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山堂

(揚州大明寺大雄寶殿內景點)

鎖定
平山堂 [1]  位於揚州市西北郊蜀岡中峯大明寺內。始建於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當時任揚州知府歐陽修,極賞這裏的清幽古樸,於此築堂。坐此堂上,江南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專供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葉夢得稱讚此堂壯麗為淮南第一,山堂於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年)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山堂毀於兵火,重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 [1] 
2017年3月,揚州市委、市政府、市紀委以及蜀岡-瘦西湖風景區黨工委,決定在此建設“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11月,被江蘇省紀委授予“江蘇省廉政教育基地”。 [2]  2017年12月9日建成對外開放。
中文名
平山堂
地理位置
揚州市西北郊蜀岡中峯大明寺內 [4]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7:30-17:15
著名景點
西園
著名景點
天下第五泉
谷林堂
乾隆御碑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江蘇省揚州市

平山堂簡介

平山堂位於大明寺大雄寶殿西側的“仙人舊館”內,始建於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曆年間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山堂毀於兵火,乃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 重建。因為平山堂名播海內,歷史上人們便習慣地將這裏的名勝古蹟,包括西園、天下第五泉、谷林堂、乾隆御碑等統稱平山堂。 [3] 
平山堂確是個幽靜所在,也是個馳目騁懷的好地方。門外建了木棚,棚上爬滿藤蔓,走入時一片蔭涼。堂前古藤錯節,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堂為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石砌平台,名為行春台。台前圍以欄杆,欄下為一深池,池內修竹千竿,綠蔭苒苒,因風搖曳。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含青吐翠,飛撲於眉睫似與堂平,“平山堂”之名即寓於此,似乎是把盛唐詩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名句變成了一幅畫圖,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堂上有一幅徐仁山集句題平山堂聯對此作了形象的描繪:“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風景這裏獨好。宋代蘇門六君子之一的秦觀有詩讚美:“棟宇高開古寺間,盡收佳處入雕欄。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江南碧玉寬。雨檻幽花滋淺小,風卮清酒漲微瀾。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而同時的葉夢得則直稱“壯麗為淮南第一”。
風流宛在 風流宛在
平山堂頗多前人匾聯,光緒年間兩江總督劉坤一所題的“風流宛在”一匾,書法流暢,“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卻多了一點,雖然都是異體字,用在這裏卻彷彿因風而流動所致,別寓情趣。
堂北檐掛着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遊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堂前朱漆紅柱上有清代知府伊秉綬所作的楹聯:"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上聯以山喻人,再現當年高朋滿座,談古論今的盛景;下聯則借歐公《醉翁亭記》中名句,表現歐公無法施展抱負的鬱悶和樂觀自適的落宕情懷。造句既佳,書法古樸,被譽為平山堂楹聯之冠。此外如朱公純題平山堂聯雲“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正是當年溶溶月色入牖,熒熒燭光映窗,煦煦和風傳出琅琅書聲,遠山近水江融入歡聲笑語的所見所聞。

平山堂谷林堂

平山堂風景(一)
平山堂風景(一)(20張)
平山堂北的谷林堂建於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4年),系蘇東坡潁州徒知揚州時,為紀念他的老師歐陽修而建,取東坡"深谷下竊宛,高林合扶疏"詩句中的"谷林"兩字為堂名。堂內懸有檻聯和書畫等作品,環境十分清幽。
平山堂風景(二)
平山堂風景(二)(15張)
平山堂是遊目騁懷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錯節,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這是名聞遐邇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貶謫揚州知府時所建。可敬的是歐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岡,於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暑天,公餘之暇,他常攜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餘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後讓歌妓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後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時的擊鼓傳花。如今懸在堂上

平山堂景點介紹

廉政石
這塊石頭簡要記錄了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建設的緣由:“蜀岡乃邗上文明發韌之地。歐陽修、蘇軾先後知守揚州,被譽為“文章太守”,贊為“賢守清風”,歐蘇遺構,有平山堂、谷林堂。揚州政通人和,為庚續歐蘇清風,因設為廉政教育基地”。
平山堂
慶曆八年(1048),歐陽修調到東南重鎮揚州任知州。歐陽修來到揚州之後,秉承他一貫的治政寬簡之風,在揚州城的制高點蜀岡上建了一座堂,因為佇立堂前,可以眺望江南諸山,故取名“平山堂”。平山堂上很多對聯、匾額,都記錄着當年歐陽修在此舉行詩文酒會、與民同樂的故事:
過江諸山到此堂下;
太守之宴與眾賓歡。
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
西園
大明寺西側的西園,建於乾隆元年(1736),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也稱平山堂御苑。我們現在正漫步在廉政格言小道上,這條小道通向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主題館——賢守清風館。沿途有刻有歐陽修、蘇軾的廉政格言,如“與民同樂”、“功廢於貪,行成於廉”、“守其初心”、“憂勞興國”等。
歐陽祠
歐陽祠又名歐陽文忠公祠、六一祠。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歷史上,揚州人民有感於歐陽修的政德,曾建生祠於舊城。乾隆五十八年(1793),兩淮鹽運使曾燠主持,將歐陽修紀念場所移建至蜀岡平山堂,咸豐年間平山堂毀於兵火。光緒五年,歐陽修後裔、兩淮鹽運使歐陽正鏞在此建歐陽祠。“六一宗風”匾額為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手書,“賢守清風”匾額為清康熙皇帝御筆親題
賢守清風館
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的主題館,裏邊陳列着歐陽修、蘇軾兩位文章太守的生平事蹟,以及在揚州為官期間的有關政德。“賢守清風”是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揚州時,御賜給揚州平山堂的匾額。表達了康熙皇帝對歐陽修的清正廉潔,為政風範的褒獎與讚賞。此館在展陳方式上,集合了現代聲光電技術,能與參觀者形成互動。
乾隆詩碑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九次到揚州大明寺、平山堂,為大明寺、平山堂寫詩三十八首,對聯兩副,“福”字三幅,匾額兩方。大明寺西苑中現存的御筆九龍碑刻三方,是乾隆在揚州所著詩詞的代表作,也是揚州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乾隆皇帝御碑。
鶴冢
康熙御碑亭東側有一塊依牆而築的石碑,碑上嵌着“鶴冢”二字。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時任寺院住持的星悟和尚,在平山堂前的鶴池裏,飼養了一對白鶴。後來雌鶴因患足疾而疫,自此雄鶴晝夜哀鳴,絕粒斷食而死。星悟和尚感其情,葬鶴於此,並立碑文,警戒“世人不義,愧對禽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