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承奉

鎖定
張承奉,唐朝末年至五代初期的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的孫子、張淮鼎的幼子。景福元年(892年),張淮鼎死,託孤索勳索勳卻自立為歸義軍節度使。這引起了張議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張氏的不滿,於乾寧元年(894年),暗中聯繫不滿索勳的軍政各界人物,再次發動兵變,殺死索勳,擁立張承奉為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在李氏家族的控制下,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得到了唐朝的承認。
中文名
張承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性    別
爺    爺
張議潮
父    親
張淮鼎

張承奉人物生平

張承奉少年壯志

乾寧二年(公元895年)三月,張承奉打倒了李氏,重新奪取政權,並於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被朝廷正式任命為歸義軍節度使兼敦煌刺史。與此同時,他發展農商,積蓄實力,整訓軍隊,精養兵馬,準備向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開戰。他的目標是“東取河蘭廣武城,西掃天山瀚海軍,北定燕然陰山道,南盡戎羌川藏平”,用強大的武力陸續奪回歸義軍失去的土地。

張承奉輕蔑後梁

唐朝滅亡,朱温建立了後梁王朝,改元開平歸義軍是唐朝的地方藩鎮張承奉和其他地方的節度使一樣,不滿於朱温的篡權自立,在唐亡之後也割據一方。建西漢金山國,國以白色為祥瑞,張承奉自號白衣天子、金山國聖文神武帝。節度使衙改成皇宮,又設文武官屬,所有幕臣將士,皆獲提拔擢升。西漢金山國自稱擁有沙、瓜、肅、鄯、河、蘭、岷、廓八州,但實際上歸義軍只能控制瓜、沙二州。

張承奉聯姻于闐

張淮深時期既“開于闐,錦綾家家總滿。奉獻生龍及玉椀,將來百姓看。尚書坐宮殿,四塞休罷戰。但阿郎千秋歲,甘州他自離亂。”廣明二年( 881 )後,甘州回鶻漸強,甘涼一帶逐漸脱離歸義軍勢力範圍。在強鄰窺伺、漸陷孤立的處境下,沙州政權乃注意向西發展,加強和于闐的友好關係。敦煌史料載歸義軍使者張良真在鄯善一帶遭璨微人劫掠,即與進行上述任務有關。自乾寧三年( 896 )張承奉掌握歸義軍的實權,更加緊了聯絡于闐。光化四年( 901 )于闐使梁明明等一行至沙州,歸義軍押衙張良真亦出使於閬,彼此來往不斷,標誌着關係的接近。

張承奉回鶻來攻

光化初年(898),甘州回鶻政權正式受到唐朝廷的冊封。對此, P13931號《表本》指出:“去光化年初,先帝遠頒冊禮及恩賜無限信幣,兼許續降公主,不替懿親”,稍後的S18444號《唐朝廷收入回鶻貢品及回賜物品帳簿》中則披露了已被唐朝稱為外甥的天睦可汗及其一行的名單。這反映甘州回鶻通過與唐朝聯姻的方式鞏固其政權,並以此來擴大其在西北邊陲的政治影響。到天覆二年(902),當得知昭宗皇帝被藩鎮勢力所左右,唐朝廷將危時,甘州回鶻即遣使入朝,奏請發兵赴難。⑥此行雖未果,但亦足以表明,甘州回鶻與中原王朝一直保持有親密關係。甘州回鶻政權的日趨強大與成熟,使屢生內亂、板蕩不安的歸義軍政權不得不謹慎從事,心存戒惕。寫於乾寧六年(899)的P14044(2)號文書《歸義軍節度使帖》稱:“11使 帖甘州使頭某甲、21 兵馬使某專甲、更某人數。31右奉 處分,汝甘州充使,41亦要結耗(好)和同,所過砦51堡州城,各須存其禮法,61但取使頭言教,不得亂話71是非。沿路比此回還,仍須81守自本分,如有拗東捩西,91兼浪言狂語者,使頭記名,101將來到州,重當刑法者。某年月日帖。”此時執掌歸義軍者只能是張承奉,此帖不僅反映了張承奉對甘州回鶻的態度,也代表了張氏的歸義軍晚期政權對甘州回鶻政權行施的政策。是證張承奉執掌歸義軍初期,即從乾寧初年到唐亡這一時期,兩地間尚能友好來往,關係較為正常。張承奉自立金山白衣天子以後。對此,前引P13633號《辛未年七月沙州耆壽百姓一萬人上回鶻天可汗狀》在回敍了兩地間的友好關係歷史之後寫道:“近三五年來,兩地被人鬥合,彼此各起仇心,遂令百姓不安,多被煞傷;沿路州鎮,邐迤破散。死者,骨埋□□;生者,分離異土。號哭之聲不絕,怨恨之氣沖天。”由引文可知,雙方發生事端,以至於境內兵連禍結,怨聲載道,都是“近三五年來”的事。從文書書寫的辛未年(911)往上推三五年,大體應在唐亡至朱梁初。從史書記載看,甘州回鶻曾有三次遣使赴梁,報告“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自號“金山白衣天子”。沙州歸義軍對新立的後梁王朝採取了大不恭的態度且已彰明於天下。甘州回鶻每次遣使至梁,都受到梁朝廷隆重接待,並派大臣護送返蕃,足證後梁朝廷十分重視各邊陲政權對她的政治態度與立場。甘州回鶻進貢梁朝的時間一次在909年,兩次在911年十月之後,正是甘州回鶻進攻金山國之前後。《新五代史·吐蕃傳》記:“自梁太祖時,嘗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可知後梁政權仍如唐朝所做的一樣,把河西作為自己的領土,行施行政統轄與監控。故對沙州方面的種種“越軌”動作,梁朝廷決不會善罷甘休,聽之任之,必然會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後梁開始充當歸義軍和甘州回鶻之間的總導演。甘州回鶻外示忠順於梁朝,內逞獨霸河西之私慾。於天祐三年(906年)張承奉建金山國後,時甘州回鶻犯境,張承奉力戰獲勝。 [1]  [2-3] 

張承奉璨微之戰

《唐天覆元年(901)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中記述:“獫狁狼心犯塞,焚燒香閣摧殘。合寺同心再造,來生共結良緣。”獫狁,在這裏當指西州回鶻。樓蘭、伊州一帶的回鶻距離沙州較近,此前一直對歸義軍地界進行竄擾。如P12962號《張議潮變文》記:“昨聞獫狁侵伊鎮,浮動邊田亡旦夕憂”,説的是張議潮任歸義軍節度使時西州回鶻對歸義軍轄境伊州的侵擾;P13451號《張淮深變文》記:“無何獫狁侵唐境,引旆奔衝過大泉”,説的是張淮深統領歸義軍時西州回鶻對敦煌西北興胡泊一帶的侵擾。要之,從張議潮至張承奉,西州回鶻對歸義軍轄境竄擾是一貫的,因而也才會有後來的張承奉西登九五,首建伐樓蘭、掃伊吾之武功。910年七、八月間,金山國徵樓蘭的戰爭由宰相羅通達率領,張良真、閻子悦等作為隨行戰將參加了這次戰爭。這次戰爭的時間已如上節所述,且由張良真為紫亭鎮主可知,金山國軍隊西出陽關,所獲三城為七屯城(米蘭古城)、鄯善城和新城,並在鄯善恢復了石城鎮的建制,命李安攝石城鎮謁使。歸義軍收復的新領土及於闐商道的開通對提升金山國居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4-5] 

張承奉伊州之戰

《龍泉神劍歌》稱"口番從此永口授,撲滅狼星壯鬥牛。北庭今載和口口,兼拔瀚海以西州。" 《羅通達遨真贊並序》"回劍徵西,伊吾彌掃。" 《張良真生前寫真贊並序》"敵毳幕於雪嶺之南,牽星旗於伊吾之北。"《閻子悦生前寫真贊並序》打敗樓蘭後"決勝伊吾之前,兇徒膽裂。"雖然張承奉對伊吾戰爭取得了一定勝利,純屬精兵奇襲性質,故在伊吾沒有任何建置,伊州還不能算作金山國的疆域。因為對甘州回鶻戰爭在前,對樓蘭戰爭在後。所以金山國在伊州似乎並未達到恢復張淮鼎時期伊州所失疆土的目的,可能是由於甘州回鶻不斷進逼,張承奉不得不大軍東調,全力對付甘州回鶻,伊州仍屬西州回鶻所有。 [1] 

張承奉四處樹敵

張淮深死後,歸義軍現狀已經是一個淪落為實力有限的綠洲小國,在國際關係中左右逢源的能力才是立國之本。很顯然,張承奉不善此道。張承奉志大才疏,雖有明確目標,但樹敵過多,張承奉於唐朝亡後,割據稱帝,此為中原正統朱梁政權所不容;東西樹敵,又為甘州回鶻所仇視;連年用兵,使沙州百姓“多被殺傷,沿路州鎮,邐迤破散”,更為本土民眾所怨恨。歸義軍內部經過唐朝掣肘和多番內耗,麾下所領番漢勢力及周圍各政權勢力的形勢也與張議潮鼎盛時期的情形有所不同,此消彼長,周遭勢力因唐朝保護勢力強盛,在攻守易形的情況下,歸義軍在西線取得戰果已經實屬不易,運用外交保住西線成果,維護好歸義軍至於闐的商路亦不失一代元戎。但其自立西漢金山國,自稱白衣天子,被後梁鬥合後不先以外交向後梁解釋清楚,反而讓臣民不再持口戒開始油腔滑調,喜以穢語誣人,揚言“西取天山瀚海軍”,“打卻甘州坐五涼”,金山國軍民雖然作戰驍勇,奈何實力懸殊,結果卻被甘州回鶻打得丟盔棄甲,最終回鶻軍兵臨沙州城下,沙州一萬百姓上書乞降。
《龍泉神劍歌》詳細描繪了與甘州回鶻的戰爭過程。此戰至少有四次較為重要的戰役。 1、肅州金河之戰;2、第一次敦煌城下之戰 ;3、第二次敦煌城下(便橋)之戰;4、第三次敦煌城下之戰。
公元911年,甘州回鶻在後梁的支持下,擊敗西漢金山國。

張承奉戰敗投降

雙方訂立城下之盟,又叫“父子之約”。盟約規定,回鶻可汗為父,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為子,子向父獻城投降,稱臣納貢,結“父子之國”,回鶻退兵撤圍,西漢金山國勢力不得越出敦煌。如有反悔,敦煌城破之日,雞犬不留!從此,金山國成為回鶻政權的附庸。由此,西漢金山國更名為西漢敦煌國,張承奉由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改稱敦煌國天王,成了甘州回鶻可汗的兒皇帝。公元914年,金山國滅亡。張承奉之後,歸義軍曹議金所據。

張承奉后妃子女

張氏后妃,張承奉是張氏歸義軍政權的最後一任節度使,也是西漢金山國的建立者,前後在位時間將近二十年,但是關於張承奉的婚姻關係敦煌文書幾乎沒有任何反映,這倒是很奇特的現象。另外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中也沒有關於張承奉夫人的任何記載,所以我們研究張承奉的婚姻關係面臨很多困難。
張氏子女,敦煌文獻中有張承奉冊立太子的記載。 [6] 

張承奉人物相關

五代初,經西域旅行東方並留有行紀者,恐怕僅阿拉伯詩人阿布都拉·米撒爾一人,他是建都布花拉的薩曼王朝第三主納昔爾蘇丹(914 一 943年)在位時人。納昔爾蘇丹繼位之初,遣米撒爾東行中國。這裏所謂的"中國"即金山國。據説當時中國國王曾遣使至布花拉約婚。納昔爾即位後答應娶中國公主為王子妃,派米撒爾隨使東行報聘,米撒爾一行經南道入金山國。從其行紀中我們可以看到金山國西界的一些情況及其與西方一些國家和部落的關係。東方的梁與金山國的通道為回鶺阻塞,且梁與回鶻關係比較密切,自然不會成為金山國結親的對象,所以金山國便向更往西邊的薩曼王朝求婚,以'圖長國'。張承奉一即位,便遣使約婚。941年,納斯爾繼位後,亦派使報聘,至於最後成功與否,已不可考。“結親只為圖長國,永霸龍沙截海鯨。”根據學者研究,是指張承奉為了牽制回鶻勢力,採取了與于闐和親的手段,張承奉迎娶于闐公主為皇后。 ”或和曹氏于闐公主有某種聯繫。 [7-9] 
參考資料
  • 1.    楊秀清:《敦煌西漢金山國史》
  • 2.    金山國與甘州回鶻關係考論  .知網[引用日期2020-06-25]
  • 3.    顏廷亮:《敦煌西漢金山國文學考述》
  • 4.    《謁金門開于闐》
  • 5.    《張良真生前寫真贊並序》
  • 6.    《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第 527 頁
  • 7.    《敦煌學輯刊》 - 第 3-4 卷 - 第 49 頁
  • 8.    《中國敦煌學史》 - 第 518 頁
  • 9.    《敦煌西漢金山國史》 - 第 13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