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鎖定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 [11]  ),蘇聯詩人、劇作家 [11]  。生於格魯吉亞林務官家庭。
少時即投身學生運動。1908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三次因革命活動被捕。1911年進繪畫學校學習,同時開始寫作。十月革命後創作了思想、藝術性兼備的大量詩篇,號召人民保衞蘇維埃政權。1919—1922年參與主辦“羅斯塔之窗”,出版快報。1925年發表長詩《列寧》,被認為是蘇聯詩歌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作。1927年的長詩《好!》,熱情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後自殺。他的作品被譯成數十種外文。有《馬雅可夫斯基全集》(十二卷)。 [10] 
馬雅可夫斯基的思想和創作道路比較複雜。1930年4月由於文藝界的派別鬥爭和個人思想上的矛盾,他精神上陷入了危機,一時未能解脱,釀成了自殺的悲劇。詩人是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他把《不準干涉中國!》和《最好的詩》等詩篇獻給中國人民。他的大部分詩作都已譯成中文,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並在各種演唱會上朗誦。 [11] 
中文名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外文名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
國    籍
蘇聯
出生地
俄羅斯帝國庫塔伊西省巴格達蒂
出生日期
1893年7月19日
逝世日期
1930年4月14日
畢業院校
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
職    業
詩人,劇作家
代表作品
穿褲子的雲》《列寧》《宗教滑稽劇》
性    別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生平經歷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馬雅可夫斯基生於格魯吉亞庫塔伊西省巴格達蒂村,父親是個林務官。1906年父親去世後,全家移居莫斯科。1908年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為黨的宣傳員。他積極從事地下活動,曾3次被捕,在獄中閲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亞拜倫托爾斯泰的作品,同時嘗試寫詩。 [5]  1911年進入繪畫雕刻建築學校學習,結識了一大批未來派的詩人、畫家 [3] 
1912年底,馬雅可夫斯基與大衞·布爾柳克等人共同發表《未來主義宣言》,出版了俄國未來派的第一本詩集《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認為自己是“未來人”,宣稱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從現代這艘輪船上扔下去”,至於詩,它“決不在沙龍中,決不在死的殿堂裏,也不是資產階級閒情逸致的消遣品。它不得不集合在廣場和街頭,因為它必須在勇敢的行動中才能尖鋭地呈現。”馬雅可夫斯基有兩首短詩《夜》《晨》被收錄在該詩集中,它們和作者後來陸續發表的一些詩作如《港口》《城市地獄》《拿去吧》等,都具有強烈的未來主義特徵:對現實有強烈的不滿,顛覆人們的思維慣性,用詞誇張,意象怪誕晦澀,節奏短促有力,等等。這些作品在藝術上拋棄了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追求標新立異,強調詩歌意境的音響、色彩和運動的效果,其思想傾向則是資產階級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馬雅可夫斯基在革命形勢和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下,寫作了不少揭露、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和帝國主義戰爭的作品。1915年,他創作了長詩《穿褲子的雲》。原詩標題為《第十三名使徒》,由於顯示了鮮明的“異教”色彩而遭到了沙俄審查機關的查禁。對此,馬雅可夫斯基給予了強烈卻頗具策略性的迴應:“我可以當一個最温柔的人,不是男人,而是一朵穿褲子的雲。”於是,標題就改成了其後流傳的《穿褲子的雲》。這部作品以一段失戀的情感為線索,以內心自白的方式敍説抒情主人公周圍世界的矛盾與衝突,它貫穿了作者在第二版前言所闡述的“打倒你們的愛情”“打倒你們的藝術”“打倒你們的制度”和“打倒你們的宗教”的藝術思想。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我的靈魂沒有一根白髮,/它也沒有任何老者的温情!/我嗓音如雷威震世界,/我大步行走——無比俊朗,/二十二歲的青年。”
在長詩《戰爭與世界》(1916)裏,詩人控訴了帝國主義戰爭給人民羣眾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發出了反對戰爭的悲憤呼聲。1917年,馬雅可夫斯基從藝術之宮走上戰鬥的街壘,同革命人民一道參加埋葬舊世界的鬥爭。他那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吃吃鳳梨,嚼嚼松雞,你的末日到了,資產階級!”以輕蔑的口吻宣判資產階級反動政權的死刑,這首短詩成了革命水兵攻打冬宮時的戰歌。
1917年,馬雅可夫斯基從藝術之宮走上戰鬥的街壘,同革命人民一道參加埋葬舊世界的鬥爭。他那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吃吃鳳梨,嚼嚼松雞,你的末日到了,資產階級!”以輕蔑的口吻宣判資產階級反動政權的死刑,這首短詩成了革命水兵攻打冬宮時的戰歌。十月革命後,馬雅可夫斯基明確宣佈站在蘇維埃政權的一邊,為新政權工作,他到廣場去,到工廠去,在羣眾集會上發表演説,朗誦詩歌,進行革命宣傳鼓動工作。面對資產階級庸夫俗子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詛咒,馬雅可夫斯基憤然揮筆,寫下了震撼人心的《革命頌》(1918)。
1919年至1922年間,馬雅可夫斯基參加俄羅斯電訊社(簡稱“羅斯塔”)工作,和一些詩人、畫家合作出版了一種配有短詩的宣傳招貼畫羅斯塔之窗”,用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反映社會生活和革命鬥爭中的重大問題。
十月革命以後的幾年時間裏,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創作數量眾多,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是詩人的藝術才華蓬勃發展的時期。革命後的1918年寫了《宗教滑稽劇》,是蘇聯第一部具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的戲劇作品。詩劇通過《聖經》中洪水淹沒大地的神話傳説,反映十月革命的內容。長詩《一億五千萬》(1920)用誇張和抽象的手法,表現新舊世界的鬥爭,歌頌一億五千萬蘇聯人民的偉大勝利。著名短詩《開會迷》(1922)以辛辣尖鋭的語言,諷刺嘲笑蘇維埃政府中那些整天浸泡在會議裏的官僚主義者。之後有長詩《列寧》、《好!》(1924),諷刺喜劇《臭蟲》(1928)、《澡堂》(1929)等。他是戲劇革新家。主張舞台應有強烈的劇場性和假定性,反對自然主義地描摹生活。又説"舞台不是普通的鏡子,而是放大鏡"。他的戲劇理論對後來的蘇聯戲劇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4] 
馬雅可夫斯基 馬雅可夫斯基
十月革命以後,馬雅可夫斯基首先與布爾什維克合作,參與新政權的文化建設工作。他們得到蘇聯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員盧納察爾斯基的賞識,一度贏得很大的名聲,也遭到了一部分作家和詩人的反對與抵制,反對者中既有舊俄知識分子,也有年輕的無產階級作家和理論家。這個階段,馬雅可夫斯基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口號——“接受社會訂貨”。他認為:“最好的詩篇應當是根據第三國際的社會性的訂貨而寫作,而以無產階級的勝利為目的,用大家能懂得的、新的、有表現力的文字來傳達,在一張佈置得很好的書桌上寫作,用飛機遞送到編輯部去。”作為實踐,他創作了不少“傳單詩”和“詩體口號”。從正面角度來説,它有利於詩歌介入現實,為社會和人民服務;但其負面影響也非常大,過於急功近利的創作模式導致了相當一部分作品在審美層面上的不足。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從1919年起,馬雅可夫斯基同未來主義的右翼分道揚鑣,組織“共產主義者——未來主義者”協會,簡稱“康夫”。1923年,他創辦《列夫》(即《左翼藝術陣線》)雜誌,擔任主編。在這個時期創作的一系列關於文藝問題的詩篇中,如《給藝術大軍的命令》(1918)、《給藝術大軍的第二號命令》(1921)、《魏爾倫和塞尚》(1925)等,馬雅可夫斯基對未來主義者們、想象主義者們、阿克梅主義者們提出批評,大聲疾呼文學藝術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服務,為現實鬥爭服務,為未來的共產主義服務。從創作實踐來看,馬雅可夫斯基這個時期的某些詩歌雖然或多或少的殘留着未來主義的痕跡,但其主流是革命化和大眾化。
1925年發表的著名長詩《列寧》,標誌着詩人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長詩以強烈的感情,描寫列寧戰鬥的一生。歌頌列寧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事業和光輝的思想,塑造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藝術形象。長詩包括序詩和三章正詩。序詩闡明長詩的創作動機和指導思想,三章正詩分別從“列寧與時代”、“列寧與革命”、“列寧與人民”三個方面去描寫列寧,闡明“他做過什麼事?他是什麼樣的人?他來自什麼地方?”主題鮮明,結構嚴謹。
1927年,馬雅可夫斯基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十週年,創作了氣勢磅礴的著名長詩《好》。以史詩的形式,描寫蘇聯人民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戰鬥歷程,展望社會主義蘇維埃祖國的美好前景。全詩共19章,第一章可稱為序,説明史詩的創作原則;第2章至第8章,描寫蘇維埃祖國在烽火中誕生;第9章至第16章,描寫共和國的鞏固和成長;最後三章歌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望共產主義未來。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二十年代後期,馬雅可夫斯基在詩壇上的地位也急劇下滑,到了1930年,他的被認可度幾乎跌到了最低谷。新年伊始,他寄予厚望的諷刺劇《澡堂》在列寧格勒“人民之家”演出時被觀眾喝了倒彩。2月1日,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兩地同時舉辦了詩人創作二十週年文學活動展覽,但參觀者人數寥寥,而且除法捷耶夫什克洛夫斯基和勃裏克以外,當時的文化名人和詩人以前的好友絕大部分都沒到場。4月9日,馬雅可夫斯基在普列漢諾夫學院舉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會,聽眾是各地來進修的基層黨政幹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當馬雅可夫斯基在台上朗誦得聲嘶力竭、唇乾舌燥的時候,得到的反響卻是“聽不懂”。這與他此前所到之處必定贏得的普遍的歡呼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他萌生了強烈的挫折感
從一個未來派詩人轉變為無產階級歌手,一方面招來了未來派的攻擊,另一方面也受到“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協會)的排斥。這是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再加上愛情的失意,內心十分痛苦。1930年4月14日,馬雅可夫斯基悲憤的自殺了,終年只有37歲。 [6] 
在事業和愛情的雙重打擊下,1930年4月14日,馬雅可夫斯基在自己的寓所飲彈自盡。他在遺書中寫道:“致大家:不要為我的死責怪任何人,不要發佈謠言。死者對此深惡痛絕。/媽媽,姐姐和同志們,請原諒——這不是辦法(我也不建議其他人這麼做),但我已沒有出路了。/莉莉婭,愛我吧。/政府同志,我的家庭成員——有莉莉婭·勃裏克,媽媽,姐姐和維羅尼卡·維朵爾多夫娜·波隆斯卡婭。/假如你能給他們安排一份將就的生活——那就謝謝了。/已經開始的詩作交給勃裏剋夫婦,他們可以進行整理。”這則遺言還引了作者一首未完成作品的片斷:“據説發生了嚴重的事故/愛情之舟撞上海礁/我與你兩不相欠/彼此的不幸與委屈的苦惱/又何必計算。” [1]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個人生活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作品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作品
馬雅可夫斯基與多位女性有過密切的交往,但終生未婚。與他相處時間最長、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女性是莉莉婭·勃裏克,她是有夫之婦,與馬雅可夫斯基相愛後,把這種關係告訴了自己的丈夫奧西普·勃裏克。1928年,馬雅可夫斯基在出訪巴黎期間結識了塔吉雅娜·雅可夫列娃,兩人很快墮入情網。第二年春天,詩人再次來到巴黎,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他在給塔吉雅娜的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你別猶豫,/別犯愁。/來吧,/來到我這雙大手——/這雙笨拙的手的/十字街頭。/不願嗎?/那你就留下,/冬眠在此地。/這屈辱/咱就和總的屈辱/串在一起。/不管怎樣,/總有一天/我要娶走你,/娶走你一個,/或許/還捎帶上巴黎。”(飛白譯)詩中流露了作者對愛情的憧憬和對組織家庭、開始新生活的渴望。但意外的是,當馬雅可夫斯基五月份回國料理有關事務,準備在十月再次出國去與塔吉雅娜結婚時,他的申請被拒絕了,而此前他曾九次順利地獲得過出國申請,打擊之深可想而知。後來,馬雅可夫斯基與莫斯科高爾基劇院的演員維羅尼卡·波隆斯卡婭又有過一場熱戀,但維羅尼卡也是有夫之婦,並且因為擔心傷害丈夫而不願離婚。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人物評價

1935年,斯大林稱“馬雅可夫斯基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們蘇維埃時代最優秀、最有才華的詩人。對他的記憶和他的作品漠不關心是一種犯罪。”這兩句話被印上了《真理報》。馬雅可夫斯基死後,他的作品開始被大量出版。 [2]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
斯大林對他的評語:"馬雅可夫斯基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們蘇維埃時代最優秀的、最有才華的詩人。"
他是戲劇革新家。主張舞台應有強烈的劇場性和假定性,反對自然主觀地描摹生活。他的戲劇理論對後來的蘇聯戲劇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並在世界現代戲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過去的蘇聯戲劇批評界,人們對馬雅可夫斯基的戲劇褒貶不一,譭譽參半,曾經在很長時期內沒有給予公正的評價。著名導演梅耶荷德早指出:“馬雅可夫斯基是個真正的劇作家,他一度沒有得到承認是因為他超前了好幾年。”
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懷有最美好情感的詩人,在上世紀20年代,他相繼寫下三首“中國題材”的詩作,即《不許干涉中國》(1924)、《莫斯科的中國》(1926)和《你來讀一讀,踏上巴黎和中國》(1927)。他在詩文中提到中國和中國人的地方,更是多達數十處,這在蘇俄文學大家中比較少見。反過來,中國人民對馬雅可夫斯基的熱情之高亦世所罕見,他的詩作幾乎全被譯成漢語,且發行量巨大。“我幾乎走遍了/整個世界,/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得很好。”“鐵錘/和詩句,/請歌頌/這青春的大地。”他的這些詩句,在當年的中國家喻户曉。他的詩歌風格,更是影響了不止一代的中國詩人。對於我們而言,馬雅可夫斯基是一個現代經典,也構成一種經典的現代。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主要作品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作品集

代表作有長詩《穿褲子的雲》。革命後寫了劇本《宗教滑稽劇》,是蘇聯第一部具有高度思想藝術水平的戲劇作品。之後有長詩《列寧》、《好!》,諷刺喜劇《臭蟲》、《澡堂》等。 [9]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自殺之謎

馬雅可夫斯基 馬雅可夫斯基 [7]
長期以來,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自殺身亡被視作百年不解的謎團,各種猜度和臆斷紛紜迭出,令人莫衷一是。 [8]  他為什麼要自殺?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走自殺這條駭世驚俗之絕路呢?人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這當中的詳細過程只有詩人生前最熱戀的女友,同時也是他的死亡見證人女演員娜拉-波隆斯卡婭最最清楚,她回憶了自己和詩人的戀愛過程以及她所瞭解的詩人的情況。他們的最初相識是在1929年5月。在蘇聯最大的城市莫斯科,他們偶然地相遇了,並且很快互相就熟悉了,接着就相約,就共同去散步,兩人時常在一起,彼此間增進了友誼,也互相有了深入的瞭解。
感情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加深着。馬雅可夫斯基開始邀女友波隆斯卡婭去他家作客。她很高興同馬雅可夫斯基在一起。在他家,馬雅可夫斯基把自己出版的書拿給她看,把自己寫的詩朗誦給她聽。他的嗓音低沉渾厚,他非常激動,真的動了感情,那詩從他的嘴裏朗讀出來,有着感人的魅力,他富於激情而又幽默風趣,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天才演員。波隆斯卡婭被眼前的這個男人征服了,她的心開始和他貼近了,和他產生共鳴,她被馬雅可夫斯基的才華和熱情深深地吸引了。
波隆斯卡婭開始天天去詩人在魯比亞卡的家,他們相愛了。在一天晚上,波隆斯卡婭和馬雅可夫斯基一同去漫步,他們並肩走在魯比亞大街上。當走到廣場時,突然,當着過往行人的面,馬雅可夫斯基跳起了馬祖卡舞,他興奮極了,高興得手舞足蹈,那本來高大笨拙的身體,此時卻顯得那麼輕盈、滑稽、動人。和馬雅可夫斯基在一起,波隆斯卡婭覺得既有歡樂,也有痛苦和憂傷。馬雅可夫斯基是個極不安分的人,他從沒有過安詳、平靜的時刻。有時候,波隆斯卡婭正處在歡樂之顛時,他卻不知為什麼憂鬱起來,要麼連續幾小時一言不發,要麼神不守舍,像是為某件事發愁,這使得波隆斯卡婭的情緒也隨之而一落千丈。像這樣大煞風景的事是常有的,可是馬雅可夫斯基有時候又神采奕奕,莫名其妙地興奮,每到這時候,他便反覆朗讀幾行詩,吟詠着他自己即興而作的曲調。
有一段時間,馬雅可夫斯基的情緒處於“最低波谷”,他常常一個人獨自坐着發愁,緘默不語。這使波隆斯卡婭很着急,便關心地問他究竟出了什麼事?他總是吱吱唔唔搪塞過去。他開始吃起波隆斯卡婭丈夫雅辛的醋來。有好幾次,為這事他和波隆斯卡婭發生齟齬。30年代初,他向波隆斯卡婭提出要她與雅辛離婚,退出戲劇界,做他的妻子的要求。波隆斯卡婭沒有答應。這一段時期,又是詩人最“倒黴”的時候,他的創作開始受到評論界的冷遇,這使得他心情苦悶,無所適從。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自畫像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自畫像
沉默和孤寂壓得詩人透不過氣來,詩人的身體也愈來愈糟。回想當年自己曾寫出轟動一時的輝煌長詩《列寧》和《好!》,因為這他被公認為一切重大事件和社會進程的代言人。而他已力不從心,他的作品逐漸不被重視,已跟不上時代前進的跫跫足音,把握不住時代的脈搏了,他於此雖不甘心,卻也無奈。波隆斯卡婭的排演越來越忙,她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她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總不滿意,成天想着如何演好。為此,她和馬雅可夫斯基的會面明顯減少了,有時,甚至一個星期乃至半個月不見上一面。這很使馬雅可夫斯基多心,他開始為波隆斯卡婭同他和疏遠而憂心忡仲,他再次要波隆斯卡婭放棄演戲,和雅辛離婚,這使得波隆斯卡婭很為難。她開始被激怒了,隨之而來的是兩人無休止的爭吵、埋怨。波隆斯卡婭開始有意避開和他見面了,他們的關係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天,波隆斯卡婭幕間休息時,接到了馬雅可夫斯基打來的一個電話,他在電話裏説自己很孤單,很痛苦,只有心愛的波隆斯卡婭能拯救他。波隆斯卡婭聽了很感動,安慰他説:她同樣不能沒有馬雅可夫斯基,她很想見他一面;一俟戲演完,她馬上就去他那兒。波隆斯卡婭聽到報幕的鈴聲,想掛斷電話急着上場,就聽到話筒裏馬雅可夫斯基又説話了:“娜拉,我親愛的,我現在信中向政府提出,把你看作是我家成員之一,你不會反對吧?”波隆斯卡婭聽不懂他説這話的意思,也從沒想到過他要自殺,她只是在電話裏委婉地説:“我的上帝,我什麼都不明白,你到底想説什麼!”説完,掛斷電話,就去演出了。演出結束之後,波隆斯卡婭馬上去了馬雅可夫斯基那兒,她請求他不要因為她而過分擔憂,要保重身體,她遲早會做他的妻子的,這她已鐵了心。只是,她想慎重、周全地考慮如何做得更策略些。她擔心他的神經出了問題,要他去找醫生看一看。她説完這些,又同他呆了一會兒,便告辭而去。
時隔一天,在波隆斯卡婭重又見到馬雅可夫斯基後,馬雅可夫斯基已開槍自殺了……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紀念雕像

馬雅可夫斯基 馬雅可夫斯基
此雕像是蘇聯著名的雕塑家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基巴爾尼柯夫(1912~? )的作品,青銅製品,像高62釐米(不連座),台座富拉玄武岩製成,座高22釐米,1956年由蘇聯美術家聯盟轉贈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基巴爾尼柯夫在塑造此像時,技術更老練,觀察更細緻,能以適當的手段取得內容和形式的一致。這尊雕像在構圖上尤其具有獨創性,它突出表現了馬雅可夫斯基的頭部和兩肩,讓肖像的臉部神情更集中:冷眉橫對的衝動是這尊雕像的主題內涵。這位革命詩人的氣質與性格非常鮮明,因而雕像也更富感染力。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