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

鎖定
美國經濟學家弗裏德曼認為貨幣數量論並不是關於產量、貨幣收入物價水平的理論,而是貨幣需求的理論,即貨幣需求是由何種因素決定的理論。因此,弗裏德曼對貨幣數量論的重新表述就是從貨幣需求入手的。弗裏德曼將貨幣看作是資產的一種形式,用消費者的需求和選擇理論來分析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消費選擇理論認為,消費者在選擇消費品時,須考慮三類因素:收入,這構成預算約束商品價格以及替代品互補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
中文名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
所屬學科
經濟學
提出者
弗裏德曼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理論影響

1、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第一類因數是預算約束,也就是説,個人所能夠持有的貨幣以其總財富量為限。並以恆久收入作為總財富的代表。恆久收入是指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收入的平均數,即長期收入的平均數。弗裏德曼注意到在總財富中有人力財富和非人力財富。人力財富是指個人獲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財富即物質財富。弗裏德曼將非人力財富佔總財富的比率作為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變量。
2、影響貨幣需求的第二類因數是貨幣及其他資產預期收益率,包括貨幣的預期收益率、債券的預期收益率、股票的預期收益率、預期物價變動率
3、影響貨幣需求的第三類因數是財富持有者的偏好。
將貨幣視同各種資產中的一種,通過對影響貨幣需求7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貨幣需求函數公式。貨幣學派強調貨幣需求與恆久收入和各種非貨幣性資產預期回報率等因素之間存在着函數關係,貨幣需求函數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他強調恆久性收入的波動幅度比現期收入小得多,且貨幣流通速度也相對穩定,所以貨幣需求也比較穩定。
弗理德曼認為,貨幣需求函數具有穩定性,理由是:
1、影響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的因素相互獨立。
2、在函數式的變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3、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穩定的函數。
因此,貨幣對於總體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於貨幣的供應方面。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前提假設

由於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歐洲復興等事件先後發生,世界經濟長時期蕭條,因此,從1936年至20世紀50年代末,是“蕭條經濟學”――凱恩斯學派的全盛時期。但在這之後,大規模經濟蕭條現象已經不是世界經濟的主題,取而代之的是通貨膨脹問題。到70年代,簡單的通貨膨脹又變成了更為複雜的“滯脹”。這種經濟環境大前提的變化,導致了貨幣數量説的復興。弗裏德曼的前提假設與凱恩斯的假設在以下兩個方面存在差異: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價格作用

長期分析,價格起作用,而且對未來的價格預期也起作用
隨着歐洲經濟的恢復,世界經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產出量(Y1)接近或達到了充分就業的產量Y。如果仍然按照凱恩斯經濟學指導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行事,則必然有總需求的進一步攀升(從AD1到AD3),其結果只能是“滯脹”――只有價格上漲,沒有經濟增長(價格從P2到P3)。在長期中,價格變量是變動的,對國民收入是有影響的。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價格從P1到P2),價格或多或少會影響實際國民收入(從Y1到Y);在“滯脹”條件下,價格影響名義國民收入。
60年代以來發生的持續通貨膨脹,不能不對人們關於下一期的價格預測發生影響。價格預期一定有三種情形:看漲、看跌和不變,前兩者都會對人們的支出產生影響,從而對經濟發生作用。正如許多經濟學家所説,“大多數人預期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層次
貨幣量的層次為 ,即包括貨幣和準貨幣
與凱恩斯不同,弗裏德曼擴大了貨幣的涵蓋內容,將貨幣定義在了廣義貨幣層次上,即業內人士所説的 。眾所周知,貨幣的定義有許多種,譬如,美聯儲對貨幣的定義就不下6種。多數經濟學家是從純理論角度,即貨幣的功能方面來討論貨幣定義的。而貨幣學派則不同,弗裏德曼認為貨幣定義應以嚴格的計量經濟學方法來測定。確定最適當的貨幣定義的標準是:
(1)貨幣總量國民收入相關係數最大。如,M2與GDP的相關係數若分別大於M1、M3與GDP的相關係數,則M2作為貨幣的可能性較大。同時,還要看第二個標準。
(2)貨幣總量與國民收入的相關係數要分別大於總量中各個組成部分與國民收入的相關係數。如,M2與GDP的相關係數要大於M0(現金)、Dd(活期存款)、Dt(定期存款)與GDP的相關係數。
上述兩個標準必須同時滿足。弗裏德曼和施瓦茨就是根據這兩個標準確定M2是最佳貨幣定義的。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理論函數

1956年,弗裏德曼發表了著名論文《貨幣數量説的重新表述》。在文中,弗裏德曼將貨幣需求理論函數表述如下:
需求理論
式中的符號意義、函數與自變量相關關係如下:
1、Md為名義貨幣需求,它是因變量,是受自變量決定的。
2、P為價格指數,為了實現正常消費或經營,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越高,所需貨幣量就應該越多,二者正相關
3. w為人力財富在總財富中的比例,按弗裏德曼的思路可以用下式來表示:
w= 人力財富 ≈
人力財富+物質財富
收入
財富
在弗裏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函數中, 與 是什麼關係?不知道為什麼,弗裏德曼沒有説明。而且,在貨幣理論界,對此也無普遍接受的研究結論
4.Y為“恆久收入”。恆久收入不同於人們經常使用的“統計收入”概念,它是統計收入與“臨時收入”的代數和,換言之,恆久收入的統計量是統計收入的幾何加權平均值。弗裏德曼為什麼用恆久收入替代一般的國民收入呢?人們的理解是這樣的:在長期中,假定一個人的平均收入水平是月薪6000元,他就基本上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消費支出習慣,因而決定了貨幣需求量。他不會因某一個月收入偶然的提高或降低而改變自己的消費支出習慣,從而貨幣需求量。譬如,增加了1000元,他可能用其購買公債;減少1000元,他可能賣出一部分手中的公債,以保證消費支付習慣不變。如果他確信平均收入從此就提高(降低)到了某一新的水平上,他將調整自己的消費支出習慣,從而決定新的貨幣需求量。這裏所説的“平均收入”,大致就是“恆久收入”的含義。恆久收入與Md的相關關係如同凱恩斯的收入與Md一樣,是正數相關的。
5.u為影響持有貨幣效用的其它隨機因素,如偏好、與貨幣有關的制度變化等等。顯然,由於u的隨機性,它與Md的關係不定。
需要説明,在許多經濟學專著中,變量與函數的關係都是用一階偏導數來表示的。人們知道,導數是函數在某一點上的變化率,是曲線上該點切線的斜率。這個斜率大於0時,自變量與函數同升同降,正數相關;反之,斜率小於0,自變量與函數反向變動,負數相關。弗裏德曼進一步假定,函數由實際變量決定,即與衡量貨幣變量的名義單位完全獨立。如果衡量物價、名義收入的單位發生變化,則貨幣需求也作同比例變化。
理論漫畫
若某一函數的自變量乘以常數λ,該函數值以λ的倍數發生變化,則該函數稱為n階齊次函數。設,函數f(x,y),若f(\lambda x,\lambda y)=\lambda f(x,y),則該函數對x、y為一階齊次。 在《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一書中,弗裏德曼做出了實證研究結論:在將近100年的時段上,美國貨幣流通速度大致以每年1%的速度減慢。將大時段拆分的情況是:1880~1914年,貨幣流通速度從4.97下降到1.91;1914~1929年,貨幣流通速度無明顯變動;1929~1946年,貨幣流通速度有所下降;1946年以後開始回升,但仍低於1920年的水平,也低於1914年的水平。
對於V每年遞減1%的問題,弗裏德曼受到了同行激烈的挑戰。後來,弗裏德曼本人也承認這一結論是有問題的。經濟學大師的這種求是的科學態度,是值得人們後輩學習的。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理論貢獻

1、將貨幣視為一種資產,從而將貨幣理論納入了資產組合選擇理論的框架,摒棄了古典學派視貨幣為純交易工具的狹隘理念。
2、在一般均衡資產組合理論中,特別強調貨幣量在經濟中的樞紐作用,糾正了凱恩斯學派忽視貨幣量的偏頗
3、在貨幣需求函數中,首先設置了預期物價變動率這一獨立變量,確定了預期因素在貨幣理論中的地位
4、嚴格地將名義量和實際量加以區分。
5、特別強調實證研究的重要性,改正了以往學者們在經濟理論,尤其是在貨幣理論中只顧抽象演繹的缺陷,使貨幣理論更向可操作的貨幣政策靠攏了。
弗裏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與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的區別 1、在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中,利率僅限於債券利率,收入為即期的實際收入水平。而在弗裏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中,利率則包括各種財富的收益率,收入則是具有高度穩定性的恆久收入,是決定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
2、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是以利率的流動性偏好為基礎的,認為利率是決定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弗裏德曼則認為,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較低,即對利率不敏感。
3、凱恩斯認為,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而弗裏德曼則認為,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求函數高度穩定。
4、凱恩斯認為,國民收入是由有效需求決定的,貨幣供給量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是一個間接作用的過程,即經由利率、投資及投資乘數作用而作用於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弗裏德曼則認為,由於貨幣流通速度是穩定的,貨幣需求函數的變動則直接引起名義國民收入和物價水平的變動,所以貨幣是決定總支出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