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庾楷

鎖定
庾楷(?~402年),潁川郡鄢陵縣(今河南省鄢陵縣)人。東晉外戚、將領,徵西將軍庾亮之孫,會稽太守庾羲之子。 [5] 
庾楷憑藉門蔭入仕,授侍中,出任豫州刺史。隆安初年,進號左將軍,依附於會稽王司馬道子。失去四郡後,參加王恭之亂。兵敗投靠桓玄,擔任武昌太守,暗中勾結執政司馬元顯。
元興元年(402年),桓玄擊敗司馬元顯,庾楷也被桓玄殺死。 [4]  [6] 
所處時代
東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
逝世日期
402年
本    名
庾楷
籍    貫
潁川郡鄢陵縣

庾楷人物生平

庾楷出鎮西府

庾楷初拜侍中,後來任豫州刺史的哥哥庾準去世,庾楷接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假節,鎮守歷陽。隆安初年,進號左將軍
庾楷在政治上與王國寶一黨,依附於會稽王司馬道子 [1]  [2]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去世,晉安帝繼位,由於司馬道子輔政,王國寶得以掌權。青兗二州刺史王恭當時入赴山陵,痛恨王國寶亂政,有打算趁機以兵誅除王國寶,就是因為畏懼庾楷兵強等因素而沒有行事。

庾楷王恭舉兵

隆安二年(398年),司馬道子因在上一年怯於王恭起兵而誅除王國寶,令王恭威震全國,司馬道子亦十分畏懼他,於是在心腹譙王司馬尚之的勸説下多樹外藩,以王愉出任江州刺史,並割了原由庾楷都督豫州四郡給王愉都督。當時庾楷上疏表示江州並非險要之地,相反豫州北接北方外族政權,反對由王愉與他分督豫州,但不被接納。庾楷於是怨恨朝廷,更派兒子庾鴻勸説王恭舉兵討伐司馬尚之 [1]  王恭同意並聯結了荊州刺史殷仲堪等人,亦得殷仲堪同意並舉王恭刻期共赴建康,於是王恭、庾楷、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南郡楊佺期皆於該年七月舉兵。司馬道子知道庾楷舉兵時,曾試圖勸説庾楷不要支持王恭,但庾楷反指責司馬道子不能抵抗王恭,為求與其和解就殺害王國寶,令人不敢再支持他。
面對王恭舉兵,司馬道子委軍事給兒子司馬元顯,由其統領司馬尚之等領兵抵抗。庾楷先遣汝南太守段方出戰,在慈湖與司馬尚之交戰,段方大敗被殺。至九月己亥日,庾楷又於牛渚大敗給司馬尚之,唯有逃奔桓玄王恭不久因部將劉牢之叛歸朝廷而兵敗被殺,殷仲堪桓玄等人在尋陽結盟對抗朝廷,當時朝廷因不知荊州軍隊的虛實,故此十分畏懼,唯有下詔慰撫他們,請求和解,殷仲堪等人亦接受朝廷任命,各自返回方鎮。不過,當時朝廷下詔並沒有赦免庾楷,庾楷唯有依附桓玄,並被當時被任命為江州刺史的桓玄任命為武昌太守

庾楷反覆被殺

隆安五年(401年),桓玄孫恩叛軍逼近建康,於是上請討伐,並以庾楷為右將軍 [3]  不過其實是想趁機侵凌朝廷。司馬元顯於是借孫恩退兵的時機制止桓玄,桓玄下令解嚴,庾楷亦解職。 [3]  庾楷知道桓玄有入據朝權的野心,怕桓玄一旦失敗會牽連到自己,於是暗中與司馬元顯聯結,答允自己會成為其內應。
元興元年(402年),朝廷下詔討伐桓玄,桓玄領兵東下抵抗,庾楷作為內應的秘密被揭,遭桓玄囚禁。同年桓玄擊敗司馬元顯,成功奪取權力,殘忍殺死司馬元顯、司馬尚之等人及太傅司馬道子的府屬,庾楷亦被殺。

庾楷史書記載

《晉書·卷八十四·列傳第五十四》
庾楷,徵西將軍亮之孫,會稽內史羲小子也。初拜侍中,代兄準為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假節,鎮歷陽。隆安初,進號左將軍。時會稽王道子憚王恭殷仲堪等擅兵,故出王愉江州,督豫州四郡,以為形援。楷上疏以江州非險塞之地,而西府北帶寇戎,不應使愉分督,詔不許。時楷懷恨,使子鴻説王恭,以譙王尚之兄弟復握機權,勢過國寶。恭亦素忌尚之。遂連謀舉兵。事在恭傳。詔使尚之討楷。楷遣汝南太守段方逆尚之,戰於慈湖,方大敗,被殺,楷奔於桓玄。及玄等盟於柴桑,連名上疏自理,詔赦玄等而不赦恭、楷,楷遂依玄,玄用為武昌太守。楷後懼玄必敗,密遣使結會稽世子元顯:“若朝廷討玄,當為內應。”及玄得志,楷以謀泄,為玄所誅。
參考資料
  • 1.    《晉書·王恭傳》
  • 2.    《晉書·司馬道子傳》
  • 3.    《晉書·桓玄傳》
  • 4.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741頁
  • 5.    柯崢,君山主編,天下庾氏文化之根,穎川庾氏人物列傳[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06.第88頁
  • 6.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