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郡

鎖定
巴郡,是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轄四川地區東部(今重慶市和四川省部分區域)。
中文名
巴郡
行政區類別
中國古代郡級行政區劃
下轄地區
四川地區東部
簡    稱
與蜀郡合稱“巴蜀”
設立時間
秦周赧王元年(前314年)
廢除時間
唐武德元年(618年)

巴郡簡介

是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劃,轄今天重慶市和四川省部分區域。
漢巴郡朐忍令景雲碑 漢巴郡朐忍令景雲碑
巴郡常與巴東郡巴西郡等合稱“巴”、“三巴”等。
後巴郡與蜀郡合稱“巴蜀”。

巴郡歷史沿革

巴郡秦國、秦朝

秦國於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縣(今重慶江北區)。郡初轄江州(治今重慶江北區)、墊江(治今重慶合川)、閬中、江陽、宕渠(治今四川省達州渠縣)、符縣6縣,後陸續新置5縣。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巴郡為天下36郡之一。

巴郡西漢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陽、符縣改屬廣漢郡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為江州縣,轄江州(今老重慶、江津璧山、永川、綦江、南川,治今重慶江北區)、臨江(今忠縣、墊江、石柱)、枳(今涪陵、長壽、豐都)、墊江(治今重慶合川區)、閬中(今閬中、蒼溪儀隴)、朐忍(今雲陽、萬州、開縣)、安漢(今南充西充、嶽池、廣安,治今四川南充)、充國(今南充、西充,治今四川南部縣)、宕渠(今達州、東鄉、新寧、渠縣、大竹、太平、巴州通江南江、營山)、魚復(今奉節巫山巫溪)、涪陵(今涪陵、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等11縣。
漢和帝時(89――105年),增置宣漢(治今四川達州市),漢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縣。

巴郡東漢

巴郡轄14城:江州、宕渠、朐忍、閬中、魚復、臨江、枳、涪陵、墊江、安漢、平都、充國、漢昌等。
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安漢令趙穎提議分巴郡為三郡: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江州以下為永寧郡;朐忍以下為固寧郡。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墊江以北為巴郡,江州至臨江(今重慶忠縣)為永寧郡、朐忍(治今重慶雲陽縣)至魚復(治今重慶奉節縣)為固陵郡
建安六年(201年),永寧郡複稱巴郡,郡治江州縣
建安六年(201年),魚復令蹇允爭巴名,劉璋改永寧郡為巴郡, 固陵郡巴東郡,巴郡為巴西郡,這就是“三巴”的來源。 [1] 

巴郡蜀漢

分巴郡置涪陵郡,治涪陵縣,轄漢復縣等5縣;置宕渠郡,治宕渠縣,不久併入巴西郡。巴西郡轄閬中等九縣,巴東郡轄魚復等三縣,巴郡轄江州等四縣。

巴郡南北朝及隋唐

南齊移治今重慶巴南區
隋開皇三年(583年)巴郡廢。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渝州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為渝州。巴郡的名稱不再使用。

巴郡轄區範圍

古代這裏是巴國的領地,轄境在今重慶全境、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國都在今重慶渝中區。後被秦國所滅,設巴郡,採取羈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
秦朝時設立巴郡,轄今重慶全境、四川東部。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永寧郡複稱巴郡,轄今重慶南部和四川東南部。
西晉時,巴郡轄只剩下4縣,基本都在今重慶地區範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