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亨利四世

(法國波旁王朝國王)

鎖定
亨利四世法語: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本名亨利·德·波旁亨利·德·納瓦爾,即位前通常被稱為納瓦拉的亨利法蘭西王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1589年8月2日—1610年5月14日在位),納瓦拉王國國王(稱恩裏克三世·德·納瓦爾,1572年6月9日—1610年5月14日在位) [32] 
亨利四世原為胡格諾派信徒,為了繼承法國王位,改信天主教。原為納瓦拉國王,是法國瓦盧瓦王室的遠親。在胡格諾戰爭中,以新教領袖的身份參戰,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善於利用敵方矛盾,成為這場內戰中的勝利者。1589年,在亨利三世死後,亨利四世得以繼位,但因異端身份不被承認。經過與天主教同盟的鬥爭以及改宗天主教的明智舉動,他於1594年正式加冕,並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巴黎,開啓了波旁王朝的統治。1595年起,亨利四世相繼在方丹、亞眠擊敗同盟軍與西班牙干涉軍,穩固了統治。1598年,他頒佈《南特敕令》,承認法國國內胡格諾教徒的信仰自由,徹底結束了法國宗教戰爭。他對內加強君主專制,致力於重建戰後的國家,對外則避免捲入大規模的戰爭,使法國很快從戰爭中復甦過來。 [14] 
1610年,亨利四世在巴黎被狂熱的天主教徒刺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這位把法國從廢墟中重建的國王,讚譽其為“賢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譯為“好王亨利”),並追稱為“亨利大帝”。
概述內圖片來源:弗蘭斯·普布斯二世繪亨利四世像 [16] 
中文名
亨利四世
外文名
Henri IV(法語)
別    名
亨利·德·波旁
好王亨利
賢明王亨利
亨利大帝
國    籍
法國
民    族
法蘭西人
出生日期
1553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
1610年5月14日
職    業
法蘭西王國兼納瓦拉王國國王
主要成就
頒佈《南特敕令》,結束法國宗教戰爭
波旁王朝的創建者,重建法國
出生地
貝亞恩(今法國波城
信    仰
胡格諾派天主教
在位時間
1589年8月2日—1610年5月14日
所屬王朝
波旁王朝
前    任
亨利三世
繼    任
路易十三

亨利四世人物生平

亨利四世早年經歷

亨利在波城的出生地 亨利在波城的出生地 [39]
亨利四世於1553年12月13日出生在納瓦拉王國聯合統治下的貝亞恩公國(今法國波城)。他本是旺多姆公爵安託萬·德·波旁與讓娜·達佈雷特公主(後來的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的第二個孩子,不滿2歲的哥哥在其出生幾個月前意外夭折,他有幸成為長子。 [1]  [14] 
亨利四世的外公、納瓦拉國王恩裏克二世迎娶了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姐姐昂古萊姆的瑪格麗特,生下讓娜·達佈雷特,後讓娜·達佈雷特嫁給了安託萬·德·波旁(與法王亨利二世的遠祖為法國卡佩王朝國王路易九世)。 [14]  所以不管是父系還是母系,亨利四世都與法國瓦盧瓦王室存在着姻親關係。亨利四世的父親是波旁家族幼支長子。波旁家族與當朝瓦盧瓦王室同為先祖法王路易九世的子孫。 [2] 
幼年的亨利 幼年的亨利 [33]
亨利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貝亞恩的山村中度過的,雖身為王子,但過着節儉、艱苦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如同貝亞恩的農民一樣。這是因為野心勃勃的讓娜·達佈雷特希望他自幼受盡各種苦難,日後可成為偉大人物。亨利自小受的教育也極為嚴格,母親為他選擇了學識淵博,品行端正的老師。《愷撒回憶錄》以及普魯塔克的著作是亨利愛不釋手的讀物。他從古代偉人中尋找自己效法的楷模,書中一些著名格言,如“不戰勝,毋寧死”,“寬容戰敗者,嚴懲倨傲者”,“紛爭不除,國無寧日”等, 日後都成為他做人和統治國家的準繩。 [14]  正如他在信中所寫:“這是我最好的行動準則,是我應遵循的最優秀的管理標準。”不過,他的早期教育最根本之處,在於他直接同人們交往所獲得的實際經驗。亨利正是基於這一點,而瞭解到社會各階層的要求和願望。即使後來身為一國之主,他仍然保持着這個習慣。 [31] 

亨利四世納瓦拉的亨利

主詞條:法國宗教戰爭
1562年3月1日,代表法國東北部天主教貴族利益的第二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路經瓦西鎮的時候,率領武裝隨從襲擊正在舉行禮拜的胡格諾教徒,死傷200餘人(參見詞條瓦西大屠殺)。事件發生後,南方的胡格諾貴族集團與北方的天主教貴族集團立即開始軍事行動,從而拉開了宗教戰爭的序幕。 [14] 
1568年的亨利,皮埃爾·杜蒙斯特耶一世繪 1568年的亨利,皮埃爾·杜蒙斯特耶一世繪 [15]
亨利的母親讓娜·達佈雷特是一位狂熱的胡格諾教派首領。從1565年7月開始,她獲得長時間與亨利相處的機會,得以親自教育他。在重逢後,她就曾及時安排兒子與第一代孔代親王路易一世·德·波旁等見面,帶亨利參觀屬於他的領地。 [3]  在處理完個人事務後,讓娜·達佈雷特決定帶亨利逃離巴黎。1566年秋,她藉口帶兒子看看旺多姆等祖業,未獲凱瑟琳的允許私自帶亨利返鄉,於1567年2月到達貝亞恩。從返回領地至1570年,亨利在母親的教育指導下親自參與地方管理及各種軍事行動,接受鍛鍊,權威漸強。同時讓娜·達佈雷特強調兒子法蘭西第一親王的身份,側重於實際權威的爭取與親王責任意識的培養。王室則對亨利的獨立發展深感憂慮,惴揣不安,急於將亨利奪回。自1566年起她在領地採取了一些嚴肅風氣,遭遇下納瓦爾地區貴族領導的反叛活動,他們抓捕奉讓娜·達佈雷特之命平亂的統帥,讓娜·達佈雷特決定派亨利帶兵處理此次反叛活動。 [4]  亨利帶兵追擊,他召集附近民眾,藉助翻譯發表講話,亨利的講話很成功,當地民眾認真聆聽並表示會更加效忠於女王。 [5]  不過,亨利僅是吉耶訥地區名義督軍,讓娜為亨利申請實權的要求未得到王室同意。 [6] 
聖巴託洛繆之夜 聖巴託洛繆之夜
1570年,政府和胡格諾教派簽訂《聖日耳曼和約》,出現了暫時的和平,政府對胡格諾教派作出了讓步,允許他們在全國各地舉行宗教儀式,並可在南部幾個城市駐軍設防,胡格諾教派的陣地大大加強了。為了鞏固友好關係,雙方同意將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嫁予身為納瓦拉王子的亨利。由於母親去世而成為納瓦拉國王(1572年6月9日)和胡格諾教派首領的亨利於1572年8月帶領數千名胡格諾派的頭面人物前來巴黎參加婚禮。就在婚禮舉行後幾天,1572年8月23日聖巴託洛繆節夜間,發生了內戰時期最駭人聽聞的流血事件。一夜之間,幾千名胡格諾教徒大多橫遭屠殺。巴黎以外的法國中部和北部各地也發生了類似的暴行(參見詞條聖巴託洛繆大屠殺)。這是法國宮廷的實權人物、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和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一手策劃的政治陰謀。他們企圖一舉殲滅胡格諾教派的領袖人物。不過胡格諾教徒人數眾多,雖然力量大大被削弱,卻仍在南方城市頑強抵抗,終於在1576年成立了南方共和國,徹底與政府分庭抗禮。 [14] 
亨利免遭屠戮,是因為他被迫放棄了自己的信仰,而改宗天主教。在這充滿陰謀的宮廷中,他受到嚴密監視,失去人身自由,被軟禁於盧浮宮3年之久。1576年初,他終於逃出盧浮宮,潛回胡格諾派的南方根據地,恢復原有信仰,重新成為胡格諾教派的領袖。 [14] 

亨利四世三亨利之戰

主詞條:三亨利之戰
大約1575年的納瓦拉的亨利,現藏波城古堡 大約1575年的納瓦拉的亨利,現藏波城古堡 [34]
1574年,查理九世去世,他的弟弟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即位。在亨利三世執政期間,法國的政治混亂達到頂點。他向胡格諾教讓步的政策,使信奉天主教的北方各城市都加入了1576年產生的貴族集團天主教同盟。因受沉重捐税的壓榨而對國王不滿的巴黎市民也在吉斯公爵及其黨羽的煽動下紛紛加入天主教同盟。1588年5月,巴黎人民爆發“街壘日”起義,亨利三世被迫逃離巴黎,向亨利求援。於是兩個亨利結成聯盟,共同圍困據守巴黎的天主教同盟。 [14] 
1589年8月1日,“同盟”派出的天主教徒暗殺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在次日因傷重逝世。臨終前,沒有子嗣兄弟的亨利三世指定作為王室旁系波旁家族的後裔的亨利成為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並建議他改宗天主教。亨利自此成為法國國王,稱亨利四世。但天主教同盟絕不能同意一個異教徒作法蘭西國王,何況吉斯家族早就覬覦王位。很快,同盟選擇了亨利的叔父、年邁的紅衣主教查理·德·波旁當有名無實的國王。 [31]  朗格多克高等法院也禁止承認亨利為國王,並在1589年9月宣稱“根據羅馬教皇諭旨,他永遠不能擁有法蘭西王冠”。魯昂高等法院宣佈,凡是擁護他的人都犯了“瀆神罪和欺君罪”。亨利四世所擁有的“只是他的事業的正義性,他的無畏精神,以及一些朋友”。 [21] 
在接下來長達十多年的戎馬生活中,亨利四世經歷過上百次大小不同的戰役,經常戎裝不離身,利劍不入鞘。1588年為奪取卡奧爾城,亨利親自參加了連續五天的激烈巷戰,以後又在居伊埃鈉、聖杜奇、普瓦杜等地攻佔了無數要塞。戰鬥中他驍勇頑強,是一個勇猛的戰士,又是一個傑出的統帥。這使他在人民中深孚眾望。 [14] 

亨利四世入主法蘭西

阿爾克之戰中的亨利四世 阿爾克之戰中的亨利四世
1589年9月21日,亨利四世在阿爾克之戰中以5000守軍利用沼澤狹窄地形,成功擊退了德·馬延公爵率領的天主教聯盟3萬(一稱2萬 [21]  )軍隊。 [18]  1590年,在伊夫裏之戰中,亨利身先士卒,以胡格諾軍1.1萬人再次擊敗德·馬延公爵率領的天主教聯盟1.9萬人。 [22]  在追擊敗兵時,他大聲喊道:“你們要是失去了你們的旗手,就到我的白翎軍帽下來集合吧!你們會看到,我的白翎軍帽將永遠出現在通向榮譽的光輝大道上。”“拯救法國人吧!” [21] 
但在這年初,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在天主教同盟支持下,開始從西屬尼德蘭派兵侵入法國領土,與“同盟”勾結,企圖撲滅異教徒,確保天主教在法國的統治。 [14]  而伊夫裏之戰後的圍困巴黎之役,也由於西軍的救援,迫使亨利四世撤圍,終以失敗告終。不過在此過程中,亨利也成功阻止了西軍在法國勢力的擴張,迫使其統帥、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德羅·法爾內塞退回尼德蘭。 [21]  [31] 
由於經濟崩潰,內戰綿延,外敵入侵,城鄉人民紛紛起而反抗,規模波及全國,最著名的是叫做“克洛堪”(Croquant,意為“粗漢”“鄉下佬”)的農民起義(參見詞條克洛堪起義 [19]  ,人民運動威脅着整個上層階級的根本利益。巴黎市民也不再信任當時在巴黎執政的、由首都各區委員會代表組成的“十六人委員會”,因為它不僅沒有減輕巴黎人民的負擔,而且實行暴政。更有甚者,它把西班牙衞戍部隊引進了首都。費利佩二世企圖讓自己的女兒伊麗莎白登上法蘭西王位,遭到了巴黎人民的拒絕。 [14]  這時號稱“政策派”的第三黨派形成,他們用抨擊性和諷刺性的小冊子《梅尼貝》來傳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同時低毀神聖同盟。 [31] 
這時,亨利四世認為敵人為他提供了有利時機,再度兵臨城下。為了爭取巴黎人民的信任,他在1593年7月25日於聖德尼教堂宣佈放棄胡格諾教信仰,皈依天主教。1594年2月27日,亨利在沙特爾大教堂加冕,3月22日,信奉天主教的巴黎市民大開城門,歡迎他入城。亨利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巴黎。 [14]  [31] 
亨利進入巴黎
亞眠圍城戰中的亨利四世 亞眠圍城戰中的亨利四世
接着,亨利四世立即着手收復被西班牙佔領或仍處於暴動的省份。1595年,亨利對西班牙宣戰。同年6月5日,法軍在方丹戰役中擊潰天主教同盟軍,迫使其首領投降。1596年,克洛堪起義被政府僱傭軍和貴族武裝鎮壓下去。1597年,法軍在亞眠大敗西軍,迫使費利佩二世求和。1598年5月2日,在教皇斡旋下,亨利四世與西班牙籤訂《韋爾萬條約》。依約,西班牙歸還胡格諾戰爭時期在皮卡第所佔領的土地,但保留康佈雷和沙羅萊,亨利放棄尼德蘭和阿圖瓦的宗主權。該約標誌西班牙干涉法國內戰的失敗。亨利時期的對外戰爭遂告結束。 [14]  [17]  至此,法國形勢又恢復到宗教戰爭之前的狀態。 [31] 

亨利四世重建國家

主詞條:《南特敕令
《南特赦令》 《南特赦令》 [37]
由於天主教繼續成為國教,亨利四世為安定胡格諾教徒的不滿和恐懼, 於1598年4月13日頒佈《南特赦令》,以法令形式確定了法國胡格諾教徒在宗教、民事和政治上的地位,給胡格諾教徒以信仰和禮拜的自由,並允許他們享有政治上的重大特權:他們可以保留200座在以往戰爭中掌握並得到條約認可的城堡,可在那裏駐軍,並自理財政;在波爾多等幾個城市設立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教徒各佔半數的法庭;在高等法院中設立“敕令法庭”,也有胡格諾教徒參加。《南特赦令》是自羅馬帝國以來第一個承認宗教自由,確保宗教平等權利的文獻。《南特赦令》的頒佈,拉上了宗教戰爭的帷幕,代之出現的是宗教容忍的時代,國內和平隨之到來。 [14] 
亨利四世爭奪王位的鬥爭持續了近10年。在這期間,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一位當時的大法官如此描述道:“如果有人沉睡了40年再醒來,那麼他無疑會説,他看到的‘不是法蘭西,而是法蘭西的屍骨’。” [29]  人民倦於內戰,渴望恢復秩序和和平,廢除暴政,擊退西班牙入侵者。當亨利進入巴黎時,首都羣眾情不自禁地高呼:“國王萬歲!”“和平萬歲!”“自由萬歲!”就足以證明這點。亨利作為中央王權的代表,能順應歷史發展的需要,結束了內外戰爭,實現了民族統一,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這便是他成功的原因。在這場鬥爭中,人們不難看出,亨利顯示出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機智靈活的政治家。用他自己的話説:“為了巴黎,值得做場彌撒。” [14] 
此外,亨利四世致力於內戰後法國經濟的恢復。為振興法國,他加強了君主的權力,任用馬克西米利安·德·貝蒂訥·蘇利公爵整頓財政,與英格蘭、西班牙達成了和平協議。在亨利的支持下,蘇利大力推動農牧業發展,多次通過政府頒佈保護農業和農民的法令,招撫流散農民,安頓生產,同時鼓勵發展畜牧業。“耕地和牧場是哺育法蘭西的雙乳,是真正的秘魯金礦和寶藏。”這是蘇利的名言。 [29]  經過10多年的建設,法國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國力大為增強。 [14] 

亨利四世遇刺身亡

約1602年的亨利四世,François Quesnel繪
約1602年的亨利四世,François Quesnel繪(2張)
絕對君主制的加強和鞏固以及經濟的繁榮昌盛並不意味着政局的穩定。天主教同盟的殘餘勢力對曾是胡格諾教徒的國王不寄予真正的信任。而胡格諾教派的封建貴族也由於沒有得到支配法蘭西財富和宗教信仰的最高權力而感覺受到了歧視,他們習慣於封建割據,對中央集權的政府格格不入。而亨利四世的政治宿敵西班牙宮廷、羅馬教廷和耶穌會等在宗教戰爭結束以後,仍然支持法國的天主教徒進行反對亨利的顛覆活動。 [14] 
自亨利上台後,曾發生過至少12起暗殺國王的企圖 [42]  ,還有許多陰謀叛亂的事件。亨利四世對西班牙的反法政策始終保持着警惕,他一方面竭力避免與西班牙發生戰爭,以贏得國內建設的時間,同時他也認識到這場戰爭是難以避免的。正當他與英國、尼德蘭、德意志境內的新教諸侯結成反西班牙的同盟,積極練兵備戰時,在1610年5月13日,檢察官隨員、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弗朗索瓦·拉瓦萊克在行駛於巴黎費洛納裏街的國王馬車裏用匕首將亨利刺傷,次日,亨利因傷重而不幸逝世。 [14] 
亨利四世之死
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10]  [12]  [40] 
亨利四世死後,由其子路易十三繼承王位,當時他年紀尚幼,瑪麗王后帶着路易十三在聖丹尼教堂加冕。在瑪麗和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鬥爭中,法國開始了稱霸歐洲的步伐。 [31] 

亨利四世為政舉措

亨利四世政治

象徵給國家帶來和平的亨利四世畫像 象徵給國家帶來和平的亨利四世畫像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在政治領域的首要任務是重建國家權威,鞏固君主專制政體。他大力推崇16世紀法國法學家、歷史學家讓·博丹論述專制制度理論的《論共和國》一書。作者抨擊了反君主派的理論,主張實行專制制度,以鞏固統一的民族國家,並認為君主是一切權力和權利的源泉。 [14] 
亨利四世作為專制君主,對高等法院置之不理,也不再召開三級會議。他注重國內和平,對國內封建貴族的陰謀叛亂,亨利始終採取安撫、收買、防禦的政策,他注意通過贈送禮物和發給養老金等辦法,把一些大官僚吸引到自己這方面來。同時也用鐵腕鎮壓,毫不留情地對某些人處以死刑。但除經再三斟酌後除對叛亂頭目夏爾·德·孔陶元帥於1602年處決外,亨利很少施行過暴力鎮壓手段。 [14]  [29] 
亨利作為法國和納瓦拉國王的大皇家紋章,Sodacan製作 亨利作為法國和納瓦拉國王的大皇家紋章,Sodacan製作
在行政上,亨利四世注意加強中央政權。他將分工不夠明晰的參政院分成國務會議和財政會議等不同的分支機構。 [29]  1604年,他發佈“小波勒赦令”,允許官吏在交付賣官年金後,可世襲國家官職。這項法令不只為增加一些財政收入,主要是企圖在官吏中間牢固樹立起為國家效勞的傳統。 [14]  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他向地方派出“督辦官”,負責處理暴力事件,保證税收,清查引起民怨的事件。 [29] 
亨利四世懂得要鞏固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農民中度過童年的亨利四世,經歷了內戰奪位的艱辛,對下層人民的生活,尤其是農民的貧困和痛苦有過體驗,據説他登上王位後曾發誓:“如果上帝賜予我生命,我希望我王國的每個農民每星期天能吃一隻燉雞!”(Si Dieu me prête vie, je ferai qu'il n'y aura point de laboureur en mon royaume qui n'ait les moyens d'avoir le dimanche une poule dans son pot!)他雖為君王,並不蟄居深宮,而經常策馬外出,廣泛接觸各種社會地位的人,因此在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14] 

亨利四世經濟

  • 恢復經濟
蘇利公爵像 蘇利公爵像
亨利四世在執政期間,積極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振興了國內經濟。財政大臣馬克西米利安·德·貝蒂訥·蘇利公爵(1560-1641)和其他一些忠實而能幹的大臣輔佐他完成了這項艱辛的工作。 [14] 
在財政方面,蘇利公爵充分利用舊有的財政體制,採取嚴密控制收税官,禁止濫免顯貴税收,量入為出等措施,使國家財政從1601年起做到收支基本平衡。據統計,亨利登基之前,法國財政赤字達29600萬裏弗爾(1裏弗爾相當於1磅白銀),亨利四世不僅清償了在長期戰爭中欠下的鉅額債款,而且做到有數量可觀的盈餘。到他晚年時,國庫裏還有約1200至1300萬里弗爾。 [14]  [29] 
在工農業方面,亨利四世鼓勵革新。他重用農業革新家奧利維埃·德賽爾和工業革新家巴特勒穆·拉斐馬,並賜予他們榮譽和獎賞。 [14] 
佩戴王冠、權杖的亨利四世,Thomas de Leu繪 佩戴王冠、權杖的亨利四世,Thomas de Leu繪 [38]
亨利大力推薦並宣傳德賽爾的農學論著《農業園圃和農田管理》。他部分削減對農民徵收的直接税,動用人力財力排幹沼澤地,闢為良田,禁止高利貸者扣押牲口和農具,允許自由買賣小麥等。此外,農村發展了新興的養蠶業,引進並推廣了玉米、啤酒花、甜菜等作物。由於亨利採取以上的一些措施,使法國農業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14] 
亨利四世對於工商業的重視不亞於農業。他設立“貿易委員會”,起用拉斐馬領導該委員會。拉斐馬大力扶持手工工場,鼓勵革新和發明。為了使法國商品不受外國商品的排擠,防止由於進口外國貨而使大量鑄幣外流,根據拉斐馬的意見,亨利力主重商主義政策和保護關税政策,並設法創建自己的民族工業。例如,過去法國必須進口意大利絲織品,為了發展法國自己的絲織業,國家鼓勵種桑樹,發展養蠶業,結果優質的法國絲織品終於使意大利絲織業瀕於破產。其它手工業,如貴重花邊、精製皮革、地毯等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亨利廢除國內關卡的措施使國內各地區的貿易也活躍起來了。 [14] 
經過短短十多年的恢復和建設,亨利四世使滿目瘡痍的法國經濟快速增長,躍居為歐洲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 [14] 
  • 建設城市
亨利四世下令修建的孚日廣場 亨利四世下令修建的孚日廣場 [48]
亨利四世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負責疏通河道,開鑿運河,建築橋樑,修繕公路等。城市建設隨之大大發展,單在巴黎就建造了新橋、聖路易醫院、孚日廣場、聖日耳曼-昂萊宮、拉弗萊什軍事學校,擴建了皇家圖書館。 [14]  此外,他在盧浮宮增加了大美術館,以及連接盧浮宮和杜伊勒裏宮的長廊,使其沿塞納河展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建築物。亨利鼓勵各階層的人們創造藝術品,曾經邀請幾百名藝術家和手工工匠在大美術館的下面幾層樓住宿和工作,這個傳統沿續了200年。 [29] 
  • 殖民活動
亨利四世在位時,還派遣探險家薩繆爾·德·尚普蘭前往加拿大,探測該地的資源,評估在此處建立法蘭西殖民地的可行性。 [23]  1608年,法國冒險家在北美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 [29] 

亨利四世文化

象徵亨利四世(中)給法國帶來宗教和平的繪畫 象徵亨利四世(中)給法國帶來宗教和平的繪畫 [13]
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佈《南特敕令》(法語:Édit de Nantes),宣佈天主教為國教,同時承認新教徒在法國全境的信仰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與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南特敕令》是基督教歐洲國家實行宗教寬容政策的第一個範例,它標誌着法國持續數十年的宗教戰爭的結束。 [29] 
亨利四世的宗教寬容政策也引起很多極端分子的不滿,一些耶穌會士妄圖推翻並暗害他。亨利對此均報以容忍和寬恕的態度,他説:“如果吊死那些曾經著書或佈道反抗我的人,就是伐盡了全國的木頭,也做不出足夠的絞台。” [14]  [29] 

亨利四世軍事

  • 創辦軍事學校
亨利四世於1603年創建了拉弗萊什軍事學校,這是一所為法蘭西軍隊培養軍官的軍事學院。 [23] 
  • 收復失地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2張)
1590年西班牙乘法國內戰之機,從尼德蘭派兵入侵法國。1595年亨利四世對西班牙宣戰,在方丹戰役中大敗西軍。雙方最終簽訂《韋爾萬條約》,西班牙干涉法國內政的企圖被挫敗。 [17] 
1598年後,亨利四世致力於法國戰後的重建,只與薩伏依公國進行了一場短暫的戰爭。戰後,根據1601年的《里昂條約》,佈雷斯、布熱、瓦洛梅和熱克斯等地都被劃入法國版圖。 [31] 

亨利四世外交

亨利四世的對外政策是謀求和平。為了削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他和德意志的新教諸候以及瑞士結盟;為了對付當時佔有米蘭和那不勒斯王國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他和托斯卡納、曼都、威尼斯以及教皇結盟。路易十三時期執政的紅衣主教黎塞留繼承了亨利在這方面的努力。 [31] 

亨利四世歷史評價

亨利四世的馬術肖像 亨利四世的馬術肖像 [41]
在法國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亨利四世的兒媳安妮王后對年幼的路易十四説:“要學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學你的父親(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問母親:“為什麼?”安妮回答:“因為你父親去世時人們都笑,而你祖父去世時人們都哭。” [29]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在《風俗論》中對亨利四世推崇備至,他説:
  • 亨利四世是歷代國王的模範,他給民眾帶來慰藉……。 [21] 
  • 亨利四世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 [24] 
法國曆史學家亨利·貝爾(1871-1954)在所著《歷史評論詞典》“亨利四世”條中有這樣的説法:“如果女人的愛情能使他卓越的才華全部發揮,他早已超越最有名的英雄人物。如果他初次勾引他人妻女即受到阿貝拉爾那樣的懲罰,他就能征服整個歐洲。” [21] 
中國學者周以光(1940-)在《外國曆史名人傳》中評價:亨利四世作為中央王權的代表,能順應歷史發展的需要,結束了內外戰爭,實現了民族統一,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這便是他成功的原因。在這場鬥爭中,人們不難看出,亨利顯示出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機智靈活的政治家。 [14] 

亨利四世軼事典故

亨利四世寬仁之主

當亨利四世圍困巴黎時,他沒有采取完全斷絕巴黎居民供給的方法,而是允許圍城者養活被圍的居民。亨利的部將曾經禁止給巴黎居民提供食品,違者處死,但並無效果。士兵仍把食品賣給市民。一天,他的部下正要把曾用小車從暗道往城裏送麪包的兩名農民處死,以示儆戒,被視察營地的亨利看見。農民跪在亨利面前,向他訴説,他們為了維持生計只好這樣做。“你們走吧,沒事。”亨利説,並把身邊的錢給了他們。他還説:“我這個貝亞恩人很窮,我要是有更多的錢,就全給你們。” [21] 

亨利四世平易近人

化身赫拉克勒斯、Gallic Hercules的亨利四世
化身赫拉克勒斯、Gallic Hercules的亨利四世(3張)
亨利四世不喜歡講排場。他喜歡隨心所欲,不拘禮節。有一年元旦,財政大臣蘇利公爵等人走進亨利在盧浮宮的卧室,亨利正在與妻子同牀共寐,帳幔低垂。亨利聽到聲響後,撩起帳幔,向他的親信大臣們祝賀新年,然後指了指背朝着他們躺着的似乎處在熟睡中的王后説:“她沒有睡着,正在生氣哩。她整夜和我吵鬧……。”隨後亨利走下牀,光着腿,穿着襯衣,帶着大臣走進隔壁的辦公室。在辦公室裏,他仍在繼續抱怨妻子的壞脾氣,嘮叨他不得不忍受那沒完沒了的吵鬧。 [8] 
亨利四世的衣服非常華麗,從領子起直到齊膝短褲都繡着花,綴滿了寶石。不過他從不願意穿這種衣服,習慣穿日曬雨淋褪了色的舊外套和又髒又破的緊身短上衣。他穿着這種衣服走進眾朝臣候見他的大廳。大家向他屈膝行禮致敬,禮儀為時不長,他很快使大家活躍起來。 [23]  [8] 
亨利四世具有加斯科尼人的熱情,會使十分謹小慎微的人心情鬆弛,使最拘泥於禮節的人變得無拘無束。 [23]  他對每個人都直呼其名,叫“某某”。他態度和藹,性格開朗,待人熱情,彬彬有禮,脾氣非常温和。他要求大家有説在笑,他自己的言談舉止也風趣親切。他經常這樣同大家打招呼:“喂!朋友們,大家好呀!” [8] 
圖冊參考資料 [9]  [36] 
亨利四世不喜歡熬夜,習慣在九、十點鐘之間就寢。他也常和大家一起賭博,賭得還很激烈。巴松皮埃爾説,1608年他賭牌贏了五十萬法郎,他認為如果他的倒黴對手是國王,就有好戲看。因為國王不服輸,在這種情況下,他會發怒、咆哮、暴跳如雷,嚇人之極。 [8] 
亨利四世的盛宴,Edouard Toudouze繪 亨利四世的盛宴,Edouard Toudouze繪 [35]
亨利四世酷愛打獵,而且每天清晨更換新的襯衣(在16世紀的法國,這麼勤快的換衣服還是很少見的事情)。有時王宮裏也舉行音樂會,把小提琴手召集來,不過次數不多。亨利以自己的樂隊為驕傲,但也毫不隱諱,在諸般樂器中,他最喜歡民間的蘆笛和風笛。 [8] 
亨利四世害怕安靜寂寞的生活,需要活潑喧鬧的氣氛,因為他內心深處是憂鬱的。他可能預感到自己要橫死,竭力想戰勝自己的憂傷情緒。閒暇時不是到杜伊勒利花園散步,就是進城巡遊。有人在無意中看到他獨自一人在辦公室裏又吹口哨又跳舞,藉以消愁解悶。他不怕疲勞地工作和活動的秘密很可能也在於此。 [8] 

亨利四世解釋改宗

亨利四世在決定改宗天主教説,據説曾對伊麗莎白女王的密使托馬斯·維爾凱西説:“在我繼承王位時,800名宮廷侍從和9個團隊藉口我是異教徒,拒絕為我服務。天主教同盟急於另選國王。重要的顯貴們都推舉吉斯公爵。因此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改信羅馬教。我用這個方法聯合了所有的第三派;我在吉斯公爵當選之前搶先了一步,我贏得了法國民眾的擁護;我取得了佛羅倫薩大公借款的許諾;我終於防止了新教的衰落。” [21] 

亨利四世飲食習慣

騎馬的亨利四世(左)與蘇利公爵
騎馬的亨利四世(左)與蘇利公爵(1張)
亨利四世不喜歡獨自一人吃飯,王后又總是情緒不佳,呆在寢宮裏生氣,所以他常常主動到王宮外的蘇利公爵、扎邁和吉斯公爵夫人等人的家裏吃晚飯。他親自擬定陪客名單。溜到這些人家裏吃飯使他感到很愉快,他常常到天黑時,才由6個擎着火把的侍從護送回盧浮宮。 [8] 
亨利四世天生胃口好,並且不願遵守規定,經常在吃飯時邀請幾個陪客一起愉快地聊天,有時甚至請不熟悉的人一起進膳。如有一個盧昂人克洛德·格魯拉爾為巴黎最高法院的事務來到巴黎,卻意外成了御席的座上客。國王使用的餐具非常精緻:華美的威尼斯織錦枱布和餐巾、銀質餐具、水晶酒杯。吃的菜餚窮奢極侈:四盤第一道菜、四碗湯、各種煮熟肉和各種烤肉。做這些菜用的料有:一片嫩牛肉、一塊羊脊肉、一隻閹雞、一片小牛肉、三隻童子雞、一隻羊肘、兩隻野味、一片小牛腰肉、三隻野鴿。此外,星期日和星期四除了上述菜外,還多加一塊雞肉餡餅。 [8] 
亨利四世不吃蔬菜,愛吃糕點,他怕消化不良,就大量吃水果。遇到各地貢奉來的一些美味可口的食品,如曼圖亞的意大利式大香腸、蘭斯果醬和普羅旺斯石榴等,國王便狼吞虎嚥大餐一番,並且吃得滿桌狼藉。吃過這頓糜費驚人的飯,亨利四世便開始接見他的親信和所有在場人員。這時候,同他談話的人就會聞到一陣撲鼻的濃烈大蒜味,從而知道國王非常愛吃用大蒜作調料的菜餚。然而,有一種儀式要嚴格執行,即凡是覲見國王的人都必須親吻國王的靴子。 [8] 

亨利四世感情生活

與瑪格麗特
納瓦拉的亨利與瑪格麗特(1572年) 納瓦拉的亨利與瑪格麗特(1572年)
亨利四世之所以能繼位,和他的婚姻是分不開的。1572年,當時還是納瓦拉國王的他娶了瓦盧瓦-昂古萊姆王室的小女兒瑪格麗特·德·瓦盧瓦為後,完成政治聯姻。新娘表達對新郎的嗅覺體驗時,用了個絕妙的比喻:猶如睡在一塊腐肉旁邊。他的岳母凱瑟琳·德·美第奇王后害怕信仰新教的教眾(胡格諾派,亨利是胡格諾信徒)湧入巴黎會引起混亂,和她的兒子查理九世策劃了臭名昭著的“聖巴託洛繆慘案”,這件事令本不和美的夫妻關係雪上加霜。 [25] 
二人氣息不相投,信仰不相容,這場政治婚姻註定是不幸福的。亨利在1589年成為法國國王之後,他和瑪格麗特的婚姻因為沒有子嗣更顯蒼白。“他們都是多情之人,但鍾情對象不是對方”,他們的關係從平淡夫妻轉為朋友,後在1599年底,兩人終於解除了婚約。 [20]  [25] 
與加布麗埃勒
深得亨利寵愛的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 深得亨利寵愛的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
1589年,16歲的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Gabrielle d'Estrées),頂着法國首席美女的名頭,在其情夫的引薦下認識了亨利四世。很快,加布麗埃勒成了國王的王室情婦。1594年2月,亨利在全法國人民的歡呼聲中加冕為王。恰巧在此時加布麗埃勒懷上了兩人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第一代旺多姆公爵塞薩爾·德·波旁。加布麗埃勒與亨利幸福地相守,接二連三地生養孩子,但在1599年,懷上了第四個孩子的她,不幸在臨盆時癲癇發作,未及見亨利最後一面便飲恨身亡。 [25] 
與卡特琳
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死後,亨利四世最寵幸的是卡特琳·亨利埃特·德·巴爾扎克·德特賴格。卡特琳的母親瑪麗·圖謝曾是法國國王查理九世(一譯夏爾九世)的唯一情婦。卡特琳十幾歲時就成為亨利的情婦。加布麗埃勒死後,卡特琳企圖誘使亨利書面承諾娶她,但沒有成功。此後,卡特琳相繼被捲入針對亨利的兩次陰謀,但仍能獲得亨利的寵愛,成為他的情婦之一。 [27]  [28] 
與瑪麗·德·美第奇
反映亨利與瑪麗.德.美第奇的繪畫
反映亨利與瑪麗.德.美第奇的繪畫(3張)
替代瑪格麗特成為王后的是來自佛羅倫薩王族的瑪麗·德·美第奇,她是瑪格麗特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的侄女。瑪麗也為亨利四世生了很多孩子,其長子就是後來的國王路易十三 [25] 

亨利四世人際關係

亨利四世父母

父母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安託萬·德·波旁(1518-1562)
波旁家族的首領(1537起),法國旺多姆公爵(1537-1562)及納瓦拉國王(1555-1562)。
母親
讓娜·達佈雷特(1528-1572)
納瓦拉國王恩裏克二世之女。旺多姆公爵夫人,納瓦拉女王(稱胡安娜三世,1555-1572)。同時是法國胡格諾運動的精神和政治領袖。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  [14]  [31] 
亨利四世與妻子兒女 亨利四世與妻子兒女 [49]

亨利四世配偶

配偶
關係
肖像
姓名
簡介
妻子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1553-1615)
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亨利二世之女。1572年與亨利結婚,後成為法國王后,1599年離婚。
瑪麗·德·美第奇 瑪麗·德·美第奇
(1573-1642)
出身意大利美第奇家族。1600年與亨利結婚,成為法國王后。育有三子三女。亨利遇刺後成為路易十三在位初年的攝政。
王室
情婦
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 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
(1573-1599)
博福爾和韋爾訥伊女公爵、蒙索女侯爵。深得寵愛,與亨利育有二子一女。
卡特琳·亨利埃特·德·巴爾扎克·德特賴格 卡特琳·亨利埃特·德·巴爾扎克·德特賴格
(1579-1633)
加布麗埃勒死後一度深得亨利寵愛。與亨利育有一子一女。
雅克利娜·德·比埃伊 雅克利娜·德·比埃伊
雅克利娜·德·比埃伊
與亨利育有一子。
夏洛特·德塞薩爾 夏洛特·德塞薩爾
夏洛特·德塞薩爾
與亨利育有兩女。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20]  [25]  [26]  [27]  [28]  [48] 

亨利四世子女

  • 合法子女
合法子女
關係
肖像
姓名
簡介
長子
路易十三 路易十三
(1601-1643)
法蘭西國王。
1615年與西班牙的安妮公主結婚,有兩子(路易十四和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
長女
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
(1602-1644)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后。
1615年與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安妮公主之弟)結婚,有二子六女(幼女為路易十四的王后瑪麗亞·特蕾莎)。
次女
克里斯蒂娜·瑪麗 克里斯蒂娜·瑪麗
(1606-1663)
薩伏伊公爵夫人。
1619年與薩伏伊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一世結婚,有四子四女。
次子
尼古拉·亨利 尼古拉·亨利
(1607-1611)
夭折。
三子
加斯東·讓·巴蒂斯特 加斯東·讓·巴蒂斯特
(1608-1660)
奧爾良公爵。
1626年與瑪麗·德·波旁結婚,有一女;1632年與瑪格麗特·德·洛林結婚,有一子四女。
三女
亨利埃塔·瑪麗亞 亨利埃塔·瑪麗亞
(1609-1669)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王后。
1625年與英王查理一世結婚,有四子五女(包括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和奧爾良公爵夫人亨利埃塔·安妮·斯圖亞特)。
注:亨利四世的合法子女均為他與瑪麗·德·美第奇所生育。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43] 
  • 私生子女
私生子女
與何人生育
姓名
簡介
與加布麗埃勒
塞薩爾·德·波旁(1594-1665)
第一代旺多姆公爵、第二代博福爾公爵和第二代埃唐普公爵,法國元帥。博福爾公爵弗朗索瓦·德·波旁-旺多姆之父。
卡特琳·亨利埃特·德·波旁(1596-1663)
埃爾柏夫公爵夫人。有三子。
亞歷山大·德·波旁(1598-1629)
反對路易十三被囚,於獄中死去。
與卡特琳
亨利·德·波旁-韋納伊(1601-1682)
韋納伊公爵。無子女。
加布麗埃勒-安熱莉克·德·波旁(1603-1627)
瓦萊特公爵夫人。死於難產。
與雅克利娜
安託萬(1607-1632)
反對路易十三被囚,於獄中死去。
與夏洛特
讓娜·巴蒂斯特(1608-1670)
豐特夫羅修道院院長。
瑪麗·亨利埃特(1609-1629)
切勒修道院院長。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43] 

亨利四世人物爭議

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名叫弗朗索瓦·拉瓦萊克的狂熱天主教徒刺殺。關於亨利四世遇刺的原因,出現了多種説法,其中主要的有三種説法:
一、宗教狂的個人罪行
亨利遇刺後,弗朗索瓦·拉瓦萊克並沒有逃走,而是束手就擒。拉瓦萊克聲稱他的刺殺是為了天主教的神聖事業,因為亨利作為天主教國王,卻勾結新教徒,帶兵出征虔信天主教的西班牙,這相當於叛教(一説對亨利姑息胡格諾教派極為惱怒,多次求見國王面陳利害均遭拒絕,只好訴諸匕首)。雖然有人認為弗朗索瓦根本就是個瘋子,但高等法院最終也裁定個體的宗教狂熱是這次謀殺的動因。 [44]  [29] 
二、西班牙、尼德蘭陰謀論
關於亨利是“西班牙陰謀”的犧牲品的陰謀論甚囂塵上。因為在亨利遇刺之前,正準備通過戰爭來消除統治西班牙、奧地利等地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威脅。而一些民間傳説令這一事件顯得更為可疑。據説,西班牙國家檔案館中1610年4月到6月與亨利有關的重要文件失竊。還有人認為,當時的馬德里宮廷與法國國內一些反對勢力長期保持聯繫,甚至有證人稱,自己曾警告過亨利,西班牙王室正在策劃一起刺殺陰謀,可惜這位生性豪放的國王沒有在意。 [29]  除了西班牙的費利佩三世外,也有觀點認為來自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西屬尼德蘭總督阿爾伯特具有嫌疑。 [44] 
三、王后親信的共謀
由於法國司法機關最終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許多人指責王后瑪麗·德·美第奇阻撓調查,甚至懷疑她早就接到謀殺國王的消息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29]  有觀點直接認為是王后的親信們就是這次刺殺的共謀。 [31] 

亨利四世後世紀念

畫像
巴黎新橋的亨利四世騎馬像(1818年)
巴黎新橋的亨利四世騎馬像(1818年)(2張)
亨利四世死後,瑪麗·德·美第奇曾委託巴洛克時期著名的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創作以瑪麗和亨利四世一生為題材的畫作,用以裝飾巴黎的盧森堡宮。魯本斯完成了《瑪麗的一生》共24幅畫,現存於盧浮宮;有關亨利四世的20餘幅畫還沒畫完,便因瑪麗·德·美第奇的失勢而告終,僅有兩幅“半成品”被收藏在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一幅是《亨利巴黎凱旋》(Triumphal Entry of Henri IV into Paris),另一幅是《亨利四世的伊夫裏之戰》。 [26] 
崇拜
亨利四世以其人格魅力受到時人及後人喜愛。法國啓蒙時期思想家伏爾泰於1728年創作史詩《亨利亞德》,以模仿希臘神話的浪漫主義手法描寫了亨利四世的傳奇與偉大,把他當做開明君主的榜樣來歌頌。1792年2月12日,議員Charles Lambert(1734-1816)提議將亨利和路易十二的遺體改葬至先賢祠。他認為只有這兩位國王是法國曆代國王中可以“證明自己是人民之父的人。” [45]  波旁王朝復辟期間,出現了一種圍繞亨利四世人格的崇拜現象。其中歌曲《亨利四世萬歲》(Marche Henri IV)在復辟時期很受歡迎。
雕像圖冊參考資料 [48] 
頭顱
自1793年位於法國巴黎北部聖丹尼教堂的法國君主古墓在法國大革命中遭到破壞以來,亨利四世的頭顱一直作為私人收藏輾轉於歐洲各地。據稱是“亨利四世的頭顱”的藏品最早在19世紀的一個德國私人收藏展上出現。1919年,它在巴黎被拍賣,以3法郎成交。2008年,一名法國收藏家在藏品中發現了顱骨,他認為顱骨的特徵和亨利四世很相似,於是請求科學家鑑定。 [7]  [30] 
亨利的半個頭顱還有頭髮、鬍鬚和穿孔的右耳 亨利的半個頭顱還有頭髮、鬍鬚和穿孔的右耳 [7]
法國法醫、病理學家菲利普·夏爾(Philippe Charlier)領導了一個研究團隊,運用先進的法醫鑑定技術,經過長達9個月的研究,與亨利四世時代畫像和死亡面具進行比較,最終在2010年12月15日認定這顆保存完好的17世紀頭顱屬於亨利。頭顱右鼻孔有一顆小痣,亨利的多數畫像中都有這種特徵。頭顱上嘴唇左側有疤痕,這是亨利1594年遇襲時造成的傷痕。右耳穿孔掛耳環,這是17世紀早期法國王室十分流行的一種做法。這半個頭顱甚至還有頭髮、鬍鬚和穿孔的右耳。 [7] 
該頭顱經過防腐處理,保存狀況良好。法國相關部門宣佈將在2012年舉辦一場全國彌撒和葬禮,讓亨利四世的頭顱重新葬入聖丹尼教堂。此議後來被新一屆政府放棄。 [29]  [46]  圍繞該頭顱真實性的爭議亦未停止。
文學形象
20世紀德國作家亨利希·曼(1871-1950)撰有長篇歷史小説《亨利四世》。小説取材於16世紀法國宗教戰爭,以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亨利四世順應人民願望、統一法國的業績,塑造了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君王形象。 [47] 
影視形象
2010年劇情電影《亨利四世》:朱利安·波義塞利爾飾演亨利四世。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