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義貨幣

鎖定
廣義貨幣(Broad Money)是“狹義貨幣” 的對稱。狹義貨幣 (M1) 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由於各種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把它算作貨幣,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貨幣流通狀況,便於分析和控制市場金融活動。依此類推,儲蓄存款、可轉讓定期存單、易轉手的短期債券等作為具有通貨性質的準貨幣,也可按其流動性狀況囊括進來,通常用M2M3等作代號進行分類統計,依次遞增的準貨幣在流動性上依次遞減。各國中央銀行對這些分類指標的規定有所不同,廣義貨幣分類指標的多少在一國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同時期也不盡相同。 [1] 
2023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92.27萬億元,同比增長9.7%。 [7] 
中文名
廣義貨幣
外文名
broad money [2] 
相對應
狹義貨幣
含    義
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
所屬學科
經濟學

廣義貨幣含義

廣義貨幣(Broad money:the amount of money in a country's economy, measured by counting money kept by banks and people)
廣義貨幣(Broad mone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M1,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儲蓄存款
但由於歷史原因,在不同國家其統計口徑及表示方法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國的經濟統計中,常常以M3表示廣義貨幣;而在英國,則以M4表示。

廣義貨幣簡介

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 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拿出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denier)為1蘇(Sol),20個蘇為1裏弗爾(livre,又稱鋰)。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圓和韓圓。

廣義貨幣發展歷史

廣義貨幣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廣義貨幣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複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複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廣義貨幣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着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併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廣義貨幣紙幣

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裏、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廣義貨幣金本位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兑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廣義貨幣貨幣防偽

偽造貨幣的問題與貨幣制度一同出現。在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偽造的方法是在金幣中攙入銅、鉛等廉價金屬。當時對付這種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發現,就使用嚴厲的刑罰,以此來威嚇偽造者。紙幣更容易偽造。法國大革命後,發行了以沒收的教會地產為抵押的債券,作為代用紙幣。為了破壞法國經濟,英國政府曾經偽造過這種貨幣(同時規定私人偽造法國紙幣將會被判處死刑)。這也是最早的經濟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在集中營裏大量偽造英國和美國的紙幣。私人或犯罪組織偽造紙幣的記錄也層出不窮。為了避免偽造,紙幣採用了很多防偽措施:專用的特殊紙張,膠版凸印、水印,磁性油墨,金屬安全線,紫外線熒光記號、變色油墨、正反面圖案對印(這種技術在法國法郎上最為醒目)等等。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還發行了塑料貨幣。

廣義貨幣現代的貨幣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兑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鈎,實行固定匯率兑換。這個協定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國貨幣體系稱為佈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兑換,佈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從此,進入符號貨幣時代。此後各國之間實行浮動匯率。一些比較穩定的或者有升值潛力的貨幣,如瑞士法郎、西德馬克等等。
國際標準組織(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

廣義貨幣區別

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
所謂廣義貨幣,它既包括那些流動性的現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動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貨幣
國際上大致的劃分是:
通 貨 (M0)=銀行體系外的紙幣或鑄幣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兑匯票商業票據等)

廣義貨幣貨幣層次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銀行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户保證金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反映着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廣義貨幣統計數據

2019年5月9日,央行網站發佈2019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8.47萬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 [3] 
2023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2022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66.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 [4] 
2023年12月13日,中國央行公佈金融數據,廣義貨幣(M2)餘額29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 [5] 
2024年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92.27萬億元,同比增長9.7%。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