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振漢

(紅軍學校戰術教員)

鎖定
張振漢(1898年~1967年5月26日),號炎生,江蘇徐州銅山人。保定軍校炮科畢業,1924年任奉軍連長,1928年任48師142旅283團團長,1930年任該師旅長。1931年4月23日任41師師長,1935年4月9日任中將。1935年8月被紅軍俘虜後,任紅軍學校戰術教員。抗日戰爭爆發後,由中共黨組織送回國民黨統治區。1945年11月任江蘇連雲港市長,1948年12月任駐台灣省特派員。1949年參加湖南起義,曾任長沙市人民政府委員、副市長、湖南省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政協全國委員。1967年5月26日去世,終年69歲。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張振漢
別    名
炎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67年5月26日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出生地
江蘇徐州
妻    子
鄧覺先

張振漢人物簡介

張振漢,國民黨中將、師長。號炎生,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早年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三期炮科肆業。1924年任奉軍連長。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八師第一四二旅第二八三團團長。1930年任第四十八師旅長。1931年4月23日任第四十一師師長。1935年4月9日授中將。
1935年8月在忠堡戰鬥中被中國工農紅軍俘虜,在紅軍中任紅軍學校戰術教員。後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至延安。
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國統區。1945年11月任江蘇連雲港市市長。1948年12月任駐台灣省特派員公署秘書。1949年後參與和平解放長沙的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長沙市人民政府委員、湖南省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67年5月26日逝世。 [3] 

張振漢詳細生平

1893年,張振漢出生在江蘇省徐州市的貧苦農村。1908年,15歲的張振漢經遠房叔輩介紹,到保定入北洋速成武備學堂,接受日、德式軍事教育。1914年8月,21歲的張振漢在由原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發展而成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第三期繼續學業﹐同期同學有白崇禧何鍵張治中黃紹竑等。
北伐戰爭爆發後,他參加北伐軍。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48師第142旅第283團團長。其後,1930年任旅長,1931年任第41師師長,授中將軍銜。
1935年初,蔣介石苦於“追剿”中央紅軍屢屢失敗,又怕活動在湘鄂西的紅二、六軍團西進貴州同中央紅軍會合,緊急調集六路縱隊11萬人,妄圖“圍剿”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張振漢時任第41師師長兼第1縱隊司令,指揮國民黨軍隊同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1935年6月,蕭克將軍指揮的紅六軍團包圍了宣恩縣城,武漢行轅電示張振漢率部從駐地來鳳北上馳援。這一密電被紅六軍團截獲破譯,隨即果斷決定紅六軍團的主力和紅二軍團急行軍數十公里趕赴忠堡,以小部佯攻宣恩,以主力隱蔽設伏打援。
6月12日,第41師以兩個旅作為先頭,經忠堡向宣恩進發。張振漢率師部和一個直屬旅,即少將銜黃伯韜任旅長的第123旅,隨後跟進。次日晨,國民黨先頭部隊進入紅軍的伏擊圈,紅軍突然開火,將敵行軍縱隊分割成幾段,各個擊破、予以全殲。張振漢率師部一到忠堡,四周山上都已被紅軍佔領,師部被壓縮在構皮嶺的山凹中。佔據有利地形的紅軍發起炮擊,第41師師部電台失去聯繫,參謀長中彈身亡,後隨的黃伯韜見勢不妙率殘部倉皇逃逸,張振漢被紅軍俘虜。
在忠堡戰鬥中,敵人被紅軍包圍後,經上級批准,紅軍電台向敵電台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爭取工作。當時,紅六軍團電台把張振漢的電台呼叫出來(他的呼號是“SA”,早在偵察中搞清),向他發了一份明碼電報(敵台在收報前不知這裏是紅軍的電台),大意是:你們已被紅軍包圍,很快就要被消滅,希望你們把電台保護好,交給紅軍,可受到優待。如你們不這樣做,後果自負。戰鬥結束後,紅二、六軍團繳獲敵人兩部電台,不僅機器完好,零件一樣不缺,連電台的技術人員(包括隊長在內)也一個不少。經説服開導,這批無線電通信技術人員都參加了紅軍。除賴淵同志在長征途中遭敵機空襲犧牲外,其他多數同志成了我軍的通信工作骨幹。
兩天之內,紅軍殲滅了國民黨第41師4000餘人,創造了忠堡大捷,忠堡還聳立着紀念此次大捷的豐碑。
張振漢是炮兵出身,受過軍校教育,除了指揮本師兵力,還管轄新3旅、湖北保安師等。張振漢在“進剿”前,揚言“要親手抓住賀龍”。
他當了俘虜後,被送到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賀龍親自給他端了一杯開水,笑問道:“張師長,是你抓我,還是我抓你?”
這時張振漢想起了同樣是國民黨中將師長,同樣是“圍剿”紅軍的敵縱隊司令張輝瓚。當年,在從長沙出發去“圍剿”中央紅軍時,兩位張將軍還見過面。後來,一箇中將,張輝瓚被紅軍俘獲後處死了。另一箇中將,張振漢被紅軍俘虜了。張振漢自認是必死無疑了。
張振漢萬萬沒有想到,此次任弼時、賀龍、蕭克率部俘虜了自己後,決定採取優待政策,爭取他為紅軍服務。紅軍不但沒有殺他,還對他進行了耐心的教育,並請他到紅軍隨營學校當教員。
更讓張振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給紅軍指戰員講課時,蕭克、王震等紅軍高級將領也會到課堂聽講。有人不服地説:“打敗仗的人怎麼教打勝仗的?”蕭克卻批評道:“軍事技術沒有階級性,一般戰術原則,如行軍、組織戰鬥、協同作戰以及利用地形地物等都是軍事科學,不管紅軍白軍都要用。”
紅軍過草地時,看護張振漢的戰士寧可自己捱餓,也要把得來不易的一點乾糧或野菜省給張振漢吃。過去養尊處優的國民黨中將,經過在紅軍隊伍中的生活鍛鍊,也能忍受艱苦了。至此,張振漢真正認識到國共兩黨軍隊的根本區別。
他在震驚中惶惑了!他為紅軍的政策所感動,他為自己的過去而慚愧,他更為紅軍對他的信任而感到欣幸和鼓舞。他把自己的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全部奉獻出來,成為當時紅軍學校中公認的水平最高的教員之一。
紅軍在長征途中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給了他很好的照顧。紅軍給他以軍團級幹部的待遇,給他配了騾子作為坐騎,給他配了專門的勤務人員照料他的生活。賀老總、任弼時同志、蕭克將軍把他當作朋友一起談古論今。張振漢對他的兒子説過,在長征中偶爾有了條件,蕭克將軍還親自做(米)粉蒸肉請張振漢吃。張振漢慶幸自己在長征中結識了這樣一批紅軍領導人,並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正義的光芒和民族的希望。
在過玉龍雪山時,坐騎失蹄把他摔到了深深積雪的山凹之中身負重傷,紅軍指戰員冒着生命危險,手牽着手地接成人鏈,把他從絕境中拉了上來,把他這個曾經同紅軍兵戎相見、血肉相拼的國民黨將官從死亡中救起。紅軍以其精神之光和生命之軀把張振漢徹底地從反動的營壘挽救到革命的隊伍中來。
張振漢在其回憶文稿中寫道:“最初‘徐源泉接受了我的意見。在紅軍襲擊宣恩後,徐源泉到宣恩召集旅長以上軍官會議,商討進剿辦法。我堅持我的辦法,遂決定照我的意見進行。我由宣恩回到來鳳,正計劃防堵部署,連續接到電令,即向小關之‘匪’進剿。重慶行營深恐紅軍竄川,催剿甚急。武漢行營及宜昌行轅均認為‘匪軍’圖窮,趁此良機聚殲之。尤其是宜昌行轅之陳誠電催更急。此時我再分別申述我的意見,武漢行營和宜昌行營均不準。故此而有忠堡之役。”
在這裏可以看到,作為在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具有僅次於軍長徐源泉影響力的“二號人物”,張振漢的戰術雖然最初得到了徐源泉的同意,但是由於重慶行營、武漢行營,特別是作為蔣介石最為嫡系之一的宜昌行轅主任陳誠等,對紅軍戰略意圖和形勢以及戰術的錯誤判斷和無知,使張振漢的正確意見遭到了堅決的拒絕,並在分別申述後“均不獲準”並被強令出兵,“故此而有此忠堡之役”,終把自己“逼”上了不歸路。其心中的“不滿和無奈”以及為自己的“辯解”彌散在字裏行間。而所有的這些“不滿與無奈”,都最終推動了張振漢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與紅軍“走”得更近了一些,都或多或少在潛意識中滋生了“附逆”的土壤;而當條件具備與成熟時,自然就會真正地發生“叛逆”,沒能在被俘之際徹底地“殺身成仁”,並完成其“背叛”,與蔣介石集團徹底分道揚鑣。
跟隨紅軍長征,張振漢是從失望惶恐,經歷了極其尖鋭的鬥爭,而逐漸地匯入革命的洪流之中的。
1935年11月,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大規模進犯,為了保存實力,紅二、六軍團決定突圍長征。長征開始前,軍團首長找張振漢詢問國民黨北方兵力部署的情況,他就其所知提供了有關情報。紅軍指揮部經過縝密的分析研究,參考了張振漢提供的情況,做出了南下湘中、突破沅(江)澧(水)防線的戰略決策。
1936年春夏之交,紅二、六軍團長征到達金沙江畔。奔騰咆哮的江水擋住了紅軍的去路,船隻早被國民黨軍隊收繳一空,尋思渡江之策的賀龍派人找到張振漢,問他有何良策。張振漢環視了周邊的生態環境,建議砍竹子紮成竹排,放排渡江。此建議得到賀老總的贊同,即命一部官兵砍竹扎筏,另一部官兵繼續到上下游尋找船隻。
有關傳記中還記述到這樣一件事:紅軍進發到龍山縣城,與敵軍展開激戰,長攻不下。敵人在隘口處設有兩座碉堡,槍眼裏射出猛烈的機槍火舌,封鎖着紅軍突擊部隊前進的道路,不斷有衝鋒的紅軍戰士犧牲倒下。這時,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迫擊炮只有兩發可用的炮彈了。賀老總把炮兵出身的張振漢找來,問他能不能用這兩發炮彈把那兩座碉堡解決掉。張振漢立即目測指量,調好炮位角度,説:“好了,發炮吧!”紅軍戰士引發,兩聲巨響,兩個敵碉堡應聲炸飛,槍聲也戛然而止。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張振漢作為一位跟隨紅軍走完長征的國民黨中將,來到了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
隨紅軍到達延安後,張振漢繼續受到黨和紅軍的關懷照顧。毛澤東主席接見了他,周恩來副主席親切關懷他的生活,還説要爭取把他的母親接過去。張振漢同吳德峯伍修權王維舟李六如等一大批共產黨的領導人結成了朋友。同時,他繼續為紅軍的軍事教育做工作。當時大家都是供給制,張振漢仍然能夠得到特殊照顧,每個月還有光洋(銀圓)可拿。
1937年,蔣介石受迫於共產黨人和全國民眾的抗日救國壓力,接受了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條件。毛澤東主席在棗林接見張振漢,勸他回蔣管區繼續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經過反覆思考,他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安排,帶着周恩來親自安排的“安家費”,途經西安返回漢口,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段里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一書中寫了張振漢離開延安的一幕:“周恩來和其他人請張振漢吃飯,為他送行。周恩來還握着張振漢的手,叮囑他為抗日奮鬥。”
1949年3月,張振漢加入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從事湖南和平解放工作,參加湖南起義。8月,在長沙迎接湖南解放。新中國成立後,張振漢擔任過長沙市人民政府委員、副市長,湖南省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團結委員、全國政協委員。 [2]  [4-6] 

張振漢軼事典故

張振漢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歷來以用兵謹慎聞名。1935年6月9日,湖北宣恩戰役打響,6月12日,任縱隊司令兼四十一師師長的張振漢帶領的師部和一個旅被紅軍包圍,經過激戰,全軍覆滅,縱隊司令張振漢被俘。張振漢久與紅軍為敵,也是賀龍的老對頭,自忖此次被俘是死命難逃。當把他帶進賀龍指揮部時,他連説“死罪,死罪”,賀龍笑着説:“紅軍寬待俘虜,將軍也不例外,只要放下武器,與人民為友,死罪可免,活罪也可免。”張振漢聽了賀龍這番話,目瞪口呆,不知是驚訝還是覺得意外。賀龍接着對張振漢説:“你是學過炮兵的吧?聽説你對炮筒這玩意兒還挺通,我們想請你留下來當教員?人才難得,你是個人才嘛!”張振漢不知所措,極力推辭,賀龍告訴他説,人才就是人才,雖然打了敗仗,做了俘虜,但這不會減少你的才氣。張振漢很受感動,點頭同意。張振漢是第一個做了紅軍俘虜反而留在紅軍工作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後來他隨紅軍長征到了陝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張振漢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為黨和國家做出了貢獻。 [7] 

張振漢後世紀念

“擒漢處”石碑 “擒漢處”石碑 [8]
恩施咸豐的忠堡鎮咸豐烈士陵園埋葬了無數犧牲於忠堡戰役的革命先烈們。忠堡大捷,取得了紅軍北進鄂西的第一個大勝仗,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同時,也從此改變了張振漢的一生。與烈士陵園遙遙相望的山腰上,有當地人專門為此立了一塊石碑,名為“擒漢處”。 [8] 
參考資料
  • 1.    李盛平主編. 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9.04.372
  • 2.    羅海曦著. 萬水千山只等閒[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9.03.283-288
  • 3.    尤文遠,馬永祥主編. 保定軍校千名將領錄[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01.286
  • 4.    江蘇省檔案局編. 檔案記憶·紅旗飄飄 2 人物篇[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8.10.301-303
  • 5.    張振漢記述忠堡之役被俘經過  .光明網.2016-10-19[引用日期2022-12-02]
  • 6.    解碼長征丨參加長征的國民黨軍中將是誰  .新華網.2016-09-18[引用日期2022-12-02]
  • 7.    王金山總主編;董勝賢主編. 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鑑覽 3 同心同德 顧全大局[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143
  • 8.    長征路上的國民黨中將——張振漢  .湖北之聲.2016-10-01[引用日期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