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嶺東日報

鎖定
《嶺東日報》於1902年5月3日在汕頭創刊 [4]  。1872年廣州出版的《羊城採新實錄》是內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報紙,而《嶺東日報》則是汕頭第一家地方報紙,是20世紀初廣東東部地區最早創辦和最重要的報紙之一,開創了汕頭“報紙之濫觴”。《嶺東日報》辦報的宗旨是“主持公論,開通風氣”。
《嶺東日報》比孫中山派陳少白在香港創辦的《中國日報》(1900年1月刊發)晚兩年,比革命黨人在香港創辦的《世界公益報》(1904年1月)、《廣東日報》(1904年3月)、《有所謂報》(1905年6月)等報紙早了兩至三年,是廣東同時期最早創辦發行的地方性報紙之一,後被人撰文贊其“開創了汕頭報界之濫觴”。 [1-2] 
中文名
《嶺東日報》
創刊時間
1902年5月3日 [4] 
創辦人
楊沅
何士果
創辦人
温廷敬
出版週期
每日出版報紙一大張,週日無報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新聞
報館地址
汕頭育善街

嶺東日報版面設置

嶺東日報
嶺東日報(2張)
《嶺東日報》創刊之初,每日出版報紙一大張,週日無報。後來,篇幅擴充為每期八開四頁,每頁中留折縫,可折成十六開本的小冊子,每份售價為制錢十二文。由於創辦人、主筆和撰稿者多為客家人士,故其讀者以客家人居多。
在報紙版面上,八版中內容各有不同。除了第一版是本館廣告,設有“告白”“表帖”“志謝”等欄目外,其它各版都闢有專欄,分別設“論説”“上諭”“時事要聞”“專件”“潮嘉新聞”“本省新聞”“京省新聞”“外國新聞”“轅報”“牌示”,後來加附了“詩歌”“雜文”等專欄,就百餘年前的辦報水準而言,《嶺東日報》的確辦得很有地域特色,且新聞性強。
在《嶺東日報》每日的版面上,篇幅較大的是“潮嘉新聞”,它專門刊登潮州府嘉應州各縣的來稿,報道地方上的各類新聞。當年僑商張榕軒投資在潮汕建造潮汕鐵路,這一惠澤民眾的重大工程,從籌備之時起, 《嶺東日報》就在“潮嘉新聞”欄中及時報道張榕軒等人的活動,還就修建潮汕鐵路種種問題發表了許多評論。如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潮嘉新聞”就有“開鐵路以浚利源”的文述。
為了方便“文字未深者”閲讀,《嶺東日報》於光緒三十一年正月十七(1905年2月20日)第828期起,對報紙的論説和所有新聞文章均加圈斷句,小説亦同樣加圈,但諭旨之類和廣告文字仍舊沒有加圈,這在當時的報界可説是一大創舉。 [2-3] 

嶺東日報創辦背景

清末時期,是中華民族的多事之秋,也是中國社會急遽變革的滄桑年代。汕頭地處廣東東南部,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重要對外通商口岸,尤其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汕頭開埠後,西方資本主義文明開始通過汕頭,滲入潮汕乃至整個粵東地區。這一時期,大量的外國商品以及外國傳教士、商人、領事外交官、海關人員湧入汕頭。這些人以汕頭為基地,進行宗教和文化活動,他們開辦學校、醫院、印書館、編印書刊,客觀上起到了傳播西方文化,為潮汕地區的民眾啓蒙的作用。
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列強的猖獗,潮汕的仁人志士紛紛尋求自強振興之路:有創辦新學培英育才的,如丘逢甲温仲和、何士果等在汕頭創辦廣東第一所新式學堂——嶺東同文學堂;有開辦實業興邦的,如張榕軒、張耀軒等投資修造中國第一條僑資商辦鐵路——潮汕鐵路;也有為開啓民智,辦報紙宣傳維新思想的,如楊沅、何士果、温廷敬創辦的報紙——《嶺東日報》。 [2] 

嶺東日報創辦人簡介

1902年,在汕頭的客家人楊沅、何士果、温廷敬等人在吳子壽的大力支持下,以育善街“嶺東閲報所”作社址,借鑑和參考國內外所辦報刊的經驗,創辦了汕頭最早的報紙之一的《嶺東日報》,創刊時間就在1902年5月3日 [4] 
楊沅,字季嶽,嘉應州攀桂坊(今梅州市梅江區)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考中進士,是嘉應州最後一名進士,同年五月,着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他思想開放,公開宣傳維新運動,主張憲政,敢於抨擊官僚腐敗,是一位主張變法維新的愛國人士。
何士果(1866-1921),字仁緒,筆名雙髻山人,大埔縣湖寮雙坑村人,何如璋次子(何如璋,同治七年進士,清廷首任駐日公使)。光緒二十四年(1898)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德安縣知縣,駐日公使館商務委員。參與創辦《嶺東日報》,兼任主筆。
温廷敬,字丹銘,筆名訥庵,廣東大埔人,汕頭開埠後,温丹銘舉家遷於此。參與創辦《嶺東日報》,擔任主筆。
據統計,梅州客家人清末民國時期在汕頭創辦的報紙除了《嶺東日報》之外,還有《潮報》《中華新報》《大風日報》《汕報》等十幾家報紙。 [2] 

嶺東日報報紙特色

《嶺東日報》創辦發行後,由於創辦人、主筆都是主張維新變法的愛國人士,報紙從一開始就以維新報刊的面目出現,公開宣傳維新運動,主張立憲。他們以抨擊官僚腐敗為辦報宗旨,積極展開維新變法的宣傳,主動介紹西歐政治制度和民主以及對地方改革的意見。《嶺東日報》認為“論列時事乃報紙天職”,因此時事新聞比較豐富充實,遇有重大事件,則以專題逐日連續刊登,放言批評時政得失,抨擊官場腐敗,大揭官場黑幕,配以短小犀利、尖鋭潑辣的時評和短評,使它成為了維新派的言論喉舌,如光緒三十三年(1907)八月初四刊登的論説《論今日改革當以大赦黨人為首義》。這些文章滿懷救國救民的熱忱,表達了當時潮汕愛國人士的政治思想動態,影響幾乎遍及粵東各地,驚醒一大批在迷茫、黑暗中徘徊的立志救國救民之士,為後來的辛亥革命滋養了一大批革命骨幹,成為潮汕報刊陣地上為革命奮勇作戰、鼓吹吶喊的主將。
當《嶺東日報》的主筆和編輯們看清了“政府的昏瞀有加而無已,此塞彼決,隨補隨潰”的衰敗景象,看清了清廷的所謂立憲,只是滿紙虛矯諱飾之詞,不過是藉此以維護其專制統治,因而在時論中給予了揭露,指出“至今日危亡薦迫,猶且假立憲之名,為中央集權之策”,“以倡言預備立憲之世,益張其野蠻專制之威,九族之誅,公然出於口”。針對梁啓超所寫的為保皇派辯護的文章《論國體問題》,温廷敬在報上發表了《讀梁氏議國體問題書後》一文,指出政體問題首先要看“合夫國民之公意,世界之潮流與否?”又指出“由君主而改民主者其勢順,由民主而復返君主者其勢逆”。《嶺東日報》創辦近十年間,被視為是清末支持革命派的主要報紙之一。
《嶺東日報》的萌芽和出版,深受《中國日報》宣傳推翻封建王朝的“欲使維新之機勃然以興”“將使中國明外交之道”“將使中國明內治之理”,“將使中國知農工商礦之利弊”“舉凡中國舊染污俗又將一洗而新之”辦報宗旨之影響,使得它從一開始,就以公開宣傳維新運動,抨擊官僚腐敗為辦報宗旨,它不僅是潮汕轉型中思想文化與社會風貌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潮汕文化重商性、開放性和需求性發展的重要產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