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國寶

(中醫藥養生膏方專家)

鎖定
王國寶,出生於1954年,中醫藥養生膏方專家。
中文名
王國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王國寶職稱頭銜

中藥調劑國家級高級技師,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貼。
北京中醫藥學會中藥調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中藥藥理和中成藥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製劑專業委員會委員。

王國寶學習經歷

1971年開始從事中藥方面工作,師承於中藥界大家劉侶笙老先生,以及王西階、劉永玉、張茂業、郭東亮和雷雨霖等名家,學習中藥調劑、中藥鑑別、中藥炮製和傳統制劑技術。王國寶很好地繼承了中醫藥養生文化核心精髓,以及傳統秘方和配方。自修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中藥專業課程。通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在中醫藥養生及養生產品製劑的理論方面打下了紮實基礎,在實際操作的技藝技能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王國寶個人經歷

“我16歲初中畢業分配到藥店做員工,那會好多畢業生上山下鄉去了,人才奇缺。”王國寶表示。剛剛到藥店開始學習的王國寶那時是一頭霧水,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他雖然初中畢業,但也就小學四年級的文化水平,讀中醫理論書,理解起來非常吃力。“羚羊清乎肺肝、犀角解乎心熱、諸藥此類最寒”這樣的文言文他讀得半懂不懂的。逐漸地,他了解了基本的中醫理論知識,讀懂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 [1] 
中藥調劑師有三大任務,需要對山上、地上採下來的中藥材進行鑑別,然後進行炮製,傳承這種技藝。把中藥材做成可以煎煮的飲片,直徑不能超過3釐米,厚度不超過3毫米,對中藥材進行蒸炒,減少毒性、去除異味等等。“中藥調劑不是簡單地把中藥材做成病人可以用的中藥飲片,還要看懂醫生的處方,知道醫生為什麼這麼開藥。”王國寶表示,他一邊實踐,一邊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些書是中醫藥基本理論,如何把這些基本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還需要請教大師。中醫界的宗維新、劉春輔、梁宗翰等大師都曾經輔導過他。
作為中藥調劑師,還需要有臨牀實踐,要懂脈相,“浮、沉、退、數”都代表什麼。逐漸地王國寶通過向中醫大師學習,在中醫臨牀上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中醫藥品中“丸散膏丹”是中成藥的4種劑型,近幾年,服膏方在全國的養生保健市場甚是流行。中醫有一句俗語:“膏可食,藥可食,但膏藥不可食。”王國寶很嚴肅地告訴記者,這句話雖然聽着像玩笑,但是可以聽得出,在傳承技藝、研究新藥的時候需要非常謹慎。
膏方製作技藝
膏方又稱為蜜膏,是以蜂蜜為主要溶劑。王國寶為記者講解道,中藥膏方的熬製講究六個字:方、藥、水、器、火和蜜。“方”指的是藥方。藥方分為兩種,一種是主治醫生開據的中醫藥方;第二種指的是千百年記載的傳統藥方。而“藥”指的是中藥調劑的抓藥技術,要做到“精準”,即計量要精、藥味需準。水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要因人而異。有一次王國寶在病人抓藥時,在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其常年患有結石病症,所以在熬製膏方時王國寶將普通的自來水換成了淨度高的純淨水。這樣既可以保證膏方的質量,又不會加重顧客的結石病症。
膏方熬製的器皿也是非常有講究的。通常在熬製中藥時都會使用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受酸鹼腐蝕的砂鍋,但是砂鍋不易做成大型器皿,因此我們將耐酸鹼性好、抗腐蝕性強的紫銅鍋作為熬製的器皿。火候是成藥前的關鍵,再將藥材放入鍋中後,倒入相比於藥材8倍的水進行大火煎煮。根據藥材的不同情況,煎煮3-4個小時,將煮出的藥汁兒清出後繼續倒水煎煮,這樣的程序要持續3-4遍。箅出的藥汁集中沉澱後再進行過濾,將澄清的藥汁用文火進行10個小時的濃縮,並不停地攪拌,直到“滴水成珠”的清膏出現。
最後一道“蜜”的工序則更加講究,王國寶介紹在製作膏方的時候,蜂蜜不僅起到改善口味的作用,還是一種天然的防腐製劑。但是入膏方的蜂蜜並不是普通的蜂蜜。膏方中所用的蜂蜜需要進行鍛製成115度-117度的“煉蜜”。再將清膏與其混合,最終制作成濃稠的膏方,適合長期調養食用。
王國寶傳承的膏方技藝代表了國內最頂尖的加工工藝。膏方製作需要配方設計、臨牀療效、觀察總結、生產工藝流程等,對產品標準撰寫備案等。對於學習膏方技術的年輕人來説,不僅要有學藥的實踐,還要有學醫的實踐,這樣才能把養生產品做好。學做膏方並不難,但是需要全面地瞭解醫學和藥學知識,這需要時間。為了做好膏方,王國寶還自學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課程。“膏方產品也是魚龍混雜,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傳承下來,激活中醫藥養生產業。”王國寶表示。“跟着我學膏方技藝的有7個人,他們年齡階段是20多歲到40多歲,有本科畢業的,也有研究生畢業的。”王國寶表示,除了帶徒弟之外,他還對一些主管藥師和主任藥師進行培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