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藥證直訣

(北宋錢乙撰寫的中醫典籍)

鎖定
《小兒藥證直訣》是一部中醫兒科學專著,是北宋錢乙的弟子閆孝忠收集他的臨證經驗編成的,成書於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專論小兒脈、因、證、治,收列兒科常見病證治80餘條,中卷收載典型病案23則,下卷列載方劑124首。全書論治始終遵循“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這一生理、病理特點,遣方用藥寒温適度,補瀉並用,扶正祛邪兼顧,以柔養臟腑為本。其中不少良方,如六味地黃丸、導赤散、瀉白散等仍廣泛應用於臨牀。
中文名
《小兒藥證直訣》
作    者
錢乙
成書年代
北宋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小兒藥證直訣成書背景

自古中醫兒科便有“啞科”之稱,因小兒正值呀呀學語之際,不便交流,且小兒在診查時經常哭鬧,給診斷增加了難度,即閻季忠在《小兒藥證直訣》序言中所説,“醫之為藝誠難矣,而治小兒為尤難”。中醫兒科自南北朝以來逐漸發展,到了北宋,錢乙以豐富了臨牀經驗著成《小兒藥證直訣》一書,確立了中醫兒科的診療體系。

小兒藥證直訣流傳版本

《小兒藥證直訣》現存仿宋本、聚珍本、互校本、加註本四種版本。仿宋本是照宋本影刻,現有康熙年間起秀堂影刻本,清光緒年間有重校復刻本,即為這種版本;聚珍本是清代紀昀等人從明《永樂大典》中的輯佚本,名《小兒藥證真訣》,清乾隆年間有三原李氏校惜陰軒從書本,清光緒年間惜陰書局重刻本,都是這種版本;互校本是清代周學海取仿宋本與聚珍本互校後的版本,保留了宋本原貌,又參考了聚珍本,所以較為全面,1955年人民衞生出版社根據此本影印出版;加註本是對《小兒藥證直訣》一書的內容加以註釋的版本,如明代薛己《校注小兒藥證直訣》、清代張驥《小兒藥證直訣注》等。

小兒藥證直訣校注、整理

《小兒藥證直訣》為宋代閻季忠根據錢乙著作整理而成,明代薛己《校注小兒藥證直訣》、熊宗立《類證註解錢氏小兒方》將原文重新歸類後加以註釋,清代張驥《小兒藥證直訣注》按仿宋本原文次序加以註釋,近人張山雷小兒藥證直訣箋正》按互校本加以註釋。

小兒藥證直訣作者簡介

錢乙(1035~1117年),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其父穎(亦作“顥”)善醫,然嗜酒喜遊。錢乙母早喪,姑母哀而收養,長而隨姑父呂氏學醫。其業醫以兒科見長,至京師視長公主女疾,授翰林醫學,任太醫丞,後因病辭歸故里,專業兒科六十餘年,是傑出的兒科醫學家。除《小兒藥證直訣》外,還著有《傷寒論指微》 《嬰孺論》等。

小兒藥證直訣書評、序言

原序
醫之為藝誠難矣,而治小兒為尤難。自六歲以下,黃帝不載其説,始有《顱囟經》,以佔壽夭死生之候。則小兒之病,雖黃帝猶難之,其難一也。脈法雖曰八至為和平,十至為有病,然小兒脈微難見,醫為持脈,又多驚啼,而不得其審,其難二也。脈既難憑,必資外證。而其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不常,其難三也。問而知之,醫之工也。而小兒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難四也。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又所用多犀、珠、龍、麝,醫苟難辨,何以已疾?其難五也。種種隱奧,其難固多,餘嘗致思於此,又目見庸醫妄施方藥而殺之者,十常四五,良可哀也!蓋小兒治法,散在諸書,又多出於近世臆説,汗漫難據,求其要妙,豈易得哉!太醫丞錢乙,字仲陽,汶上人。其治小兒,該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於時。其法簡易精審,如指諸掌。先子治平中登第,調須城尉識之。餘五、六歲時,病驚疳癖瘕,屢至有殆,皆仲陽拯之良愈。是時仲陽年尚少,不肯輕傳其書。餘家所傳者,才十餘方耳!大觀初,餘筮仕汝海,而仲陽老矣。於親舊間,始得説證數十條。後六年,又得雜方,蓋晚年所得益妙。比於京師,復見別本。然檢著旋傳,皆雜亂,初無紀律,互有得失,因得參校焉。其先後則次之,重複則削之,訛誤則正之,俚語則易之。上卷脈證治法,中卷記嘗所治病,下卷諸方,而書以全。於是古今治小兒之法,不可以加矣。餘念博愛者、仁者之用心,幼幼者、聖人之遺訓,此惠可不廣耶!將傳之好事者,使幼者免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此餘之志也,因以明仲陽之術於無窮焉。
宣教郎大梁閻季忠序
臣等謹按:《小兒藥證真訣》三卷,宋大梁閻季忠所編錢乙方論也。乙,字仲陽,東平人,官至太醫院丞。事蹟具《宋史·方技傳》:乙在宣和間,以巫方氏《顱囟經》治小兒,甚著於時。故季忠集其舊法,以為此書。上卷論證,中卷為醫案,下卷為方。陳振孫《書錄解題》,馬端臨文獻通考》並著錄。明以來舊本久佚,惟雜見諸家醫書中。今從《永樂大典》內掇拾排纂,得論證四十七條,醫案二十三條,方一百一十有四,各以類編,仍為三卷。又得閻季忠《序》一篇,劉跂所作《錢仲陽傳》一篇,並冠簡端,條理秩然,幾還其舊,疑當時全部收入,故無大佚脱也。
小兒經方,千古罕見,自乙始別為專門,而其書亦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如六味丸方,本後漢張機《金匿要略》所載崔氏八味丸方,乙以為小兒純陽,無煩益火,除去肉桂、附子二味,以為幼科補劑。明薛己承用其方,遂為直補真陰之聖藥。其斟酌通變,動契精微,亦可以概見矣。
閻季忠,《永樂大典》作閻孝忠,然《書錄解題》及《通考》皆作季忠,疑《永樂大典》為傳寫之訛,今改從諸家作“季”。劉跂,字斯立,東平人,摯之子也。有《學易集》,別著錄所撰乙傳與《宋史·方技傳》略同,蓋《宋史》即據傳為藍本雲。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恭校上。
光錄寺卿臣陸錫熊
纂修官翰林院編修臣王嘉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學海初讀武英殿聚珍本《小兒藥證直訣》一書。仰見聖天子撫育至德,被及萌芽。豈第宣以聖少懷之義,而當日諸臣搜採之勤,亦可謂能上體皇仁,而不遺餘力者矣。急將付梓,以廣其傳,庶幾薄海呱呱脱於夭枉,亦儒生窮居草野,宣佈德意,上酬高厚之一端也。旋復於書肆得所為仿宋刻者,其次第頗異。而後附有閻季忠《小兒方》,董汲《班疹方》各一卷。夫當諸臣搜採之日,天下藏書之家,莫不爭獻秘笈。卒未得是書真本,而今乃復見於世,豈非古人精氣有不可磨滅者歟?是書原刻閻名作“孝忠”,“真訣”作“直訣”,今未敢易也。“聚珍本”往往有閻氏方論誤入錢書者,令依朱本,則各得其所矣。其藥味分量間有不同,今各注於本方之末。至《薛氏醫案》本已為薛氏所亂,不足引證雲。
光緒十七年辛卯長夏內閣中書周學海謹記

小兒藥證直訣章節目錄

原序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錢仲陽傳
捲上 脈證治法
卷中 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卷下 諸方
附方
閻氏小兒方論
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小兒藥證直訣內容簡介

《小兒藥證直訣》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論述脈證治法,介紹小兒脈法、變蒸、五臟所主五臟病等八十一脈證,為全書之核心;中卷記載了所治典型病案二十三例;下卷載方一百二十餘首。卷末附《閻氏小兒方論》及《董汲小兒斑疹備急方論》二書錢氏繼承《顱囟經》之成就,博採諸家之説,並結合己之經驗撰成本書,書中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作了精闢論述,如謂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強調小兒病論治以臟腑辨證為宗旨,為中醫臟腑辨證理論做出了貢獻。書中所載方劑,既有前人已效之良方,又有錢乙之臨證經驗方和化裁古方而成之新方,其中不少方劑,如六味地黃丸瀉白散瀉黃散導赤散異功散白朮散瀉青丸等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牀。

小兒藥證直訣影響評價

對其後兒科學發展以及後世醫家均深有影響,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
[1-5] 
參考資料
  • 1.    俞景茂.《小兒藥證直訣》辨疑四則: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0
  • 2.    (宋)錢乙著;楊金萍,於建芳點校.小兒藥證直訣: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 3.    徐榮慶.歷代名醫醫術薈萃: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5
  • 4.    梁乃桂.醫家與醫籍:人民衞生出版社,1983
  • 5.    郭君雙.中醫兒科名著集成 :華夏出版社,1997