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切里尼奧拉戰役

鎖定
1503年4月21日,南意大利巴里的切里尼奧拉戰役,被認為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場火槍的使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戰役。西班牙名將貢薩洛·德·科爾多瓦憑藉長槍火槍方陣與胸牆壕溝的配合,大破數量佔優、裝備精良的法軍。
名    稱
切里尼奧拉戰役
地    點
南意大利巴里的切里尼奧拉
參戰方
西班牙,法國
結    果
西班牙獲勝
發生時間
1503年4月21日

目錄

切里尼奧拉戰役事件背景

1931年西班牙紙幣上的貢薩洛 1931年西班牙紙幣上的貢薩洛
切里尼奧拉戰役的主角是西班牙名將貢薩洛·德·科爾多瓦,他是一位傑出的統帥和軍事改革家。他在卡斯提爾軍隊服役多年,參加了格拉納達戰爭,不過他最著名的經歷還是在意大利戰場中與法國人的交戰。
出生卡斯蒂亞的貢薩洛 大部分作戰經驗來自本土 出生卡斯蒂亞的貢薩洛 大部分作戰經驗來自本土
他的第一次意大利之行並不順利。格拉納達戰爭結束僅2年,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發動了對意大利的全面入侵,持續近百年的意大利戰爭爆發。1495年,貢薩洛受命,率兵5000在南意大利登陸,援助被法國佔領的那不勒斯王國。但他指揮的這支軍隊與法軍比起來不僅數量上處於劣勢(加上那不勒斯軍隊也是如此),而且戰術上也問題多多。
西班牙人在本土非常依仗輕裝突擊部隊 西班牙人在本土非常依仗輕裝突擊部隊
在格拉納達戰爭中,伊比利亞軍隊的標準配置是以小圓盾劍士(Sword and Buckler Man)為主力,與十字弓手、火繩槍手、輕騎兵等部隊相配合。而法國人已經率先完成了職業軍隊的改革,步兵以瑞士僱傭軍為主力,騎兵以常備軍改革後的重騎兵隊(Gendarmes)為主力。西班牙這支輕裝軍隊在荒原中與摩爾人交手十分好使,但卻完全無法抵擋以重裝部隊為主的法軍的衝鋒。貢薩洛自己也清楚這一點,但在斐迪南二世國王的堅持和催促下,不得不勉強與法軍交戰,結果在1495年的塞米納拉(Seminara)戰役中,西班牙和那不勒斯聯軍遭到慘敗。無奈之下,貢薩洛只好改變戰法,避免再與法軍主力交戰,而是採用游擊戰的方式,利用意大利南部多山的地形作為掩護,不斷襲擊法軍的補給線。由於法軍戰線拉得太長,補給十分困難,同時意大利北部戰線進展不順,不得不於1496年全部撤出意大利。
幾年內 貢薩洛努力為自己增添瑞士風格的新式軍隊 幾年內 貢薩洛努力為自己增添瑞士風格的新式軍隊
儘管戰略上取得了勝利,但貢薩洛知道不能永遠靠這種手段贏得戰爭。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塞米納拉的敗仗很快就讓貢薩洛總結了一套對付法國和瑞士人的新陣型,並且在戰爭間歇得到了費迪南的採納。
貢薩洛效仿瑞士人,裁減劍盾步兵的比率,改用長槍兵為主力,並且將散陣改成密集陣。淘汰落後的十字弓手,增加火繩槍手的比率。這個新戰術的哲學並非是像瑞士人那樣使用長槍兵衝破對方的防線,而是用堅固的長槍方陣保護當時還很脆弱的火槍兵種,使得火槍兵種能在較近距離充分發揮火力,大量殺傷對方並最終取得勝利。這就是著名的“長槍加火槍”陣型。
貢薩洛還着重加強火繩槍對弩的替換比例 貢薩洛還着重加強火繩槍對弩的替換比例
1500年後,貢薩洛從西班牙的盟友神聖羅馬帝國手裏借兵,同時邀請德意志軍官重新訓練自己的西班牙步兵。大批伊比利亞戰士都放棄了原有的輕裝武備,轉而使用起4米以上的長槍,並需要經常在紮營時進行嚴密的隊列訓練。考慮到西班牙國內當時的火槍數量有限,貢薩洛還直接從那不勒斯意大利地區招募僱傭軍,強化自己的遠射火力。
很快,第二次意大利戰爭又爆發了,阿拉貢於1501年再次加入戰爭,貢薩洛的新軍再次前往那不勒斯,迎來了復仇的機會。

切里尼奧拉戰役過程

對於法國駐軍,西班牙人則以最傳統的方式應付。由於有加泰羅尼亞和熱那亞艦隊支持,法軍根本無力阻止他們在任何區域登陸。一旦重兵被調離某個區域,大量西班牙輕騎兵和輕步兵便迅速包圍駐軍營地。即便不能強行攻克,也能肆虐周邊城鎮和農田,讓法軍難以獲得必要的補給。等到對方主力開始收縮防禦,又立刻機動換到其他地方作戰。於是,原本應該佔盡優勢的法國人,因不勝其擾而無法繼續南下,反而還要北撤退。
切里尼奧就位於那不勒斯的東北部區域 切里尼奧就位於那不勒斯的東北部區域
在1502年末到1503年初的相當長時間裏,貢薩洛認為自己手頭兵力並不足,任憑法軍如何叫罵,都在巴雷塔地區堅守不出。
1503年,原本已經講和的法國和西班牙再次衝突。由於對那不勒斯地區的領地分配不均,貢薩洛的軍隊不得不再次面對由內穆爾公爵指揮的法國人。由於獲得增援,法軍的野戰部隊人數恢復到了9000人水平(也有算上瑞士僱傭兵、僕從軍和輔兵多達3.2萬的説法),而西班牙軍隊卻只有可憐的6300人和20門大炮;除了800名輕騎兵和2000名長槍兵,其餘都是裝備劍盾和火繩槍的散兵,其中有火繩槍手1000人。
(按照西班牙有8000兵力的説法,則是700名重騎兵和800名輕騎兵,超過2000名德意志僱傭軍、4000人左右的西班牙步兵和1000多意大利僱傭兵)
由於法軍的兵力多於西班牙人,如果經受不住法軍的任何一次衝擊後果都不堪設想。因此貢薩洛精心挑選了戰場,他搶先佔領了必經之路切里尼奧拉的高地地區,背靠小鎮構築設防陣地。以一堵胸牆、拒馬和前面的壕溝掩護自己,再依次部署大量的火繩槍手和弩手,最後是訓練多時的長槍方陣。騎兵則分別位於後方與右翼待命。20門火炮的支援力量稍顯不足,但因為部署在高處的山坡上,所以具有良好的射擊視野和更高射程。
由此,貢薩洛被一些現代軍事家認為是“坑壕戰之父”。
列隊前進中的法蘭西憲兵騎士 列隊前進中的法蘭西憲兵騎士
法軍完全按照進攻隊形佈置。650名最精鋭的憲兵騎士,部署在引導全軍突擊的最右翼位置,同時還能得到近千名騎馬弓弩手的火力支援。3500名瑞士步兵組成傳統的大方陣,位於全軍的中心位置。另外3500名法國步兵位於最後出動的左翼,其中既有傳統的弩手,也有仿照瑞士人組建的本土方陣。
切里尼奧戰役中的雙方佈陣 切里尼奧戰役中的雙方佈陣
儘管法軍有40門炮,是西班牙人的兩倍,但山路崎嶇,由於當時炮火技術所限和西班牙人的地形、工事優勢,基本沒有發揮什麼作用,而西班牙人的20門炮卻被岡薩洛精心部署到了極有利的位置。
倉促上陣的騎士被有陣地保護的火槍手擊潰 倉促上陣的騎士被有陣地保護的火槍手擊潰
當法軍出現於戰場時,就只能單方面忍受西班牙炮兵的洗禮。法軍統帥也認為炮兵不是非到不可,直接下令各分隊按計劃強攻切里尼奧。
心高氣傲的瑞士人 同樣不經準備就發起強攻 心高氣傲的瑞士人 同樣不經準備就發起強攻
開戰之後,法國人仍然用自己慣用的手段發動衝擊,試圖以兩波騎兵衝擊壓倒西班牙軍隊。作為全軍的菁英,憲兵騎士首先嚐試突破當面的西班牙軍陣地。但他們很快被壕溝與胸牆組成的野戰工事阻擋,1000名意大利火繩槍手則在後面不斷進行排射,迅速將不可一世的騎士們趕了回去。自覺丟臉的法國騎士,又在輕騎兵掩護下再度殺回。他們這次選擇繞道對方的左翼外側,但那裏同樣有預先佈置好的陷阱。進攻者才意識到自己上當,隱蔽在第二線的意大利僱傭騎兵便拍馬殺到。最終,法國人在這一翼的攻勢被完全摧毀。
策馬衝鋒的普通西班牙騎兵 策馬衝鋒的普通西班牙騎兵
犯下同樣錯誤的還有瑞士人。他們不僅看不上西班牙人,也覺得自己有能力突破所有的塹壕攻勢。於是在左翼的法軍步兵還沒有完全列隊,他們就已經以方陣壓向貢薩洛部署的中央陣地。在那裏,他們首先遇到數百德意志僱傭火槍兵的連續射擊,然後又在翻越陣地時被對手的長槍壓制。
儘管瑞士人的單兵素質極高,但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進行殘酷的近身廝殺。邊上的意大利弩手和火槍兵也藉機繞道,從側翼猛射瑞士方陣。因此,瑞士人不僅沒有獲得設想的中心突破,反而立刻陷入以少打多的不利局面。
由於地形和道路 法國炮兵根本沒有趕上戰鬥 由於地形和道路 法國炮兵根本沒有趕上戰鬥
原本應作為第三梯次進攻的法國本土步兵,這時也遇到了巨大麻煩。由於右翼和中路部隊都早早上陣,他們實際上與其他分隊完全脱節。作為從國內調來的民兵,他們的訓練水準和戰鬥意志都最為薄弱的。在沒有王牌力量的協助下,很難堅持戰鬥太久。西班牙人也看準這個機會,出動埋伏在右翼農田裏的輕騎兵進行騷擾。面對這些快速推進的標槍騎手,法國步兵只能立刻停下來組成防禦陣勢,掩護弩手進行還擊。因此,他們根本沒法增援在前面苦戰的瑞士部隊。相反,還在目的友軍的進攻失敗後就選擇了撤離。
法軍統帥內穆爾公爵 路易·達馬熱(Louis d'Armagnac duc de Nemours)在騎兵衝鋒中中彈陣亡,成為也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在野戰中被火槍擊斃的統帥。瑞士指揮官Chandieu也在率領長戟兵衝擊西班牙人時戰死。
剩下的瑞士人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可能獲得突破。相反,更多西班牙和意大利人從兩翼迂迴,大有完成合圍之勢。在軍官的號令下,數千人的方陣開始脱離接觸,緩步向後撤退。憑藉每個人從小就經歷的嚴格訓練,在損失近50%的兵力後依舊基本保持陣勢完整,直到完全退出西班牙人的火力射程。
西班牙步兵的反擊,打垮了法軍的陣列。但當敵人退走時,西班牙和他們的德意志盟友們也已精疲力盡。因此除了少量騎兵外,貢薩洛也沒有派出其他步兵進行象徵性追擊。
貢薩洛也成為西班牙近代歷史上的首位名將 貢薩洛也成為西班牙近代歷史上的首位名將
戰鬥結束時,戰場上留下了4000具法國和瑞士士兵的屍體,而西班牙人的傷亡只有100人,可謂極其輕微。
1866創作的油畫內穆爾公爵之死 1866創作的油畫內穆爾公爵之死

切里尼奧拉戰役結局

切里尼奧拉戰役迅速扭轉了整個意大利戰局,西班牙軍開始轉入反攻,貢薩洛得到了那不勒斯的阿爾維亞諾的巴託洛繆(Bartolomeo d'Alviano)率部增援,總兵力已達15000人;法軍仍有23000大軍。雙方起初隔着Grigliano河對峙,但法軍自身又出了問題,他們在Traetto的大營出現了大批病員,增援開始不濟。法軍指揮官認為無法守住沿河防線,下令撤退,西班牙人立即發動追擊,給撤退的法軍造成大量殺傷,法軍統帥薩盧佐的盧多維科二世(Ludovico II of Saluzzo)幾經努力,才避免了被合圍的危險。但法軍仍有4000人被殺,4000人被俘或失蹤,而西班牙軍僅損失900人(加里利亞諾河之戰)。在加埃塔城失陷後,西班牙終於徹底控制了那不勒斯王國。這兩戰加起來西班牙軍傷亡只有1000人,卻造成了法軍至少12000人的損失,新的西班牙軍隊立刻威震歐洲!
貢薩洛隨之名聲大噪,成為伊比利亞家喻户曉的民族英雄,功高震主,遭到睿智狡詐的阿拉貢國王費迪南的嫉妒。一向最信任他的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爾一世於1504年去世,貢薩洛失去了他最強有力的靠山。終於,1507年費迪南解除了他那不勒斯總督的職務,將其召回西班牙,儘管封賞了一堆頭銜,實際上剝奪了他的全部兵權,將他處於閒置狀態,沒有讓他參加後面的戰爭。1515年12月2日,貢薩洛在自己的封地科爾多瓦去世。他的改革已經讓西班牙軍隊開始成熟,並進入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他所發明的陣型經過不斷改進,成為了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Tercios)。1883年和1923年,馬德里科爾多瓦市都豎立了他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