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伯湖

鎖定
邵伯湖,古為武廣湖,又名棠湖、甘棠湖,江蘇省揚州市境內湖泊,湖周分屬邗江、高郵和江都三地。古屬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稱。
邵伯湖,屬淮河入江水道上的湖泊之一,上承高郵湖來水,分別由運鹽河、金灣河、太平河、鳳凰河及裏運河注入長江。湖泊長17公里,最大寬度6公里,湖水面積98平方公里(相應於水位4.36米),平均水深1.1米,湖水蓄量1.1億立方米。
湖泊具有調洪、灌溉和養殖之利。得益於悠久的運河文化,其旅遊價值也愈加突顯。 [1] 
中文名
邵伯湖
別    名
棠湖
甘棠湖
地理位置
邗江、高郵和江都交界
面    積
98平方公里(相應於水位4.36米)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淮河入江水道

邵伯湖名稱由來

謝安 謝安
邵伯湖,又名棠湖(甘棠湖),古屬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稱。邵伯湖春秋時稱武廣湖(又名武安湖)。東晉太元十年(385),東晉大臣謝安受權奸陷構,遭排擠而出鎮廣陵。在當時城東北20裏地的步丘築壘而居,更名新城。當時此處地屬蜀岡尾閭,西高東低。西高易泄水,常苦幹旱;東低常蓄澇,農田易淹。謝安經過考察,乃率領民眾於此築埭(即大壩)渲蓄,自此西解旱憂,東免澇患,高下得以兩利。後人追思謝安之德,比之以周代的召(音同邵)伯,古代召與邵通用,因稱所築之埭名邵伯埭,埭旁之湖名邵伯湖。
周代的召公為輔佐成王,巡行鄉邑,曾在甘棠樹下休息議政,後人思其德,乃對甘棠樹倍加愛護而不傷害。既然謝安和召伯一樣,人們復仿照召公,也在邵伯建甘棠廟(謝公祠),植甘棠樹,以示紀念,並稱邵伯鎮為甘棠鎮,邵伯湖為甘棠湖。 [2-3] 

邵伯湖形成演變

邵伯湖,屬運西諸湖,由古澙湖演變而來。原為濱海淺灘上的窪地,成湖初期只是個海灣,由於海灘淤漲延伸和沙壩的封閉,又在長期泥沙淤積和人為作用下,逐漸縮小分化為眾多的小湖蕩。它上承淮河、洪澤湖的來水,原經三河注入白馬湖、寶應湖、汜光湖、高郵湖及邵伯湖而泄入長江。三河所攜泥沙,首先在寶應、汜光二湖沉積,使其不斷縮小而成為河道型湖泊,1969年建大汕子隔堤,開三河入江水道以後,切斷了白馬、寶應及汜光等湖泊與高郵湖的聯繫,從此,三河之水改由入江水道直接入高郵湖再經邵伯湖排入長江。 [3-5] 

邵伯湖位置境域

邵伯湖的位置及範圍 邵伯湖的位置及範圍
邵伯湖,湖周分屬江蘇省揚州市邗江、高郵和江都三地。北起高郵湖新民灘,東瀕京杭運河西堤,西為高郵、邗江兩縣市沿湖地區,南抵六閘以下歸江河道口。
1950年代初,邵伯湖南北長25公里,其中高郵市境內7公里,邗江區境內1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7.3公里,位於高郵市境;邗江境內赤岸圩三棵柳最寬處為6.27公里,最窄處六閘僅1.3公里。總面積164.97平方公里,其中高郵市53.6平方公里,江都區14.35平方公里,邗江區97.02平方公里。到1990年代,湖泊長17公里,最大寬度6公里。湖水面積98平方公里(相應於水位4.36米),平均水深1.1米,湖水蓄量1.1億立方米。在水位4.5米時,水面積120平方公里,湖容積1.7億立方米;在水位8.5米時,水面積220平方公里,湖容積9億立方米。 [6]  [1]  [3] 
邵伯湖東南部江都區境內湖面 邵伯湖東南部江都區境內湖面
邵伯鎮境內湖面 邵伯鎮境內湖面
邵伯湖邗江區公道鎮境內湖面 邵伯湖邗江區公道鎮境內湖面
邵伯湖本部邗江區方巷鎮境內湖汊 邵伯湖本部邗江區方巷鎮境內湖汊

邵伯湖水文特徵

邵伯湖屬過水性湖泊,分淮入江已有400餘年歷史,是淮河下游入江唯一行洪走廊。1990年代末,湖底高程一般為3.2米(一説3.5米)。六閘水位高程8.5米時,防洪庫容為5.72億立方米,一般灌溉水位高程4.2米,灌溉庫容僅0.54億立方米。為保證淮河入江水道行洪1.2萬立方米/秒安全入江,自1954年起,對邵伯湖多次治理,清除行洪障礙,擴大阻水的上鳳凰河、六閘湖口等處行洪斷面。經歷1991年大洪水的考驗,工程發揮巨大效益。 [3]  [6] 
邵伯湖湖水pH值8.5,礦化度為215.07毫克/升,屬重碳酸鹽類鈣組Ⅰ型水。 [1] 

邵伯湖主要支流

邵伯湖,和洪澤湖、高郵湖一起,屬淮河入江水道上的湖泊。淮河洪水經洪澤湖後,湖水的出路有三,其中向南的一條是出三河閘,由三河東南流經入江水道,穿高郵湖、邵伯湖出六閘,再經運鹽河、金灣河、太平河、鳳凰河和新河等水道,匯入芒稻河,經夾江,至三江營注入長江。這條淮河入江水道全長158公里,最大泄洪量12000立方米/秒,是淮河下游主要泄洪河道。同時,邵伯湖西納丘陵地區區間徑流,邵伯湖京杭運河自邵伯經六閘縱貫湖牀南部。 [3]  [1] 

邵伯湖上游河道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從三河閘至施尖入高郵湖,長55公里,由三河與金溝改道段組成。再從高郵湖施尖經新民灘,到邵伯湖約30公里。高郵湖底一般高程4.5米,在水位6米時,水面積700平方公里,湖容積10.8億立方米;在水位9米時,水面積780平方公里,湖容積34億立方米。 [6] 
赤岸引水河,河道呈倒“V”形,由赤岸鄉宰灣麻風病院處向東北至橋頭套閘,長6.15公里;再由橋頭套閘向南至土良,長4.64公里,此段為湖中河。河全長10.79公里,河底高程2米,河底平均寬4米,河坡坡比1:2。
公道引水河,河道呈倒“L”形,由公道鎮朱橋澗口向東至土良,長8公里;再由土良向南至酒甸鎮西興圩下壩,長約9.68公里,此段為湖中河。河全長17.68公里。河底高程1米,河底寬20.5米,河坡坡比1:2。
朱橋澗,東至朱家大荒成莊,西迄公道引水河口,長4.6公里,為楊壽鎮與公道鎮以及儀徵市大儀鎮的界河。河底寬7米,河底高程1米,河坡坡比1:2。
楊壽澗,東起黃泥窪,經楊壽鎮至陶莊入公道引水河,長7.51公里,河底寬8米~13米,河底高程1米,河坡坡比1:2,青坎寬5米~10米。
王衝澗,自胡家衝經方家集至復興圩,出白馬港與公道引水河相通,長5.0公里,河底寬6米,河底高程1米,河坡坡比1:2。
中港引水河,自黃珏、方巷鎮界東壩至中港套閘,長3.94公里,河底寬11米~15米,河底高程1.88米~2.0米,河坡坡比1:2~1:3,青坎寬5米~10米。
方巷引水河,南起方巷鎮,經三里撇洪河自梁莊出湖,接公道引水河,長10.85公里,底寬6米~10米,河底高程1米~2米,河坡坡比1:2。
邗江港,原稱北澗,西至北澗水庫大壩,東至陳家溝,長5.1公里,河底寬4米,河底高程2米,河坡坡比1:2,青坎寬3米。
槐泗河,為縣境與揚州市郊區的界河,西起大官橋漫水澗,東至瓦窯鋪以北接邵伯湖,長10.69公里,河底寬6米~15米,河底高程1米~1.5米,河坡坡比1:2,青坎寬4米。 [3] 
湖東邵伯湖與裏運河一堤之隔 湖東邵伯湖與裏運河一堤之隔
裏運河,在裏下河地區西側,京杭運河江蘇河段的中段。古稱邗溝、漕渠、中瀆水,也名淮揚運河,俗名裏河。北端自淮陰水利樞紐起,經淮安、寶應、高郵、揚州等地,由邗江縣六圩入長江。長168公里。北與蘇北灌溉總渠在淮安交匯,南在揚州市北穿過淮河入江水道,自古為蘇北重要航道。始建於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它南引長江水,中段利用武廣湖(今邵伯湖)、陸陽湖、樊良湖(今高郵湖)水,東北出博芝湖(已淤平)和射陽湖;北段引射陽湖水到淮安縣域以北的末口入淮河。是一條溝通長江、淮河交通的人工運河,河道彎曲。東漢建安初裁彎取直,自高郵直達淮安。隋大業元年(605)沿建安故道重開邗溝150多公里,可自揚州直達淮安。宋紹熙五年(1194)筑西堤180公里,分開湖河。明初築東堤,清康熙乾隆年間建歸海五壩。1950年後全面整治,堵閉歸海五壩,加高培厚岸堤,改建和整頓閘洞,建淮安水利樞紐工程。1956年移建高郵至界首25.5公里東堤,1958~1961年河道裁彎取直、拓寬浚深;重建西堤,徹底分開河湖;開挖揚州市瓦窯鋪至六圩航道,縮短揚州、鎮江間航程;沿運河修建節制閘、船閘地下涵洞等配套工程。1980年後,興建多項水利工程,提高航運能力,並作江水北調輸水河道。 [7] 

邵伯湖下游河道

淮水經邵伯湖入境,南出長江。明代,邵伯湖即為淮水入江行洪走廊。清代先後增開太平、金灣、新河3條入江河道,擴大導淮入江規模,但歷史上水利工程時興時廢,防禦能力薄弱,水旱災害頻發。淮河入江水道下游段自邵伯湖六閘以下,分別注入運鹽河、金灣河、太平河、鳳凰河、新河、壁虎河諸河,南行穿橫河,合併為芒稻河、董家溝、石羊溝、廖家溝4河。董家溝於朱橋河口東接芒稻河,石羊溝於管陳灘南端西接廖家溝。芒稻河、廖家溝分別於八江口、羊尾匯流於夾江,並東流至三江營注入長江。諸河總長84.31公里,其中主幹流長35.34公里(由鳳凰河口經廖家溝至夾江三江營)。最大行洪量為1.04萬立方米/秒(1991年7月11日),接近規劃行洪能力1.2萬立方米/秒。這些河道是淮河入江必經之路,形成江淮交匯。 [3] 
邵伯湖下流河道情況 邵伯湖下流河道情況
運鹽河,原名金家灣河。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由河道總督楊一魁開成,並建金灣、芒稻泄水閘,泄淮水由芒稻河入江,是為導淮入江之始,距今400多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河道總督朱之錫開人字河。康熙二十三年,河道總督靳輔復浚人字河。1953年,在人字河東側打壩並建仙女船閘與老通揚運河溝通。1965年建成芒稻閘,1966年建成運鹽閘。運鹽閘上段仍稱運鹽河,運鹽閘以下至芒稻閘以上改稱高水河,是南水北調的送水河,也是淮水入江諸河中唯一全程通航的河道(上達京杭運河,下通長江),汛期仍服從淮河行洪。運鹽河由邵伯湖口至橫河長9.37公里,寬90米~175米,河底高程-1米~0米。
金灣河,始開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南穿橫河,下接董家溝,於芒稻閘下0.99公里處併入芒稻河。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董家溝滾水壩。乾隆二十一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疏浚董家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董家溝橋(又名頭道橋),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1973年建金灣閘,1988年在太安集鎮東側建成金灣橋1座。金灣河由邵伯湖口至橫河,長8.38公里,寬90米~160米,河底高程-2米~0米;下段董家溝,長3.94公里,寬105米~400米,河底高程-8米~0米。
太平河,在揚州市區東北。北起邵伯湖大閘,經秦莊至太平閘入廖家溝,是淮河入江水道。古名東、西灣壩引河、太平引河,南端又名石洋溝。清乾隆十年(1745年)開,原長8.78公里。橫河以南稱石羊溝,於萬福閘下2公里處西接廖家溝。乾隆八年,欽差大學士陳士倌等奏開石羊溝,原長11.22公里(長度與實際不符,可能包括上段太平河)。乾隆十三年,建石羊溝滾水壩,二十一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疏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增建石羊溝橋(二道橋)。1971年拓浚鳳凰河工程時,對太平河口裁彎浚深,拓浚西灣河,堵閉東灣河。太平河總長11公里。由湖口至橫河長6.83公里,寬100米~180米,河底高程-2米~0米;石羊溝長3.09公里,寬190米~355米,河底高程-5米~-2米。
鳳凰河,明代中期已有此河,河道南行至橫河入廖家溝,明末時口寬僅4.2米,清末時口寬77米,1931年寬147米。1955年春及1955年冬至1956年春,分兩期疏浚。兩期工程共完成土方1093.81萬立方米,拓浚長度4.6公里,河底寬230米,河底高程-0.68米~1.23米。兩岸邊坡坡比1:3,青坎寬10米,堆土高程15米左右。鳳凰河自河口至萬福閘,長4.35公里,寬300米~360米,原行洪流量748立方米/秒,開挖後增至2965立方米/秒,淨增2217立方米/秒,為原來的近4倍,在淮水歸江6條河道中泄洪量最大。
新河,清道光八年(1828年)農曆正月由河道總督張井奏開,計長4.47公里,河口寬67米至103米不等,深2.3米~10米,於3月竣工。新河在橫河南與鳳凰河、壁虎河會合後入廖家溝。新河長3.96公里,河寬130米~200米,河底高程-0.5米~1米。 [7]  [3] 
廖家溝 廖家溝
廖家溝,明代以前已有此河。該溝北起橫河,南迄羊尾,與夾江會合後流入長江。清乾隆年間開始行洪,乾隆十三年(1748年),該溝建有三合土滾水壩,金門(又稱口門)寬僅53米,乾隆二十一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疏浚廖家溝,乾隆二十六年,落低壩底並展寬金門至147米,泄洪不重;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萬福橋(木製),廖家溝衝寬至467米;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萬福橋,橋長507米。前後120年,廖家溝衝寬近10倍,可見自清代中葉以後泄洪之重。1931年,大水沖毀橋身,1936年重建鋼筋混凝土大橋1座。1960年1月建萬福閘時,因橋身有礙行洪拆除。廖家溝先後匯入壁虎河、新河、鳳凰河、太平河4河之水,1921年測得行洪流量5802立方米/秒,現規劃行洪流量9730立方米/秒,是淮河入江水道主幹流,承擔淮河入江泄量81.1%。河道北自萬福閘,南迄霍橋鎮羊尾,長11.16公里,寬500米~900米,河底高程-20米~-5米。
壁虎河,明末已有此河。上接古運河,下通廖家溝,原為運鹽河(一名茱萸溝,漢代亦名邗溝)一分支,自道光以後泄水漸重。壁虎河原是泄洪量最大的一條(1921年9月19日測得流量1766立方米/秒,佔該年入江總泄量8406立方米/秒的21%),1956年鳳凰河拓浚後位居第二。壁虎河從河口至新河下,長1.72公里,寬150米~450米,河底高程-1米~0米。
芒稻河,古名蟒導河,相傳為明宣德六年(1431年)平江伯陳蠧所開。該河上承運鹽河,下注夾江,是明末清初淮水入江的主要河道。清康熙年間,多次整治,泄水漸暢。1963年,橫河至芒稻閘一段長1.69公里,改為高水河,寬105米~175米,河底高程-2米~-1米。芒稻河自芒稻閘至八港口,原長14.42公里,但河道曲折,經1955年、1972年兩次裁彎浚深,河道長度降至9.99公里,泄洪、引水、排澇和航運條件大為改善。
夾江,原為長江故道,後因北岸沙洲堆積,逐漸形成夾江。夾江原西起沙頭河口,東迄三江營,長34.8裏,是縣境內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1962年春,夾江蔣橋築壩後,夾江不再承擔長江分流。為縮短夾江堤防防線,1970年、1971年續築華家氵穴目壩、小虹橋壩。兩壩之間夾江段長12.62公里,成為圩內水域,闢為縣魚種場。河道西自霍橋鎮羊尾,東至三江營,是淮河歸江主河道,長17.68公里,寬500米~980米,河底高程-20米~-14米。 [3] 

邵伯湖自然資源

邵伯湖生物資源

高郵湖地處長江、淮河下游內陸水域,浮游植物有9門156屬,其中蘭藻門29屬,佔18.6%,隱藻門2屬,佔1.3%,金藻門5屬,佔3.2%,黃藻門2屬,佔1.3%,硅藻門29屬,佔18.6%,甲藻門4屬,佔2.6%,裸藻門6屬,佔3.8%,綠藻門78屬,佔50%,輪藻門1屬,佔0.6%。浮游動物有288種,其中原生動物94種,佔32.6%,輪蟲106種,佔36.8%,枝角類50種,佔17.4%,橈足類38種,佔13.2%。
底棲動物有92種,其中軟體動物腹足類15種,佔16.3%,斧足類22種,佔23.9%,節肢動物的甲殼類14種,佔15.2%,水生昆蟲16種,佔17.4%,環節動物的多毛類3種,佔3.3%,寡毛類7種,佔7.6%,蛭類3種,佔3.3%,其他12種,佔13%。
水生植物共29科62種,其中萍科、水蕨科、芡科、菱科、柳葉菜科、唇形科、胡麻科、狸藻科、金魚科、桔梗科、黑三稜科、茨藻科、科、燈心草科各1種,各佔1.6%,槐葉萍科、繖形科、龍膽科、玄蔘科、澤瀉科、天南星科、浮萍科各2種,各佔3.2%;小二仙草種、雨久花科各3種,各佔4.8%,睡蓮科、蓮子菜科、菜苤科、禾本科、莎草科各4種,各佔6.5%,蓼科8種,佔12.9%。 [8] 

邵伯湖魚類資源

魚類計有24科74屬109種。作為捕撈對象的主要有鯉科、鯷科、銀魚科、鯰科、鮠科、鰻鱺科、鯔科、鮨科、鱧科、合鰓科、塘鱧科、杜文魚科等12科,主要有鯉、鯽、青、草、鰱、鱅、鯿、魴、、紅鰭鮊、蒙古紅鮊、翹咀紅鮊、條、鱤魚、鰟鮍、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梅鱭、鯰魚、黃顙魚、河鰻、鱖魚、黑魚等。另外,還有蝦、蟹和貝類。高郵湖在三河閘建閘之前,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的捕撈量,1952年佔總捕撈量的12%,1953年建閘後,四大家魚捕撈量逐年減少,到1960年,僅佔捕撈量的0.16%,幾乎到了絕跡的程度。 [9] 

邵伯湖水生植物

江蘇省湖蕩灘地多,水生經濟植物資源豐富,可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類。主要品種如下:挺水植物有蓮藕、蘆葦、蒲草等。一般生長在靠近岸邊水淺的地方,植株挺立於水中,部分基葉伸出水面。省內淡水水域均有分佈,特別是湖泊、河蕩地區資源豐富。浮葉植物有菱、芡實、蓴菜等,根生在水底,莖比較柔軟,葉片浮於水面。菱主要分佈在裏下河、蘇州水網地區;芡實在湖蕩、港汊和漚田均有分佈;蓴菜以太湖東山所產最為有名。漂浮植物有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整株植物飄浮水面,其根不着生於水底,省內河溝和湖蕩地區均有分佈,資源比較豐富。沉水植物有有苦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等,植株生於水中,湖蕩地區均有分佈,資源豐富。 [10] 

邵伯湖油氣資源

邵伯湖區,屬高郵凹陷深凹帶中部及南部。分佈有真武、富民、黃珏等油田。 [11] 

邵伯湖湖區特產

邵伯湖湖水清冽,水草豐美,盛產鯿、白、鯉等魚種及銀魚、螃蟹、青蝦、蚌螺等水產,還有“運河三寶”之一的“邵伯菱”和聲名鵲起的“邵伯龍蝦”“邵伯湖螺螄”。
邵伯菱 邵伯菱
邵伯菱,和嘉興的風菱、太湖的紅菱、裏下河的飯菱,並列為江淮地區四大名菱,也是中國唯一用地名命名的菱種,已有500多年曆史。邵伯菱與寶應的蓮藕、高郵的雙黃蛋並稱“運河三寶”,享譽大江南北。據邵伯志記載,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邵伯,品嚐過邵伯菱,曾有“涉江採菱發陽阿”的詩句。邵伯菱產於邵伯、樊川、丁夥等地,是當地主要農產品,2018年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2018年,邵伯菱種植面積已達6180畝,年產3190噸。 [13] 
邵伯龍蝦,以殼青、肚白、個大、肉緊而聞名。 [14]  從2001年開始,邵伯鎮以邵伯湖旅遊龍蝦節為平台,舉辦富有特色的文化旅遊活動,每年有40多萬美食愛好者來此尋味運河,帶動就業近萬人,旅遊龍蝦節成為邵伯人民的致富節。 [15] 
邵伯湖銀魚,是邵伯湖的另一特產,由於邵伯湖水質特別好,可與太湖銀魚齊名。銀魚個體細小,周身銀白色,軟嫩而發亮。漁民用特別的漁網捕撈。銀魚無鱗、無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16] 

邵伯湖治理開發

邵伯湖工程

邵伯湖下游淮河入江水道控制工程示意圖 邵伯湖下游淮河入江水道控制工程示意圖
淮入江水道中段自高郵湖至邵伯湖六閘長55公里,並建有高郵湖控制工程。這一段大部屬於湖區。由於高郵湖湖面風浪較大,湖東即為裏運河西堤,自大汕子格堤興建後,寶應湖不再行洪。1956~1957年整治裏運河時,自高郵界首鎮向南26.5公里長築新東堤,處理了清水潭、馬棚灣等歷史險工,成為“兩河三堤”。1970年在西堤外側下部築灌砌塊石護坡,上部建2米高的漿砌塊石子埝,頂高程11.2~11.5米,標準仍偏低。1980年8月到1982年7月,用挖泥機船,結合京杭運河疏浚,挖水下方400萬立方米,將中、西堤之間的老運河河槽進行吹填至高程7米以上,個別地段達8米,並植樹造林,作防浪林台。在高郵以北馬棚灣附近西堤,有1公里多長的試驗段,建50米寬的平台和塊石護坡。高郵以南至六閘,湖東均為新築的京杭運河西堤,堤頂高一般均超過洪水位2.5~3米,頂寬6米。迎湖平台一般寬30米,並有幹砌塊石護坡。高郵湖、邵伯湖西幾個大圩的圩堤頂高,一般超出洪水位2~2.5米,頂寬3.5~5米,迎風浪地段和險工地段均建有塊石護坡。
高郵湖控制工程位於高郵湖至邵伯湖穿過8.8公里長、6.7公里寬的新民灘。灘面高程4.7~6.2米。有王港、毛塘港、新港等大小17條港汊將高郵湖與邵伯湖串通。東邊為裏運河西堤,西邊有郭集、衞東等圩,灘高港淺,蘆柴叢生,莊台林立,嚴重阻水,是入江水道的一個咽喉。歷史上這裏就有堵港濟運、蓄水灌溉的記載。清光緒十七年至宣統元年(1891~1909年)就有5年堵港濟運的資料。建國後,從1953年起,每年汛後用堵閉各港蓄水,並從運河西堤到湖西郭集大圩,在湖灘上建起一條11.3公里的控制線。汛期拆壩行洪,汛後堵港蓄水,堵堵拆拆,年復一年。據統計從1953~1969年,共拆堵291座次,花人工30多萬工日。因此,1962年開始並港建閘。1969年興建入江水道時,對新民灘進行了整治,以解決淮河排洪和蓄水灌溉、航運等問題。先後興建和改建了老王港、新王港、新港、毛塘港、楊莊河、莊台河等漫水閘6座,漫水套閘1座,並將漫水閘和東西向堤埂聯接成一道高程6.5米的控制線,統稱高郵湖控制。1971年在小汕子河以東、距運河西堤1.3公里,順水流方向結合開挖莊台河,新建一條南北長8850米、東西寬18米的莊台。莊台高程11~11.5米,高出設計最高洪水位1.5~2米。1978年經過批准,又將莊台河與運河西堤之間的灘地,開荒造田,一水一麥,適當提高控制線上子埝的標準,但頂高不能超過8米,頂寬不得大於1米。當入江水道行洪,高郵湖水位達7.5米,並有上漲到8米趨勢時,立即破圩行洪。但後來人口增加到1萬人左右,莊台住不下,部分居民在莊台坡上和1.3公里的行洪道中重新建房。1984年羣眾又將子埝加高到9.5米,頂寬5米,並將塊石護坡做到高程8米,嚴重影響行洪。
入江水道下段自邵伯湖六閘以下到三江營長48公里。這一段由歸江河道分流入江,並建有歸江控制。運鹽河、金灣河匯入芒稻河;太平河、壁虎河、鳳凰河、新河匯入廖家溝。再由芒稻河、廖家溝匯入夾江至三江營入長江。1987年這段堤防的現狀:江都段堤頂高程7.5~8米,堤頂寬2.7~3米,萬福閘下和芒稻河堤頂高程為8.5~7.5米,頂寬2.5~3米。並有部分塊石護坡。 [17] 
1992年,邵伯湖堤防塊石護坡、涵閘翻建加固、入江水道下游護岸工程分別開工興建。翌年竣工,完成土方7.2萬立方米,用塊石3.3萬立方米,計投資289.57萬元。 [18] 

邵伯湖航道

江都邵伯湖東里運河上的邵伯船閘 江都邵伯湖東里運河上的邵伯船閘
邵伯湖自古為蘇北重要航道。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始,邵伯湖(時稱武廣湖)為裏運河的一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建裏運河西堤,徹底分開河湖。 [7] 
邵伯湖區域有6條航道,雖水面寬,水深良好,但流速過快,直接影響船舶航行安全,主要以泄洪為主,定為等外級航道。 [19] 

邵伯湖採油

邵伯湖中的石油採掘 邵伯湖中的石油採掘
富民油田位於湖東江都境內,1975年勘探成功,至1990年,全油田共有采油井38口,注水井12口,累計採油83.09萬噸。真武油田位於江都真武鎮境內,1974年發現,當年獲油流,於1990年底,全油田共有采油井72口,注水井18口,累計採油381.61萬噸。黃珏油田位於邗江黃珏東方巷境內,1978年發現,1983年投入開發,1987年建成年產4萬噸的生產能力,截至1990年底,全油田共有采油井25口,注水井8口,累計採油29.91萬噸。聯盟莊油田位於江都邵伯鎮昭關境內,1975年勘探發現,1981年開始產油,1984年試採。截至1990年底,全油田有采油井14口,注水井6口,累計產油13.44萬噸。 [11] 

邵伯湖水產

邗江區赤岸鄉尤家灣是邵伯湖的一個湖汊,1987年,該鄉水產養殖公司將其“腹部”上下用網攔住,成立赤岸水產養殖場第五工區,面積571畝,進行粗放式養魚,1989年開始半精養。1994年底開始,承包給個人進行魚蟹混養。1991年開始,邵伯湖每年實行全湖禁捕,部分漁民利用圍網或網箱進行養殖。1995年,湖區網箱面積6700平方米,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別為2000平方米、1600平方米、3230平方米。1997年,漁業鄉大套村漁民用80平方米網箱養殖鱖魚,獲得成功。1998年,該村6户漁民利用網箱養殖鱖魚,養殖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3户還用網箱進行青蝦養殖。
邵伯湖尤家灣水草茂盛,1991年,漁業鄉板河村漁民等在尤家灣圍網1000畝,進行水產養殖。1993年,漁業鄉廟灣湖漁場在廟灣湖中圍網23畝進行精養。1997年,漁業鄉沿湖村漁民在公道河兩岸圍網508畝,其中養蟹503畝,當年產量1.9萬公斤。1998年,漁業鄉大套村漁民在湖邊圍網50畝,養殖草魚、鰱魚和魚危魚。是年,湖區圍網500畝。1999年,圍網960畝,全是魚蟹混養。2000年,圍網養殖增加到3300畝。湖區漁民走上由捕轉養的道路。 [20] 
邵伯湖區的養殖場 邵伯湖區的養殖場
為保護漁業資源,休養生息,1991年開始,邵伯湖水域實行禁漁期和禁漁區制度,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為全湖封湖禁漁期,禁止一切漁具非法捕撈,禁止入湖或到沿湖收購水產品,禁止絞撈水草;6月1日至8月20日為銀魚、梅鱭禁漁期,禁止一切網具入湖捕撈;1月1日至9月15日為螃蟹禁漁期,禁止捕撈、收購、販運螃蟹。 [21] 
2016年,隨着國家生態建設的全面展開,為保護邵伯湖生態環境,邵伯湖區開始實施退養還湖。截至2018年10月底,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124户漁民全部簽訂退養協議,退養面積6666.1畝,同步完成496艘船隻的評估工作,提前完成年度退養還湖任務,這標誌着邵伯湖(邗江境內)實現全面退養還湖。當地超前謀劃、統籌推進漁民上岸定居工程、產業轉型發展等方面工作。 [22]  江都區境內,據2018年數據,邵伯湖總計圍網養殖面積3916.1畝,其中邵伯鎮漁業村3687.1畝、公路村229畝。市政府下達我區的任務為2017年底完成邵伯湖退養1000畝,2018年完成邵伯湖退養2916.1畝。 [23] 

邵伯湖旅遊

邵伯湖又名棠湖,古屬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稱。明代趙鶴《過邵伯湖》詩云:“湖口人家住處幽,桃花蹊下晚驅牛。水耕誰信為農苦,春望何妨作客遊。落日波聲侵短竹,平沙風色帶眠鷗。送行最愛長堤柳,直到官河綠未休。”揚州市對這一有利的水面資源進行了旅遊開發。 [16] 
邗江區鳳凰島,位於太安鎮北部的邵伯湖,水域遼闊,島嶼面積6平方公里。島內植被豐富,長有多種野生動物和珍貴樹種。全島風光秀麗、水碧風清、滿目蒼翠、生態宜人。1999年始,鄉黨委、政府組織專家論證規劃,招商引資,全面開發鳳凰島生態旅遊區。 [24] 
揚州“揚州-邵伯-高郵”大運河水上旅遊 揚州“揚州-邵伯-高郵”大運河水上旅遊
邵伯湖旅遊度假區,規劃總面積10平方公里,位於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以南水北調、千年碼頭、運河水利、湖濱休閒、水上運動展現出豐富的“水文化”內涵。 [25]  有15平方公里的水面,湖中有大小島嶼64個,主要以“古”、“水”為特色,由老街觀光區、運河及船閘風光區、邵伯湖休閒度假區、邵伯特色遊覽區四大部分組成。2005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2015年被評為市級度假區。 [16]  [26] 

邵伯湖圍墾

邗江區內多圩田,為抵禦洪水,清代末年建有中小圩38個。1950年代初期,有中小圩69個。沿湖圩堤分散、矮小,外洪內澇,擋不住,排不出,農業產量低而不穩。新中國建立初期,連遭1950年、1954年、1956年三次淮河大洪水襲擊,湖西圩區耕地淹沒,損失慘重。1956年始,沿湖圩區培修圩堤,浚港建閘。1970年代,沿湖圩區繼續實施洪、澇、漬兼治,聯圩並圩,加固堤防。圍墾濱湖灘、土良灘灘地37.27平方公里,新增耕地1667公頃。 [26] 
參考資料
  • 1.    江蘇省志 地理志 第七章 陸地水第二節 湖泊 二、主要湖泊
  • 2.    江都地名故事(9)——邵伯鎮的地名由來  .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05]
  • 3.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57-59.
  • 4.    江蘇省志 地理志 第七章 陸地水第二節 湖泊 一、湖泊成因.198.
  • 5.    江蘇省志 地理志 第七章 陸地水第二節 湖泊 f二、主要湖泊.198.
  • 6.    江蘇省志 水利志 第一章 自然概貌 第二節 水  系二、 淮 河 水 系(二) 洪澤湖下游水系
  • 7.    江蘇省志 地理志 第七章 陸地水 第一節 河流二、淮河下游水系
  • 8.    江蘇省志 水產志 第一章 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漁業環境三、餌料生物
  • 9.    江蘇省志 水產志 第四章 淡水捕撈 第一節 主要作業水域 二、湖 泊
  • 10.    江蘇省志 水產志 第一章 環境與資源 第二節 主要水產品資源 四、淡水水生經濟植物
  • 11.    江蘇省志 石油工業志. 江蘇省地方誌纂委員會 . 方誌出版社 .2000年1月1日.131-146.
  • 12.    邵伯菱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11-05]
  • 13.    邵伯菱年產3190噸 農民叫它“發財菱”  .揚州網-揚州日報[引用日期2019-11-05]
  • 14.    逆天!Look round 江蘇  .江蘇微旅遊[引用日期2019-11-05]
  • 15.    第十八屆邵伯湖旅遊龍蝦節開幕  .中國江蘇網[引用日期2019-11-05]
  • 16.    邵伯湖  .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05]
  • 17.    江蘇省志 水利志 第二章 江淮下游防洪擋潮 第二節 淮河及洪澤湖控制 二、 入 江 水 道
  • 18.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11 .
  • 19.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66 .
  • 20.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237.
  • 21.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249.
  • 22.    揚州邗江邵伯湖區實現全面退養還湖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1-03]
  • 23.    邵伯湖退養還湖任務提前完成  .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0-29]
  • 24.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921.
  • 25.    揚州邵伯湖旅遊度假區  .新浪蘇州[引用日期2019-11-03]
  • 26.    邗江縣誌(1988~2000).邗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9年:4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