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右將軍

(中國古代武官稱謂)

鎖定
右將軍,中國古代軍事武官的官職名稱。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衞,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後,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前、後、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至晉為常置官職,曹魏西晉設為三品。
中文名
右將軍
時    代
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
特    點
金印紫綬,位僅次於上卿
著名人物
樂進徐晃潘璋張飛

目錄

右將軍簡介

三國時期樂進、徐晃張飛步騭潘璋等曾任右將軍。

右將軍相關人物介紹

右將軍曹魏

樂進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衞國(今河南清豐)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南征北討。從擊袁紹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劉備入蜀後,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擊退關羽、蘇非,降伏南郡諸郡山谷蠻夷,又大破劉備的臨沮長、旌陽長。後來,從曹操徵孫權,假進節。曹操自合肥還,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 後來,以樂進數有軍功,遷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諡曰威侯。
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夏侯霸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徵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徵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

右將軍蜀漢

張飛
張飛(?-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諡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説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1]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建興六年(228年),因為馬謖街亭之戰戰敗,諸葛亮上疏請求自貶三等,蜀漢後主劉禪“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2] 
高翔
高翔(又作高詳、高祥),生卒年不詳,荊州南郡(治今湖北公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曾隨劉備攻打漢中,後又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參加北伐曹魏的戰爭,並於建興九年(公元231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馬懿,時任右將軍。後來,又官至雜號大將軍,封玄鄉侯
輔匡,字元弼,荊州襄陽郡(治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歷任巴郡太守,巴東太守,並隨劉備參加了伐吳之戰。後逐漸升任鎮南將軍,右將軍,受封中鄉侯。蜀漢延熙初年卒。

右將軍孫吳

步騭
步騭(?-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步騭最初避難江東,於孫權統事後,被召為主記。後遊歷吳地,又任海鹽縣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轉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軍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徵南中郎將。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后,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步騭去世。
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衞戰中多次立下戰功。官至右將軍。但其為人奢侈貪財。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呂據(?-256年),字世議,汝南細陽(今安徽太和)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大司馬呂範次子。初因父親功勳,授任郎官。呂範卧病時,任副軍校尉,輔助掌管軍事。黃武七年(228年),呂範去世,呂據襲封南昌侯爵位,拜安軍中郎將。多次征討山越,每次皆能取勝。隨潘濬討伐五谿,並立戰功;隨朱然進攻樊城,與朱異攻破樊城外圍。回師後任偏將軍,入朝任馬閒右部督越騎校尉。太元元年(251年),升任蕩魏將軍。孫權病重時,以為太子右部督。孫權死後,太子孫亮即位,以為右將軍。建興元年(252年),率軍抵禦並擊退魏軍。建興二年(253年),升任驃騎將軍,兼管西宮事務。五鳳二年(255年),與孫峻等進攻壽春,回軍途中擊敗魏將曹珍。太平元年(256年),呂據率軍攻打魏國,途中孫峻已死,孫綝掌權。大怒之下率軍返回,意圖廢除孫綝。孫綝得知後,命文欽、孫憲率兵迎擊呂據。呂據自殺,夷三族孫休即位,得到平反。
孫慮,男,三國時吳宗室,孫峻從弟,孫綝從兄。孫慮參與了孫峻誅殺諸葛恪之謀,因此,孫峻厚待孫慮,孫慮官至右將軍、無難督,授節蓋,平九官事。孫峻死時委政事於孫綝。孫綝專橫,呂據滕胤謀廢之,孫綝即派孫慮迎擊呂據於江都。事平,孫綝日益驕橫無禮,對待孫慮薄於孫峻當權時,孫慮遂與將軍王惇合謀誅孫綝,事敗後被迫服藥而死。

右將軍存疑

關於張郃是否擔任右將軍。《三國志·魏明帝》記載街亭之戰時張郃為右將軍 [3]  ,但此前曹丕為魏王時封張郃為左將軍 [4]  。因為秦漢以右為尊,所以均以為右將軍尊於左將軍,張郃後又左將軍轉右將軍。但是有以下疑點:
曹丕為魏王后封張郃為左將軍以外,封徐晃右將軍 [5] 張遼前將軍 [6] 朱靈後將軍。然後《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徐晃的官職卻是左將軍 [7]  。但是,張郃與徐晃本傳均沒有記載二人互換官職,因此也可能存在誤記,將二者官職記錄錯誤,二者並沒有相互轉任。
在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時,陸遜“拜上大將軍、右都護 [9] 諸葛瑾“權稱尊號,拜大將軍、左都護 [10]  ,這是同一個時間點發生的事情。所以,清朝三大史學家之一的趙翼對此評價道:“兩漢尊右卑左,久為定製” [8] 
同樣是在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時,朱然“拜車騎將軍右護軍 [11] 全琮“遷衞將軍、左護軍 [12]  ,這是同一個時間點發生的事情。所以,清朝三大史學家之一的趙翼對此評價道:“兩漢尊右卑左,久為定製” [8] 
所以以此推之,在公元229年之前,社會風俗依然保持着尊右。尊右變為尊左的移風易俗,是後來才發生的事。曹魏左將軍張郃卑於右將軍徐晃。因此張郃如果後來轉任右將軍,三少帝紀也記載徐晃是左將軍,但是張郃與徐晃本傳均沒有記載二人互換官職。因此也可能存在誤記,將二者官職記錄錯誤,二者並沒有相互轉任。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