薩
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率軍入侵意大利,一場牽涉眾多的國際戰爭迅速爆發。除了法國與西班牙的君主,一直圖謀意大利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參合進來。將近代世界的首次爭霸戰爭,強加到了意大利各封建邦國頭上。
大名鼎鼎的法國憲兵騎士部隊 大名鼎鼎的法國憲兵騎士部隊
法國擁有強大的軍隊。脱胎於傳統封建武士的憲兵騎士部隊,是當時西歐地區最具戰鬥素養的騎兵力量。他們不僅對紀律更為服從,也對指令的執行力度更強。大量來自瑞士聯邦的方陣步兵,以國王本人的僱傭軍身份,成為法國對外作戰的中堅力量。依靠王室資金維繫的專業炮兵部隊,也在規模上冠絕歐陸。當然,也有很多原本服務於地方封建領的民兵力量,因其出色的水準,成為國家僱傭軍。
被各國君主爭相僱傭的德意志傭兵 被各國君主爭相僱傭的德意志傭兵
無法有效控制地方的神聖羅馬帝國,緊跟在法國人身後。效仿瑞士聯邦軍建立的德意志僱傭軍部隊,成為了列國完成步兵近代化的啓蒙老師。神羅皇帝本人就希望依靠這些步兵為主的帝國僱傭軍,為自己作戰,更為自己提供壓制地方諸侯的實力。然而,隨着軍官班底的流散。很多類似的僱傭軍部隊,已經不需要靠為皇帝一家打工,來賺取軍餉。
名將貢薩洛與他改革的西班牙軍隊 名將貢薩洛與他改革的西班牙軍隊
西班牙人起初處於滯後很多的狀態。當名將貢薩洛的部隊登陸意大利,西班牙軍隊依然是一支中世紀水準的武裝力量。於是他不得不向自己的神羅盟友求助,依靠借來的德意志僱傭軍,進行了西班牙歷史上第一次近代軍事改革。但經過貢薩洛改革之後,西班牙步兵卻具備了驚人的素質。
意大利軍隊具有很大的短板。城市共和國與封建領主的資源不足,無力僱傭大規模部隊,或迅速編練自己的新式軍隊。何況他們在兵法理論與軍事科技方面,還自覺領先。因而,戰爭中的大部分意大利軍隊,都還是傳統的中世紀僱傭兵公司模式。這也註定了他們無法成為戰爭中的決定性力量,但意大利有時也能提供一些優質部隊。
裝備精良卻不善戰的意大利僱傭兵 裝備精良卻不善戰的意大利僱傭兵

拉文納戰役聚焦拉文納

16世紀初的意大利 被各方勢力分割得支離破碎 16世紀初的意大利 被各方勢力分割得支離破碎
到1512年為止,戰爭已經在混亂無序中進行了八個年頭。為了遏制法國染指意大利的企圖,已經結成親家的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不斷拉攏英格蘭和各意大利勢力,形成戰略包圍。法國人則一面堅持作戰,一面嘗試利用意大利內部矛盾來分化瓦解。
由於查理八世很快病逝,繼任者路易十二接過了戰爭的指揮棒。然而,面對完成第一輪軍改的西班牙與非常難纏的神聖羅馬帝國,他的軍隊很快就將佔領的那不勒斯給全部丟掉。好在法國的整體實力還在,足以將戰爭不斷長期化處理。
路易十二也選擇縮短戰線,將戰略重心放在了距離更近的意大利北部。他利用威尼斯人的貪心,組織了一個短暫的反威尼斯同盟(康佈雷同盟)。將當時可以參加戰爭的所有勢力,都網羅過來。結果,因為於分贓不均,這個聯盟又迅速轉變成了圍剿法國勢力的國際力量。路易十二隻能再去同威尼斯人聯合,反擊西班牙與教皇的組合。
接過戰爭指揮棒的 法王路易十二 接過戰爭指揮棒的 法王路易十二
這年4月,重整旗鼓的法國軍隊,為了國王的北意大利攻略而兵臨名城拉文納。此城自古典時代以來,就是一個適宜的基地,曾是西羅馬帝國的末代都城。在漫長的中世紀,這座城市又長期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藩屬。而今,一支由西班牙人為主的軍隊,已經佔領了當地。如果不拔掉這個危險的釘子,那麼法國對地區的控制將無從談起。於是,路易十二任命年輕有為的貴族將領,內摩斯公爵加斯東·德·富瓦(Gaston de Foix),出任意大利前線的總指揮,率領着法國王家軍隊的1600個騎兵“蘭斯”(“蘭斯”意為騎槍、騎槍隊,理想狀況下的1個“蘭斯”包括1名重裝騎兵、3名輕裝騎兵和若干僕役)、1.8萬步兵和當時歐洲最優秀的費拉拉公爵領地炮兵。此前在佈雷西亞步行作戰受傷的巴亞爾也帶傷前來與他會合,負責指揮部分騎兵。
年輕的加斯東 成為了法軍的前線主帥 年輕的加斯東 成為了法軍的前線主帥
由於瑞士聯邦的跳反,1512年的這支法軍失去了過往可以依仗的步兵主力。不過來自德意志南部的9500僱傭兵,已經較好地填補了瑞士人留下的空缺。作為補充力量,法國人從國內抽調來了8000加斯科涅的弩手與皮卡第的長槍兵。意大利的本地盟友,則為法王的軍隊提供了4000名各類僱傭軍。
根據當時的慣例,法軍分成了三個大致平行排布的作戰部分:前衞、主力和後衞。前衞部署在陣型右翼,包括一支2000人的德意志傭兵(lansquenet),傭兵兩側是兩支騎兵隊,各有300-400名重裝騎兵。主力包括8000名法國本土的皮卡第、加斯科涅步兵和5000名意大利步兵,日後法國步兵中歷史最悠久、戰績最出色的“六團”(les vieux)中就有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皮卡第團和皮埃蒙特團。左翼的後衞包括3000名輕騎兵和2000名步兵。拉帕利斯元帥率領400個“蘭斯”的騎兵精鋭作為預備隊待在前衞之後。費拉拉炮隊位於全軍最左側。
朝着拉文納進發的德意志僱傭兵 朝着拉文納進發的德意志僱傭兵
負責防禦拉文納的西班牙部隊,由西班牙統帥雷蒙·德·卡多納(Ramón de Cardona)率領,大多是本國來的士兵組成。左翼是800名重裝騎兵和6000名教皇國步兵,中央是600個騎兵“蘭斯”和4000名西班牙步兵,右翼是1000名輕騎兵和那波利部隊,預備隊是400個騎兵“蘭斯”和4000名西班牙步兵。
顯而易見,重裝騎兵此時已經不再是會戰中惟一投入交戰的騎兵部隊。此時,輕騎兵已經成為一支羽毛豐滿的部隊。他們的存在本身就表明了意大利戰爭開始以來騎乘兵種的發展狀況。除了適於戰鬥和“奔馳”的輕裝騎兵(他們只是相對於重裝騎兵輕一些而已)外,還有專門執行護送、偵察和小規模戰鬥的各式非正規輕騎兵,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據説來自阿爾巴尼亞的斯特拉蒂奧蒂騎兵(stratioti/estradiot)和來自希臘的阿爾戈利斯騎兵(argoulet)。
大名鼎鼎的西班牙輕騎兵 大名鼎鼎的西班牙輕騎兵
雙方也一同部署了近百門火炮。西班牙軍隊因為火炮數量不足,而選擇了他們慣用的防禦陣勢。全軍的一側靠着拉文納河展開,並在陣地上挖掘了大量的胸牆和壕溝,還勒令西班牙步兵伏地以減少殺傷,希望重現1503年切里尼奧拉戰役的勝利。工事的修築由聯軍步兵統帥佩德羅·納瓦羅負責,他是出色的工兵、步兵指揮官。
擁有更多火炮的法軍,則選擇攻勢作戰。他們不僅將步兵和騎兵的戰線拉長,形成包圍效果。同時也將火炮分散部署在左右兩翼騎兵的前方。甚至還專門安排了2門大炮,迂迴到拉文納河對岸。以便從側翼轟擊西班牙左翼的騎士部隊。
一門路易十二時期鑄造的大炮 一門路易十二時期鑄造的大炮
總地來説,拉韋納會戰中排出的戰鬥序列堪稱當時的典型。雙方步兵都分成了若干個龐大方陣,每個方陣二到五千人,主要由長槍兵組成,此外也包含一定的弩手、火槍手:西歐步兵當時幾乎都在效仿菁英步兵瑞士人。各支騎兵部隊位於兩端,但並沒有形成集羣,這是因為中間還夾雜着步兵方陣。最後,組成軍隊的各支部隊似乎都被列在同一條戰線上,這種部署中並不存在用於支援第一線的第二線,也沒有明文規定在失敗狀況下如何重組。以法軍為例,他們惟一的預備隊是拉帕利斯元帥麾下多達400個“蘭斯”的騎兵。
著名的火炮狂人和藝術贊助人費拉拉公爵 著名的火炮狂人和藝術贊助人費拉拉公爵

拉文納戰役驚心動魄的廝殺

歐洲古地圖上的拉文納城 歐洲古地圖上的拉文納城
4月11日的早上7點,法國軍隊展開攻勢。由於西班牙人選擇堅守陣地,他們便在精準度不足的炮火洗禮下,從容推進到距離了敵人200步的位置。位於法軍右翼末端的多門蛇炮(coulevrine)開始反擊,猛烈地從側面轟擊神聖同盟的薄弱左翼,時間長約兩個小時之久。
西班牙與法國軍隊在拉文納河邊的部署 西班牙與法國軍隊在拉文納河邊的部署
西班牙人的炮兵集中火力,轟擊沒有工事掩護的法軍步兵。尤其是位居右側的德意志僱傭軍和正中的法國本土部隊。兩者都排列成較為密集的隊形。於是在西班牙炮兵的針對性攻擊中,巨大的傷亡讓位於隊伍前排的加斯科涅弩手們調頭就跑。最後被後排的皮卡第人,用長槍阻止,才勉強回到原先的位置。
文藝復興早期的歐洲弩手 文藝復興早期的歐洲弩手
法軍在右翼的炮兵攻勢,同樣收穫頗豐。他們攻擊的是缺乏掩體保護的敵方騎兵。在兩個小時的反覆校準-填裝-發射後,大量的西班牙騎士被殺死。尤其是部分炮火還來自缺乏準備的側後方,讓西班牙人苦不堪言。吉沙爾丹在《意大利戰爭史》裏寫道,“我們每時每刻都能看到人和馬倒地,看到頭顱和肢體飛天。”按照《巴亞爾傳》的誇張説法,法國人的縱射竟然殺死了三百名騎兵。
同時,法軍的左翼炮兵也完成了迂迴機動。通過側翼位置的不斷髮射,又讓西班牙右翼的輕騎兵部隊也損失慘重。
由於地處山地 很多西班牙騎兵的馬匹都不如法國對手的好 由於地處山地 很多西班牙騎兵的馬匹都不如法國對手的好
神聖同盟的左翼指揮官科隆納提到,一發實心彈就殺傷了三十三名重裝騎兵,致使自己再也無法控制麾下的士兵,於是就乾脆走出防禦工事,領着人馬直面內穆爾公爵加斯東·德·富瓦指揮的法蘭西騎士,繼而導致神聖同盟的其他騎兵也隨之跟進。
看到敵人動態後,公爵發出了衝擊信號。重裝騎兵“樹籬”開始以慢步行進。以西班牙軍為主力的神聖同盟軍隊發覺自己人多勢眾,就決心兵分兩路“包圍”法軍。但《巴亞爾傳》聲稱傳主察覺到了西班牙軍隊意圖,建議公爵同樣進行分兵,以免遭到包圍。
意大利名將科隆納,他的許多軍事思想反映在馬基雅維利《兵法》一 意大利名將科隆納,他的許多軍事思想反映在馬基雅維利《兵法》一
按照當時的常見做法,一旦完成包圍和反包圍的機動,終於直面對手的重裝騎兵就會轉為快步,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加速,等到距離敵軍大約30步左右時,重裝騎兵才會端起騎槍——或是瞄準頭盔、或是對準心臟、或是指着馬匹,轉入跑步乃至襲步——真正突入敵陣。此時,要麼是雙方“樹籬”隊形都已因加速過程中的快慢不均而出現缺口,導致其中較為勇猛的戰士總能找到突破口展開混戰,要麼是其中較為懦弱的一方已經抱頭鼠竄,暫時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轉而依託其他部隊的掩護重整隊形。
在《巴亞爾傳》作者看來,這場騎兵交鋒更接近第一種狀況,“交戰持續了半個多小時,雙方在敵人面前休整,恢復呼吸節奏,然後放下面甲,再度開始戰鬥”。儘管戰況激烈,戰線卻只是在緩慢挪動。西班牙騎兵擅長用騎槍戳刺對方騎兵的戰馬或者絆馬腿,給法國騎兵很大的壓力。
最終,法軍適時投入預備隊,拉帕利斯麾下的重裝騎兵側擊神聖同盟騎兵,順帶收拾了科隆納的教皇國步兵,徹底將勝利天平撥到法軍一方。
法國的憲兵騎士依仗質量優勢 在當面以少打多 法國的憲兵騎士依仗質量優勢 在當面以少打多
西班牙右翼的輕步兵在目睹左翼同僚的攻擊後,也出於對炮火的無法忍受,而擅自出擊。在意大利同盟與法軍的左翼輕騎兵糾纏在一起後,部分西班牙輕騎兵就選擇了迂迴側擊。這些來自伊比利亞山區的遊擊騎兵,非常善於利用地形進行側翼攻勢。
但加斯東在右翼控制局勢後,及時將原本位於右翼的第二組憲兵騎士派來增援。面對裝備精良而訓練到位的法國騎士,西班牙輕騎兵陷入了苦戰。
兩軍的輕騎兵在炮兵陣地附近的廝殺 兩軍的輕騎兵在炮兵陣地附近的廝殺
聯軍騎兵的損失非常的駭人,28個騎兵隊長(Captain)中,11人陣亡,3人受傷被俘,4人無傷被俘,其餘10人全部掛彩。而法軍騎兵指揮官巴亞爾(巴亞爾騎士)回憶,雙方陣地之間至少有300敵軍重裝騎士被殺。
顯而易見,即便是當時最為重型的重裝騎兵,在放下面甲、端平騎槍衝擊之前,仍然具備可觀的戰術機動能力,能夠執行包圍、側擊等機動。然而,一旦捲入正面混戰,騎兵的側後方就成了誘人的衝擊對象。
在兩翼的法國騎兵獲得優勢時,他們的步兵卻在攻打西班牙步兵陣地時受挫。加斯東在派出右翼的憲兵騎士後,已經下令步兵全線進攻。整條戰線由最右側的德意志僱傭軍開始,頂着西班牙炮兵的火蛇,徐徐前進。大量的德國火槍手與加斯科涅弩手一起前出,成為第一輪攻擊波。但他們遭到了數千西班牙火槍手的迎頭痛擊。尤其是還在使用弩的加斯科涅人,在西班牙塹壕和胸牆的正面突擊下,損失慘重。
此時的西班牙人也意識到自己必須用步兵放手一搏。於是在逼退法國輕步兵的襲擾後,三個巨大方陣依託陣地,向法軍步兵發起猛攻。
正在發起進攻的德意志僱傭軍部隊 正在發起進攻的德意志僱傭軍部隊

拉文納戰役充滿意外的結局

正在訓練的西班牙方陣步兵 正在訓練的西班牙方陣步兵
原本西班牙步兵採用了典型的縱隊部署,是為了在守衞陣地時,提供足夠的後備力量。此刻,卻依靠巨大的縱深與局部兵力優勢,將迎面而來的皮卡第長槍兵擊垮。後者的訓練不佳,又處於人數劣勢,很快就退出了原先的位置。西班牙步兵則順利的佔據了法軍原本的中心陣地。一些前排的士兵覺得自己獲得了勝利,開始歡呼起來。
拉韋納會戰雙方陣型圖,右下角為法軍一方的費拉拉炮兵 拉韋納會戰雙方陣型圖,右下角為法軍一方的費拉拉炮兵
但西班牙人的興奮,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因為在戰場的其他地方,他們都已經被法軍死死壓制。法軍右翼的憲兵騎士,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以少打多後,終究還是將西班牙騎士擊垮。同時,他們在另一側的輕騎兵混戰中,也取得了勝利。這時兩翼開始調轉槍頭,向着離開陣地的西班牙步兵方陣進攻。而步兵陣線兩端的德意志與意大利人,也加入了側面攻擊。西班牙人瞬間發現,自己已是四面楚歌。
加斯東·德·富瓦率領法國騎兵主力進入步兵戰場,開始從後方包抄工事,甚至生擒了神聖同盟軍隊步兵統帥納瓦羅。
雙方的步兵廝殺時 右翼的法國騎士已經獲得了勝利 雙方的步兵廝殺時 右翼的法國騎士已經獲得了勝利
慌亂之中,西班牙人開始以各自的方陣為單位,嘗試逃離戰場。在少數指揮官先走一步的情況下,大部分步兵依然在為生路而戰。但那些已經深入法軍腹地的人,已經很難跑掉。他們的側翼遭到了德意志僱傭兵方陣的衝鋒,潰散後慘遭屠殺。大量的法國人與意大利人,也迅速加入了痛打落水狗的行列。
16世紀中葉版畫中的拉韋納會戰,步兵和炮兵已經成為不可忽略 16世紀中葉版畫中的拉韋納會戰,步兵和炮兵已經成為不可忽略
儘管12名西班牙步兵團長中足有11人當場戰死——惟一沒有陣亡的薩爾薩多幾天後也傷重身亡——聲名顯赫的西班牙步兵卻敗而不潰。《法蘭西的會戰》(Batailles françaises)作者佩里尼便讚賞這些對手“重整旗鼓……驕傲地沿着狹窄的堤道退卻……不時停下來轉身開槍、裝填,驅散那些膽敢靠得太近的法國步行散兵”。
已經收穫大勝的加斯東,卻在最後時刻做出了最為錯誤的決定。當他發現一隊正在後撤的西班牙步兵後,僅僅率領幾十名騎兵衝上堤道,卻很快落馬被困,隨即就被劍和長槍打出了致命傷,縱使有人當場朝西班牙步兵高呼,“這是你們王后的兄弟”也無濟於事。伴隨他一起倒在西班牙步兵方陣前的,還有這支軍隊中的多位參謀。
隨後,這隊步兵又被追擊西班牙軍隊的巴亞爾率部截住。他們見這回斷無生理,乾脆上去求饒,説大人您已經將我軍主力屠戮殆盡了,何苦對我們這些殘兵敗將斬盡殺絕呢。巴亞爾是極具騎士精神的人,心一軟,居然放出一條道讓這支西班牙人走了。當然巴亞爾並不知道這些人已經殺掉了他的好友富瓦,否則就不會放這幫西班牙人一條生路了。
加斯東靈柩上的本篤雕像 加斯東靈柩上的本篤雕像
下午的4點過後,拉文納戰場上的廝殺終於被平息。聯軍僅陣亡就達到了9000人,除了卡多納率領少量部隊突出重圍外,剩下的人大多被俘虜。法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陣亡4000多人,受傷4500多人。法軍也獲得了近數年裏,在意大利戰場上的最大勝利。這確保他們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足以在北意大利獲得戰略優勢。
一身戎裝的路易十二 一身戎裝的路易十二
然而,指揮官加斯東和數位將領的戰死,也讓法軍蒙受了額外的損失。好不容易培養的第一批近代化將領,因此而出現了斷檔。這讓法軍的升級換代,在之後遭受了長期停滯。而西班牙人卻從戰鬥中獲得了足夠多的教訓,着手對軍隊和戰術進行了新一輪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