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教寺

(江蘇省南通市寺廟)

鎖定
廣教寺,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開山祖師為僧伽(即大聖菩薩);在中國佛教史上,狼山是大勢至菩薩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1] 
中文名
廣教寺
外文名
Guangjiao Temple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狼山城山路218號 [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法乳堂
支雲塔
圓通寶殿
開山祖師
僧伽(大聖菩薩) [2] 
始建時間
唐總章二年(669年)

廣教寺古寺簡介

廣教寺
廣教寺(5張)
廣教寺,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風景區之中,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12年10月入選“中華佛教100名寺”。
狼山是江蘇省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江蘇的遊覽勝地,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五山呈弧形排列,綿延3.6公里,總面積98.43公頃。其中狼山最為峻拔挺秀,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譽。狼山海拔106.94米。據傳因其形狀似狼而得名。另傳説曾有白狼出沒,又名“白狼山”。山上岩石多呈紫色,故又稱紫琅山。山前以佛教禪院為特色,文物古蹟眾多,寺廟古剎建築成羣;山後以山石、巖洞自然風光為主體。

廣教寺歷史起源

廣教寺建於唐總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的古剎。據《通州志》記載:“唐總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寶殿、殿閣、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設舟以濟,號慈航院。
廣教寺 廣教寺
狼山奉祀的開山師祖是僧伽,又稱狼山大聖。傳説當時狼山為白狼精佔踞,大聖菩薩僧伽與白狼精鬥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從此這裏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遊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南遊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後世稱他為“大聖菩薩”。後周顯德五年(958),南通建城,慈航院改名為廣教寺。“廣教”,佛典釋為律宗語。佛成道以後,唯説“諸惡莫作”等教,制弟子行法,謂之“略教”;12年後,弟子中不如法者漸多,為廣説戒律,示一一持戒,謂之“廣教”。 [2]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智幻法師住持廣教寺,弘法創業,修建寺宇,主持建造了大聖殿、支雲塔,並塑僧伽像進行供奉,此後江淮一事許多寺院供奉僧伽像。智幻法師圓寂時,留下一偈曰:“當初不肯住長安,現像西歸泗水間。今日還思展化,東來海上鎮狼山。”後人稱他為伽化身。為紀念智幻法師,明嘉靖年年間在寺內建幻公塔,至今保存。自1980年以來,廣教寺耗資五百多萬元進行了全面維修。先期修復了法乳堂、支雲塔、圓通寶殿、大聖殿、三賢祠等主要建築。隨後又對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葵竹山房、萃景樓等房舍作了全面修繕,並擴建了餐廳樓、票房、宿舍、圍牆、焚香亭等。 在殿堂內雕塑了佛像,建造了佛台,添置了鍾、磬、香爐等法器。新建建築從佈局與色調上與其它建築和自然景觀相協調,進一步完善了寺院的整體格局。

廣教寺現任方丈

廣教寺 廣教寺
廣教寺現任方丈俊才法師,1964年生,1982年於江蘇省南通市廣教寺出家,現任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通佛教協會會長、南通廣教寺全山方丈。現任首席監院錦榮法師,南通佛教協會副會長。
廣教寺 廣教寺
支雲塔屹立在狼山之巔,是廣教寺最有特色的建築。塔建於北宋城市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塔高35米,磚木結構,五級四層,四面成正方形,每層各有三個小間,繞以木欄,腰沿成翅形,由下向上次第收宿。剎頂有相輪七重和寶珠、金鐸等物。遊人登塔遠眺,山色風光盡收眼底,仰視天空,有高人云端之感。明人殷學詩中嘆道:“寶塔支青雲,去天無尺五。天上星與辰,歷歷皆可數。”狼山之巔,為廣教寺的主體建築羣。門首石柱有清代通州知州平翰所書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門口平台稱大觀台,放眼南望,水天一色,煙波浩渺,大江奔騰。

廣教寺繁榮景象

轉首北顧,阡陌縱橫,一片繁榮景象。明正德七年(1512年)以劉七為首的農民起義軍轉戰於通州,曾與官軍激戰於此,血濺廟門。山上留有記及此項史蹟的碑刻及有關的建築江海神祠(現名圓通殿)和萃景樓。
支雲塔聳立在狼山之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7-979年),塔高38.6米,五層四方形,黃瓦朱欄,檐鈴迎風。塔後為大聖殿,供奉泗洲大聖菩薩。殿內香煙繚繞,鐘鼓之聲不絕於耳。

廣教寺主要建築

廣教寺 廣教寺
廣教寺的寺院建築遍佈狼山,分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下的建築主要有大佛殿、輪藏殿、大悲殿、金剛殿、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方丈室及僧寮等。山頂有廣教寺的主要建築羣,有山門,萃景樓、圓通寶殿、大聖殿、還有葵竹山房、三仙祠、支雲塔等。廣教寺周圍還有唐文學家駱賓王墓、望江亭、御碑亭、平倭碑亭、清末革命者白雅雨墓等景觀,有雙眼石、鴿子巖、磊落磯、寒玉泉、名盤醒石、仙人洞、淨智泉、題名坡、獅石、滴珠巖、海月岩等名勝。 支雲塔下的大聖殿是全山香火的中心。大聖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宇高崇,樑架精壯,為明朝建築。殿正中供奉的是廣教寺開山的師祖僧伽大聖坐像,兩側侍立着弟子慧崖和木叉。大聖殿兩側彩塑二十諸天像。

廣教寺佈局調整

圓通寶殿是山上的主要建築,又稱“禹王殿”、“江海神祠”,殿中供奉大勢至菩薩像。大勢至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為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同阿彌陀佛及左脅侍觀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佛經稱,大勢至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能斷眾生煩惱,使眾生擺脱苦海。因廣教寺被認為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故供奉大勢至菩薩像。這尊坐像高達4.5米。佛台用白梵石雕花鑲嵌,佛龕木雕精美,殿內錦幛繡幔,金碧輝煌。兩側為十六尊者塑像。
大佛殿為山下的主體建築,面闊進深各三間,為明代建築。殿內供奉明塑釋迦牟尼佛像,兩側牆壁上嵌着十八高僧瓷磚壁畫。這組壁畫是1982年由著名國畫家範曾創作的,每塊壁畫高2.2米,寬1.3米。所繪的十八高僧皆為中國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安世高、道安、慧遠、鳩摩羅什、法顯、菩提達摩、智覬、吉藏、道宣、玄奘、善無畏、惠能、法藏、一行、鑑真、懷海、敬安、弘一。他們是佛教各派始祖、佛經翻譯家、科學家、知名學者,神貌各異栩栩如生。這種用畫像形式把從東漢至近代二千年歷史中中國佛教的主要人物反映出來,在佛教藝術上是新的創造。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法乳堂”並撰寫了門欄對聯:“一堂都聖哲,萬派盡朝宗”。
藏經樓裏,收藏着歷代收集的文物字畫、法器等。
1989年,安徽佛教徒仁祥奉贈給廣教寺《歷代名畫觀音寶像。畫集,畫集分上下兩冊,序言806字為廣洽法師刺血、弘一法師書寫,畫集裏收藏了自唐朝吳道子到近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刺繡大師沈壽所繪觀音像150多幅。這些觀音像由張謇收藏,1939年由費範九等在上海淨緣社印刷了一千冊,因動盪和戰亂,大多不傳。所以廣教寺這本《歷代名畫觀音寶像》被稱作佛門至寶。

廣教寺周圍景色

狼山風光秀麗,廣都寺古剎莊嚴。十年來僧人將古剎管理得井井有條。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和農曆三月初三僧伽生日時,都有上萬信眾前來燒香朝拜,熱鬧非凡。洪澳台佛教界與廣教寺的交往也不斷加深,日本、美國、新加坡佛教徒也專程來朝拜大勢菩薩。廣教寺的素菜早已聞名,素有“南通寺”之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