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士底廣場

鎖定
巴士底廣場(Place Bastille),法國大革命的發源地。 巴士底廣場原來的巴士底獄已經被拆除,廣場的中央,樹立着一根銅柱,是為了紀念1830年法國革命再次推翻封建帝制。位於巴黎塞納河右岸,巴黎市區東部,是昔日巴士底獄所在地。從亨利四世林蔭大道向北伸延的曲折砌石線標明瞭原巴士底獄的範圍,在聖安東尼街和雅克-葛爾街的交角上一塊大理石上刻着:“這裏原為巴士底獄前院大門。
中文名
巴士底廣場
外文名
Place Bastille
行政區類別
法國
所屬地區
巴黎
地理位置
巴黎塞納河右岸
氣候條件
温帶海洋氣候
著名景點
七月柱
法語名稱
Place de la Bastille

巴士底廣場廣場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巴士底廣場
法語名稱:Place de la Bastille
英語名稱:The Bastille Square
巴士底廣場簡介
七月柱 七月柱
巴士底廣場和巴士底獄有什麼關係呢?何為巴士底獄?史稱它始建於1370年,本意是做為國王查理五世的王宮。據説它有八個炮樓,二十四米高的圍牆、二十五米寬的護城溝。儘管礕壘森嚴,巴士底獄卻曾在內戰中七次被克、六次投降,威風落盡。亨利四世時代,巴士底宮被用來做為儲存軍費之處,藏有四百五十萬利弗爾。但是亨利四世死後,這筆錢被他的敗家子老婆、攝政王瑪麗·德·美第奇揮霍殆盡。於是巴士底王宮後來又被改為監獄。封建貴族們以“後門”弄到一紙“御璽令”(也譯為“國王火漆信”),不必經過司法程序,即可以公報私仇,隨意關押各類人士,包括大名鼎鼎的“鐵面人”和伏爾泰。1784年,御璽令被取消,巴士底獄進行了清理,只留下三十二個瑞士衞兵和八十二個榮軍院士兵留守。實際上,當1789年7月14日被巴黎民眾攻克時,裏面只剩有七名囚犯。

巴士底廣場發展歷史

內容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1789 年 7 月 14 日,人們由此攻進古堡。“巴士底”一詞的法文意思是“城堡”。1369 年至 1382 年這裏是一座軍事堡壘,用以抵抗英國入侵。1382 年,改為王家監獄,最初用於幽禁失寵貴族,而最先被關進去的竟是其修建者、巴黎總督奧布里耶。從黎胥留時代起,巴士底正式改作國家監獄。巴士底獄佔地 2670 平方米,由高牆和 8 座 30 多米高的塔樓圍護,四周是寬 24 米的深溝,有吊橋供進出。從 16 世紀起,這裏主要關押政治犯,法國啓蒙思想家伏爾泰曾兩次囚禁於此。巴士底獄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 年 7 月 3 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 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從 15 日起,民眾就揮鎬搗毀這座陰森的魔窟,把拆下的石塊墊到塞納河的協和大橋上,讓行人日日踐踏。在攻克巴士底獄 1 週年紀念日,當地羣眾在監獄遺址組織了盛大的節日慶祝活動,並且立起一塊巨牌,上寫:“人民在此舞蹈!”1791 年,巴士底獄被徹底拆毀,巴黎人民把這裏改建成巴士底廣場。1830年,巴黎通過法令,決定在巴士底廣場為“七月革命”的烈士立碑,於是建造了至今猶存的“七月圓柱”。這是一座高 52 米的巨大青銅圓柱,柱頂立着金翅自由神像,勢若凌空。他額上朗星閃爍,右手高舉火炬,左手提一條被砸斷的鎖鏈,以顯示自由戰勝專制暴政。柱身分為 3 截,以象徵“光榮的三天”,上邊刻滿烈士的英名,下面台基上的題詞為:“獻給在 1830 年 7 月難忘的三天(27~28~29)裏為大眾自由捐軀的法蘭西公民。”1880 年 6 月,法國國民議會把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意義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是法國曆史的見證之一:1848 年 2 月,巴黎人民在這裏宣佈成立共和國;“六月起義”和巴黎公社時,無產者又在這裏與敵人拼搏,以捍衞這座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1981 年 5 月 10 日,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30 萬羣眾湧向巴士底廣場,遊行、聯歡,以示慶祝。
巴士底獄在1789年7月14日的遭遇,確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象徵。 那天引起攻打的原因,是因為民眾和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之後,架在巴士底獄的高牆上的大炮造成一種威脅,必須解決。然而,所有的人,不論是那天奮勇衝擊這個堡壘的民眾,還是每年歡慶這個國家盛大節日的法國人,以及無數和法國沒有絲毫關係的遙遠的人們,即使他們明明知道這一情節,他們還是不會願意把這樣一個事件,解釋成一個戰術性的戰鬥細節。在大家眼裏,一個石頭的建築,一個巨大的城堡,就是舊制度的象徵。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路易十六的時代,整個貴族階層和宮廷本身,並不是歷史上最壞的時候,甚至可以説,這是壞制度的比較好的時候。這是社會的整體進步所決定的。歐洲在艱鉅地逐漸步出野蠻。例如,在中世紀還非常普遍的地牢,已經在法國大革命前一百多年就漸漸停止使用了。有許多殘酷的糾正,並不是革命,並不是法令,而是“人”自己由於人性的覺醒,開始厭惡殘忍。人們在書寫歷史時,總是習慣把目光的焦點對準改朝換代,對準戰爭與革命,對準理論誕生的年代,認為這些才是人類的腳印,才是進步的印記。然而,對無數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名字的普通人,他們所深切體驗的進步,其實是人道和人性發展的一個一個細節。比如,從哪一年開始,地牢不再使用,從哪一年開始,囚徒可以不再飢餓致死,從哪一年開始,酷刑被廢止,從哪一年開始,人們可以獲得公平的審判,獲得不再恐懼的自由,等等。監獄往往成為一個制度的測試點。
今天的巴士底獄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獄今天已經片瓦不存。現在只能在巴黎市歷史博物館,看到它的模型、照片和遺物。它曾經是非常壯觀的一座中世紀城堡,建於1370年。它有着30英尺厚、100英尺高的圍牆,有80英尺寬的壕溝環繞。它曾經是舊制度壓迫的工具。尤其在路易十四的專制時期,根本沒有最起碼的法治可言,人們沒有基本的權利保障。入獄和長期監禁都不需要提出任何理由。

巴士底廣場文化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5張)
革命的法蘭西實在是容不得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後,巴士底獄即被拆除。它的一部分磚石被送往地方各省作為歷史紀念品,還有一部分磚石被用來修建連接協和廣場和塞納河南岸的石橋。再後來,1847年在此開闢了里昂大道、1859建立了里昂火車站、1866年開闢了亨利五世大道。接着又有了布爾登大道、聖安東尼路。巴士底大劇院等等。昔日的城堡連同它的壕溝、吊橋、牢房和兵營、以及法國的封建王朝,統統蕩然無存。
新潮文化的開啓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讀過大仲馬《鐵面人》雨果《悲慘世界》的人都知道,巴黎的巴士底廣場是一段血腥歷史的寫照,200多年前,這裏矗立着的是法國皇帝森嚴的監獄。那時,這裏絕不是個善待客人的地方。然而,1789年巴黎民眾攻佔巴士底,隨着君主制度的崩潰,巴士底廣場也成了巴黎人狂放自由的舞台。巴士底廣場的來客大多是年輕人,他們來此很少乘車,多數時候都是腳踩旱冰鞋滑來的,有的人還開着大馬力的摩托車。不論男女,身上穿的都是最新潮的衣服,但並不是人所周知的名牌衣服。他們認為,那種全世界都能買到的衣服是大眾的,他們只鍾情於那些極具個性的、更小眾的設計師。這些人使巴士底廣場成為巴黎最前衞的流行天台。如果你是一個外來客,行頭和氣質沒有幾分酷勁兒,那就趁早躲遠點。一個打扮不入流的人在這裏停留不到3分鐘,即使別人不向你投來奇怪的目光,你也會很快感覺到自己是個不和諧的另類。
巴士底廣場的反叛氣質不只是在人羣中才能感受到,作為廣場主體建築的巴士底歌劇院,也扮演了一個顛覆者的角色。這座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歌劇院之一的建築,由壯觀的玻璃帷幕和黑灰色的大理石柱廊構成,從裏到外都具有濃厚的後現代氣質。如此新潮的現代建築赫然聳立在巴士底廣場的中心交叉位置,併成為巴士底今天的前衞地標,這樣鮮明的反差和衝突,構成廣場一個很酷的背景。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歌劇院把巴士底廣場的周邊地區分成兩半。一邊是老鐵道橋改造的花園長廊,長廊上層是蔓延數公里的人行道,底下每個橋拱裏都是很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商店、設計室或者畫廊。另一邊,就是著名的聖安東尼城郊大街。“城郊”是沿襲古時的叫法,其實這條大街早就成了巴黎城區的一部分。雖然保持了19世紀之前的外觀,但早先那些聞名全巴黎的老式傢俱鋪子、皮革店、畫框店,現在都慢慢被時裝店和酒吧取代了。年輕的藝術家、設計師把這裏當成試驗據點和創意的天堂,擺弄出無數稀奇古怪的店鋪。
巴士底廣場周圍的眾多咖啡店一圈排開,來此享受生活的人們,大多喜歡坐在露天的椅子上喝咖啡或品酒。如果留意一下還會發現,那些在咖啡店穿梭忙碌的女招待,不僅都有婀娜的身段,打扮也毫不馬虎。巴士底廣場是俊男美女的天下,店家做的都是時尚生意,侍者的長相和着裝不入流的話,是很難幹下去的。
歷史的退去
乘地鐵來到巴士底,走出地下通道,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十條大道交匯的廣場。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座高達52米的青銅柱,頂端是一個展翅奔馳的自由神。呵,這就是你嗎,法國大革命?不是,根本不是完全不是從來不是!雖然青銅柱名為“七月柱”,但是站在廣場外的大道上,卻看到了銅柱頂端所鑄的“1830年7月27日、28日、29日”幾個大字。走進廣場,則可以看到青銅柱從上到下所鑄的密密麻麻的名字。原來,它是為紀念1830年“七月革命”中遇難的烈士而建。這些烈士的屍體即埋葬在“七月柱”之下。今日的巴士底廣場也就是1830年“七月革命”烈士的墓場。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那麼1789年大革命中遇難的那些英雄烈士呢?廣場無語,銅柱無語,自由神無語。但見天高雲淡、車水馬龍、秋風習習,紅潮滾滾。今日大千世界的萬籟中竟沒有一絲歷史的迴應。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仔細再看一眼旅遊指南。原來巴士底廣場上與1789年大革命有點關連的竟是那個鋼筋玻璃窗的巴士底大劇院。它選擇了19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二百週年紀念日開幕。但是這點關連比起那個高聳入雲的銅柱來,未免有些羞羞答答、遮遮掩掩。
巴士底廣場周圍的街口布滿了咖啡館。多麼浪漫的巴黎都市景色!望着那些悠閒自在、細斟慢飲的市民和遊客,不禁很想找一處空位坐下,與他們聊一聊法國大革命、聊一聊巴士底獄。可是他們會知道多少?又會有多大興趣談論這個沉重的話題?重重的疑慮最終使我打消了那個奢侈的念頭。
把目光再次投向“七月柱”,從頂端的自由神滑向基座的鐵獅,覺得那鐵獅的大嘴彷彿在一張一合的説:忘掉吧!忘掉吧!可是驀然又想起列寧的那句名言:“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巴士底廣場旅遊

巴士底廣場旁的巴士底露天市場(Marche Bastille)大概是全巴黎最精彩的市場,它的誘人之處在於彙集了全法國各地最精彩的食材,市場管理者非常的高明,在每一類食材裏一律只容許少數幾個口碑優良的攤商進入,不僅確保了品質的優異,也使集市商品內容多元化。來到巴士底集市,彷彿進入一處活生生的法國料理食材博物館一般,平素書籍裏食譜裏菜單裏看到的,餐廳裏吃到的各種珍饈美味,這會兒,全部都一一躍然眼前!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集市並不是每天都有的,只有每逢週四與週日清晨到中午,在正對着巴士底廣場的Richard Lenoir大道開市。每年9月是造訪巴士底集市的最佳時刻,這是一年中物產最富饒豐美的秋季,海鮮、秋覃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場面最浩大隆重的,當屬市場中央位置的幾個海鮮攤,剛剛從布列塔尼運抵的各樣魚蝦蠔蚌,發出閃閃亮光,簇擁成山尖一樣。還有無數新鮮香料和蔬菜瓜果,又賣椒類的攤子,紅椒青椒黃椒,長短綠,熱鬧非凡。隔壁辛香活辣的氣味撲上面來,燻得人差點睜不開眼。還有香腸火腿的攤子,奶酪的攤子,禽類肉類的攤子,聞名遐邇的佈列斯雞,一整隻連頭帶尾剝了毛皮的兔子,鴿子鵪鶉雉雞……形形色色都是秋季最當令的野味。還有專賣各地蜂蜜蜂蠟的攤子,不同配方咖喱粉的攤子,各種醃橄欖的攤子,各種乾果的攤子,各種馬鈴薯的攤子……專賣橄欖的攤子上還體貼地提供了麪包,客人可以從法國普羅旺斯道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到意大利托斯卡納,從國家到地區到村莊,一地接一地遞試個痛快。巴士底集市彷彿是一個繁盛瑰麗的美妙大千世界,在這裏,你可以一再地,對美食與料理,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追求,以及無限的慾望和野心。

巴士底廣場地址

巴士底獄遺址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裏曾是一座軍事堡壘。
地點:位於Rue Amelot和St Sabin之間
交通:乘坐地鐵在Bastille站下車
開放時間:每逢週四與週日清晨到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