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溪話

鎖定
慈溪話是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寧波話的方言分支,慈溪話分為慈城話和觀城話,慈城話慣用文讀音,而觀城話為老派慈溪話,接近百年前的老派寧波話。
明初,信國公湯和在慈北設立觀海衞並調入福寧衞旗軍,衞城內形成閩東語方言島,稱為燕話
1954年,寧波專區對下轄的慈溪縣、餘姚縣和鎮海縣進行大範圍縣境調整,改三北(原慈北地區、姚北地區和鎮北地區)為新「慈溪縣」,因此今慈溪民間常常將原餘姚縣北部使用的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餘姚話也誤稱為「慈溪話」。
中文名
慈溪話
外文名
Cixi dialect
別    名
慈城話
觀城話
慈溪閒話
慈溪方言
人口數量
約 85 萬(老慈溪縣的慈城話與觀城話)
慈溪話分片
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寧波話)—慈城話/觀城話
慈溪話分佈區域
慈城話:寧波市江北區西部、鎮海區西部、餘姚市東部;觀城話:掌起鎮、觀海衞鎮、附海鎮 [1] 
燕    話
閩東語/軍話燕話
燕話分佈區域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衞城西北門
龍山話分片
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鎮海話—龍山腔
龍山話分佈區域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龍山鎮
餘姚話分片
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餘姚話
餘姚話分佈區域
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西部和南部、慈溪市西部

慈溪話慈溪縣域

慈溪話老慈溪縣

  • 慈溪縣城
孝中鎮(今慈城
  • 慈東地區
慈溪縣和餘姚縣方言分佈圖
慈溪縣和餘姚縣方言分佈圖(1張)
憩橋鎮(今憩橋村)、河頭市(今九龍湖鎮)、長駱鎮(今駱駝街道)、費市鎮、莊橋鎮(今莊橋街道)、汶溪市、洪塘鄉(今洪塘街道)、裘市鎮(今前江街道)、雲湖鄉、江嶼鄉(後改稱乍浦鄉,今慈城新區
  • 慈西地區
二六市、大隱鄉(今大隱鎮,含今屬高橋鎮的岐陽鄉和橫街鎮的愛中鄉)、三七市鎮、江中鄉(後改稱羅江鄉,今河姆渡鎮)、車廄鎮、丈亭鎮、蜀山鄉(今蜀山村)、陸埠鎮、南山鄉
  • 慈北地區
東海鄉(今附海鎮)、觀城鎮(今觀海衞鎮)、師橋鎮(沈師橋)、鳴鶴鄉(鳴鶴古鎮)、三浦鄉(今掌起鎮)、五磊鄉
慈城、慈西、慈東地區均使用慈城話,慈北地區使用觀城話。
1949年後,河頭市和駱駝橋鎮陸續改隸鎮海縣。1954年,慈溪、餘姚、鎮海縣域調整,老慈溪縣一分為三,三北改稱新「慈溪縣」。

慈溪話今慈溪市

  • 原慈北地區:掌起鎮、觀海衞鎮(含原觀城、師橋、鳴鶴3鎮)、附海鎮
  • 原姚北地區:滸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漢街道、坎墩街道、長河鎮、周巷鎮(含原周巷、杭州灣、天元3鎮)、庵東鎮、崇壽鎮、新浦鎮、勝山鎮、逍林鎮、橋頭鎮、橫河鎮、匡堰鎮
  • 原鎮北地區:龍山鎮(含原範市、三北、龍山3鎮)
原慈北使用觀城話,原鎮北使用鎮海話,鎮北原範市鎮和三北鎮為觀城話和鎮海話過渡地區,原姚北使用餘姚話。 [1] 

慈溪話甬江小片

慈溪話慈城話

慈城話,使用人口約40萬人,主要分佈在寧波市江北區、餘姚市東部、鎮海區西部。

慈溪話觀城話

觀城話為老派慈溪話,使用人口約30萬人,主要分佈在慈溪市觀海衞鎮、掌起鎮、附海鎮。這些地區在解放前均屬慈北地區。原鎮北地區的範市話和三北鎮方言受觀城話影響較大,為過渡地區。

慈溪話龍山話

龍山話,為寧波話鎮海腔,主要分佈在龍山鎮。龍山鎮、原範市鎮和原三北鎮在解放前均屬鎮北地區,但範市話和三北鎮方言受觀城話影響較大,為過渡地區。

慈溪話燕話

燕話,又稱「衞裏話」或「城裏話」,在慈溪縣觀海衞城內形成早期軍話方言島。燕話語調自成一體,與漢字不能聯繫,故讀音不涉字義。當地居民在家操閩北語(當地人俗稱"燕話),對外則用慈溪方言,經20世紀末調查,彼時能説燕話者約1000餘人,系觀海衞初建衞時來自閩北的士卒後裔,形成吳語明州小片包圍的閩語方言島。 [1] 
明代觀海衞建衞後調入福建省福寧衞旗軍定居世襲,其語言落地生根,成為觀海衞城內方言。據傳當時衞軍多住在觀海衞城內,加以語言不通,燕話在城內佔絕對優勢。早有 “鴰舌聲聲話八閩”和 “不懂燕話難進城”之傳,後戒備漸廢,四方居民才陸續入城,城內士兵都要學講「城外話」。
  • 軼事
由於出海謀生早已成為觀海衞一帶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故也把祖宗傳下來的燕話帶到國外。華僑常常用燕話作為傳播信息和聯絡鄉情的紐帶,如南洋人稱燕話為 “暗話”。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也用過燕話和三五支隊聯絡情報達到逃避敵偽的搜查。鎮北龍山虞洽卿先生還特地來觀海衞學習燕話,在上海的證券 (股票)市場上作為“暗號”聯繫。據説多次避過洋人的耳目而大發其財,故燕話曾一度風行十里洋場。證券市場上的洋人曾請一些語言學家多次破譯燕話內容,因燕話發音不涉字義而無法揭其秘密。故有人通過公開和秘密的渠道,前來觀海衞調查被人稱為 “東方語言活化石”的燕話,使衞城這個彈丸之地得到歷史垂顧,並在寧波商幫發展的歷史上留下過不可磨滅的印記。
  • 瀕危
改革開放後,許多僑胞回鄉探親,有的燕話還講得十分順利,正是 “鄉音無改鬢毛衰”。僑居在海外和港、台地區的觀海衞人,還恪守着 “寧棄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訓,都要教兒女講幾句燕話,以示不忘祖宗和鄉情。上世紀五十年代,調查者到觀海衞西、北門城邊燕話區,幾乎100%的人都會講燕話,而50%左右的人都用燕話交談,甚至還聽不懂 “城外話”。八十年代,調查者應慈溪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之約調查燕話,會直接用燕話交談的人已經不多了。近年來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調查者記錄了一百多句常用燕話已經感到十分困難了,雖然懂得幾句燕話的人在觀海衞甚至整個三北地區還很普遍。

慈溪話臨紹小片

餘姚話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分佈在慈溪市西部的滸山、天元、長河、周巷、新浦、庵東、崇壽、逍林、橋頭、橫河、坎墩、宗漢等鄉鎮街道,這些地區在解放前均屬姚北地區。
滸山話和餘姚話幾乎一樣,區別是:
(1)語調略有不同。滸山話多去聲、陽平(第四聲、第二聲),餘姚話多陰平(第一聲)。如:“忙忙朗”這個詞的讀法就很有代表性。
(2)個別字音不同。如:岑,滸山話讀dzen,餘姚話讀dʑiə̃(秦);津,滸山話讀tɕin,餘姚話讀tsen(增)。
(3)部分語氣詞不同。如滸山話“一隻藤”(這個東西),餘姚話就沒有“藤”這個語氣詞。
參考資料
  • 1.    慈溪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慈溪市志 1988-2011 上冊》.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